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生日》教案
《过生日》幼儿园小班教案

《过生日》幼儿园小班教案《过生日》幼儿园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幼儿同伴间相互关爱的美德。
2、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情节。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培养幼儿同伴间相互关爱的美德。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情节活动准备课件《小兔过生日》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它们是谁呢?”出示动物图片,引出活动内容.二、展开1、老师通过提问:“如果你过生日,伙伴们都会送你些什么?”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节。
“咱们小朋友真棒!咱们来看一看,小兔过生日时都有谁参见,他们送小兔什么了?小兔为他们准备了什么了?”2、放课件,讲述故事《小兔过生日》。
3、“好,故事看完了,有谁记住了这个故事的名字?”4、“故事中有谁?他们送小兔什么礼物了?”“小兔还为他们准备了什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记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可以边提问边放课件中相关的情节)解决活动的重点。
5、提问幼儿“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吃什么?他们团结吗?”通过引导使幼儿懂得同伴间要相互团结友爱的道理。
解决活动的难点。
6、“咱们小朋友是不是都愿意做一个团结的好宝宝呀?””让幼儿明白团结友爱的道理。
三、结束“小朋友以后能不能做到不争、不抢呢?”“咱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到,看谁做得好。
以后咱们每周评一个谦让小明星,给他贴一朵小红花,小朋友愿不愿意争取?”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故事《小兔过生日》因为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进行起来还比较顺利,活动目标基本实现。
但也存在一些设计上的不足、经验上的欠缺和临场发挥不佳问题。
主要体现在展开部分,试分析如下:一、小班幼儿记忆力不是很强,表述能力较弱。
看一遍故事一般只能记忆一两个内容,老师在这个环节应让孩子多听一遍故事或分情节分段来听。
增强幼儿记忆,引导孩子把看到的表述出来。
过生日教案设计

过生日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1.了解生日的起源和意义,掌握有关生日的词汇;2.练习和提高听说读写技能;3.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设计个人生日派对,并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情感;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友谊。
二. 教学内容1.生日的起源和意义;2.生日常用的词汇、习俗和礼物;3.收集和分析同学们对生日的看法、喜好和想法;4.分组设计个人生日派对方案;5.展示和评选最佳方案,组织实施;6.回顾和总结全过程和体验。
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整理和准备有关生日的资料,包括生日的起源、发展历程、文化差异等方面;2.打印或复核有关生日的词汇、表达和常识,作为学习材料;3.准备卡片或小礼物,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生日祝福;4.设计一个小活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日经历和感受,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一步:生日的起源和意义1.用图片、视频或演讲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生日的起源和意义,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年龄段的习俗和特点;2.给学生看一些有趣的生日场景或照片,让他们尝试描述和表达感受;3.给学生发放生日词汇表和生日知识小测,以便检测和加深学生对生日词汇和常识的掌握和理解。
第二步:收集同学们的看法、喜好和想法1.给学生发放问卷或让他们自由表达对生日的看法、喜好和想法,包括最喜欢的食物、游戏、音乐等方面;2.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述和交流,以便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3.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了解和借鉴,以便设计更有创意和针对性的生日派对方案。
第三步:分组设计个人生日派对方案1.随机分组,每组由3-5名学生组成,以保证每组的质量和效果;2.给每组发放一个生日派对方案模板,包括主题、活动、节目、装饰、食品等细节,以便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3.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并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友谊;4.在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英语协同工作和交流,以便提高他们的合作和口语水平;5.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及时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反馈和调整。
幼儿园中班教案《过生日》

幼儿园中班教案《过生日》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一节针对幼儿园中班的主题课,主题为“过生日”。
通过本课,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和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和过程;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4.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和过程;难点: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生日蛋糕、气球、派对等图片/视频。
2.道具:生日蜡烛、生日帽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老师带着幼儿一起看生日派对的图片/视频,引发幼儿对生日派对的兴趣。
2.老师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日吗?为什么要过生日?”让幼儿自由发言,并给予肯定的鼓励。
3.引导幼儿讨论生日的意义,并解释生日的由来。
步骤二:课堂讨论(1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幼儿组成。
2.每个小组围绕过生日展开讨论,包括生日的准备工作、庆祝方式、生日蛋糕等。
3.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讨论结果以图表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步骤三:角色扮演(15分钟)1.老师介绍生日蜡烛、生日帽等道具,并进行示范。
2.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和过生日的朋友两组。
3.过生日的小朋友带上生日帽,大家一起唱生日歌,过生日的朋友逐个送上生日礼物。
4.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过生日的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步骤四:创作活动(2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创作,让他们制作生日贺卡。
2.提供图片、纸张、彩笔等材料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创作。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生日的祝福。
4.可以在贺卡上画生日蛋糕、气球等图案,并写上祝福的话语。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请每一位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生日贺卡,并说出上面写的祝福的话语。
2.通过展示,让幼儿相互欣赏和祝福,培养他们的友爱和团队合作意识。
过生日教案培智教案

过生日教案培智教案教案标题:过生日教案培智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生日庆祝活动,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生日游戏和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生日制作手工和装饰活动,培养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 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提高。
3. 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生日蛋糕和糖果等生日庆祝必备物品。
2. 生日游戏和活动的相关材料和道具。
3. 手工制作和装饰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过生日。
-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2. 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策划一个生日派对。
- 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购买食物、准备游戏、制作装饰等。
-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3. 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2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日游戏和谜题,如拼图、数学题等。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成功完成任务。
4. 创造力和艺术表达(20分钟)- 引导学生制作生日贺卡或生日装饰品。
- 提供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示范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 学生可以使用彩纸、贴纸、颜料等材料进行创作。
5. 总结(5分钟)-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策划的生日派对和制作的手工作品。
-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过程,总结他们通过参与活动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朋友间组织生日派对,运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
2. 提供更复杂的生日游戏和谜题,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工艺品市场,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过生日》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过生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并口头表达关于生日的基本词汇和句子,如“生日快乐”、“蜡烛”、“礼物”、“蛋糕”等等;
2.学生能够逐渐理解生日的意义和社交礼仪;
3.学生能够配合其他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发挥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内容一:关于生日的基本词汇和句子
学习方法:互动学习
1.老师用图片或口述方式展示关于生日的基本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跟随发音并重复;
2.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询问生日信息,并用生日问候及基本词汇交流。
内容二:生日社交礼仪
学习方法:生动故事配合练习
1.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入生日社交礼仪的概念,例如:进门应该说“你好”、“谢谢”等,礼物要包装精美等等;
2.学生分组表演模拟生日聚会,并学习社交礼仪。
内容三:小组谈话
学习方法:小组活动
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由谈话,模拟社交环境;
2.老师引导学生使用生日相关词汇进行谈话,并对学生交流进行指导。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生词学习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表现,并记录;
2.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展示和互动能力,并记录;
3.给学生口头打分以及书面评估,并为发现的问题提供指导。
教学反馈
1.通过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活动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2.将反馈结果整合回顾,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指导和改进。
《过生日》优秀教案

《过生日》优秀教案教案:《过生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过生日》。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明过生日时,他与同学们互赠礼物、分享快乐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友谊价值观,学会珍惜和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友谊价值观,学会珍惜和感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生日蛋糕模型。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唱生日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过生日的看法。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明与同学们互赠礼物、分享快乐的过程。
4.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会友谊的美好。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日时是如何与朋友分享快乐的,进一步强化友谊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板书过生日板书内容:小明生日 > 互赠礼物 > 分享快乐友谊价值观:珍惜、感恩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小明过生日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份生日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
同时,在课后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真正学会珍惜友谊。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需要详细解析。
例如,小明收到了同学们送的礼物,包括彩笔、故事书、手帕等,这些都是同学们精心挑选的,体现了同学们对小明的了解和关心。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过生日》2篇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过生日》 (2)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过生日》 (2)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过生日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与过生日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能够流利地进行简单的对话。
3. 能够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过生日的情况。
教学重点:1. 学习新词汇:cake, present, birthday card, candle, party, friend, wish, happy birthday2. 学会朗读课文,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 学会用正确的句型表达自己过生日的情况。
教学准备:PPT展示,课件及图片,生日蛋糕、礼物、生日卡片、蜡烛等道具。
教学过程:Step 1: 自我介绍(5分钟)1. Teacher: Hello,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Step 2: 导入新词汇(10分钟)1. Teacher: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birthdays. When is your birthday?2. 学生依次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3. Teacher: Great! Now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birthday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repeat after me. (教师出示图片,教学并板书生词)- cake- present- birthday card- candle- party- friend- wish- happy birthday4. 学生大声朗读单词,学会正确的发音。
Step 3: 学习课文(15分钟)1. Teacher: Now, let’s read the text about birthdays.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和语调。
《过生日》教案模板5篇

《过生日》教案模板5篇教案的编写过程有助于教师系统地整理和总结教学内容和经验,教案中的教学重难点要明确,方便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过生日》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过生日》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长短、大小、粗细等特征2、对蔬菜宝宝进行点数、分类、排序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新鲜蔬菜若干:萝卜、黄瓜、番茄每人若干。
教具放在小布袋里。
相应的蔬菜图片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3、生日歌磁带活动重点:对蔬菜宝宝进行点数、分类活动难点:按某种特征排序活动过程: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1)(出示纸制青菜)这是什么?(2)是呀,青菜奶奶今天要过生日了。
她要请客,客人就在这个小布袋里,请小客人出来,你们看看青菜奶奶请了哪些客人?看看小客人是什么样子的?①我的黄瓜宝宝是绿色的。
我的黄瓜宝宝是长长的。
(针对性提问举着短黄瓜的小朋友你的黄瓜和他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呀?)小结:黄瓜小客人有长长的,也有短短的,都是绿绿的,摸上去呀毛毛的。
②我的番茄宝宝是圆圆的。
我的番茄宝宝是大大的。
我的番茄宝宝是红红的。
(针对性提问拿小番茄的小朋友你的番茄宝宝和她的不一样哦,哪里不一样呀?小结:番茄小客人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都是圆圆的、红红的,摸上去呀滑滑的。
③我的萝卜宝宝白白的。
我的萝卜宝宝红红的。
(告诉幼儿那是橘红色,橘红色的萝卜叫胡萝卜)小结:萝卜小客人有的白白的,有的是橘红色,叫胡萝卜。
④出示蔬菜图片小结:今天青菜奶奶请的客人有黄瓜宝宝,黄瓜宝宝有长长的,也有短短的,都是绿绿的,摸上去呀毛毛的;有番茄宝宝,番茄宝宝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都是圆圆的、红红的,摸上去呀滑滑的;还有萝卜宝宝,萝卜宝宝有的白白的,有的是橘红色,叫胡萝卜。
2.小客人来排队小客人要排队去青菜奶奶家,请你来帮帮忙,一个挨着给他们排排队。
(1)每种蔬菜每个幼儿选一个,然后给他们排排队(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生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比较,通过体验比较的过程,获得比较的不同方法,从而理解感知最多与最少,最大与最小,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大小,比多少的感性经验,因此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多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最多与最少,最大与最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2.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通过比较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大小、多少,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大小、多少是相对的。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淘气妈妈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过生日中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过生日”(课件出示)
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你们能用带数字的话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生:1个大西瓜,1个西红柿,3个大小不同的盘子,1张大桌子和 1个小圆凳,3杯饮料和2瓶饮料,一个大蛋糕
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比大小
(1)比蛋糕
师:同学们真棒,能数出这么多东西来。
师:淘气最爱吃蛋糕了,看,淘气把蛋糕切成了三块:图1,图2,图3。
同学们,你们能比较一下哪块蛋糕最大,哪块最小吗?
生:图3最大,图1最小
师:你是怎么比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眼就看出来了。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图1是图2的一半,图2是图3 的一半,图3又是整块蛋糕的一半,所以图3最大,图1最小。
(2)比西瓜
师:淘气还把西瓜也切成了3块:图1,图2,图3。
你们能比较一下这三块西瓜哪块最大,哪块最小吗?
生;图3最大,图1最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图1是图2的一半,图2是图3 的一半,图3又是整块蛋糕的一半,所以图3最大,图1最小。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
2、高度相同,粗细不同,比多少
(1)大小一样,高度相同,比多少
师:过生日还少不了要喝饮料。
讲台上有3杯饮料(大小一样,高度相同),你们能看出来哪个杯子的饮料多吗?
生:一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真棒,3个杯子大小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也一样,所以3杯饮料一样多。
(2)高度一样,粗细不一样,比多少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难不倒你们。
老师再考个难一点的。
现在讲台上还有3杯饮料(粗细不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一样),你们知道哪杯装的饮料最多,哪杯最少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师:虽然3杯水的高度相同,但杯子的粗细不同,因此装的水就有多有少。
粗的杯子装的水最多,细的杯子装的水最少。
3、高矮不同,粗细不同,比多少
师:刚才那些同学们一眼就看出来了,现在老师变个魔术,两瓶饮料,大小不一样,高矮也不一样,你们还能知道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吗?
生:…
师: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瓶子装饮料多呢?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走动听听各小组的意见)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也有很多想法,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生:可以把一个瓶子的饮料倒倒另一个瓶子去
生:可以把它们倒在一个杯子里,标上记号作比较
生:可以把他们倒在两个一样的杯子里做比较
生:可以看说明书
师: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的想法,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操作一:把一个瓶子的饮料倒到另一个瓶子中,学生说出答案
操作二:把他们倒在一个杯子里做标记比较,学生说出答案
师:粗细不同,高矮不同,我们不能直接判断哪个装的多。
但是我们可以,把他们倒在同一个杯子里面比较,也可以倒在两个一样的杯子里面比较,或者把其中一个倒空装另一个饮料的杯子,还可以直接看说明书。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会直接比较,还会推理比较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智慧大比拼,看看那个小朋友能把这五个题全部做对了。
1、第1、2小题: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因为第一个瓶子倒出3杯水,第二个杯子倒出5杯水,5杯水比3杯水多,所以第二个瓶子装的水多。
2、出示教材p19第4题。
(1)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同样多的两杯水,如果喝的多,那么剩下的就少,如果喝的少,剩下的就多。
3、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3块糖大小完全一样,就看那杯水少,谁少的就会甜,水多的就会淡一些。
四、全课总结
通过小红的生日聚会,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