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体积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体积的概念、体积的单位、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量筒、量杯等工具进行体积测量,并能正确读取数据。
3. 能够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方法及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难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量筒、量杯、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橡皮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量筒、量杯、不规则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提问:如何测量这个物体的体积?2. 基本概念学习:讲解体积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
(2)如何使用量筒、量杯进行体积测量?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体积测量,并记录数据。
5.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1)介绍排水法原理。
(2)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讨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体积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
2. 体积测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记录数据并计算。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
2. 附加题目:思考如何提高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体积测量方法,如电子秤、水位升高法等。
(2)了解体积测量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制造业、科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
2. 实践操作中如何提高体积测量的准确性。
3. 课后拓展延伸,了解体积测量的现代科技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1. 测量方法:排水法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间接计算物体的体积。
六年级科学使用工具

在六年级科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和调查。
为了完成这些实验和调查,他们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设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具和设备,以及它们在科学学习中的用途。
1.量杯和量筒:量杯和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学生可以使用它们来测量水、酸、碱等物质的量,以便进行溶液浓度的计算和稀释实验。
2.温度计:温度计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
学生可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室内外的温度、水的温度等。
通过温度计的测量,学生可以了解到物体的热量变化。
3.天平: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生可以使用天平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进行一些有关重力和质量的实验。
4.放大镜:放大镜用于观察微小的物体。
学生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植物细胞等微小的生物结构,并进行有关昆虫观察和细胞观察的实验。
5.显微镜:显微镜用于观察微生物和细胞等更加微小的结构。
学生可以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结构、微生物的形态,并进行一些有关细胞和微生物的实验。
6.试管和烧杯:试管和烧杯用于混合和加热化学物质。
学生可以使用试管和烧杯来进行化学实验,如溶液的混合、反应的观察和加热试剂等。
7.探究箱和观察记录表:探究箱和观察记录表用于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可以使用探究箱来进行物体的探究实验,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属性,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8.数据记录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如计算器和电脑,在科学实验中用于记录和计算数据。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运算和统计,使用电脑进行数据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除了以上的工具和设备,学生还可以使用其他工具和设备来辅助他们的科学学习。
例如,磁铁用于观察磁性物体、天文望远镜用于观察天体、计时器用于测量时间等等。
使用这些工具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对科学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六年级科学学习中,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和调查,并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设备,注意安全,并根据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它们的正常使用。
实验1.6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实验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实验6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目标:1.认识刻度尺,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3.学会采用一些辅助方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长度。
实验准备:毫米刻度尺(竹、木直尺,塑料尺和钢直尺),卷尺,三角尺,厘米刻度尺,纸条,圆柱体,大头针,量筒、烧杯和水,细线、小石块(大小以能放入量筒为宜)。
过程与方法:一、情景:去医院检查身体时,需要测量身高;体育课上,为了确定跳远的成绩,需要测量起跳板到落地点的距离:工厂在生产零件时,需要测量零件的尺寸;农业生产中也经常需要测量土地的面积、植株的间距等。
这些都涉及长度的测量。
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测量。
学习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会测量,其中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一般使用刻度尺。
二、检查刻度尺每次实验前都应先检查测量工具并逐步养成习惯。
使用刻度尺前应重点检查以下几点:1.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度线是否清晰。
2.刻度尺零刻度的位置。
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有磨损。
3.弄清相邻两条刻度线所代表的长度(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三、认识刻度尺观察最小刻度分别为厘米和毫米的各种刻度尺,记录它们的量程和最小刻四、用刻度尺测量教科书的长度和宽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宽度。
算一算《科学》教科书封面的面积。
1.在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宽度时,应选用最小刻度为的刻度尺。
2.如图l-20(a)所示,刻度尺的放置应与被测长度线段保持平行。
图1-20刻度尺的正确放置3.当刻度尺的零刻度在尺的端头时,为避免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应选择某一个刻度(如1厘米)作为起点,被测物体的长度等于终点读数减去起点读数,如图l-20(a)。
4.使用较厚的竹、木米尺时,可以让尺面与被测长度所在平面垂直进行测量.如图。
5.用刻度尺测量时,还要进行“估读”。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1.4科学测量讲义(含答案)

1.4科学测量讲义【学习内容】1.知道长度、体积、温度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2.知道不同测量对象、测量工具需要达到的测量精度不同。
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特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3.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进行正确读数4.知道温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原理、温度计的构造,学会正确的温度计读数与温度记录方法。
【预习内容】1.下列估测中,最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B.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C.一袋装牛奶的体积为0.2L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答案】C2.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A.体温计示数降到0℃B.体温计示数仍为38℃C.体温计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D.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答案】B3.下列关于0℃的冰和0℃的水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B.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C.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D.状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答案】C4.[2020七上·海曙期末]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巾的示数为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是31℃,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A.36℃B.26℃C.30℃D.32℃【答案】C5.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171.2mmB.1.712dmC.0.1712kmD.17.12cm【答案】C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
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大于15mLB.小于15mLC.等于15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答案】A【知识详情】知识点1:长度测量1、单位:(1)国际单位:米(m)。
量杯测量物体的方法

量杯测量物体的方法
答案:
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使用量筒前应先看清其分度值和量程,分度值指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其精确程度;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 mL、200 mL、500 mL等字样,是表示量筒的最大量程,即最多能测的容积是多少毫升.在往量筒中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谨慎,不能溢出,尤其是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预先放入的水要适量,水不能少得淹不住物体,也不能多得溢出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筒内液体的凸面部分(如水银等)或凹面部分(如水等)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
利用量筒或量杯也可以测量不规则的小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 ;
(2)将待测小物体用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
(3)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
(4)计算被测小物体的体积V=V2-V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量杯)的用途:测量液体物质的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2、量筒的使用方法:[1]、“看”:单位[1L=1dm31mL=1cm3][2]、量程、分度值。
[3]、“放”:放在水平台上。
[4]、“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二、固体体积的测量1、形状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测量出其对应边的长度,再用公式算出体积。
2、较小的且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借助量筒,用排水法、针压法、沉坠法等方法测出体积。
体积较大的可以用溢水法测体积。
[1]、排水法如图甲所示,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若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将小固体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待测固体的体积V=V1-V2。
若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可用一根细长的针将其压入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此方法为“针压法”。
[2]、沉坠法如图乙所示,若待测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将待测固体下方拴一个密度大的物块,先将物块浸没在水中,测出物块和水的总体积V 1,再将待测固体也浸没在水中,测出此时的总体积V 2,待测固体的体积V =V 1-V 2。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vm =ρ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具体如下:1、测量固体的密度:[1]、原理:vm =ρ[2]、方法:m注意:①取水要适量,使塑料块放入后既能完全没入,同时又不会超出刻度线之上;②为了便于操作,用细线系住塑料块轻轻地放入量筒中,以防水溅出或砸坏量筒;③所测固体既不吸水又不溶于水(如海绵、软木块、蔗糖块等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更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钠);④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2、测量液体的密度:[1]、原理:vm=ρ[2]、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4)得出液体的密度。
量杯和量筒的知识点。

量杯和量筒的知识点。
量杯和量筒是常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实验器材,以下是关于它们的一些知识点:
1.定义和用途:量筒是一种带有精确刻度的容器,用于测量液
体体积。
量杯则是一种开口的、有刻度的杯子,通常用于实验室中测量液体体积。
2.材质:量筒和量杯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也有一些由金属
制成的。
玻璃量筒和量杯比较透明,可以直接观察液体的体积,但容易摔碎。
塑料量筒和量杯比较轻便,不易摔碎,但透明度不如玻璃量筒和量杯。
金属量筒和量杯比较少见,一般用于特殊用途。
3.刻度:量筒和量杯的刻度线通常非常清晰,刻度从零开始,
逐渐增加。
刻度单位通常为毫升(ml)或升(L),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量筒和量杯。
4.使用方法: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该将液体倒入容器中,直
到液面达到所需的刻度线。
注意要保持液体的温度与量筒和量杯的温度一致,以减少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误差。
5.注意事项:使用量筒和量杯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摔碎。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残留物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6.选择:选择量筒和量杯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规格
和材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了解量杯和量筒的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这两种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如有疑问可以咨询实验室专业人员或查阅实验器材使用说明。
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3)学会用量筒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2.科学探究目标: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过程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二.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筒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三.教学准备量筒,量杯,饮料瓶,橡皮泥,木块,冰糖,细沙,铁块,大头针,小石块等四.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初一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测量的知识,虽然学生对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应该说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教师应利用实验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五.教学思路课前复习教师活动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现在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所找到的商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教师灵活利用课件加以补充)学生活动展示自己带来的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如饮料瓶,洗发水瓶等,香水瓶等(图一)。
并说出自己收集到标识的含义,如矿泉水瓶上写的“550ml”表示瓶中水的体积为550ml教师活动大家的收集到了非常多的体积标识,那么谁知道这个体积标识的含义是什么呢?【板书】一.体积:物体所占有的空间的大小【提问】请大家和我一起观察大瓶可乐和小瓶可乐体积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呢?(可乐瓶可从学生所带商品中选用,若无则用教师事先准备的)学生活动观察后发现体积单位不同教师活动现在请大家尽可能多的说出你知道的体积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二.体积的单位升,毫升,米3,分米3,厘米3【提问】知道了这么多体积的单位,那么到底1米3,1分米3,1厘米3大小关系如何呢【板书】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提问】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有哪些呢?【板书】三.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师生互动认识量筒和量杯最小刻度值及量筒使用注意事项现在到了实验时间了,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观察你们桌面上的量筒,记录下刻度单位,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体积
1、量筒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那么1L=____mL=____dm3
提问: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底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顶相平。
)
2、测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方法步骤是:
①在量筒里盛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②用细线拴住物体,把物体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测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V2-V1。
注意点:适量的含义:
一、是固体能浸没在水中,二、当固体浸没在水中,水和固体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3、测量浮在水面上物体的体积步骤:
方法一、压入法:
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将石蜡放入量筒的水中,用细针压石蜡,将石蜡浸没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读数V2.
③则石蜡的体积为V=V2-V1。
方法二、沉锤法
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铁块浸没水中,记下水的体积V1
②用细线系好石蜡和铁块,将石蜡和铁块一起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
③石蜡的体积:V=V2-V1
4、测量易溶于水的糖块的体积(可用细沙替代水.)
①将糖块放入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细沙埋住糖块,晃动糖块使白砂糖表面变平,记下总体积V1
②用镊子取出糖块,晃动量筒使白砂糖表面变平记下体积V2
③糖块的体积:V=V2-V1
5、测固体密度的步骤:
1、形状规则的(器材:天平,刻度尺待测物体)
(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有关长度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
ρ=m/V
2、形状不规则的: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待测物体)
(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设为m
(2)量筒中装适量的水量出体积设为V1
(3)将物体浸没在水中量筒中记下水面刻度V2
(4)物体的密度ρ=m/( V2—V1)
注意点:如先测固体体积后测固体密度,则所测固体密度会偏
6、测量液体密度步骤:
方法一:
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瓶中倒入适量液体,测出瓶与液体的总质量m2
3将瓶中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
4. 液体的密度:ρ=( m2- m1)/v
注意点:此方法测液体密度,所测液体密度会偏原因
方法二:
1.往量筒中倒入适量液体,测出液体的体积为V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3.把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m2
4. 液体的密度:ρ=( m2- m1)/v
注意点:此方法测液体密度,所测液体密度会偏原因
方法三:
1、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杯与液体的总重量m1;
2、将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ρ=(m1-m2)/v
评价以上三种方案最佳方案是:
二、作业设计
1.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测得石块质量为48g,体积如图甲为___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3
图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
;
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
④将矿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
2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
3.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质量为___ ____g。
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体积为___ ____cm3样石的密度为___ ____g/cm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6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g 倒出部分盐水后烧
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1/g
倒出盐水的
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ρ
kg/m3
33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_ρ填
5.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1)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 ___g,体积为_____ __cm3;
甲
. (2)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 ___g/cm 3 =_____ __k g/m 3;
(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①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② 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 2 ;
③ 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
④ 根据V
m m 12-=
ρ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______ ,( “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一铁球的质量是2.2kg ,体积是0.4×10-3m 3,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加满水,此时球的质量是多少?
7.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g ,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g ,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1.8×103kg/m 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千克?
8. 一个空瓶装满水时总质量是32g ,装满煤油时总质量是28g ,求:空瓶的质量和容积。
(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 3)
9. 某车间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10-5m 2的粗细均匀的金属丝89kg 。
为了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小红选了一条同规格、同材料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10cm ,质量为17.8g ,求: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度
⑵该金属丝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