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I)卷

合集下载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2.对于学生的家庭故事,反馈时可以关注故事的情节是否合理、情感是否真挚、主题是否突出等方面。对于家庭角色扮演,反馈时可以关注学生的角色扮演是否自然、沟通是否流畅、场景是否生动等方面。对于家庭活动策划,反馈时可以关注活动的创意是否新颖、策划是否详细、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对于家庭教育方法研究,反馈时可以关注学生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分析是否深入、结论是否明确等方面。
题型2: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家庭责任感的理解。
答案:家庭责任感是指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尊重和支持,以及对于家庭事务的积极参与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家庭责任感,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以及如何在家中实践有效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家庭的重要性和角色的知识点。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家庭的重要性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家庭对个人成长影响的研究文章、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等。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12课“家庭的记忆”。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家庭的历史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1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1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用完成调查表的形式从长辈那里获得需要的信息。

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2、准备家庭称呼知多少的问答题目3、音乐《让爱住我家》、儿歌《家庭称呼歌》、4、课件中需要有年代感的照片,旧时代黑白照片、胶卷照片、现代彩色照片5、2张国庆假期的家庭大合照,能够是吃饭的,外出游玩的。

学生:1、完成课本中P78“家庭关系示意图”、P79抢答竞赛的题目2、完成“我的家庭成长故事”调查表,并能说出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感受是什么;分享感受时需要结合照片或者实物。

例如:新成员出生的小鞋子、小袜子、胎毛笔、小帽子、小衣服、百天照片;我和弟弟妹妹的照片;自己出生的照片或物品;第一次出国旅游的纪念品、照片;第一次上学的照片;第一次入队的红领巾;第一次比赛的照片;老人贺寿照片;搬家的新旧照片对比图;家谱;自己的第一份礼物等…能够借助实物来分享自己的感受。

3、向父母了解家里“传家宝”的故事。

能够是一句话,例如妈妈告诉我要洗过米的水能够浇花,从小教育我要勤俭节约等;也能够是一个物品,例如家里的墙上挂有祖父写的字,“忠诚”,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也能够是一个故事,告诉我们的精神是......。

有实物的能够带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4、准备彩色铅笔5、准备一张大家族的照片,并能介绍照片中的家人分别是谁和谁,谁和谁是一家人。

例如爸爸,妈妈和我是一家人,舅舅舅妈和表妹是一家人。

四、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活动一:喜过节3分钟1、照片导入:(从过节的家庭聚会引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有哪些?初步理解家庭,理清大家庭,小家庭)教师:亲爱的孩子们,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听说小朋友们在假期里和家人在一起玩得可开心啦!!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和家人们一起聚餐!(课件:播放照片)师:瞧,这是我的家人们,这是我的爸爸妈妈弟弟,我们是一家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地方12家庭记忆》10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地方12家庭记忆》10

?家庭的记忆?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本课有意把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家作为开篇的第一课,为孩子们走进学校,进入社区,一步一步走进广阔、丰富、变化的社会生活做了良好的铺垫。

?家庭的记忆?有两局部,第一局部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家〞,第二局部是“我的一家人〞。

这局部主要通过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一家人一起做事、共同游戏、妈妈病了全家都很着急等生活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根底,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

本课形式活泼,富有童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图画,让学生感到亲切感。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家庭有了一定概念,对家庭有了初步理解,这些孩子们在家深受宠爱,不懂得关心关爱家人,尤其在我们农村,本班有54名本班同学,有6名本班属于留守儿童,父母都出去打工,常年不在家,使孩子缺乏亲情和关爱。

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水平目标: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理解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理念: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家庭、学校和社区能够说是他们成长中的三个重要的舞台。

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为学生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合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奠定根底的学科,所以本课我们要协助孩子理解自己成长的舞台——家庭。

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歌曲、学生动手画画自己家,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

通过家庭照片的展示,感受家的亲情,在以教材为范例,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家庭生活。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 12 家庭的记忆》优课导学案_21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 12 家庭的记忆》优课导学案_21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教学过程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

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8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8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的《家庭的记忆》中的“家庭称呼小调查”和“‘家史’小调查”。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中的一课。

对学生们来说,家庭是她们最熟悉的地方,他们与父母和他们与父母和其他家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课文从家庭结构图入手,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以及家庭的变迁,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接着展开“家史”小调查,让学生通过小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手机家中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大事,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的变化。

然后是一个“我与父母比童年”的活动,目的是从生活的细节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1.深化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2.知道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3.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课前准备】1.准备一幅“家庭关系示意图”2.准备家庭称呼抢答题目3.准备音乐《我爱我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播放前:同学们,现在还没上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照片。

教学引入1、播放班级学生全家福(大屏幕轮流播放)师:孩子们,在视频里看到了谁?他们和谁在一起?(生:爸爸妈妈、爷奶……)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人。

活动一:说关系1、现在请照片的小主人来给我们介绍他的家人。

(3个人)师选择典型的人物:A、与爸爸妈妈的合影(这是什么时候拍摄?你们一起去哪里玩?长得像谁?)(师:遗传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的身上总有他们的影子,有时我们的性格也跟家人有几分神似呢!)B、大家庭(什么时候拍这张合照?家人心情怎么样?)师:我们的小朋友一说起家人呀,眼睛里个个藏着笑呢!看来,每个小朋友和家人在一起都是快乐的,都会留下快乐的印记,今天我们道德与法治课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教学设计
教师:我们了解父母吗?请同学们拿出课下调查结果“我为父母写档案”,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教师:从父母的小档案中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把你的发现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交流:
妈妈做钟点工,一天要做好几家。
爸爸开出租车,别人回家吃饭时却是爸最忙的时候。
遇上刮风下雨就更不用说了。爸爸妈妈真辛苦。
学生交流:……
2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在学生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之后,本课将引导学生体会到自己对父母的爱,并学会用实际行动去爱父母。
2
12.家庭的记忆
本课以“家庭的记忆”为题,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建立与家庭的情感联系,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2
教师备课教案表
课程名称
10.父母多爱我
课时
2
授课教师








1.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和接纳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2.了解父母,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3.了解自己的家史,感受家庭的变化,知道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4.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称呼。
5.体会中国人看重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接纳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能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学习准备
采访妈妈怀孕我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带大我的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说课稿(共6课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说课稿(共6课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说课稿(共6课时)小学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三年级这个年段的儿童知道父母爱他们,但往往忽视父母日常生活细节中的爱,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和不能体察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

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可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父母,教育需要引导他们用行动去爱父母,学会表达。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心。

”其中《父母多爱我》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目标1.从孩子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发现和体会父母默默的无处不在的爱。

2.在父母关爱孩子的感动故事中,体会父母爱的深情。

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

四、教学重难点感悟父母的爱就在平常的小事中。

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

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

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I)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出必告,反必面。

出自于()
A.《左传》B.《弟子规》C.《论语》
2 . 对于爸爸妈妈工作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我的爸爸是企业老总,他的工作可一点儿也不辛苦
B.我的妈妈是公务员,她每天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就好,一点儿也不辛苦
C.无论是哪种工作,都会有着不一样的辛苦,我们要体谅父母
D.妈妈的工作比爸爸的辛苦多了,爸爸太轻松了
3 . 关于“春联”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联”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体现
B.“春联”被冷落的原因有:不少年轻人觉得土气;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
C.既然“春联”日渐衰落,就让它自然消失,没必要继承它。

4 . 下列属于良好家风的是()。

①勤俭持家②尊老爱幼③爱国情怀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5 . 下列节日是蒙古族传统节日的是()。

A.孝顺节B.泼水节
C.“三月三”歌节D.“那达慕”大会
6 . 小时候,每次给我(),都是全家的一项“大工程”。

A.洗手B.洗澡C.穿衣D.洗脸
二、填空题
7 . 表姐和表妹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孩子。

8 . 一个家庭承担着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多方面的责任。

9 . 我知道的传统节日还有:农历正月十五是_____节;农历八月十五是_____;农历九月初九是_____。

10 . _____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

11 . “核心家庭”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

12 . 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13 . 我是爷爷奶奶的(__________);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4 . 每当春节来临,中国人都要与全家人团聚在一起。

(______)
15 . 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______)
16 . 家是可怕的地方,爸爸妈妈总是强迫我学习。

(______)
17 . 高要求和常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无情。

(______)
18 . 重阳节时,小雨和同学们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______)
四、简答题
19 . 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风,请你说说你的家风故事。

20 . 猜谜语,打一个字:
①女儿出嫁了。

②一家十一口。

③一个小家庭,仅仅一口人。

④一家十一口,一家二十口,两家合一起,万事都不愁。

21 . 我们在逐渐长大的标志是什么?
五、综合题
22 .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

(1)在我家,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

在我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优秀家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请你列举宣传优秀家风的好办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2、
3、
五、综合题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