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二单元
四上第二单元活动记录

栾东梅:指导学生多次诵读,体会母亲的教诲以及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主题。
单秀香:本单元教学应紧紧扣紧诚信是宝贵财富这一主题,课外拓展阅读课文应充分让学生自己感悟,加深体会。
年级
四年级
地点
四年级办公室
主备教师
栾东梅
科目
语文
时间
9.19
主持人
单秀香
元
单
第二单元
参加人员
孙香凤、李丽、秦娜、杨淑波、单秀香、栾东梅
活动流程
1、主持人发言:
今天我们进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发现人性之美,得到情感熏陶。
下面请主备人于鹏老师具体介绍。
2、主备人说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过渡导入学习课文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了课文有什么初步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四、小组讨论。
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抓住重点句深入探究,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三、想象写话: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总结
五、拓展阅读,、课堂小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第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算法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算法2: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2)两位数的退位减。
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列式65-48.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然后尝试填写下列():先算65-()=()再算()○()=()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四、展示点拨比较算式。
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五、训练拓展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六、小结反思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题: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目标:1、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过程:导入明标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六个年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自学质疑自学第15页例4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一上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列出算式,并算一算。
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说一说
摆一摆,学生独立尝试。
列出算式并计算。
说一说:你又能计算哪些算式呢?
学生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四、
精准练习(8-12分钟)
四、精准检测
1、第1题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学生开展游戏。
游戏拓展:要求两人出的数的和为6。
引导学生体会用想数的组成的方法来计算加法更加简便。
4、教学例3
出示例3,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左边有4朵花,右边有3朵花,一共有7朵花。
你能根据这幅图补充下面的算式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列出算式:4+3=7,3+4=7。
如果没有这幅图,你怎样方便、快速计算4+3和3+4呢?
生:想4和3组成7,所以4+3=7,3+4=7。
单元教学设计课例
课题名称
6、7的加、减法(一)
例1-例3,
课型
新课
课 时
第 3 课时
总课时
总 5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探究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考点、易混点、易错点
如何区分并理解几个和第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6~9各数的认识,与1~5各数的认识相比较,略为提高了要求,表现在:第 一,不再将6~10各数从情境中逐个抽象出来,而是依据情境进行数数和认数,这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从借助实物、小棒数数、认数, 过渡到借助计数器(半抽象)数数、认数;第三,强化了对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本单元的加减计算,也与5以内的加减计算有所不同。5以内的加减法是将 40 各单元教科书说明和教学建议 加法、减法分开编写,而本单元则是将加法、减法合在一起编写。这样安排,有助 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时沟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如想加算 减、以加助减等。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听秋的声音》,7课时
任务三:寻,秋之踪迹
活动一: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的踪迹
活动二:交流分享寻秋收获
走进自然,交流分享,1课时
任务四:写,秋之美好
活动一:总结写日记的方法
活动二:以日记的形式写秋之美
活动三:学生完成日记
活动四:日记讲评
习作《写日记》,2课时
任务五:享,秋之收获
活动一:举行“走进秋天发现美”展览会
课
标
要
求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情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在一年级下册通过训练学生写一句祝福的话,到二年级上册写一写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学写留言条,写话介绍“一位好朋友”,编童话、介绍奇妙的大自然,介绍植物、动物朋友等都在逐步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累积素养。而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 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在习作的训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四年级写好观察日记,五年级的话题补充类观察习作奠定基础。纵向联系如下: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主备人:张俊玲一、单元主题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二、单元内容教材35—44页三、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3、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四、教学重点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作图能力。
五、教学难点理解周角的含义,正确使用量角器内外刻度圈,进行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六、单元易错处1、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角?2、周角是一条射线。
()3、某列从济南开往青岛的火车共停6站(包括济南、青岛两个站)。
铁路局共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这些车票中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往返票价相同)济南车站车站车站车站青岛七、单元考题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一填:1、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2、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钟面上()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3、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4、1周角 =()平角 =()直角 1平角 =()直角5、把下面这些角分别填入适当的圈里。
920340115086015012101350900640 1600 390 990①②③④⑤⑥锐角钝角直角6、直角的()倍是360°。
7、直角的一半是(),它是()角。
8、比直角的2倍少30°的角是()。
9、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角,10、比210°小()的角是平角。
11、角的大小与()有关。
二、选一选: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①一条直线长6厘米。
②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③钟面上4时整,分针和时针成钝角。
2、我们用的三角板上有一个(),两个();我们戴的红领巾上有一个(),两个()。
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案

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案主备人:于宏飞合作伙伴:朱丽艳庄瑾杨慧单元教学内容:乘法口诀(一)1、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2、摘桃子:5的乘法口诀练习题3、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4、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5、可爱的小青蛙:2、3、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6、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7、回家路上: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8、练习一:2—5的乘法口诀综合练习课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历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发展数感。
3.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跳着数”的数数技能(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乘法口诀是学习表内乘除法,乃至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多位数的乘法,都要分解为若干个一位数的乘法才能计算,而除法计算,也要根据乘除关系,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因此,学习乘除法运算之前必须先掌握乘法口诀。
本册教材把乘法口诀分成两个单元进行教学,本单元只学习2~5的乘法口诀。
这种编排的意图,一方面是想把除法的学习提前一点,使学生体会乘法口诀在除法运算中的应用与价值,体验乘法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能够延长乘法口诀的学习周期,并有循环反复练习巩固的机会。
课时分配:8课时数松果: 1课时摘桃子: 1课时做家务: 1课时需要几个轮子: 1课时可爱的小青蛙: 1课时小熊请客: 1课时回家路上: 1课时练习一: 1课时疑难点预设:乘法口诀的背诵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往往会因此淡化口诀的含义,导致在运用口诀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出错。
单元拓展题:第 1课时课题:数松果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整体分析主备人:一、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如下:解决有关分数除除混合运算的问题,体会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在分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分数混合运算(一));解决有关“增加几分之几”和“减少几分之儿”的问题,体会整数法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分数混合运算(二));用方程解决与分数混合运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解决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问题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科书注重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在本单元的各节内容中,第一个问题都是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展现读题、审题的一般思考过程,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这样编写强调了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独立思考,经历探索性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加强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2.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注重发展学生对分数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本单元有关分数混合运算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拓展,不同之处在于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科书注重呈现直观图发展学生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例如,“分数混合运算(一)”呈现的两个图示中的圆圈图:首先用圆圈图表示出12人的三分之一是4人,再表示4人的四分之三,使学生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
3.用不同的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分数混合运算(一)”中教科书呈现了两种图示,第一种是圆片图,第二种是线段图;在“分数混合运算(二)”中教科书也呈现了两种图示,第一种是方格图,第二种是线段图。
这样的呈现方式反映了从低到高的抽象程度,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发展数学抽象能力。
教科书用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主备人:王磊一、本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识字单元,以4个识字主题“场景”“树木”“动物”“农事”串联起了本单元55个会认字、2个多音字、40个会写字,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
这些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大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味美。
本单元课文内容都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场景歌》把意义相连、语义相关的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个不同场景中,勾勒出一幅幅清新生动的风景画,画面中出现的事物,是不同地域学生出游时可以看到的场景;《树之歌》介绍了祖国大江南北常见的树木,通过对不同树木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而且这些“披绿装”“守北疆”的树木,常常让人联想到守卫边疆的战士;《拍手歌》是根据传统歌谣改编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歌,通过喜闻乐见的拍手游戏,渗透爱护、保护动物的意识;《田家四季歌》选自民国时期的国语教材,诗歌展现了乡村美丽的四季景色,介绍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歌颂了勤劳朴素的生活。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有所不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要把识字、写字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对课文内容不必作深入的理解与分析。
语文园地二重点安排学习“部首查字法”,这是学生独立识字经常使用的方法。
教材介绍了部首查字法的步骤要领,对其中较难的两个步骤——确定字的部首并查出部首在检字表的页码,数清除去部首外的剩余笔画——还进行了专门练习。
编排“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这一习题,是希望查字典的练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正落实到用字典查字的实践之中。
确定部首和剩余部件笔画是查字典的难点,除了教材中安排的7个生字外,还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主动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测试卷主备人:审核人:时间:班级:姓名: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肆虐.(nüè) 撰.写(zhuàn) 融.化(yóng) 熙.熙攘攘(xī)B.湛.蓝(zhàn) 咀嚼.(jué) 载.途(zài) 诸.如此类(zhù)C.吞噬.(shì) 瑕疵.(cī) 脂.肪(zhī) 难以置.信(zhì)D.咨.询(zī) 缄.默(jiān) 蔓.延(màn) 贫瘠.荒凉(j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严峻凝结沼泽草长莺飞B.痴迷弥漫盘旋豪无疑问C.松驰翩然狩猎海枯石烂D.阵容暄嚷凋零周而复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推理小说的结构,简直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B.四季轮回,周而复始....,但今天可以过得不一样。
C.取得一点儿小成绩就骄傲的人迟早会在人群中销声匿迹....的。
D.她无时无刻....都在展现着自信,这可能就是她的最大魅力吧。
4.(2017·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是由约6 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的。
5.(2017·邵阳)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6.名篇名句默写。
(6分)(1)求之不得,。
(《诗经·关雎》)(2),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陶渊明《桃花源记》)(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说临别之际,气势宏伟,已有不必作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7.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1956年2月29日夜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傅雷家书》节选) 《傅雷家书》是写给儿子和的,“书”指的是。
8.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围绕“有效劝阻他人吸烟”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5分)(1)下面两组数据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开始吸烟的年龄与患肺癌的概率(2)5月31日,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到长途车站对吸烟者进行现场劝阻。
候车室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一边咳嗽一边吸烟。
请你上前对老大爷说几句劝阻的话。
(3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9~12题。
(12分)零碳天地焦旭①日前,香港首座零碳建筑——位于九龙湾的“零碳天地”正式开放。
这片耗资2.4亿港元打造的城市绿洲,包括一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建筑,以及环绕其四周的全港首座原生林景区。
与目前业界平均水平相比,“零碳天地”采用了多项首次在香港应用的环保建筑技术,节能表现优秀,减少能源消耗高达45%,是全球少数有实际用途的绿色建筑物之一。
②“零碳天地”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被动式建筑设计。
在设计中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使用自然资源,力求从源头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
③当夏日炎炎,从33℃的室外走进“零碳天地”,会让人顿感凉爽,但是室内其实只安装了简单的吊扇。
这是因为设计师考虑到,建筑的屋顶北高南低,水平仰角21度,让屋顶的太阳能板接受最多光照,同时增加室内采光。
屋檐向低处延伸,形成深邃的遮阳,阻挡阳光直射,减少空调能耗。
建筑墙面也都采用大块的低辐射玻璃窗来获得自然光,不仅透光性能良好,还能有效减少热传递,比香港有关环保条例允许的最大总热值还低80%。
④此外,整座建筑大体坐北朝南,迎风而立,利用从海面吹来的自然风为室内通风。
设在室内地板上的送风口,也是整栋建筑的呼吸器官。
送风口与室外的捕风口相连。
自然风从捕风口进入,经过地底后,再进入室内时已经比原来的温度降低了5℃左右。
⑤在“零碳天地”中强调了顺应自然的建筑设计理念,而在被动建筑设计中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的时候,就需要主动技术干预辅助、调节室内环境。
⑥“零碳天地”中拥有一套智能的建筑管理设备。
这套设备就像一个“管家”,依靠分布在主建筑内外的2__800个探测器,掌握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及二氧化碳情况。
⑦当室内温度超过28℃时,智能管理系统就会命令地板上的送风口输出冷气。
将送风口安装在地板上,冷气可以直接吹向参观者,而不用将整个空间吹冷,因此制冷温度不用像一般冷气的12℃至14℃那么低,只需达到16℃至18℃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⑧使用节能增效的设计和技术确实让建筑绿色不少,但要达到真正的零碳状态,还需要更进一步。
为了彻底消灭碳足迹,“零碳天地”采用太阳能以及较环保的生物柴油自行发电。
⑨位于主建筑地下一层的生物柴油发电装置,是“零碳天地”的心脏,心脏里的血液全部是提炼自食用废油的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通过特制设备发电,发电的余热被用来制冷,制冷后的余热再用来除湿,形成发电、制冷、制热的三联供。
从而充分利用能源,能源利用率达70%,而传统的发电厂发电只有约40%的能源利用率。
⑩生物柴油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比传统燃料少很多。
“零碳天地”每年使用6万升生物柴油,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比营运时所需的能源更多,并可将剩余能源回馈公共电网,以抵消建造过程及建筑材料本身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
B11香港建造业议会希望,从“零碳天地”开始,向市民传递绿色建筑生活的正能量。
(选自《中国能源报》)9.“零碳天地”采用了哪些节能增效的技术?(3分)10.选文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11.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此外,整座建筑大体..坐北朝南,迎风而立,利用从海面吹来的自然风为室内通风。
12.据介绍,“零碳天地”预计每年会接待4万名访客。
请你结合上文内容,代香港旅游署撰写一则广告词,向游客推介该新兴旅游点。
(20字以内)(3分)(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17题。
(16分)湿地①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
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②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呢?③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近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
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
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飘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水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
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
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
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漫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
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
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
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优化,离不开湿地。
湿地既吸收营养物质,又促进地球的新陈代谢,是“天然的过滤器”。
⑥植物在湿地繁衍,动物在湿地蹒跚游弋、跳跃爬行和栖息。
即使晴空排云而上的仙鹤,声鸣于天,也是清晨从湿地出发,黄昏则次第归来,在湿地降落,喝水照影;翩翩起舞的大雁会呈“一”字、“人”字形排列,从广阔的天空降落于湿地之上。
鸟类依赖湿地就像影子依赖光,翅膀依赖空气一样。
湿地是生命的家园,是文明的摇篮和温床。
⑦人类本应与湿地和谐相处,本应悉心地呵护湿地。
⑧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究竟贡献过多少关爱呢?古诗词中那些拍打碣石的咆哮海水,朝天际奔流的滚滚江水,秀比西子的杭州西湖等,姑且算是反映人类对湿地的关爱吧,却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人文情怀的附加点缀。
空灵、超脱的中国画亦有描绘苍茫烟水的画作,民间音乐尽管也有表现湖月照影、流泉叮咚的乐曲,然而,谁又能说其着力表现的只是湿地呢?⑨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
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1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
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而失去了饮用的功能。
比如,目前我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已被污染,不可饮用。
另外,又致使其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下降,直接给调蓄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
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不能不说与湿地面积的锐减有着一定的关系。
不讲“土地伦理”([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成了自蒸汽机诞生以来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黑色潮流,湿地的命运岌岌可危……⑩保护湿地已经成了人类刻不容缓的行动。
国际《湿地公约》的诞生,引起了人类对保护湿地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缔约国的行列。
迄今为止,《湿地公约》缔约国已逾百个,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
可以说,保护湿地目前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信随着人类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湿地的命运定然会出现转机。
13.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14.文章第①段指出“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请根据具体内容说说湿地的“多种独特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