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平坝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紧紧抓住安顺撤地设市、中国加入WTO等机遇,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安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开放带动战略;2、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3、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协调进行,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4、创造独具个性的城市特色,塑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的城市景观和风貌;5、积极推进安顺旅游经济区的开发建设;6、注重自然景观、人文资源的利用和保护;7、以人为本,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第三条规划原则1、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统一提高,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3、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清晰;4、近期可行,远期可控,远景可望。
第四条城市性质安顺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州中——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游城市。
第五条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50万。
2、用地规模城区控制在152平方公里,城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5.0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50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1、规划期:2001—2020年,20年;2、近期:2001—2005年,5年;3、中期:2006—2010年,5年;4、远期:2011—2020年,10年。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现状城区、西秀区的宋旗、幺铺、轿子山、蔡官、七眼桥、宁谷、龙宫7个镇和普定县的马官镇、白岩乡的辖区范围,即6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镇,面积为879平方公里。
第八条城区规划范围西南抵幺铺车站,东达两所屯,北接火烧寨,东西长约18.8公里,南北宽约11.7公里,面积152平方公里。
第九条城市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①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达3800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6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达5700元;20 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80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达12000元左右。
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顺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1.30•【字号】安顺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施行日期】200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安顺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已于2002年1月15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3月1日施行。
市长陈海峰二○○二年一月三十日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城市规划区是指在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开发区、城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相协调,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符合城市规划。
第四条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城市规划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三)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
(四)科学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强化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维护城市特色景观。
(五)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和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风貌街区、风貌建筑、山体、河湖。
第五条城市规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2001—2020年)安顺市⼈民政府2001年12⽉⼈⼝、⽤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地现状及存在问题(⼀)概况1、⾏政区划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四邻分别与贵阳市、黔南州、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及六盘⽔相接,属贵州省黔中经济带的西端重要区域。
安顺市曾有两次较⼤⾏政调整。
1996年1⽉,原属安顺地区的清镇市、修⽂县、开阳县和息烽县划归贵阳市代管和管辖;2000年6⽉,安顺地区撤销,设⽴地级安顺市,撤销原县级安顺市,设⽴西秀区。
安顺市共辖1区5县共36个建制镇和44个乡(含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黎阳⾼新技术⼯业园区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总⾯积达9264平⽅公⾥,总⼈⼝252.29万⼈。
2、城市规划从1956年起,安顺市曾先后编制了四次城市规划,其中1994年编制完成的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于1996年经贵州省⼈民政府批准并实施。
在实施的过程中,两次⽐较⼤的⾏政区划调整,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影响因素,同时西部⼤开发等外部条件的改变,城镇化的机制有了新的变化,城市发展处在⼀个⽐较好的环境。
(⼆)安顺市⼈⼝、⽤地现状1、安顺市⼈⼝现状2000年,安顺地区撤销,成⽴安顺市,⾏政区划与原安顺地区⼀致。
撤销县级安顺市,设⽴西秀区(含开发区),实⾏市带县(区)的⾏政体制。
安顺市范围包括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西秀区,全市国⼟总⾯积9264km2,2000年全市总⼈⼝252.29万⼈,⼈⼝密度为272⼈/平⽅公⾥,全市⾮农业⼈⼝为38.77万⼈。
由于⾏政体制的调整原因,在调研和搜集资料中存在⼀定的困难。
为了便于开展⼯作,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沿⽤原安顺市(县级市)资料作为西秀区历史资料,名称统⼀为西秀区,其它县沿⽤原名,这样既有利于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整理,⼜尊重⾏政区划的延续和发展。
下⽂中的安顺市指地级市,其统计数据沿⽤“安顺地区”资料。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6.21•【字号】安府办发〔2023〕9号•【施行日期】2023.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6月21日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按照《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要求,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1558”发展思路,全力以赴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机遇,坚持“适度超前、系统推进、数据互通、市场推动”的原则,构建高层次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二)主要目标2023年,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全市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000架以上,累计建成5G基站8000个以上,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40个以上,新增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3个以上,探索多部门协同创新培育科技平台建设机制,加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安顺市西秀区小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安府函〔2017〕66号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17.08.01
施行日期
2017.08.01
文号
安府函〔2017〕66号
主题类别
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2017年8月1日
——结束——
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安顺市西秀区小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安府函〔2017〕66号
市城乡规划局:
你局《关于请予批准实施<安顺市西秀区小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请示》(安市规呈〔2017〕81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安顺市西秀区小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请你局会同西秀区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按照规划抓紧组织实施。
平坝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平坝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平坝区国土资源局二零一六年八月目录总则 (iii)(一)规划定位 ................................................................................. - 1 - (二)编制的主要依据 ..................................................................... - 1 - (三)编制目的 ................................................................................. - 2 - (四)适用范围 ................................................................................. - 3 - (五)规划期及基准年 ..................................................................... - 3 - 一、现状与形势........................................................................................ - 4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 4 - (二)矿产资源概况及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 - 7 - (三)形势与要求 ........................................................................... - 14 -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要任务 ............................... - 16 - 二、指导原则与目标 ............................................................................. - 20 -(一)指导原则 ............................................................................... - 20 - (二)规划目标 ............................................................................... - 21 -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产业布局 ..................................................... - 24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方向 ............................................... - 24 - (二)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 - 25 - (三)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 - 26 - 四、严格规范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 - 28 -(一)合理调控开采总量 ............................................................... - 28 - (二)优化资源开采布局 ............................................................... - 28 -(三)严格开采规划准入条件 ....................................................... - 28 -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 - 31 -(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 - 31 - (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 - 33 - (三)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机制 ............................... - 34 - 六、积极发展绿色矿业 ......................................................................... - 36 -(一)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工作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必须符合本规定。
各项规划应采用安顺市城市独立坐标系统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第三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均按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未明确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执行。
第四条平坝县、普定县、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黄果树风景名胜管理区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适建范围按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第七条凡需改变用地性质的,必须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并符合“安顺市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规定(见附录表八),按法定程序和权限审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第八条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建设用地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的,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由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第十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3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用地,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确定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执行。
第十一条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万平方米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用地,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按本规定附表一《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附表一》)进行控制。
第十二条对混合类型的建设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设用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综合楼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8.28•【字号】黔府函〔2016〕233号•【施行日期】2016.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6〕233号安顺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准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的请示》(安府呈〔2016〕17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贵州省城市工作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质量,统筹做好安顺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建设一个天蓝、水清、山绿、城乡美的绿色安顺。
二、关于安顺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同意安顺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市域发展目标、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城镇空间结构布局、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
(一)实施该规划时,要进一步强化安顺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发展镇宁、关岭、紫云等县域中心城市,有重点地发展主要交通沿线小城镇。
加快“贵阳—安顺”城镇空间一体化步伐,加强中心城市、贵安新区、小城镇、产业园区间的有机联系与空间整合。
将乡村经济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加快培育都市旅游与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城乡融合。
(二)要按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顺市平坝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规定,现按程序将《安顺市平坝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范围
东至东环线外延200米,西至沪昆高速,南至贵昆铁路,北至平引路。
涉及老城的大部分区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约8.73平方公里。
预测规划范围总人口容量约为16万人。
二、总体定位
1、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示范区;
2、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基地;
3、彰显山水田园特色、地域文化特征和时代风貌的“山水城市”;
4、平坝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两片,四心四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带:槎白河生态景观带,串联城区两大片区和四个公共服务中心。
两片:以南桥路为界分为鼓楼和安平南北两大片区。
四心:四个公共服务中心,分别为东门商业和旅游服务中心、平安广场商业和行政服务中心、黎阳公益服务中心、城南商贸物流中心。
四组团:四个居住组团,分别为老城居住组团、陶关居住组团、尧南居住组团、塔山居住组团。
四、道路系统
规划构建“五横五纵一撇”的路网骨架。
五横:平引路、环城北路、塔山路、黎阳A线、贵安路。
五纵:西外环、天马路、中山路—天台山大道、迎宾路北段—平黎路、东外环。
一撇:迎宾路西段。
其中,平引路、西外环、东外环、贵安路作为交通性干道疏解对外交通,避免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天马路、塔山路作为综合型道路,承担生活型和交通型道路的双重职能。
环城北路、黎阳A线、中山路—天台山大道、迎宾路作为生活型干道。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