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洪涝灾害规律研究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7月18—19日,晋城市遭遇暴雨袭击,城区内多处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本文将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引发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台风“海马”的影响,大量的湿气从东海进入到华北地区,形成强降水天气。
同时,晋城市目前正处于盛夏季节,气温较高,湿度也较大,这种气候条件也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具体的降雨过程中,暴雨主要发生在7月18日晚上到19日早上的这段时间内。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晋城市高陵山、阳城、泽州等地累计降雨量均超过200毫米,其中高陵山最大的降雨量甚至超过了400毫米。
这种降雨量对于该地区来说,属于非常罕见的情况。
造成晋城市城区严重内涝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城市新区的建设并没有跟上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速度,导致这些区域在遭受暴雨天气时,往往出现内涝现象。
此外,城市中大量的建筑和道路,也会影响市区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内涝的发生。
针对此次暴雨过程,晋城市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加固和升级,提高了城市的抗灾能力。
同时,市政府也加强了城市的环境整治,加强了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监管,努力创造了一个更适宜人居的城市环境。
总的来说,此次暴雨过程暴露了晋城市在一些重要的基础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这也提示我们,在城市建设时,应该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暴雨袭击,造成了严重的水灾。
下面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一、天气背景在该次暴雨前,晋城市城区降雨量已经比较多,地面已饱和,土壤含水量高。
7月17日夜间开始,全市多地陆续出现降雨天气,其中阳城县区明显,累计雨量达到70.2毫米。
7月18日,全市阴雨天气持续,前期积累的降雨和局地降雨对下一阶段的降雨有一定影响。
二、暴雨过程7月18日,从早晨开始,晋城市城区出现强对流云团,局地出现短时强降水。
在13点左右,受西南气流输送影响,晋城市城区南部和西北部降水强度加大,其中西北部晋源区和南部泽州县局地出现暴雨,短时间内最大降雨量达到67.6毫米。
同时,局地出现雷暴天气,伴随强对流和雷电的均出现。
暴雨增加道路积水,给城市交通带来严重影响。
到达晚上,暴雨范围扩大,强度减小,但是降雨仍较强。
7月19日,晋城市城区仍持续阴雨天气,但降雨强度明显减小。
全市雨量主要集中在南部泽州县和西北部晋源区,其它地区少雨或小雨。
三、影响本次暴雨过程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内涝: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降雨和城市排水体系的有限,导致城市内涝严重,部分道路、广场、低洼区域积水严重,给市民生活造成困扰。
涝情主要出现在晋城市城区西北部晋源区和南部泽州县。
2、交通受阻:暴雨导致道路积水,给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影响,交通瘫痪,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无法正常运营。
3、农作物受灾:农作物遭受了极大影响,部分地区出现水旱灾害,预计受灾农作物达10.2万亩。
4、救援困难:暴雨情况下,救援工作非常困难。
由于多地同时受灾,抢险队伍分散,增加了救援难度。
综上所述,晋城市城区遭受的暴雨灾害是一次几乎每十年才出现一次的极端降雨过程,其影响已超过当地城市基础设施承受能力的极限。
我们需要以此次暴雨为教训,加强气象监控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
晋城市市区防洪建设及对策探讨

20 0 6年 1 2月
山西水利 S A X T R E O R E H N I WA E R S U C S
・ 1・ 3
晋 城 市 市 区 防洪 建 设 及 对 策 探 讨
丁建林
( 城 市城 区水 利 局 , 西 晋 山 晋城 080 ) 4 0 0
法行 为要及 时纠正 ,发现市区防洪 工程损坏及时修 复。汛期各河段和市区防洪工程管理责任到人 , 实行 2 4小时值班制 , 发现险情及时上报 。
钟家庄 、 泽州路桥与花园头河汇合后称白水河。花园 头河 发 源于 白马寺山东南 , 流域面积 1. m , 28k 2 河道总
长64 m, . 其中市区内河长 52 m 晋城市市区年均降 k . 。 k 雨量 6 0 6 m, 1 2 m 主要集中在 6 8 至 月份 , 约占年降雨
东, 两河 汇 流后 , 在凤 台街桥 以上 汇入 西河 。东河 发源
直接影响汛期排洪 , 严重威胁着下辇 、 上辇社区人民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2 3 城市建设没有考虑水土保持 ,
18 年建市时, 95 市区面积仅 8 3 m , . 现在市区面 k 积 已达 到 3. m ,街道 、小 区 、广场硬 化率 达 3 1k 7 % 以上 , 8 并且市区还在不断扩大 , 而扩大的过程是 占地 、 伐树 、 硬化。以壤土为例 , 壤土的渗透系数为 l 1 ~ c / ,而硬 化 后水 泥 路 面 的渗透 系 数 为 ×0 m s l 0 m s相差 1 0 倍 , ×1 ~c / , 000 假如 1 m的降雨壤 0m
低洼区, 形成洪灾,可见城市水土保持 已成为城市防 汛的一个重要方面 , 而城市水 土保持的重点应为强化 入渗 、 减少硬化。 2 4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注重城市防洪建设造成 .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降雨量较大,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水患和交通堵塞。
暴雨过程中,许多地区出现了内涝现象,给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此次暴雨过程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城市防汛和城市规划的关注和反思。
本文将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暴雨过程概述、降雨强度分析、城市内涝情况、降雨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总结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城市的防汛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此次暴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暴雨事件对城市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为未来的城市防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降雨强度、城市内涝情况、降雨原因的分析,本文旨在为暴雨防范工作提供实际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暴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为未来的城市防汛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防范建议,使城市在面对暴雨过程时能够更加及时、有序、有效地应对,降低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灾害防范和抗御能力。
2. 正文2.1 暴雨过程概述2016年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持续降雨时间长达16小时之久。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这场暴雨主要集中在夜间到清晨时段,降雨量达到了100毫米以上,局部地区更是超过200毫米,是晋城市近年来少见的强降雨过程之一。
暴雨过程中,城区多个地段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导致多条道路交通受阻,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道路塌陷和房屋倒塌的情况。
据统计,此次暴雨过程共造成数十户居民受灾,暂时无家可归。
由于暴雨过程的突然性和强度较大,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及时排放积水,造成城市内涝严重。
部分地区的下水道、河道等排水设施也因无法及时疏通而加剧了内涝情况。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摘要】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暴雨过程。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对该暴雨过程进行背景介绍,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描述了暴雨过程细节、降雨量统计、影响分析、城市防汛措施以及应对措施总结。
在文章对暴雨过程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评估了城市的应对能力,并提出了未来防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这场暴雨过程的具体情况,城市应对的措施以及未来应该如何提高防汛能力,以应对类似天气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暴雨过程分析、晋城市、城区、暴雨、7月18-19日、过程描述、降雨量、影响、防汛措施、应对措施、原因分析、评估、防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16年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过程,给城市社会生产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这场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导致城区内多处积水严重,交通受阻,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内涝现象。
暴雨过程引发了市民对城市防汛设施的关注,同时也促使城市相关部门加强应急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背景中还值得关注的是,晋城市在此次暴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城市防汛薄弱环节,如排水系统不畅、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开发等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城市发展规划和应对灾害能力的讨论与思考。
通过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评估,有助于城市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防汛措施,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2. 正文2.1 暴雨过程描述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强降雨天气,导致城区多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
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从18日下午开始至19日凌晨结束,整个过程中雨势不断加大,最大时降雨量达到了每小时50毫米以上。
特别是在19日凌晨的那次雨势最为猛烈,短时间内就达到了100毫米以上,给城区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暴雨过程中,城区多条主要街道出现了严重积水,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山洪暴发,导致道路交通中断,车辆被困等情况。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2016年7月18日晚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房屋倒塌、农田受灾等一系列影响。
经过气象部门的分析,得出以下的暴雨过程分析。
一、天气形势在暴雨发生前,晋城市城区受到了一股暖湿气流和一股弱冷空气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天气形势。
此时,天气以多云为主,风力不大,湿度较高。
二、暴雨时段从7月18日晚20时至19日凌晨2时,晋城市城区受到暴雨天气的袭击,城区平均雨量达到了100毫米以上。
其中,最大的雨量出现在晋城市城区西北部的蓟县,雨量达到了200毫米左右。
相比之下,市中心的主要降雨时段为7月18日晚上10时至11时。
三、影响程度这场暴雨给晋城市城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包括交通堵塞、房屋倒塌、农田受灾等等。
在交通方面,由于雨量过大,很多道路被淹没,交通无法通行,导致城市交通局部瘫痪。
同时,很多居民的房屋被淹没,导致了部分居民流离失所,需要政府的救援和帮助。
此外,这场暴雨也给农田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田地被淹没,粮食减产等问题也需要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可能原因造成这场暴雨的主要原因是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
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在遇到冷空气时就会凝结成为水滴,形成降水过程。
由于这场暴雨发生的时间和范围都比较突然和广泛,加上市区大量的高楼和小区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排水设计和施工,因此在暴雨过程中就造成了城市内涝和房屋、农田等损失。
总之,这场暴雨给晋城市城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影响,我们应该加强防灾救灾意识,更加重视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建设和管理,避免今后类似的灾害发生。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7月18日,晋城市城区迎来了一场强降雨天气过程。
在这次降水时段内,城区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
根据气象数据,我们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一、气象背景本次暴雨过程主要受到了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北冷空气的影响。
18日早晨,晋城市城区还出现了高温天气,空气湿度较大。
随着冷空气的南下,空气变得更加不稳定,同时暴雨前的强对流系统也使得局地气压急剧下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晋城市城区的强降雨天气过程。
二、降水情况18日晚上开始,晋城市城区降雨强度逐渐加大。
雨带主要在城区南部和东部地区停留较长时间,出现了持续降雨的现象。
19日凌晨,雨带向北移动,城区西北部也开始出现降雨。
整个降水过程持续时间约为16小时。
在城区各地,降雨强度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根据气象站数据,雨量最大的是偏南的城区,其中某气象站24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122.5毫米。
而在城区北部,雨量较少,甚至有些地方只有零星小雨。
这种局地强降雨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降水带的移动和对地形的影响。
三、影响分析本次暴雨过程给城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低洼地区,由于雨水排放管道不畅,河道出现了积水,造成了一些道路交通拥堵。
另外,部分商业区和居民小区也有一些池塘式积水,对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这次暴雨过程的原因主要是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因素。
在未来,晋城市应该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体系的建设,逐步消除一些低洼地区的积水问题,并加强对雨水及时排放的管理。
同时,还需要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避免一些高层建筑物在降雨时对周围地区排水的影响,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山西水灾调研报告

山西水灾调研报告山西水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水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加深对山西省水灾灾情的了解,我们特派员工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旨在了解山西水灾的发生原因、灾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灾区的影响,为今后防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以及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等多种调研方法。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水灾的发生原因通过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以及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山西水灾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环境破坏、水库和水体管理不善等。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增加和降雨频率增加,进而增加了山西水灾的风险;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环境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水域污染,使山西水灾的危险性加大;水库和水体管理不善导致了山西水灾的程度加剧。
2. 水灾的灾情严重程度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数据发现,山西水灾的灾情严重程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
主要表现在灾害面积增大、死亡和失踪人数增多,农田受灾严重,房屋和基础设施被破坏等。
特别是在山西某县,今年的水灾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受灾,农田损失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 水灾对灾区的影响水灾对灾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田受灾导致农作物减产,给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房屋被毁、基础设施被损坏,给灾区的重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员伤亡和失踪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建议和对策针对山西水灾的发生原因和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加强水灾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灾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量和水位变化,提前预警,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
2. 加强气象预测和水资源管理。
加强气象预测,及时发布天气预警,提前安排抢险救援工作。
加强水库和水体管理,提高防洪能力,减轻灾害程度。
3. 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开展耕地保护,减少水土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总第160期)2006年5月No.2(TotalN0.160)May.20061006-8139(2006)02-78-03晋城市洪涝灾害规律研究闫顺喜(晋城市水利局,晋城048000)摘要:文中从晋城市的气候地形地貌、暴雨洪水、防洪工程等方面分析了洪涝灾害产生的的规律,并对本区内每种类型的洪涝灾害产生的条件、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
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和防洪救灾的实践,提出了防御洪涝灾害必须在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达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暴雨洪水;洪涝灾害;规律研究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识码:B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山之间,是三晋大地走向千里中原的重要门户。
全市总面积9490km2,其中土石山区8044km2,占总面积的84.8%,丘陵区1336km2,占14.1%。
辖6个县(市、区),123个乡镇、办事处,2432个行政村,总人口2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3万人。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旱,夏季炎热多雨、旱涝交替。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2.7mm,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在汛期,占年降水量的69.7%,洪涝灾害频繁,给晋城市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洪涝灾害产生的成因和特点1.1气候成因和特点晋城市属典型的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受强大的冷高压控制,多风少雪、气候干冷;夏季受大陆热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影响,多雨高温,雨量多集中在汛期,且雨量场次少,量级悬殊。
特别是夏季由于受水气输送途径、地形条件及高空与地面热交潜错综等多种机理的影响,山区易形成局部小气候,造成暴风骤雨。
台风、大气候条件往往造成全流域型洪灾,山区地形条件和小气候则多造成局部山洪和泥石流。
由于地势、地形和地貌的差异较大,各地的年降水量一般为624.6mm ̄680.8mm。
东西部山区多达700mm ̄800mm,中部的盆地区和部分丘陵区为少雨区,年降水量不足600mm,其余低山区和丘陵区年降水量在600mm ̄700mm之间。
本区年降水量不仅地区分布不均,而且年际降水变化较大。
如市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3.6mm,年平均相对变率为20%,即年降水量一般在506.9mm ̄760.3mm之间变化。
遇特殊年份差异更大,如1956年的降水量为1010.4mm,而1965年只有295.9mm。
年内分布也极不均匀,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2.7mm,一年中降水量多集中在汛期,汛期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9.7%,洪水暴涨暴落,河川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
1.2地形地貌特点晋城市位于山西高原东南部,地貌形态以中山和中低山为主,其次为低山和丘陵区,并有部分山间盆地、山间宽谷及高中山区。
其中土石山区为804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4.8%,黄土丘陵阶地区133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4.1%,山间盆地及宽谷110km2,占1.1%。
晋城市在平面上呈一卵圆形,地势是东、西高,中间低,起伏较大,东有太行山脉,西有中条、太岳两条山脉,沁河、丹河纵贯其间。
最高点为西边舜王平,海拨2322m,最低点为沁河、丹河下游河谷,海拨不足300m,相对高差2000余m,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拨在800m以上。
晋城市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有二等级河流一条(沁河),三等级河流一条(丹河),四等级河流29条,五等级河流90条。
1.3暴雨洪水特点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使暴雨和洪水具有突发性、局部性和随机性。
所谓突发性是指暴雨来势猛,强度大,坡面产流快,河道汇流时间短,洪水过程短,洪水暴涨暴落,往往一两个小时洪水就过去了。
所谓局部性是指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小气候多,主要雨量集中在暴雨中心,易在局部地区形成大的洪灾。
所谓随机性是指洪灾的发生既无固定的时间,又无固定的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发生洪灾的可能。
这样的暴雨洪水特点,预见期短,可抢险性极小,甚至无法实施抢险。
1.4防洪工程特点晋城市防洪工程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标准低、抗洪能力差。
截止目前全市有水库102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34座、小二型水库64座,均为“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产物,有30%病险水库,有70%不达部颁标准,这些水库的大坝、泄洪道、放水闸三大部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隐患,特别是小水库、小塘坝既无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又无通讯设备。
全市有42座小水库无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98座水库无通讯设施,42座水库不通电,32座水山西水利科技SHANXIHYDROTECHNICS・78・第2期(总第160期)2006年5月No.2(TotalN0.160)May.2006库交通道路不畅,1996年汛期就有28座水库同时出现严重险情,给下游造成重大威胁。
建成防洪坝443.3km,多数是群众自筹资金修建的,工程布局分散,多属防洪墙坝,不具备整体防洪效果,防洪标准较低,一遇大水就有冲毁的可能,给当地群众造成很大威胁,给防汛抗灾造成了很大难度。
1.5洪灾的类型和特点晋城市发生的洪灾类型主要有全流域型洪灾,局部山洪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为主的洪灾和人为的原因造成的洪灾。
全流域型的洪灾在晋城市近500年来共发生了8次,分别发生于1482、1895、1916、1936、1943、1971、1982、1996年,全流域型洪灾主要是由台风和大的气候条件形成的,它的特点是成灾面积大,对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大,对防洪工程要求较高,发生频率小,可预见性大。
如建国以来的82.8特大洪灾,使我们记忆犹新。
1982年7月29至8月4日,7日降水量为411.8mm,沁水县县河洪峰流量达2860m3/s,沁河干流洪峰流量达4420m3/s,沁水、阳城两县部分城建设施被冲毁,倒塌房屋1.2万间,造成危房3.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
这次洪灾受灾范围之广,灾情之重,居山西建国以来首位。
局部山洪洪灾,是我市发生频率最高的洪灾,几乎年年发生,甚至一年发生多次。
它主要是由小气候形成的,其特点是成灾面积小,受害程度大,发生频率大,预见性小。
如1989年6月18日18时、19日17时,高平市永录乡等6个乡镇两次遭受暴雨袭击,8月1、4、8、21、23日都有部分乡镇遭受暴雨袭击,这一年全市共遭受10余次局部暴雨洪水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8200hm2,倒塌房屋162间。
局部山洪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为主的洪灾是由暴雨或山洪导致溜山滑坡体的灾害。
这种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发生较少。
它的特点是发生频率小,受灾程度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灾害。
1996年7月31日,阳城县东冶镇郎山洞凹庄,山洪暴发,造成山体滑坡,形成泥石流,冲毁163间民房,死亡10人,伤8人,22户村民的财物全部冲走。
人为原因造成的洪灾,主要是河道设障严重,人为束窄河道,洪水不能畅泄造成的洪灾。
它的特点是受灾地一般地处繁华地段或人口集中地区,成灾后受灾严重,影响较大。
人为原因造成的洪灾在本市时有发生,如1998年7月21日8:00至8:30,泽州县周村镇降雨90mm,由于晋阳高速公路修建改变了河道走势,河道设障严重,给该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0余万元。
2防御对策防御洪涝灾害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通过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工程措施不可能完全消除洪灾,同时也是不经济的。
人类既要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必须主动适应洪水,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为此在防洪减灾方面必须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非工程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建设,达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
2.1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就是以枢纽工程为核心,堤防工程为基础,河道清淤、清障疏竣为保障的工程体系建设。
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积极完善防洪规划,加快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
沁河是晋城市唯一一条二等级河流,至今尚无流域控制性工程,根据沁河流域规划和晋城市防洪规划,在沁水县规划有一座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库,1998年初即成立了张峰水库筹建处,负责该项工程的前期立项报批工作,到2000年底,该工程已列入山西省和水利部“十五”重点建设项目。
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不久可望投入建设。
该工程的建成不仅可以缓解晋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而且可以使水库下游的防洪标准由不到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第二,加强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水库是防洪工程的主体,几十年来为保障全市防洪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出现了许多病险水库,为了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依据《防洪法》、《水利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职责划分,市里负责中型水库和部分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其它小型水库由所在县(市、区)分级负责,并要求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投资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
对于缺乏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水库,各县(市、区)通过小水改制等措施,为小水库建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有了极大的改善。
第三,加快以堤防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河道整治工程建设。
晋城市的洪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排洪不畅造成的。
针对这一情况,每年冬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把河道堤防建设、河道清淤、清障作为当年农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来抓,保证了行洪畅通和防洪安全。
2.2非工程体系建设工程设施是防治洪灾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经济的原因,工程防御总是有一定标准和限度的,无法根除洪灾,必须在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利用较少的投入把洪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此具体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防洪知识和《防洪法》的宣传。
每年汛前都要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宣传车、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水法》、《防洪法》和防洪知识,使广大群众知道洪水、洪灾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规律,了解《防洪法》,人人都有参加防洪救灾的义务,从而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防灾减灾。
其次,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
市里成立了以市长为总指挥,市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防汛指挥部,并严格落实了各级各部门的防汛领导行政首长责任制,市直各行业各部门防汛指挥成员防汛责任制,指挥成员分县(市、区)包片和主汛期值班制度,对重点水库、城镇、河段等防洪重点对象严格落实行政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度,并通过新闻闫顺喜:晋城市洪涝灾害规律研究・79・第2期(总第160期)2006年5月No.2(TotalN0.160)May.2006PollutionSituationofSurfaceWaterEnvironmentinJinchengCityand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YUHuan-minAbstract:BymeansofwaterqualityassessmentofJincheng’sriversandinvestgationanalysisondrainotuletsintorivers,thispaperindicatesthatthemainpollutionmattersareammonia-N,chemicaloxygenconsumption,fivedayBOD,analyzesthecausesofformingwaterqualitypollution,andpresentsthecountermeasuresforprotectingwaterenvironment.Keywords:waterqualityassessmentwaterenvironmentpollutiondrainingaccordingtocontrolstandard(上接第75页)作为水量调配以及废污水排放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