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与进展
心肺脑复苏术的研究进展

以及 主要 治 疗 药物 的 治 疗 方 案 而提 高 了抢 操 作 ,先 口对 口或 通 过 气 管 导 管 人 工 呼 吸 两 从 救 成 功 率 。 文 仅 就 复 苏操 作 技 术及 主要 治 疗 次 , 按 压 1 本 再 5次 ; 为 两 人 操 作 , 工 呼 吸 与 如 人
一
、
复 苏 操作 技 术 方 面 的研 究进 展
机。 另外 , 人 报 告 【5 有 2】 准 C R 的基 础 上 加 ‘在标 P
1 标 准 心 肺 脑 复 苏 术 ( P 的 改 进 。 临 用挤 压 腹 部 的操 作 技 术 , 称 为 加 用 腹 部 挤 压 、 C R) 亦 床 上一 旦 明 确 呼 吸 , 跳 已 经 停 止 , 即施 行 的 心 肺 复 苏 术 (A C R) 具 体 操 作 方 法 是 : 心 立 IC— P , 口对 口或 通过气管导 管 的人 工呼 吸、胸 外心 除 一 位 施 术 者 施 行 标 准 的 C R外 ,还 需 一 位 P 脏 按 压 , 称 为 标 准 C R。 年 来 操 作 上 的改 施术者将一只手置于病人腹部脐 区 , 亦 P 近 另一 只手 进 【 】在 作 心 脏 按 压 时必 须 用 手 掌 根部 按 压 , 则 置 于 该 手之 上 , 挤 压 胸 部 的休 歇 期 间进 行 l: - 在 手指 翘 起 不 接触 胸 壁 ,以 防止 发 生 肋 骨 骨 折 。 腹部挤压 。Sc ak博士等 初步应 用 的结果认 为 用 右手食 、 中两 指 ( 作 者 站 在 或 跪 在 病 人 右 IC C R可 增 加 冠 状 动 脉 的灌 注 压 、静 脉 舒 操 A —P 侧 ) 病 右 季 肋 缘 向胸 骨 方 向移 动 , 剑 突 与 张 压 和 基 本 压 以及 颈 动 脉 血 流量 。 近 1 年 沿 在 0多 胸 骨 下端 交 界 线 上 两 横 指 , 左 手掌 根 部 压 在 引起 急 诊 医 学 和 心 脏 病 学 等 专 家 特 别 重 视 和 将 胸 骨 上 ( 好 在 胸 骨 上 23与 下 13的 交 界 深 入 研 究 的 问题 , C R 中再 灌 注 损 伤 问题 。 正 / / 即 P
心肺脑复苏抢救护理进展论文

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95-01【摘要】护士掌握心肺脑复苏(cpcr)的新动态,明确在cpcr 中的角色,正确实施cpcr的新技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护理进展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
现代心肺复苏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复苏技术不断演变。
1960年,考屋浩文和沙佛尔介绍了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标志着现代复苏术的到来。
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制定了第一个心肺复苏的指南,该指南在80年、86年、92年多次修订。
从1980年后更重视了脑的功能,提出了cpcr的概念。
2000年,现代心肺复苏技术已经形成国际通用的九步法则。
即a、b、c、d、e、f、g、h、i。
2005年指南中把cpr的重点放回基本的技巧上,即强调要提供一个连续及不受干扰“高素质cpr”[1]。
2010年aha 及国际复苏联盟再一次更新了cpr的理论和技术,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2]。
作为医疗服务最前线的护士,一定要掌握、更新与急救有关的知识及技术,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
现对cpcr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把握心肺复苏的关键时期心脏骤停后复苏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护士快速、准确的判断。
开始cpcr越早越好能在心搏骤停4分钟内进行,成功率可达32%[3]。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大声呼唤或摇动无反应,应立即开始cpcr,倡导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不能因等待医生延误抢救时机。
2 《新指南》从abc更改为cab除新生儿之外,所有患者基础生命支持的操作顺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4](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当发现患者意识无反应及没有呼吸时,首先实施胸部按压30次,然后开始正常的abc程序,目的是尽早维持血流灌注。
2.1 基本气道处理:用以打开气道的基本技术没有改变,即“仰头举颏法[5]”。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职业性健康 问题 , 护 士是发生针刺伤 及感染经 血液传播 疾病
的 高危 职业 群 体 ] 。 安 全 型 留 置 针 在 临 床 中 的 应 用 体 现 了
它 的优 越 性 , 如 它的整体型密闭设计 避免 了医务人 员和患儿
被 污 染 的针 头 刺 伤 及 院 内 血 源 性病 原 菌 的 传 播 , 节 约 了 不 必 要 的 医疗 费 用 , 减少 了穿刺次数 , 保 护 了血管 , 提 高 了输 液 质
5 4 6 3 0 0 )
在 过去的 1 O年 里 , 美 国 心 脏 学 会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基 础 和 临床研究 , 于2 0 1 0年 1 0月 颁 布 了《 2 0 1 0美 国 心 脏 协 会 心 肺 复苏及心血 管急救指南》 [ 】 ] 。 新 指 南 强 调 了早 期 心 脏 按 压 的 重要性 , 简 化 了心 肺 复 苏 的 流 程 , 对 心 脏 按 压 的 质 量 提 出 了 新 的要 求 随着 医 疗 技 术 的发 展 , 近 年 来 心 脏 骤 停 后 自主 循 环 恢 复 的成 功 率 虽 然 已经 有 了一 定 的 提 高 , 但 是 患 者 长 时 间 存活率并未提 高 , 仍有 2 5 ~5 O 的 心 跳 骤 停 患者 虽 然 恢 复 了 自主 循 环 , 但仅有 2 ~1 O 的 患 者 不 出 现 神 经 功 能 缺 陷[ 2 ] 。临 床 上 心 肺 复 苏 后 脑 功 能 完 全 恢 复 非 常 少 见 。有 资 料显示 , 即使 是 室 颤 发 生 后 立 刻 心 肺 复 苏 或 心 跳 骤 停 1 5 ai r n 内进行心肺 复 苏 , 患 者 6个 月 内 的 病 死 率 仍 高 达 4 0 ~
度, 可导致多种酶被激活 , 引 起 细胞 功 能 失 调 , 细胞 死 亡 。 目
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护理进展

量选择 20 3 , 0 ~ 0 J 除颤次数尚无统一说法 , 0 我院 曾连续 除颤 3 6次 , 救 一 例 患 者 获得 成 功 。 目前 , 抢 自动体外 除颤器 ( E ) A D 已在 临床推广应用 , 只需接
为重要 的护理 措 施 设 重视 , 求 : 温时 问要 “ ” 要 降 早 , 在不 影响 C C 下 , 挟 行 脑 部 降 温 ; 温 速 度要 PR 尽 降 “ ” 1 . 快 , ~15h内 降到 所需 温度 ; 温程 度 要 “ ” 低 够 ,
准确 的判断 。开始 E E P R越早越好 , 能在 心搏 骤停 4 mn内进 行 , 功率 可达 3% , 迟至 4mn以上 , l 成 2 延 l 成 功 率仅 为 1%i。患者 突 然意 识 丧 失 、 7 t ] 大动 脉搏 动
消失、 太声 呼唤或 摇动无 反应 , 应立 即开始 R, 不
受 很 简单 的训 练 , 能操 作 , 及早 除 颤现 实 可行 。 便 使 在 美 国急诊 医学学会 19 学术年 会 上 , i 等 96年 wht e 报告 :1 急救警察 和急 救 医士 均 配备 A D, 不 少 91 E 使 突发心搏 骤停 患者 获救。
口咽 吹气管 。如 为 院 内猝 死 尽早 面罩 给 氧 , 管 。 气 插 管使 用 呼吸机进 行机 械通气 。 3 心 前区捶 击宜谨 慎 心前 区 捶击 可 使 心律 复 律 , 必 须是 现场 目击 但 者 , 且经 过训 练的人 员才 能实施 , 而 捶击 时产 生低 电流 , 阻止刚 刚发生 的室 速或室 颤 , 可 可有 效起 搏传 导 阻滞 。但 不适用 于 缺氧 缺 血 的心 脏 骤停 , 仍 有 对 跳动 并缺 氧的 心脏反而 引起 室颤 。 4 尽 快 采取 胸外 心脏按 压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作者:张庆东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27期[摘要] 心肺脑复苏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代心肺脑复苏经过历时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文简要回顾了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史,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①生存链增至5环。
即迅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CPR;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②心肺复苏程序由“A—B—C”更改为“C—A—B”,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③心脏电除颤技术的应用。
④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
⑤脑复苏。
亚低温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学;进展[中图分类号] R60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016-03心脏骤停是最严重而紧急的临床状况,心肺脑复苏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之所以重要在于复苏学确系“起死回生”之术,瞬间决定生命的生死变幻。
心肺脑复苏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现就该领域的一些新进展概述如下。
1 心肺脑复苏发展史回顾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历史,对把握人类发展复苏技术的脉系,理解现代心肺复苏进展尤为重要。
我国早在1 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145~208)在《金匮要略》中已对缢死复苏方法进行详尽描述。
随后晋代的葛洪(284~364)更直接描述了人工呼吸和复苏的连续性,还使用芦管为“口咽通气管”,至今仍为国内外复苏者使用[1,2]。
明代《醒世恒言》中就有对“口对口人工呼吸”翔实记载。
1955年天津医学院王源昶在手术室用体外心脏按压术成功复苏了心脏骤停患者[1]。
我国李宗浩在1987 年出版的《冠心病急救与监护》一书中,明确提出胸外按压部位应在胸骨下1/2,反映了我国在心肺复苏技术上的贡献及研究成果。
在公元前800年左右西方就有记载圣贤先知Elijah口对口救活一个孩子的描述。
心肺复苏新进展.ppt

CPR标准用药
室颤: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或血管加压素40iu,单次用药
+
胺碘酮300mg,每3~5分钟重复150mg 或利多卡因50~100mg,每3~5分钟重复 一次。
38
CPR标准用药
心室停搏与电机械分离: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
阿托品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A: Airway B: Breathing C: Circulation
5
问题
口对口通气在急救中能否普及? 口对口通气真的有效吗?
6
口对口通气情况调查
1, 大多数院前急救人员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人工通气。
Ornato JP et al 1990
2, 45%医生和80%护士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通气。
10
新指南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入你不愿 意做口对口通气,则应立刻开始胸 外心脏按压。现有资料证明,及时 单做胸外心脏按压,其预后要比完 全没有CPR好得多。
11
新指南
如果你愿意做口对口通气,其 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15:2,胸 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12
Case
患者在10分钟内送到了医院抢救室, 请问:
No.%Biblioteka No. %ROSC 37 出院率 5
13
22
8
1.7 3
1.2
Callaham ML et al: JAMA 1992;268;2667
30
肾上腺素应用剂量
0.2mg/kg(N=648) 1mg(N=632)
No.
%
No. %
ROSC 217 出院率 31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c a r d i o p ul mo na r y c e r e b r a l r e s us c i t a t i o n
Z H ANG Q i n g d o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Eme r g e n c y, t h e P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Ni n g g u o Ci t y i n An h u i Pr o v i n c e , Ni n g g u o 2 4 2 3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c e r e b r a l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h a s b e e n o n e o f i mp o r t a n t h o t t o p i c i n t h e i f e l d o f e me r g e n c y
p r o re g s s f o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 1 ) T h e c h a i n o f s u r v i v a l i n c r e a s e d t o 5 c i r c l e s . i n c l u d e i m me d i a t e r e c o g n i —
心肺脑复苏的研究新进展

呼 叫时应 当尽 可能地告知患者 的详 细信息 , 使患者 能在最短 的时间
内获得帮助 。延迟给药 中, 证 明肾上腺素合用 内皮素 1 组主动 脉舒 张
基本生命 支持程 序包括 以下 四步 : 评估 、 呼 叫急救 医疗 服务 系 统、 心肺复 苏 、 除颤 。 1 . 1 评估 评估 是基本 生命 支持程序的第一步。 判断患者有否应答反 应; 如无呼吸 、 咳嗽或 身体动作即可作 出心跳 、 呼吸骤停 的判断B I , 时 间限制在 l O s 内。能否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是影 响心肺 复苏成功的关 键 因素。在临床实践 中, 通 过检查颈动脉搏动来 判断是否 发生心脏 骤停是很 困难 的 。即使患者有 偶然 的喘息 , 救助人 员也应 怀疑是心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3月第 2 6卷第 3期( 上半月)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Ma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3
心肺脑 复苏的研究新进展
张丽娟 , 马 明宇, 王树 楼
( 松 原 市 中心 医院 急 诊 科 , 吉林 松 原 1 3 8 0 0 1 ) 心脏 骤停 是指原来全身或心脏 较好 的基础 条件下 , 因某些意外
1基 本 生 命 支 持
2 . 1 循环的建立 建立 外周静脉通道 , 以便输入液体 和药物 。随时检 查E C G, 及时发现易致 心跳骤停 的先兆性心律失常 。 2 . 2 I C U连续 监护 心肺复 苏后 ,患者 宜在 I C U连续密切 监护至少 4 8 ~ 7 2 h , 维持有效的呼吸 、 循环功能 , 防止脑水肿 。 2 3急救药物 的应用 复苏药物 的应用 是心肺 复苏 中高级 生命支持 的重要 内容 , 也是 C P R研究 领域 的热点 , 准确 、 迅速 、 合理使用复苏 药物能显 著提 高 自主循环恢 复 (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i r c u l a t i o n , R O S C ) 率。 既往研究发现 , 在实施复苏中联 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更 加确切 , 且能 明显改善复苏后生存质量 。 2 , 3 . 1 肾上腺素 合用血 管加 压素 肾上腺素 和血 管加 压素 f 简称加压 素) 都是 复苏的常用药物 , 都能收缩外周血 管而起 到升压作用 , 但它 们 的作用机制不 同。联合应用肾上腺素与加压素 比单用 肾上腺素或 加压素能更快地使 C P P 提高 1 5 ~ 5 O m m H g ( 1 m m H g = 0 . 1 3 3 k P N, 从而提 高 复苏 成功率 ; 特别是在 长时 间缺 血情况 下 , 两者联 合使用 的效果 是单用 肾上腺素或加压素的 3倍。 2 . 3 . 2 肾上腺素合用内皮素 肾上腺素合用内皮 素 1 能更 强烈的收缩 外周血管 , 增加外周循环阻力 , 提高 C P P 和脑血流量。H i l w i g 等在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