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牛

合集下载

我和什么的战争精选作文600字

我和什么的战争精选作文600字

我和什么的战争精选作文600字篇一:我和妈妈的战争又是一个阴天,今天数学测验?考试中,我为了一道加分习题冥思苦想了很久,以致前面的习题还来不及检查就交卷了?后来,与同学们一对答案,才发现自己花了许多时间做的这道习题,没有一个同学的答案与我相同?惨了,惨了,肯定是我错了?迈着沉重的步代,我推开了家门?眼瞅着妈妈这会儿有空,我就问:“妈妈,您看这道习题怎么做?”我边说边把图画出来?妈妈一看,说:“这习题呀,你有没有规定求得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和两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能!”我三下五去二,就求出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嘿,答案居然跟同学们的一模一样?“妈妈,不可能的吧,这样就完了?”妈妈一看:“谁说的?这才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我理直气壮地说:“我几个同学的答案都是这么多,可能是我把图画错了?”妈妈可能没有听到后半句,火气一下子蹿了起来:“你看看你,要求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你只求了一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就完了吗?”我也是个犟脾气,听妈妈这样说我,我把刷子一扔,飞起一脚,板凳就翻了,一个人生起了闷气?“你……你……你这牛脾气,敢扔刷子踢板凳了,看我打你!”妈妈说着,捡起刷子一扔,只听“啪”的一声,我膝盖上就青了一块?妈妈可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呀,委屈的泪水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我没多想,一个人就冲进了房间,把门抵住了……今天怎么了,是我神经短路,还是妈妈吃错了药?吃中午饭时,隔壁又传来李婆婆的叫骂声,爸爸无奈地摇摇头:“这老两口儿,这把年纪了还老吵架?李婆婆也真是的,老胡说八道,害得李教师卧病不起……”说着,眼睛凝重地从我脸上扫过?我心里一惊,鼻子一酸,眼泪登时充盈了眼眶:我怎么像那个老糊涂了的李婆婆呢,动不动就惹妈妈生气?是什么使作为学生的我和作为教师的妈妈失去了耐性,谁能告诉我?篇二:我和手机的战争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图片,图的左边画着一个火柴人,旁边写着“我”,右边是一条彩虹,写着“梦想”。

本来这两者之间有一条平坦的路,但中间不知为何有个大坑,写有“手机”两字。

永济黄河大铁牛(唐开元铁牛馆)

永济黄河大铁牛(唐开元铁牛馆)

永济黄河大铁牛(唐开元铁牛馆)永济铁牛馆——运城之旅(5)蒲津渡遗址位于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

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明代地层距地表约7米。

最突永济县博物馆出的文物是开元铁牛。

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

铁牛分南北两组。

两牛一组,前后摆列,面朝西。

铁牛等为唐蒲津桥遗物,排列仍如前桥头所列,可领略大唐盛世筑桥工程一斑。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永济铁牛馆,始建于唐代的蒲津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黄河渡口,黄河大铁牛位于永济市蒲州城西的黄河东岸,是当时蒲津浮桥的镇桥之宝。

铁牛是用作拴铁索用,铁索连舟便成了浮桥。

四尊铁牛气势磅礴,威武有力,每尊铁牛旁都有一个牵牛铁人,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民族。

黄河铁牛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桥梁架设、冶炼铸造以及黄河变迁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并有很大的历史考古价值并称为国宝。

这些铁器群座落在一块石板地上,前方有一条石垒成的堤坝,在挖掘过程中,出土的一块石碑上记载:这段堤岸建于400多年前的明代。

据说在随后的考古工作中,发现铁牛地锚位于明代地层以下,说明铁牛更加古老,明代以后,史书中也没有使用蒲津桥的记载,说明在那时,蒲津桥已经消失,只剩下不易损坏的铁器群被当作镇水物留在岸边。

现已出土的四尊铁牛,都是头向西、尾向东,皆为伏卧,各铸2.3米的长方铁板上每尊铁牛都是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视,竖耳聆听,尾贴后股各向下,肩负桥梁的重任。

每尊牛下有六根大铁柱,入地丈余,坚固不拔。

四尊铁人紧挨着铁牛。

那个年代,拿铁钉把石头和石头固定在一起。

根据明代民间传说知道,铁牛建于明朝的1800年前,从明朝向前追溯1800年就是战国时代,用铁量达到古代桥梁之最的蒲津浮桥,是从河东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很可能是以长安为国都的某个强大朝代建的。

而秦朝以后,以长安为国都的朝代,唐朝最为强大,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生铁产量能够满足军事和农业上的需要,所以当时就有条件将铁用在工程上去做浮桥的地锚。

小学课文《捞铁牛》

小学课文《捞铁牛》

小学课文《捞铁牛》小学课文《捞铁牛》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

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

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板书:大水冲牛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

”“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板书:叫水送牛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捞铁牛课文

捞铁牛课文

10、捞铁牛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

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

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

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

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

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

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

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捞铁牛》课文

《捞铁牛》课文

《捞铁牛》课文话说那古时候,黄河边上有个小镇,镇子里的人们靠着这条母亲河过日子,种地捕鱼,日子倒也安稳。

可有一年,黄河发了大水,把镇子边上的老桥给冲垮了,更离奇的是,还冲上来几头铁牛,沉在河底,任凭水浪拍打,愣是不见浮起来。

这事儿可把大伙儿急坏了,铁牛啊,那可是镇上的宝贝,不仅代表着老一辈人的智慧与汗水,还寄托着大家对未来的期许。

镇上的老老少少,都围着河边转悠,议论纷纷,却谁也想不出个招儿来。

就在这时,有位名叫怀丙的和尚,云游至此,听说了这事儿,他微微一笑,说:“诸位莫急,贫僧倒有个法子,可以试试。

”众人一听,眼睛都亮了,连忙围了上来,想听个究竟。

怀丙和尚也不卖关子,他走到河边,指着那几头铁牛说:“咱们得利用水的力量,来个顺水推舟。

”大伙儿一听,都愣了,水还能这么用?只见怀丙和尚找来许多大船,船上装满了泥沙,还绑上了粗大的缆绳,一头连着船,一头则巧妙地绕过了铁牛。

他解释说:“这泥沙的重量,能让船沉到水底,咱们再慢慢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就会慢慢浮起来,而缆绳呢,就会像拔河一样,把铁牛也一块儿拉上来。

”大伙儿一听,恍然大悟,纷纷竖起大拇指,直呼“高招”!说干就干,大伙儿按照怀丙和尚的吩咐,忙活了起来。

一时间,河面上船来船往,热闹非凡。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那几头铁牛终于被一一捞了上来,重新屹立在岸边,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传奇故事。

镇上的人们欢呼雀跃,对怀丙和尚感激不尽。

他们围着和尚,问这问那,都想学学这奇妙的法子。

怀丙和尚却摆摆手,笑着说:“这哪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不过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和咱们的智慧罢了。

”从此以后,怀丙和尚的名声就在这一带传开了,大家都说他是活菩萨转世,专门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

而那几头铁牛,也成了镇上的新地标,每当人们走过,都会停下脚步,看看它们,讲讲那段惊心动魄的捞铁牛故事。

这事儿啊,就像咱们常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有智慧,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而怀丙和尚和镇上的百姓们,就用他们的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黄河四大铁牛的历史故事

黄河四大铁牛的历史故事

黄河四大铁牛的历史故事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当时,为了方便在黄河两岸通行,人们决定铸造四尊铁牛作为桥桩,然后在上面建造桥路。

这四尊铁牛每尊都有3.3米长、2米高,卧于黄河之下。

它们都是用来栓铁索之用,铁索又连舟组成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这四尊铁牛最终被卷入黄河,沉睡了上千年。

直到1988年时黄河水位下降,这四尊铁牛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当地老百姓看到后,将此事告知了当地政府部门。

随后,文物部门组织了对铁牛的打捞工作,并在1989年成功地将四尊铁牛打捞上岸。

这四尊铁牛虽然已经沉入黄河底下上千年,但它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仍然保持着完整无缺的状态。

这足以看出唐朝当时的冶炼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总的来说,黄河四大铁牛的历史故事见证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独特发明,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品质。

《捞铁牛》课文原文阅读

《捞铁牛》课文原文阅读

《捞铁牛》课文原文阅读9科学趣闻捞铁牛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

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

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

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

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

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

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

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语文S版第六册课文] 10捞(lāo)铁牛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

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

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陷在哪儿。

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

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用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把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打捞铁牛的原理

打捞铁牛的原理

打捞铁牛的原理打捞铁牛是一种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于水下的铁牛捞取和拖运。

其原理主要包括浮力原理、牵引力原理和操控原理。

浮力原理是打捞铁牛能够在水中浮起的基础。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当一个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挤出的液体的重量。

打捞铁牛通常具有大容积的舱室,通过将舱室内充满空气使其浮起。

打捞铁牛下沉时,舱室内的空气被抽出,使得舱室内的相对密度大于水,从而使得打捞铁牛浮起。

浮起后,打捞铁牛可以移动到目标位置。

牵引力原理是打捞铁牛能够拖运铁牛的基础。

打捞铁牛通常配备有强大的引擎和牵引装置,通过驱动装置提供的动力产生强大的牵引力。

这些牵引设备可以是螺旋桨、潜水推进器等。

打捞铁牛通过驱动牵引设备,将铁牛挂钩或拖绳与打捞铁牛连接,以牵引铁牛移动或拖运。

操控原理是打捞铁牛能够实现精确操控的基础。

打捞铁牛通常配备有操作台和控制系统,操作员通过操作台上的按钮、手柄等控制装置来操控打捞铁牛。

控制装置传递操作指令给打捞铁牛上的执行机构,如舵机、控制阀等,控制打捞铁牛的运动、转向等。

操作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打捞铁牛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动作,以及控制牵引力的大小和挖掘力的强弱。

在实际应用中,打捞铁牛的工作原理是相互关联的。

首先,由于打捞铁牛具有足够的浮力,可以在水中漂浮,并通过操控装置精确定位。

然后,通过操控装置控制打捞铁牛的进退、左右移动等动作,将打捞铁牛靠近需要打捞的铁牛。

接下来,通过驱动装置提供的动力和牵引装置,使得打捞铁牛能够牵引铁牛,实现拖运或挖掘。

总结起来,打捞铁牛的原理主要包括浮力原理、牵引力原理和操控原理。

浮力原理使得打捞铁牛能够浮起,牵引力原理使得打捞铁牛能够拖运或挖掘,操控原理使得打捞铁牛能够精确操控。

通过这些原理的应用,打捞铁牛可以在水下进行各种工程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柱县临溪镇小学校幸坤珍
教学目标:
1.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捞铁牛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略)
二、学文
1.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捞铁牛之前和尚指挥大家做了哪四项工作?读有关句子。

(师板书:找“牛”;装沙:搭架;拴牛)
(2)四件事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课文在叙述时是怎样把这四件事有顺序地告诉我们的呢?(先……然后……再……又……)
3.讲读课文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
(1)分自然段读课文。

问:和尚是怎样把“牛”捞起来的?他做了哪几步工作?
(2)揭示以下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不达意语,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

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

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A.齐读句子,思考: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B.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前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

(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后,和尚指挥大家怎么做呢?齐读第五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

(4)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谁能说说“这样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由学生独立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4.课件展示捞铁牛的过程。

5.讲读课文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的词语。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用自已的话说说捞铁牛的原因。

谁能说说捞铁牛有什么困难?和尚对这件事怎么看?你对和尚说的这句话有些什么想法?
通过上面课文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是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的?
6.讲读课文第四段(第七自然段)
(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问:这段写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你从哪些地方觉得怀丙和尚是“出色的”工程家?
三、悟道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敬慕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和渊博知识,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怀丙和尚将八只大铁牛捞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捞铁牛利用了水的哪一有利因素?
3.学习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观察自然课中的一次小实验,按照“先……然后……再……又……”这样的顺序练习写一段短文,注意写清实验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