管道运输与订购优化模型

管道运输与订购优化模型
管道运输与订购优化模型

钢管订购和运输优化模型

要铺设一条1521A A A →→→Λ的输送天然气的主管道, 如图一所示(见反面)。经筛选后可以生产这种主管道钢管的钢厂有721,,S S S Λ。图中粗线表示铁路,单细线表示公路,双细线表示要铺设的管道(假设沿管道或者原来有公路,或者建有施工公路),圆圈表示火车站,每段铁路、公路和管道旁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里程(单位km)。

为方便计,1km 主管道钢管称为1单位钢管。

一个钢厂如果承担制造这种钢管,至少需要生产500个单位。钢厂i S 在指定期限内能生产该钢管的最大数量为i s 个单位,钢管出厂销价1单位钢管为i p 万元,如下表:

i

1 2 3 4 5 6 7 i s

800 800 1000 2000 2000 2000 3000 i p

160

155

155

160

155

150

160

1单位钢管的铁路运价如下表:

里程(km) ≤300 301~350 351~400 401~450 451~500 运价(万元) 20

23

26

29

32

里程(km) 501~600 601~700 701~800 801~900 901~1000

运价(万元) 37

44

50

55

60

1000km 以上每增加1至100km 运价增加5万元。

公路运输费用为1单位钢管每公里0.1万元(不足整公里部分按整公里计算)。 钢管可由铁路、公路运往铺设地点(不只是运到点1521,,,A A A Λ,而是管道全线)。

问题:

(1)请制定一个主管道钢管的订购和运输计划,使总费用最小(给出总费用)。

思考题:

(2)请就(1)的模型分析:哪个钢厂钢管的销价的变化对购运计划和总费用

影响最大,哪个钢厂钢管的产量的上限的变化对购运计划和总费用的影响最大,并

给出相应的数字结果。

(3)如果要铺设的管道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树形图,铁路、公路和管道构

成网络,请就这种更一般的情形给出一种解决办法,并对图二按(1)的要求给出

模型和结果。

7

一. 基本假设:

1. 沿铺设的主管道以有公路或者有施工公路。 2. 在主管道上,每公里卸1单位的钢管。

3. 公路运输费用为1单位钢管每公里0.1万元(不足整公里部分按整公里计算) 4. 在计算总费用时,只考虑运输费和购买钢管的费用,而不考虑其他费用。 5. 在计算钢厂的产量对购运计划影响时,只考虑钢厂的产量足够满足需要的情况,

即钢厂的产量不受限制。

6. 假设钢管在铁路运输路程超过1000km 时,铁路每增加1至100km ,1单位钢管

7

的运价增加5万元。

二.符号说明:

i S :第i 个钢厂; 7,,2,1Λ=i i s :第i 个钢厂的最大产量; 7,,2,1Λ=i j A :输送管道(主管道)上的第j 个点; 15,,2,1Λ=j

i p :第i 个钢厂1单位钢管的销价; 7,,2,1Λ=i

ij x :钢厂i S 向点j A 运输的钢管量; 7,,2,1Λ=i 15,,2,1Λ=j

j t :在点j A 与点1+j A 之间的公路上,运输点j A 向点1+j A 方向铺设的钢管量;

14,,3,2,1Λ=j (01=t )

ij a :1单位钢管从钢厂i S 运到结点j A 的最少总费用,即公路运费﹑铁路运费和

钢管销价之和; 7,,2,1Λ=i 15,,2,1Λ=j

j b :与点j A 相连的公路和铁路的相交点; 15,,3,2Λ=j

1.+j j A :相邻点j A 与1+j A 之间的距离; 14,,2,1Λ=j

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讨论如何调整主管道钢管的订购和运输方案使总费用最小

由题意可知,钢管从钢厂i S 到运输结点j A 的费用ij a 包括钢管的销价﹑钢管的铁路运输费用和钢管的公路运输费用。在费用ij a 最小时,对钢管的订购和运输进行分配,可得出本问题的最佳方案。

1、 求钢管从钢厂i S 运到运输点j A 的最小费用

1)将图一转换为一系列以单位钢管的运输费用为权的赋权图。

由于钢管从钢厂i S 运到运输点j A 要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而铁路运输费用是分段函数,与全程运输总距离有关。又由于钢厂i S 直接与铁路相连,所以可先求出钢厂i S 到铁路与公路相交点j b 的最短路径。如图三

图三 铁路网络图

依据钢管的铁路运价表,算出钢厂i S 到铁路与公路相交点j b 的最小铁路运输费用,并把费用作为边权赋给从钢厂i S 到j b 的边。再将与j b 相连的公路、运输点

i A 及其与之相连的要铺设管道的线路(也是公路)添加到图上,根据单位钢管在

公路上的运价规定,得出每一段公路的运费,并把此费用作为边权赋给相应的边。以1S 为例得图四

图四 钢管从钢厂1S 运到各运输点j A 的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费用权值图

2)计算单位钢管从1S 到j A 的最少运输费用

根据图四,借助图论软件包中求最短路的方法求出单位钢管从1S 到j A 的最少运输费用依次为:170.7,160.3,140.2,98.6,38,20.5,3.1,21.2,64.2,92,96,106,121.2,128,142(单位:万元)。加上单位钢管的销售价i p ,得出从钢厂1S 购买单位钢管运输到点j A 的最小费用j a 1依次为:330.3,320.3,300.2,258.6,198,180.5,163.1,181.2,224.2,252,256,266,281.2,288,302(单位:万元)。

同理,可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钢厂2S ﹑3S ﹑4S ﹑5S ﹑6S ﹑7S 到点j A 的最小费用,从而得出钢厂到点的最小总费用(单位:万元)为:

表一 i S 到点j A 最小费用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s1 320.3 300.2 258.6 198 180.5 163 181.2 224.2 252 256 266 281.2 288 302 s2 360.3 345.2 326.6 266 250.5 241 226.2 269.2 297 301 311 326.2 333 347 s3 375.3 355.2 336.6 276 260.5 251 241.2 203.2 237 241 251 266.2 273 287 s4 410.3 395.2 376.6 316 300.5 291 276.2 244.2 222 211 221 236.2 243 257 s5 400.3 380.2 361.6 301 285.5 276 266.2 234.2 212 188 206 226.2 228 242 s6 405.3 385.2 366.6 306 290.5 281 271.2 234.2 212 201 195 176.2 161 178 s7 425.3 405.2 386.6 326 310.5 301 291.2 259.2 237 226 216 198.2 186 162

2、建立模型

运输总费用可分为两部分:

运输总费用=钢厂到各点的运输费用+铺设费用。

运输费用:若运输点j A 向钢厂i S 订购ij x 单位钢管,则钢管从钢厂i S 运到运输点j A 所需的费用为ij ij x a 。由于钢管运到1A 必须经过2A ,所以可不考虑1A ,那么所有钢管从各钢厂运到各运输点上的总费用为:

∑∑==15

27

1

j i ij

ij

a

x 。

铺设费用:当钢管从钢厂i S 运到点j A 后,钢管就要向运输点j A 的两边1

+j j A A 段和j j A A 1-段运输(铺设)管道。设j A 向1+j j A A 段铺设的管道长度为j y ,则j A 向1+j j A A 段的运输费用为()

20

1

)21(1.0+=

+++?j j j t t y Λ(万元);由于相邻运输

点j A 与1+j A 之间的距离为1.+j j A ,那么1

+j A 向1+j j A A 段铺设的管道长为

j j j t A -+1.,所对应的铺设费用为

()()

20

11.1

.j

j j j j j t A t A

-+-++(万元)。所以,主管

道上的铺设费用为:

()(

)()

=++???

?

?

?-+-++1411.1.201201

j j j j j j j j j t A t A t t 总费用为:(

)()(

)∑∑

===++??

?

?

?

?-+-+

++=

7

1

15

214

11.1.201201

i j j j j j j j j j j ij ij t A t A t t a x f 又因为一个钢厂如果承担制造钢管任务,至少需要生产500个单位,钢厂i S 在指定期限内最大生产量为i s 个单位,故i j ij

s x

≤≤∑=15

2

500 或015

2

=∑=j ij x 因此本

问题可建立如下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3、模型求解:

015,,2,7,,1 00 500,152,3,j ..20

)

1)((20

)1((

min 1

.1521527

1

1527

1

14

1

1.1.????

???

???

?≤≤==≥=≤≤==?+

-+-+

+=

+======++∑

∑∑

∑∑∑j j j ij j ij j i ij i j ij j i ij

ij

j j j j j j j j j A t j i x x s x n x t s a x

t A t A t t f ΛΛΛ或

由于MATLAB 不能直接处理约束条件:i j ij

s x

≤≤∑=15

2

500或015

2

=∑=j ij x ,我们可

先将此条件改为

i j ij

s x

≤∑=15

2

,得到如下模型:

用MATLAB 求解,分析结果后发现购运方案中钢厂7S 的生产量不足500单位,

下面我们采用不让钢厂7S 生产和要求钢厂7S 的产量不小于500个单位两种方法计算:

1)不让钢厂7S 生产

计算结果:=1f 1278632(万元)(此时每个钢厂的产量都满足条件)。 2)要求钢厂7S 的产量不小于500个单位

计算结果:=2f 1279664 (万元) (此时每个钢厂的产量都满足条件)。 比较这两种情况,得最优解为, 121),m in(m in f f f f ===1278632(万元) 具体的购运计划如表二:

表二 问题一的订购和调运方案

015,,2,7,,1 0 ,152,3,j ..20

)

1)((20

)1((

min 1

.152

7

11527

1

14

1

1.1.??????

?????≤≤==≥≤==?+

-+-++=

+=====++∑

∑∑∑∑j j j ij j i ij i j ij j i ij

ij

j j j j j j j j j A t j i x s x n x t s a x

t A t A t t f ΛΛΛ

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

2.5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 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的设计151: .概念模型设计; .逻辑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设计; 下面就从这三个层面分别介绍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 2.5.1概念模型设计 进行概念模型设计所要完成的工作是: <1>界定系统边界 <2>确定主要的主题域及其内容 概念模型设计的成果是,在原有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较为稳固的概念模型。因为数据仓库是对原有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集成和重组而形成的数据集合,所以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设计,首先要对原有数据库系统加以分析理解,看在原有的数据库系统中“有什么”、“怎样组织的”和“如何分布的”等,然后再来考虑应当如何建立数据仓库系统的概念模型。一方面,通过原有的数据库的设计文档以及在数据字典中的数据库关系模式,可以对企业现有的数据库中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是面向企业全局建立的,它为集成来自各个面向应用的数据库的数据提供了统一的概念视图。 概念模型的设计是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的设计,因此建立概念模型时不用考虑具体技术条件的限制。 1.界定系统的边界 数据仓库是面向决策分析的数据库,我们无法在数据仓库设计的最初就得到详细而明确的需求,但是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需求还是摆在了设计人员的面前: . 要做的决策类型有哪些? . 决策者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 . 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 要得到这些信息需要包含原有数据库系统的哪些部分的数据? 这样,我们可以划定一个当前的大致的系统边界,集中精力进行最需要的部分的开发。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界定系统边界的工作也可以看作是数据仓库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因为它将决策者的数据分析的需求用系统边界的定义形式反映出来。 2,确定主要的主题域 在这一步中,要确定系统所包含的主题域,然后对每个主题域的内

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

1)目标函数 假设系统可运行的机组数为n,总负荷为d P,以电厂内所有机组的总煤耗量最小为目标,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 其中:——机组序号; ——第i台机组的煤耗量; ——n 台机组的总煤耗; ——第i台机组的负荷; ——第i台机组的煤耗量与负荷的函数关系。 2)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和机组出力约束。 (1)功率平衡约束: (2)机组出力约束: 其中:——n台机组的总负荷; ——第i台机组的负荷下限和负荷上限。

假设系统可运行的机组数为,总负荷为,以调度周期为一昼夜来考虑,分为h个时段。 1)目标函数 机组优化组合的目标函数如下: 式中——机组序号; ——n 台机组的总煤耗; ——机组i运行状态的变量,仅取0、1 两个值,表示停机,表示运行。 ——第i台机组在t时刻的负荷; ——第i台机组在t时刻的煤耗量与负荷的函数关系; ——机组的启动耗量。 2)约束条件 考虑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本文确定的机组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机组出力约束、最小停机时间约束、最小运行时间约束以及功率响应速度约束。 (1)功率平衡约束: 式中——机组序号; ——第i台机组在t时刻的负荷;

——n台机组的总负荷。 (2)机组出力约束: 式中——机组的启停状态,0 表示停机,1 表示运行。 ——第i台机组的负荷下限和负荷上限。 (3)最小停机时间约束: 式中——机组i的最小停机时间。 (4)最小运行时间约束: 式中——机组i的最小运行时间。 (5)功率响应速度约束: 式中——机组i每分钟输出功率的允许最大下降速率和最大上升速率。 由于是在火电厂内部进行优化组合,可不考虑网损和系统的旋转热备用约束(这两项通常是电网调度中需要考虑的)。因此,机组优化组合从数学角度上讲就是在(5)~(9)的约束条件下求式(4)的最小值。 3)机组启停耗量能耗Si 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对Si的处理采用如下的方法:机组的启动耗量包括汽机和锅炉两部分,由于汽机的热容量很小,其启动耗量一般可近似当

运输优化模型参考

运输 问题 摘要 本文根据运输公司提供的提货点到各个客户点的路程数据,利用线性规划的优化方法与动态优化模型——最短路径问题进行求解,得到相关问题的模型。 针对问题一 ,我们采用Dijkstra 算法,将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得出当运送员在给第二个客户卸货完成的时,若要他先给客户10送货,此时尽可能短的行使路线为: 109832V V V V V →→→→,总行程85公里。 针对问题二,我们首先利用prim 算法求解得到一棵最小生成树: 再采用Dijkstra 算法求得客户2返回提货点的最短线路为12V V →故可得到一条理想的回路是:121098436751V V V V V V V V V V V →→→→→→→→→→ 后来考虑到模型的推广性,将问题看作是哈密顿回路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最终找到一条满足条件的较理想的的货车送货的行车路线: 121098436751V V V V V V V V V V V →→→→→→→→→→。 针对问题三,我们首先直接利用问题二得一辆车的最优回路,以货车容量为限定条件,建立相应的规划模型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寻路算法,最终可为公司确定合理的一号运输方案:两辆车全程总和为295公里(见正文);然后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得出二号运输方案:两辆车全程总和为290公里(见正文);最后再进一步优化所建的线性规划模型,为运输公 针对问题四,我们首先用Dijkstra 算法确定提货点到每个客户点间的最短路线,然后结合一些限定条件建立一个目标模型,设计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进行求解可得到一种很理 该方案得到运输总费用是645元。 关键字:Dijkstra 算法, prim 算法, 哈密顿回路 问题重述 某运输公司为10个客户配送货物,假定提货点就在客户1所在的位置,从第i 个客户

数据仓库物理模型设计

数据仓库物理模型设计 数据仓库的物理模型就是数据仓库逻辑模型在物理系统中的实现模式。其中包括了逻辑模型中各种实体表的具体化,例如表的数据结构类型、索引策略、数据存放位置和数据存储分配等。在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实现时,所考虑的因素有:I/O存取时间、空间利用率及维护的代价。 为确定数据仓库的物理模型,设计人员必须做这样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所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别是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其次了解数据环境、数据的使用频率、使用方式、数据规模及响应时间要求等,这些都是对时间和空间效率进行平衡和优化的重要依据;最后还需要了解外部存储设备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在数据的存储需求与外部存储设备条件两者之间获得平衡。 1 设计存储结构 在物理设计时,常常要按数据的重要性、使用频率及对反应时间的要求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中。重要性高、经常存取并对反应时间要求高的数据存放在高速存储设备上;存取频率低或对存取响应时间要求低的数据则可以存放在低速存储设备上。另外,在设计时还要考虑数据在特定存储介质上的布局。在设计数据的布局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l 不要把经常需要连接的几张表放在同一存储设备上,这样可以利用存储设备的并行操作功能加快数据查询的速度。 l 如果几台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会造成严重的网络业务量的问题,则要考虑服务器复制表格,因为不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连接会给网络带来沉重的数据传输负担。 l 考虑把整个企业共享的细节数据放在主机或其他集中式服务器上,提高这些共享数据的使用速度。 l 不要把表格和它们的索引放在同一设备上。一般可以将索引存放在高速存储设备上,而表格则存放在一般存储设备上,以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 在对服务器进行处理时往往要进行大量的等待磁盘数据的工作,此时,可以在系统中使用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2 设计索引策略 数据仓库的数据量很大,因而需要对数据的存取路径进行仔细地设计和选择。由于数据仓库的数据一般很少更新,所以可以设计索引结构来提高数据存取效率。在数据仓库中,设计人员可以考虑对各个数据存储建立专用的索引和复杂的索引,以获取较高的存取效率,虽然建立它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建立后一般不需要过多的维护。 数据仓库中的表通常要比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LTP)中的表建立更多的索引,表中应用的最大索引数应与表格的规模成正比。数据仓库是个只读的环境,建立索引可以取得灵活性,对性能极为有利。但是表若有很多索引,那么数据加载时间就会延长,因此索引的建立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建立索引时,可以按照索引使用的频率由高到低逐步添加,直到某一索引加入后,使数据加载或重组表的时间过长时,就结束索引的添加。 最初,一般都是按主关键字和大多数外部关键字建立索引,通常不要添加很多的其他索引。在表建立大量的索引后,对表进行分析等具体使用时,可能需要许多索引,这会导致表的维护时间也随之增加。如果从主关键字和外部关键字着手建立索引,并按照需要添加其他索引,就会避免首先建立大量的索引带来的后果。如果表格过大,而且需要另外增加索引,那么可以将表进行分割处理。如果一个表中所有用到的列都在索引文件中,就不必访问事实表,只要访问索引就可以达到访问数据的目的,以此来减少I/O操作。如果表太大,并且经常要对它进行长时间的扫描,那么就要考虑添加一张概括表以减少数据的扫描任务。 3 设计存储策略

数学建模中常见的十大模型

数学建模常用的十大算法==转 (2011-07-24 16:13:14) 转载▼ 1. 蒙特卡罗算法。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几乎是比赛时必用的方法。 2. 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A TLAB 作为工具。 3. 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算法。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常使用Lindo、Lingo 软件求解。 4. 图论算法。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法,涉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 5. 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这些算法是算法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竞赛中很多场合会用到。 6. 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这些问题是用来解决一些较困难的最优化问题的,对于有些问题非常有帮助,但是算法的实现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 7. 网格算法和穷举法。两者都是暴力搜索最优点的算法,在很多竞赛题中有应用,当重点讨论模型本身而轻视算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暴力方案,最好使用一些高级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8. 一些连续数据离散化方法。很多问题都是实际来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而计算机只能处理离散的数据,因此将其离散化后进行差分代替微分、求和代替积分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9. 数值分析算法。如果在比赛中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话,那些数值分析中常用的算法比如方程组求解、矩阵运算、函数积分等算法就需要额外编写库函数进行调用。 10. 图象处理算法。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即使问题与图形无关,论文中也会需要图片来说明问题,这些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使用MA TLAB 进行处理。 以下将结合历年的竞赛题,对这十类算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以下将结合历年的竞赛题,对这十类算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2 十类算法的详细说明 2.1 蒙特卡罗算法 大多数建模赛题中都离不开计算机仿真,随机性模拟是非常常见的算法之一。 举个例子就是97 年的A 题,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标定值,也都有自己的容差等级,而求解最优的组合方案将要面对着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公式和108 种容差选取方案,根本不可能去求解析解,那如何去找到最优的方案呢?随机性模拟搜索最优方案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在每个零件可行的区间中按照正态分布随机的选取一个标定值和选取一个容差值作为一种方案,然后通过蒙特卡罗算法仿真出大量的方案,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去年的彩票第二问,要求设计一种更好的方案,首先方案的优劣取决于很多复杂的因素,同样不可能刻画出一个模型进行求解,只能靠随机仿真模拟。 2.2 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算法 数据拟合在很多赛题中有应用,与图形处理有关的问题很多与拟合有关系,一个例子就是98 年美国赛A 题,生物组织切片的三维插值处理,94 年A 题逢山开路,山体海拔高度的插值计算,还有吵的沸沸扬扬可能会考的“非典”问题也要用到数据拟合算法,观察数据的

运输优化模型参考

运输问题 摘要 本文根据运输公司提供的提货点到各个客户点的路程数据,利用线性规划的优化方法与动态优化模型——最短路径问题进行求解,得到相关问题的模型。 针对问题一 ,我们采用Dijkstra 算法,将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得出当运送员在给第二个客户卸货完成的时,若要他先给客户10送货,此时尽可能短的行使路线为: 109832V V V V V →→→→,总行程85公里。 针对问题二,我们首先利用prim 算法求解得到一棵最小生成树: 再采用Dijkstra 算法求得客户2返回提货点的最短线路为12V V →故可得到一条理想的回路是:121098436751V V V V V V V V V V V →→→→→→→→→→ 后来考虑到模型的推广性,将问题看作是哈密顿回路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最终找到一条满足条件的较理想的的货车送货的行车路线: 121098436751V V V V V V V V V V V →→→→→→→→→→。 针对问题三,我们首先直接利用问题二得一辆车的最优回路,以货车容量为限定条件,建立相应的规划模型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寻路算法,最终可为公司确定合理的一号运输方案:两辆车全程总和为295公里(见正文);然后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得出二号运输方案:两辆车全程总和为290公里(见正文);最后再进一步优化所建的线性规划模型,为运输公司 针对问题四,我们首先用Dijkstra 算法确定提货点到每个客户点间的最短路线,然后结合一些限定条件建立一个目标模型,设计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进行求解可得到一种很理 该方案得到运输总费用是645元。 关键字:Dijkstra 算法, prim 算法, 哈密顿回路 问题重述

公交车调度的方案优化设计

公交公交车调度方案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某一特大城市某条公交路线上的客流调查运营资料,以乘客的平均抱怨度、公司运营所需的总车辆数、公司每天所发的总车次数以及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的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综合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时间步长法、等效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等效时间步长法三种求解方法,尤其是第三种求解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改善了精度。结合模型的求解结果,我们最终推荐的模型是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优化调度方案。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必要假设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乘客的抱怨程度这一模糊性的指标,进行了合理的定义。既考虑了乘客抱怨度和等待时间长短的关系,也照顾了不同时间段内抱怨度对等待时间的敏感性不同,即乘客在不同时段等待相同时间抱怨度可能不一样。 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但计算量过大,对初值依赖性强。等效法是基于先来先上总候车时间和后来先上的总候车时间相等的原理,通过把问题等价为后来先上的情况,巧妙地利用“滞留人数”的概念,把原来数据大大简化了。很快而且很方便地就可求出给定发车间隔时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在给定平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的发车间隔,但该方法只能对不同时段分别处理。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等效时间步长法,即从全天时段内考虑整体目标,使用等效法为时间步长法提供初值,通过逐步求精,把整个一天联合在一起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高峰期乘车人数在所有站点都突然大量增加,而车辆调度有滞后效应,从而建议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前移一段适当的时间。在模型的进一步讨论和推广中,我们还对采集运营数据方法的优化、公共汽车线路的通行能力以及上下行方向发车的均衡性等进行了讨论。 在求具体发车时刻表时,利用等效时间步长法,较快地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设计了一个较好的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的公交车调度方案,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见表二),得出了总共需要49辆车,共发440辆次,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0.93%,非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数占非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3.12%。引入随机干扰因子,使各单位时间内等车人数发生随机改变。在不同随机干扰水平下,对推荐的调度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平均抱怨度对10%的随机干扰水平相对改变只有0.53%,因此该方案对随机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实际调度的需要。 1.问题的提出

水库优化调度

水库调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实施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是统筹流域上下游各电站流量、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科学利用水能资源的重要手段,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流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介绍水库调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水库;优化调度;研究形状;发展趋势 随着水电发展的规划推进落实,大型流域梯级水库群将逐步形成,其联合调度运行必将获得巨大的电力补偿效益和水文补偿效益,同时在实际工程中也会不断涌现新的现象和问题。在新形势下综合考虑梯级上下游电站之间复杂的水力、电力联系,开展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新的优化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统筹协调梯级水库群上下游电站各部门的利益及用水需求,结合工程实际探索梯级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的多目标优化及决策方法,实现流域水能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流域梯级水库群的联合运行管理水平乃至达到流域梯级整体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缓解能源短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节能 减排”战略以及履行减排承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1]。 1 水库调度研究现状 水库调度研究,按其采用的基本理论性质划分,可分为常规调度(或传统方法)和优 化调度[2]。常规调度,一般指采用时历法和统计法进行水库调度;优化调度则是一种以 一定的最优准则为依据,以水库电站为中心建立目标函数,结合系统实际,考虑其应满足的各种约束条件,然后用最优化方法求解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的系统方程组, 使目标函数取得极值的水库控制运用方式 [3]。 常规调度 常规调度主要是利用径流调节理论和水能计算方法来确定满足水库既定任务的蓄泄过程,制定调度图或调度规则,以指导水库运行。它以实测资料为依据,方法比较简单直观,可以汇入调度和决策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所以是目前水库电站规划设计阶段以及中小水库运行调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但常规方法只能从事先拟定的极其有限的方案中选择较好的方案,调度结果一般只是可行解,而不是最优解,且该方法难以处理多目标、多约束和复杂水利系统的调度问题。 优化调度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国内外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兴起了水库优化调度研究。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根据某种准则建立优化调度模型,二是寻找求解模型的优化方法。 1946年美国学者Masse最早引入优化概念解决水库调度问题。1955年美国人Little[4]采

公交车调度的优化模型

公交车调度的优化模型 摘要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进行分析,建立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公交车调度方案。 对于问题一,模型I 中建立了最大客容量,发车车次数的数学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间段最大客容量数,在满足客车载满率及载完各时段所有乘客情形下,得出每天最少车次数为460次,最少车辆数为54辆,并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见表6、表7)。 对于问题二,模型II 进行了满意度分析。满意度包含公交公司的满意度A i 和乘客的满意度i B ,通过分析得到公交公司的满意度公式(7)和乘客的满意度公式(12),然后求出当公交车最大载客量为120时,公交公司和乘客的满意度为:上行方向:11A =0.9686,B 0.7165=,下行方向:2A2=0.9563,B 0.7138=。再算出当公交车最大载客量分别为100、50时对应的公交公司和乘客的满意度,最后通过二次拟合得出乘客和公交公司满意度对应的关系式为: 上行方向:21111.8709 2.10170.4361B A A =-++ 10.41020.9686A ≤≤ 下行方向:22222.2995 2.63450.2974B A A =-++ 20.41060.9563A ≤≤ 使双方满意度之和达到最大,同时双方满意度之差最小,得到上下行的最优满意度分别为()110.8599,0.8599A B ==,()220.8610,0.8610A B ==,此时公交车调度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第三篇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2001年 B题公交车调度Array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 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 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 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表3-1 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 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摘要: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和最少车辆数。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的较好建议。 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的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和发车密度考虑,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和需要的最少车辆数61辆。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和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0.941,0.811)根据双方满意度范围和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0.8807,0.8807),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为484次45辆。对问题2,建立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问题3,数据采集方法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的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车乘客数记录和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的各项数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 关键词:公交调度;模糊优化法;层次分析;满意度 3.1 问题的重述 3.1.1 问题的基本背景 公交公司制定公交车调度方案,要考虑公交车、车站和乘客三方面因素。我国某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情况,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营方向各个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见表3-1。 3.1.2 运营及调度要求 ⑴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⑵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营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低于50%; ⑶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3.1.3 要求的具体问题 ⑴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⑵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并指出求解方法; ⑶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好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3.2 问题的分析 本问题的难点是同时考虑到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如果仅考虑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效益,则只要提高公交车的满载率,运用数据分析法可方便地给出它的最佳调度方案;如果仅考虑方便乘客出行,只要增加车辆数的次数,运用统计方法同样可以方便地给出它的最佳调度方案,显然这两种方案是对立的。于是我们将此题分成两个方面,分别考虑到:⑴公交公司的经济效益,记为公司的满意度;⑵乘客的等待时间和乘车的舒适度,记为乘客的满意度。

运输问题优化模型

运输方案问题的优化模型 摘要:本文研究运输最优化问题。运输问题(Transportation Problem)是一个典型的线性规划问题。一般的运输问题就是要解决把某种产品从若干个产地调运到若干个销地,在每个产地的供应量与每个销地的需求量已知,并知道各地之间的运输单价的前提下,如何确定一个使得总的运输费用最小的方案的问题。本论文运用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来解决此运输问题中总费用最小的问题。引入x变量作为决策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列出约束条件,借助LINGO软件进行模型求解运算,得出其中的最优解,使得把某种产品从2个产地调运到3个客户的总费用最小。 关键词:LINGO软件运输模型最优化线性规划

1问题重述与问题分析 1、1 问题重述 要把一种产品从产地运到客户处,发量、收量及产地到客户的运输费单价如表1所示。 表1 运输费用表 客户1 客户2 客户3 发量产地1 10 4 12 3000 产地2 8 10 3 4000 需求量2000 1500 5000 这是一个供求不平衡问题,产品缺少1500个单位,因此决定运输方案应按下列目标满足要求: 第一目标,客户1为重要部门,需求量必须全部满足; 第二目标,满足其他两个客户至少75%的需要量; 第三目标,使运费尽量少; 第四目标,从产地2到客户1的运量至少有1000个单位。 1、2 问题分析 运输方案就是安排从两个产地向三个客户运送产品的最佳方案,目标是使运费最少。而从题目来看产品的总量只有7000个单位,客户的需求量却有8500个单位,产品明显的缺了1500各单位,所以至少要按以下要求分配运输,首先

客户1为重要部门,需求量必须全部满足,从产地2到客户1的运量至少有1000个单位,即至少向客户1发2000个单位,且从产地2向客户1发的要大于等于1000个单位;其次满足其他两个客户至少75%的需要量,即至少得向客户2发1125个单位,至少向客户3发3750个单位。最佳的运输方案就是满足了要求中的发量,而让运输费用最少的方案。 2、模型的假设 1)运输过程中道路畅通,无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发生,运输车行驶正常;2)从产地到客户整个路途中,所走的路程都是最短的; 3)每一个产地都有一个固定的供应量,所有的供应量都必须配送到各个销地;4)每一个销地都有一个固定的需求量,整个需求量都必须由产地满足; 5)从任何一个产地到任何一个销地的物品运输成本和所运输的数量成线性比例关系; 6)这个成本就等于运输的单位成本乘以运输的数量。 3符号说明 A,2A表示该产品的两个产地; ① 1

优化调度概述

1.概述 1.1 调度问题的提出 敏捷制造作为21世纪企业的先进制造模式,综合了JIT、并行工程、精良制造等多种先进制造模式的哲理,其目的是要以最低成本制造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即是完全面向顾客的。在这种模式下如何进行组织管理,包括如何组织动态联盟、如何重构车间和单元、如何安排生产计划、如何进行调度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其中车间作业调度与控制技术是实现生产高效率、高柔性和高可靠性的关键,有效实用的调度方法和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实践的基础。 调度问题主要集中在车间的计划与调度方面,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出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制造系统的生产调度是针对一项可分解的工作(如产品制造),探讨在在尽可能满足约束条件(如交货期、工艺路线、资源情况)的前提下,通过下达生产指令,安排其组成部分(操作)使用哪些资源、其加工时间及加工的先后顺序,以获得产品制造时间或成本的最优化。在理论研究中,生产调度问题常被称为排序问题或资源分配问题。 1.2 调度问题的分类 生产调度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根据加工系统的复杂度,可分为单机、多台并行机、flow shop和job shop。 单机调度问题是所有的操作任务都在单台机器上完成,为此存在任务的优化排队问题,对于单机调度比较有代表性的请见文[9][10][l1];多台并行机的调度问题更复杂,因而优化问题更突出,文[8][11]][13]研究了多台并行机的调度;flow shop型问题假设所有作业都在同样的设备上加工,并有一致的加工操作和加工顺序,文[12][13][14]研究了flow shop问题;job shop是最一般的调度类型、并不限制作业的操作的加工设备,并允许一个作业加工具有不同的加工路径。对于job shop型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多,综述文章可参见Lawler等[15]。 (2) 根据性能指标,分为基于调度费用和调度性能的指标两大类。 (3) 根据生产环境的特点,可将调度问题分为确定性调度和随机性调度问题。 (4) 根据作业的加工特点,可将调度问题分为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 静态调度是指所有待安排加工的工作均处于待加工状态,因而进行—次调度后、各作业的加工被确定、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就不再改变;动态调度是指作业依次进入待加工状态、各种作业不断进入系统接受加工、同时完成加工的作业又不断离开,还要考虑作业环境中不断出现的动态扰动、如作业的加工超时、设备的损坏等。因此动态调度要根据系统中作业、设备等的状况,不断地进行调度。实际调度的类型往往是job shop型,且是动态的。 1.3 生产调度的环境特征 一般的调度问题都是对于具体生产环境中复杂的、动态的、多目标的调度问题的一种抽象和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公交车调度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第3-4页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某一特大城市某条公交路线上的客流调查运营资料,以乘客的平均抱怨度、公司运营所需的总车辆数、公司每天所发的总车次数以及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的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综合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时间步长法、等效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等效时间步长法三种求解方法,尤其是第三种求解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改善了精度。结合模型的求解结果,我们最终推荐的模型是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优化调度方案。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必要假设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乘客的抱怨程度这一模糊性的指标,进行了合理的定义。既考虑了乘客抱怨度和等待时间长短的关系,也照顾了不同时间段内抱怨度对等待时间的敏感性不同,即乘客在不同时段等待相同时间抱怨度可能不一样。 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但计算量过大,对初值依赖性强。等效法是基于先来先上总候车时间和后来先上的总候车时间相等的原理,通过把问题等价为后来先上的情况,巧妙地利用“滞留人数”的概念,把原来数据大大简化了。很快而且很方便地就可求出给定发车间隔时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在给定平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的发车间隔,但该方法只能对不同时段分别处理。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等效时间步长法,即从全天时段内考虑整体目标,使用等效法为时间步长法提供初值,通过逐步求精,把整个一天联合在一起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高峰期乘车人数在所有站点都突然大量增加,而车辆调度有滞后效应,从而建议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前移一段适当的时间。在模型的进一步讨论和推广中,我们还对采集运营数据方法的优化、公共汽车线路的通行能力以及上下行方向发车的均衡性等进行了讨论。 在求具体发车时刻表时,利用等效时间步长法,较快地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设计了一个较好的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的公交车调度方案,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见表二),得出了总共需要49辆车,共发440辆次,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0.93%,非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数占非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3.12%。引入随机干扰因子,使各单位时间内等车人数发生随机改变。在不同随机干扰水平下,对推荐的调度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平均抱怨度对10%的随机干扰水平相对改变只有0.53%,因此该方案对随机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实际调度的需要。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优化模型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学院(系、部)2011~2012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图论及其应用指导教师职称 学生姓名ake555 专业班级学号 题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优化模型 成绩起止日期2013 年6月16 日~2013 年 6 月21 日 目录清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学院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图论及其应用 设计题目:交警服务平台和调度设计问题 完成期限:自2013 年 6 月16 日至2013 年 6 月21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3年6 月21 日 目录

一、问题描述 (5) 二、模型假设 (6) 三、符号说明 (6)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6) 五、模型评价 (15) 六、体会心得 (16) 七、参考文献 (16) 八、附件 (16)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优化模型 一问题描述 随着人们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的质量的提高,安全意识以深入人心,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警察对社会稳定起着巨大的作用

.警察肩负着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实施这些职能,需要在市区的一些交通要道和重要部位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每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职能和警力配备基本相同。由于警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地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是警务部门面临的一个实际课题。 试就某市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相关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下面的问题:问题一:附件1中的附图1给出了该市中心城区A的交通网络和现有的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情况示意图,相关的数据信息见附件2。要求为各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管辖范围,使其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出现突发事件时,尽量能在3分钟内有交巡警(警车的时速为60km/h)到达事发地。 问题二:对于重大突发事件,需要调度全区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警力资源,对进出该区的13条交通要道实现快速全封锁。实际中一个平台的警力最多封锁一个路口,通过求解给出该区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合理的调度方案。 问题三:根据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工作量不均衡和有些地方出警时间过长的实际情况,拟在该区内再增加2至5个平台,通过分析计算需要增加平台的具体个数和位置。 问题四:针对全市(主城六区A,B,C,D,E,F)的具体情况,按照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原则和任务,分析研究该市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设置方案(参见附件)的合理性。如果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给出解决方案。 问题五:如果该市地点P(第32个节点)处发生了重大刑事案件,在案发3分钟后接到报警,犯罪嫌疑人已驾车逃跑。为了快速搜捕嫌疑犯,请给出调度全市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资源的最佳围堵方案。 二模型假设 1.出警时道路恒畅通(无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发生),警车行驶正常;2.在整个路途中,转弯处不需要花费时间; 3.假设逃犯驾车逃跑的车速与警车车速相当 三符号说明

管道运输与订购优化模型

钢管订购和运输优化模型 要铺设一条1521A A A →→→Λ的输送天然气的主管道, 如图一所示(见反面)。经筛选后可以生产这种主管道钢管的钢厂有721,,S S S Λ。图中粗线表示铁路,单细线表示公路,双细线表示要铺设的管道(假设沿管道或者原来有公路,或者建有施工公路),圆圈表示火车站,每段铁路、公路和管道旁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里程(单位km)。 为方便计,1km 主管道钢管称为1单位钢管。 一个钢厂如果承担制造这种钢管,至少需要生产500个单位。钢厂i S 在指定期限内能生产该钢管的最大数量为i s 个单位,钢管出厂销价1单位钢管为i p 万元,如下表: i 1 2 3 4 5 6 7 i s 800 800 1000 2000 2000 2000 3000 i p 160 155 155 160 155 150 160 1单位钢管的铁路运价如下表: 里程(km) ≤300 301~350 351~400 401~450 451~500 运价(万元) 20 23 26 29 32 里程(km) 501~600 601~700 701~800 801~900 901~1000 运价(万元) 37 44 50 55 60 1000km 以上每增加1至100km 运价增加5万元。 公路运输费用为1单位钢管每公里0.1万元(不足整公里部分按整公里计算)。 钢管可由铁路、公路运往铺设地点(不只是运到点1521,,,A A A Λ,而是管道全线)。

问题: (1)请制定一个主管道钢管的订购和运输计划,使总费用最小(给出总费用)。 思考题: (2)请就(1)的模型分析:哪个钢厂钢管的销价的变化对购运计划和总费用 影响最大,哪个钢厂钢管的产量的上限的变化对购运计划和总费用的影响最大,并 给出相应的数字结果。 (3)如果要铺设的管道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树形图,铁路、公路和管道构 成网络,请就这种更一般的情形给出一种解决办法,并对图二按(1)的要求给出 模型和结果。 7

人力资源调度的优化模型

人力资源调度的优化模型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人力资源调度的最优化问题。人力资源调度问题中所要处理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繁琐的,所以如何有效地设置决策变量,找出相互关系是我们建立模型的突破口。上述模型属于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问题的范围,然而许多实际问题归结出的这种形式的优化模型,起决策变量个数n和约束条件m一般比较大,并且最优解往往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取到,这样就不能简单地用微分法求解,数学规划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根据所给的“PE公司”技术人员结构及工资情况表、不同项目和各种人员的收费标准表格,为了在满足客户对专业技术人员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使“PE公司”每天的直接收益最大,我们首先对不同项目的不同技术人员的分配个数进行假设,从而得到了“PE公司”每天总收入I和每天总支出C,所以每天的直接收益C =,这就是公司每天直接收益的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 I U- 了基于Matlab软件上的线性规划方法一和基于Lindo6.0软件上的整数线性规划方法二来求解这个模型。首先我们Matlab软件运行这个函数,得到求得的值恰好是整数,满足题意,在题目的约束条件下得到的最大公司效益是27150元,此时的人员分布如下表所示: 项目 A B C D 技术人员 高级工程师 1 5 2 1 工程师 6 3 6 2 助理工程师 2 5 2 1 技术员 1 3 1 0 因为对题中的数据稍做改动时得出的答案就会出现小数的现象,为了更好的解决该问题,我们又引入了一个很好地能处理整数的软件Lindo6.0,得到了各个有效的数据。并在模型扩展中运用已建立的程序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即讨论在收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技术人员结构对公司收益的影响以及在技术人员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收费标准对公司收益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分析在怎样的范围内最优解保持不变,并联系社会实际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后在适当简化模型的同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推广,预示了高素质人才在现代社会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调度;决策变量;可行域;灵敏度分析;博弈论

公交车调度问题

公交车调度问题 关于公交车的调度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公交车调度的最优策略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以公交车 的利益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同时保证等车时间超过10 分钟(或者超过 5 分 钟)的乘客人数在总的等车乘客数所占的比重小于一个事先给定的较小值。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各站上(下)车人数的非参数分布函数,求解时 先用一种简单方法估算出最小配车数43 辆。然后依此为参照值,利用Maple 优化工具得到一个整体最优解:最小配车数为48 辆,并给出了在公交车载客量不同条件下的最优车辆调度方案,使得公司的收益得到最大,并且乘客等车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后对整个模型进行了推广和评价,指出了有效改进方向。 关键词:公交车调度;优化模型;最小二乘法 问题的重述: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 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 站,下行方向共13 站,第3-4 页给出的是典型 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

速度为20 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 分钟,早 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 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 指出求解模型的方 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基本假设 1)该公交路线不存在堵塞现象,且公共汽车之间依次行进,不存在超车现象。 2)公共汽车满载后,乘客不能再上,只得等待下一辆车的到来。 3)上行、下行方向的头班车同时从起始站出发。 4)该公交路线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5)公交车均为同一型号,每辆标准载客100 名,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 一般也不要低于50% 。 6)客车在该路线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 公里/小时,不考虑乘客上下车时间。 7)乘客侯车时间一般不超过10 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超过 5 分钟。 8)一开始从 A 13出发的车辆,与一开始从A 0出发的车辆不发生交替,两循环 独立。 9)题目所给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做为各种计算的依据。 符号说明 N a:从总站A13 始发出的公交车的总次数(上行方向) N b :从总站 A 0 始发出的公交车的总次数(下行方向) T1 :上行方向早高峰发车间隔时间 T 2 :上行方向平时发车间隔时间 T 3 :上行方向晚高峰发车间隔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