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欣赏》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1

合集下载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26页)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26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 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 把全身现!
• 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 “袅晴丝”——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 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 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 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 的庭院。 • 为什么选“袅晴丝”这个细节? •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 现了杜丽娘怎样的性格情致?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唱出了女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产生的心灵震颤。 • 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 井颓垣。”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 澜。 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 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 “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 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 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 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 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写出了杜丽娘不满 怨恨情绪的矛头所向。 • “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锦屏人”当 指那些封建家长。这句意是,封建家长们把这美 好春光看的太卑贱了。曲中有句夹白:“恁般景 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可看作是“锦屏 人”的注脚。杜丽娘把不满、怨恨矛头直指耽误 自己青春的父母。前后联系起来看,指向就比较 明确。
杜丽娘人生发展
• • • • 因情而生 因情而死 死不弃情 因情复生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
21
【“至情”理论】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 人生而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 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 式——戏曲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生:小生 老生 武生 旦:花旦 刀马旦 老旦
青衣 净:花脸 末:年纪较大男性 丑:丑
角 文丑 武丑
.
12
• 3、音乐体制:
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 宫调,并可以换韵。明末 清初流行昆腔新声演唱。
.
13
• 总体特点:
较之以前的南戏、杂剧,明清传 奇剧—— 篇幅宏大、题材广阔、情 节曲折、形式自由、角色细致、人 物丰满、曲调优美、词采丰富,标 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进步与成熟。
.
14
汤 显 祖
.
15
汤显祖 (1550—1611)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西方莎士比亚(1564—1617)大致同 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 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 也。”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 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由于不受 权相张居正笼络,直到张死后的34岁 (万历11年,1583)才中进士。
.
30
李仲文事
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年仅十 八之女不幸夭亡,葬于郡城北。 后张世之为太守,其子梦李女前 来相就。仲文“发棺示之,女体 已生肉,颜姿如故”。(《太平 广记》卷三一九引《法苑珠林》)
.
31
冯孝将事
东晋时广州太守冯孝将之子, 夜梦一女子,年十八九,自谓太守 北海徐元方之女,不幸为鬼所杀, 现许更生,应为冯子之妻。于是相 从数日,约期开棺,见女尸完好如 故,复活后结为夫妇,生二男一女。 (《太平广记》卷二七六引《幽明 录》)

牡丹亭 闺塾PPT教学课件(1)

牡丹亭 闺塾PPT教学课件(1)
03-5-30
②戏文风趣幽默,对白口语化、生活化。 “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 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 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是丫环春香故意 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差。《关雎》中有 “在河之洲”句,聪明的春香便将正谐言 为“在何知州”,并虚构了一个小姐放鸟 高飞的故事。意在调侃陈最良的依注解书, 以博一笑;亦有隐笑小姐心不在焉、思春 出窍之意。
03-5-30
写作特点
①利用多种矛盾冲突刻划人物。《闺塾》 一场,设置了几组不同性质的矛盾——书房 内外景色气氛的矛盾、淘气的春香与迂腐的 陈最良之间的矛盾、杜丽娘平静的外表和激 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等等。几组矛盾在情节 上聚焦,便出现了所谓的“闹学”。环绕着 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 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 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之中 婉曲地传出。
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 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 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牡丹亭》 比同时代的爱情剧高出一筹。
03-5-30
《牡丹亭》故事情节
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 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 《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 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传奇剧本。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 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 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壮丽 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 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 又由死而生。
03-5-30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 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 士。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散 曲家。所居名“玉茗堂”。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 人生而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 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 式——戏曲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
【汤显祖创作】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一、了解汤显祖其人;理解汤显祖 的“至情”论和《牡丹亭》“以情 反理”的主题 二、了解明清传奇剧的特点 三、把握 《游园》语言特色及杜丽 娘形象。
明清传奇剧
元末明初,南戏吸收了杂剧等艺术形式与曲 牌,加以融合,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态, 并在成套曲牌连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从 而确立了一种曲牌体的戏曲体制,这就是明 清传奇剧。明清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声腔为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昆山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 和“昆山腔”,最大特点是“水磨调”: “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 息。”“昆山腔”发展为后来的昆曲,对后 世影响很大。
【哲学思想】
1、“王学左派”的影响 其老师为罗汝芳,罗是王学
左派重要人物泰州学派之祖王艮 的三传弟子。王艮提出了“日用 良知说”,以百姓为主体,强调 “安身立本”、“明哲保身”。
2、李贽“童心说” 的影响
李贽亦为“王 学左派”的重要人 物,他强调“童心 自出”。
汤与李贽相识, 倾慕其《焚书》。
李贽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西方莎士比亚(1564—1617)大致同 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 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 也。”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 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由于不受 权相张居正笼络,直到张死后的34岁 (万历11年,1583)才中进士。

牡丹亭-大学戏曲鉴赏上课用精品-PPT

牡丹亭-大学戏曲鉴赏上课用精品-PPT
相 逢 何 处 ?
23/48 遇母
吃你 不抛 尽儿 爷浅 娘土 饭, ,骨 江冷 南难 寒眠 食。 天 。
哭不端则 得道坐道 我三在你 手年西烈 麻鬼方性 肠窟九上 寸里品青 断重莲天 ,相,, 心见 枯。 泪 点 穿 。
26/53 硬拷
无是 情斯 棒文 打倒 多吃 情尽 种斯 。文
痛 ,寓绣日 ,目余睡 父。闲眠 母他,, 光日有是 辉到架何 。人上道 家图理 ,书? 知,假
闺塾
不闺《论 嫉门诗《 妒内经六 ,许》经 后多最》 妃风葩, 贤雅。 达。

游园
命可 家美般原 不
如惜 院景都来 到
一妾 恰 ?奈付姹 园
叶身 乎颜
三 春 好
何与紫 林 天断嫣 ,
三 《牡丹亭》的时代背景
明朝,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提出了 “存天理,灭 人欲”。
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 ”,极力表彰妇女贞节。
明代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社会上 出现了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在 这样的背景下,汤显祖的《牡丹亭》诞生了。
汤显祖
一、牡丹亭的作者
汤显祖:
字义仍,号若士,明代杰出的戏剧家。
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紫钗记》《南柯记》
《邯郸记》《还魂记》(《牡丹亭慕色还 魂记》)
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汤显 祖
二《牡丹亭》题材渊源
①《牡丹亭题词》:“传杜太守事,仿佛晋 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 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 也”。 (见《太平广记》之《法苑珠林》、《列异传》)
• 汉睢阳王的女儿,“年可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 ,不幸早亡,阴魂不散,主动接近男子谈生,与之成为夫 妻,并育有一儿。谈生没有信守三年内不得以火光映照妻 子身体的承诺,导致其妻还魂的努力破功。妻子忍痛离开 ,临别时留下一袭珠袍,以为丈夫不时之需。谈生后来生 活窘迫,出售珠袍,被睢阳王发觉是自家旧物,怀疑其盗 墓。谈生被睢阳王拷打,据实以对。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戏曲简介赏析PPT模板课件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戏曲简介赏析PPT模板课件
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第二章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 29日),生于抚州府临川县,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 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 亚”。他的剧作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 珍品,主要作品有《紫钗记》《南柯 记》《牡丹亭》等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 最高的还是传奇。他的戏剧创作现存 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 及《紫 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 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 有关,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 茗堂四梦”。
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 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 一起来到京都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 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 家女婿
剧本简介
杜巡抚怒不可遏,,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 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 伴 柳着 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 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 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 身。于是下 旨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
主要人物
柳梦梅
原名春卿,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 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尽管生活窘 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 志,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 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 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 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的 敢作敢为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作者介绍
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 的当数《牡丹亭》。《牡丹亭》写一个女 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在 《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 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而“汤义仍《牡 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汤显祖另有诗 文《感事》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玉茗 堂文集》 《红泉逸草》,小说《续虞初新 志》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汤显祖与《牡丹亭》_课件1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汤显祖与《牡丹亭》_课件1

人物形象(1)
春香:
天真、直率、顽皮、娇憨、大 胆、泼辣,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 纯,很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富于 反抗精神。这出戏中,作者主要借 助春香揭露陈最良的道学面目,表 现封建礼教的虚伪。
人物形象(2)
杜丽娘:
大家闺秀,外在表现与真实心理并 不一致。她知书达理又向往自由,温顺 又不失个性,稳重又不失机敏。她不像 春香那样公开嘲笑陈最良,却同样厌烦 陈最良的说教,向往高墙外的自由天地, 表现了她对封建教育的抵制及对个性解 放的追求。
牡丹亭
教学导入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 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 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 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 《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闺塾》又是 《牡丹亭》中的精典。
闺 塾

汤 显 祖
请欣赏邮票: T99.中国文学名著——《牡丹亭》
T.99(4-1)闺塾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二 、 风 趣 的 个 性 化 人 物 言
品 的 不 讽 少 刺 性细 。节 是 夸 张 的 , 增 强 了 作
一 、 生 动 的 细 节
鉴 赏 要 点
《牡丹亭》艺术特色——浪漫主义。
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 的幻想情节表现了思想和现实的矛盾。
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环境 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 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 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次采取 抒情诗的手法,倾泻出人物的内心感情。 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采泼辣及南词宛 转精丽的长处,较好地体现了明清传奇 的戏剧特征。
内容提要
选文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听 老师陈最良讲解《诗经》时的情景。描 写了杜丽娘心灵的初步觉醒。她虽然出 于礼节上的尊重,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 弄那个宣扬封建礼教的塾师陈最良,却 同样向往着高墙大院外面的自由天地, 表现了她对封建教育的抵制以及对个性 解放的追求。春香的形象,机智、勇敢、 泼辣、活泼,和杜丽娘端庄、含蓄、矜 持的形象相映成趣。

牡丹亭记说课件PPT

牡丹亭记说课件PPT
舞台动作的精心设计
在舞台表演中,演员们的动作被精心设计,既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又能够与音乐和唱腔相得益彰 ,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真实。
舞台调度与节奏掌控
导演通过巧妙的舞台调度和节奏掌控,使得剧情的发展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同时,也通过舞台表演将观众 的情感与剧情紧密相连,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理念
出身与才华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对古文诗词有深厚造诣,同时精通天文 地理、医药卜筮等学问。
仕途经历与创作环境
汤显祖曾在南京任职,期间与各界名流交往密切,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人 生阅历。
创作理念
汤显祖强调戏曲的情感表达和教化功能,注重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力求通过 戏曲传递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
剧中人物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鼓励 着现代人在面对爱情时要保持信念, 不轻言放弃。
爱情与社会的和谐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最终得到了社 会的认可,这启示我们爱情需要与社 会和谐共存,既要追求个人幸福,也 要顾及社会责任。
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传承古典文化精髓
《牡丹亭》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作之一,其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
文辞与表演艺术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深受观众喜爱。同时,其表演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 水平,为后世戏曲表演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对后世戏曲创作的影响
《牡丹亭》在戏曲创作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世剧作家都从中汲取灵 感,将其中的故事元素和表现手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第贰部分
牡丹亭 创作背景
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深受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 汤显祖的代表作 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与《西厢记》 齐名。“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取材于明人话本小说《杜丽娘记》。
(一)《牡丹亭》的思想性 《牡丹亭》是继《西厢记》后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剧本通过 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而生的浪漫主义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 的残酷,批判了趁程朱理学“去人欲,存天理”的虚伪与反动,反映 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 强烈要求,并歌颂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二)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光辉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 一。她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她的性格核心追求自 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
(三)艺术成就 1、全剧充满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以梦作为剧情发展的关键,构思奇特: 梦中幽会,由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而死,由情复生。 2、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牡丹亭》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 (2)细腻的心理刻划。《惊梦》揭示了杜丽娘这个名门闺秀的内心世界, 即“情”与“理”的矛盾斗争。 3、《牡丹亭》曲辞典雅清丽,具有抒情诗的韵味。 谢榛《四溟诗话》中曾指出好诗应是“诵之行云流水,观之明霞散 绮,讲之独茧抽丝”。
汤显祖 与 《牡丹亭》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我国杰出的戏剧大 师。 哲学思想,汤显祖受王学左派(如李贽、罗汝劳,达观禅师等)的影响,反对 维护封建礼教的程朱理学,崇尚真性情,用“情”对抗道学家的“理”。 “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寄达观》) 政治思想,他支持代表中小地主和工商业主利益的东林党人。 文艺思想,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 晚年因治失意和爱子夭折,崇尚佛道,消极的出世思想有所滋长。 “玉茗堂四梦”。
本课结束,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