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 》贾岛.拼音版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拼音版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拼音版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学习古诗词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还能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
下面是一些适合你们背诵的古诗词,配有拼音,帮助你们更好地记忆和发音:1. 《静夜思》李白拼音:jìng yè s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拼音: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拼音: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dī tóu sī gù xiāng。
2. 《春晓》孟浩然拼音:chūn xiǎo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拼音: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chǔ chǔ wén tí niǎo。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拼音: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3. 《登鹳雀楼》王之涣拼音:dēng guàn què lóu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拼音:bái rì yī shān jìn,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拼音:yù qióng qiān lǐ mù,gèng shàng yī cénglóu。
4. 《江雪》柳宗元拼音:jiāng xu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拼音: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wàn jìng rén zōngmiè。
(五)《题李凝幽居》

(五)《题李凝幽居》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本诗为唐朝诗人贾岛所做的五言律诗,全诗描写的是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件事情。
全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最为出名。
1、诗人简介贾岛(779—843):字阆仙,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其为诗多描摹风物,抒写闲情,诗境平淡,而造语费力。
是苦吟派诗人。
2、诗句赏析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
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
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韵味醇厚。
3、艺术特色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动作,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4、问题剖析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题李凝幽居_贾岛

朗 读 诗 歌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 草 鸟 僧 过 移 暂 幽
居 径 宿 敲 桥 石 去 期Leabharlann / / / / / / / /
少 入 池 月 分 动 还 不
/ / 边 下 / / / /
邻 荒 / / 野 云 来 负
并 园 树 门 色 根 此 言
, 。 , 。 , 。 , 。
朗 读 诗 歌
整体感知
《题李凝幽居》从体裁上讲属于 ( ),共四联八句,四联依次称 为( )( )( )( );从 题材上讲属于( ),通过写走访 友人李凝未遇,进而写到友人幽静 的居处,最后卒章显志。前三联写 景,暗含叙事,最后一联( ), 表达对( )的向往。
题李凝幽居
贾岛
了解作者
贾岛(779~843),字浪仙,唐代(中唐)诗人,范阳(今河 北涿[zhuō] 州)人。曾出家为僧,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元和六年(811),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文宗时任长江 主簿[bù],世称“贾长江”。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普州。
(贾岛《题诗后》),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其诗遣
合作探究
探究1:“推”和“敲”哪个更好,理由有哪些?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比较起来, ‘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 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 ‘敲’就不免笃笃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 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 的那么妥当。……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 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 和的。” 朱光潜先生所谓调和,换言之就是和谐,情和景(境)自 然融合,而不只是划一整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是动与静的调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和动的 调和,又是动和静的调和……调和有千万种,调和的程度就 要看情与境的吻合程度,要看它能否触发心绪,契合心境。
高中语文课文《题李凝幽居》赏析与练习

题李凝幽居贾岛(唐代)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知人论世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二、注释⑴少(shǎo):不多。
⑵池边:一作“池中”。
⑶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⑷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这里指石根云气。
⑸幽期:时间非常漫长。
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三、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四、赏析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
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芜的小园;园旁也没有人家居住。
诗人开篇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一处幽静的环境,通过对友人居所的描写,暗示友人的隐者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宿的鸟儿,引起它们的躁动不安,大概就是鸟儿从窝中飞出转个圈,又飞回巢中这个瞬间,被诗人抓住,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
“敲”字用得很妙,而贾岛曾在“推”、“敲”两字使用上犹豫不决,后来在韩愈的建议下,使用“敲”字,两人因此也成为了朋友。
贾岛《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贾岛《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⑴少:不多。
⑵池边:一作池中。
⑶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本诗中的题是__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______2.前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画出了李凝居处的_______,暗示出了他隐居的身份.3.诗中僧敲月下门是以____衬___.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____,不负言表示______. 写出了作者对隐嬵生活的向往.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於诗句:____6.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答案:1、写居所2、幽静、人迹罕至3、动静4、约定时期不会忘了约定5、僧敲月下门6、以动衬静7、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阅读练习二: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
参考答案:1B.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少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2C.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没有3.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住。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作推,推敲一词即此。
题李凝幽居原文及赏析

题李凝幽居原文及赏析题李凝幽居原文及赏析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
全诗只是抒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
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
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
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
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它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古诗《题李凝幽居》练习附答案

古诗《题李凝幽居》练习附答案
题李凝幽居
贾岛(唐代)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课后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芜的小园;园旁也没有人家居住。
诗人开篇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一处幽静的环境,通过对友人居所的描写,暗示友人的隐者身份。
B.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宿的鸟儿,引起它们的躁动不安,大概就是鸟儿从窝中飞出转个圈,又飞回巢中这个瞬间,被诗人抓住,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
C.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D.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抒情,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说说你对此诗主旨理解。
课后练习答案
1.D“抒情”改为“写景”。
2. 此诗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题李凝幽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题李凝幽居唐代:贾岛原文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注释⑴少(shǎo):不多。
⑴池边:一作“池中”。
⑴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⑴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这里指石根云气。
⑴幽期:时间非常漫长。
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赏析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
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芜的小园;园旁也没有人家居住。
诗人开篇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一处幽静的环境,通过对友人居所的描写,暗示友人的隐者身伤。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宿的鸟儿,引起它们的躁动不安,大概就是鸟儿从窝中飞出转个圈,又飞回巢中这个瞬间,被诗人抓住,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
“敲”字用得很妙,而贾岛曾在“推”、“敲”两字使用上犹豫不决,后来在韩愈的建议下,使用“敲”字,两人因此也成为了朋友。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t í李l ǐ凝n ín ɡ幽y ōu 居j ū
【唐t án ɡ】贾ji ǎ岛d ǎo
闲xi án 居j ū少sh ǎo 邻l ín 并b ìn ɡ,草c ǎo 径j ìn ɡ入r ù荒hu ān ɡ园yu án。
鸟ni ǎo 宿s ù池ch í边bi ān 树sh ù,僧s ēn ɡ敲qi āo 月yu è下xi à门m én。
过ɡu ò桥qi áo 分f ēn 野y ě色s è,移y í石sh í动d òn ɡ云y ún 根ɡēn。
暂z àn 去q ù还h ái 来l ái 此c ǐ,幽y ōu 期q ī不b ù负f ù言y án。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注 释】
⑴少(shǎo):不多。
⑵池边:一作“池中”。
⑶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⑷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这里指石根云气。
⑸幽期:时间非常漫长。
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白话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鉴赏】
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
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