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归类分析
中考科学复习课件物理实验题型归类分析 (共80张PPT)

答案:(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动能和质量的关系。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使钢球到达斜面地端具有相同的速度。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二)实验原理
答题要求:一般以公式及说明表达
例1.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原理: P=UI
*
例1.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用— 根弹簧、一块硬纸板、一个挂钩 自制的一个弹簧测力计。要在自 制的弹簧测力计上标出刻度值, 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
答案(补充器材) 刻度尺;几个已知重的钩码;笔
*
例2.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刚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压力有关系;还可能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 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A.木块、 B.长木板、 C.砝码I、 D.砝码Ⅱ、 E.棉布、 F.砂纸、 G.刻度尺、 H.弹簧测力计。 请你帮助小刚同学选择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完成好探究活动。 (1)为了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应选用的器材序号是 。 (2)为了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用的器材序号是 。
*
答案:2. 装满教室里空气并加有密封塞的瓶子的质量为m1; 3. 再用天平称出此时塞和瓶子的质量为m2; 4. 用量筒量出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瓶中空气的体积V; 5.
*
例2.同学们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质量无关”,他们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并使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1)甲、乙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应该是 ; (2)应将 ,并观察 ,才能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0.6;20Ω 1A (选择器材规格)
*
(四) 实验步骤
答题要求:
(1)实验操作过程及要求:
(2)实验测量: 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物理量符号
中考物理题分析与反思总结

02 各章节物理题分析与反思
力学部分物理题分析与反思
题型分析
• 选择题:主要包括质量、密度、力、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考查 • 填空题:主要包括力的作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等原理的应用 • 计算题:主要包括力的计算、功的计算、机械能守恒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问题
反思总结
• 力学部分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 力学部分题目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电磁学部分物理题分析与反思
题型分析
• 选择题:主要包括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基本概念的考查 • 填空题:主要包括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电磁学原理的应用 • 计算题:主要包括电功率的计算、电磁感应问题的分析和计算等
反思总结
• 电磁学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 电磁学部分题目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03 学生答题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生答题常见错误类型分析
概念理解不清
• 错误原因: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相近概念 • 解决方案: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 错误原因:学生在解题时缺乏逻辑思维,不能正确分析物理现象 • 解决方案: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DOCS SMART CREATE
中考物理题分析与反思总结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中考物理题整体分析
中考物理题题型分布及难度分析
题型分布
• 选择题:约占总题量的60% • 填空题:约占总题量的30% • 计算题:约占总题量的10%
中考物理实验题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附习题详解)

中考物理实验题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附习题详解)中考临近,很多同学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复习工作。
然而不少同学在复习物理科目时,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公式的复习,却忽视了各种实验,结果在考试中吃了大亏。
那么初中阶段物理实验题常以哪种题型考查呢?在解题时又需注意什么呢?常考类型类型一:测量型实验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
1、直接测量型实验(10个)(1)用刻度尺测长度(2)用秒表测时间(3)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4)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5)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7)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8)用电流表测电流(9)用电压表测电压(10)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考查点】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
【解题技巧】直接测量型的实验题要特别注意要判断实验所选用的测量仪器,尤其是要知道所用的测量工具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
[物理教学云]注意观察一些仪器指针测量前是不是在零刻度线上,看清题目的读数,读出正确的数据,处理数据时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间接测量型实验(5个)(1)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2)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3)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5)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考查点】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相应的实验原理:(1)“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v=s/t(2)“测物质密度”:ρ =m/v和排水法(3)“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有/W总、W= F·S及二力平衡(4)测电阻:欧姆定律I=U/R 的推导式R=U/I(5)测小灯泡的电功率: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的实验原理为P=W/ t。
【注意事项】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
【解题技巧】①掌握其实验的原理,分析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
中考实验题类型分析

中考实验题类型分析类型一: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读数例题1:(05苏州第8题)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图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例题2:(05苏州第16题)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例题3:(04苏州第22题)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种操作不是必要的()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分析与提示: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物理实验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考察实验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同学应熟练掌握刻度尺、秒表、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和电能表这九种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以及托盘天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和电磁继电器等几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练习:1、下左图中所测物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类型二:对实验现象、规律的分析和应用例题4:(06苏州第25题)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
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 。
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___的焦距较大。
例题5:(02苏州第11题)对“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以下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 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 .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C .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D .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分析与提示: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归纳,寻找规律,并通过发现的规律对新的现象或条件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苏州中考实验题类型分析

苏州中考实验题类型分析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类型一: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读数例题1:(05苏州第8题)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图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例题2:(05苏州第16题)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例题3:(04苏州第22题)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种操作不是必要的()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分析与提示: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物理实验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考察实验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同学应熟练掌握刻度尺、秒表、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和电能表这九种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以及托盘天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和电磁继电器等几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练习:1、下左图中所测物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类型二:对实验现象、规律的分析和应用例题4:(06苏州第25题)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
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
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___的焦距较大。
(02苏州第11题)对“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以下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例题5:A. 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C.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D.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分析与提示: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归纳,寻找规律,并通过发现的规律对新的现象或条件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实验研究方法归纳与分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实验归纳与分析前言纵观历年中考,学生失分点最多的题目无疑就是实验题,并且《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
因此,注意考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本课件主要针对中考要求的六种最常见的实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六种实验分别为: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理想实验法。
本课程虽极力使总结清晰明了,但因实验内容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仍然需要花费时间用心记忆。
温馨提示:每隔一段时间重温此课件再次巩固,效果会更好。
一、控制变量法初中最常见的物理实验(没有之一)研究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其中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举例(下面例子建议大家做到深刻理解的程度):1、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2、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3、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4、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5、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6、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7、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8、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9、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控制变量法例题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的快慢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针对猜想一,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在玻璃板上,同时用酒精和水涂一个同样大的圆斑,观察发现酒精圆斑先干了。
请你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1)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2)实验中“涂同样大的圆斑”其目的是:控制变量,使之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3)设计研究猜想二的实验方案:在两个表面积相同的同种液体条件下,比较不同空气流动快慢时的蒸发情况二、类比法类比法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中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分析及解析方法

中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分析及解析方法
面对中考,考生对待考试需保持平常心态,复习时仍要按知识点、题型、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梳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提炼最正确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下文准备了中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分析。
【一】测量型实验题这种实验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只要同学们不马虎,得总分值是没问题的。
【二】探究型实验题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
教材上除了几个测量类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课本上的实验是出题的一个重点。
解法分析: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探究实验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解法分析:希望大家把做过的开放型实验题归纳在一起,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解法分析: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提供的信息较少,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这篇中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分析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苏科版初中物理《分析与论证题》归类例析

《分析与论证题》归类例析“分析与论证”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探究结论是对实验事实(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的结果。
“课标”对分析与论证的基本要求是: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是实验考查的重点,有关考题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垫:一、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论证1.由现象直接归纳结论分析实验现象中的异同点,找出因果关系,归纳得出定性结论。
其结论形式的关键词一般为:“一定或相同时(条件),有关(无关)”“一定或相同时(条件),随着变化而变化”(越……越,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升高而升高或降低等)。
例1小明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
于是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四个铅球,让A 、B 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 处静止下落,C 球从距沙表面高2H 处静止下落,D 球从距沙表面高2H 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
已知四球的质量为A C D m m m m ===,2B m m =;实验测得A 、B 两球陷入沙的深度分别为1h 和2h ,C 、D 两球陷入沙的深度均为3h ,且123h h h <<。
(1)比较A 、B 两球陷入沙的深度,可得出结论:当相同时,物体的质量,重力势能。
(2)比较A 、C 两球,可得出结论:。
(3)比较C 、D 两球,可得出结论:。
图1解析: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是通过铅球陷入沙中的深度来反映的,陷入的深度越深,铅球的重力势能越大。
(1)比较A 、B 两球,下落高度相同,B 球的质量大,陷入沙的深度深,重力势能大,故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2)比较A 、C 两球,质量相同,C 球下落高度大,陷入沙的深度深,重力势能大,故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归类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因此,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就成了热点问题,分数比例较大,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忽视物理实验的复习,或不知道怎样复习,不知道中考哪几个方面考核,失分较多,影响了考试成绩.为了帮助同学们有目的搞好实验复习,仅就部分省、市中考实验题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供复习时参考.
一、数据处理型
例1.测定牛奶的密度
(1)某同学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①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盛有牛奶的玻璃杯的质量,测得它们的总质量为138.0克;
②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里,量筒
中牛奶的体积如图1(1)所示;
③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
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游码的位置如图1(2)所示.
把步骤①、②、③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杯和牛奶的总值量 剩余的质量 倒出的牛奶质量 倒出的牛奶体积 牛奶的密度
二、仪器使用型
2.图2中,甲图是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 x 的电路图,乙图是电流表、电压表的实物示意图.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待测电阻估计约为10欧姆,请回答下面问题:
(1)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_端.
(2)电压表应选用“+”接线柱和表示量程为______伏特的负接线柱;电流表应选用“+”接线柱和表示量程为______安培的负接线柱.
三、找错型
3.某同学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用了两节干电池,带测电阻阻值约为10欧,连结了图3所示的实物电路,简要写出图3中的三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
5g
各10g 图1 50L 100L 乙
R X
R 0
V
A
甲
图2
4
过对测得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通过对测得数据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五、方案设计型
5.要测额定电压为5伏,电阻值在20欧~25欧之间的一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现有如下器材:
电流表一只(量程为0~0.6A 和0~3A );
电压表一只(量程为0~3V 和0~15V );滑动变阻器一只(20Ω,1.5A );开关一个;6伏蓄电池一个;导线若干.
(1)根据现有器材,将实验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2)图4中已连好部分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导线不要交叉).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要置于阻值为______欧的一端.
(4)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伏;若此时电流表读数如图5所示,则电流是______安.
(5)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瓦. 参考答案:
1.138克;27.6克;110.4克;100L ;1.104千克/米3
2. (1)右; (2)3,0.6. 3.(1)滑动电阻器接错;
(2)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错;
(3)电压表量程选错.
4. (1)如图7所示
(2)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3)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
5.(1)略; (2)略; (3)20欧; (4)5伏;0.25安; (5)1.25瓦.
V 图7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