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
《捞铁牛》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0篇)

《捞铁牛》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0篇)《捞铁牛》及反思篇1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2、学习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3、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如:透明圆底玻璃杯、方形小木头、小铁块、棉线。
铁牛简笔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初步认识铁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简笔画里画得是什么吗?生:铁牛。
师:你们知道铁牛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吗?生:拴浮桥。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吧?生:想。
师:那么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铁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里又没有吊车。
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
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大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
”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真的有办法,那么他是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捞铁牛》〔让学生看图,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
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了解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捞铁牛教学设计(优秀4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优秀4篇)《捞铁牛》教学设计篇一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到河里去了。
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进,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讨论: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板书: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投影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齐读第六自然段。
《捞铁牛》捞铁牛课件

02
作者介绍
介绍作者张衡
01
出生于1987年
02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03
张衡的成就及影响
01
擅长油画、水彩画和美术教育
02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
03
对当代美术教育产生重要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张衡作品的特点01
注重写生与情感表达
02
关注自然与生态环境
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
03
组织人力
主人公首先制定出周密的方案,明确了目标 和步骤,为后续的行动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他积极组织人力,协调各方面资源,确保工 作的高效进行。
亲自实践
及时调整方案
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主人公不仅是指挥者 ,也是战斗员,他亲自带头执行任务。
在实施过程中,主人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 整方案,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艺术价值高
该课件设计精美,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得捞铁牛故事 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THANK YOU.
传承科学精神:沈括作为北宋时期的杰出科学家 ,他的思想和成就代表了当时科技发展的高峰
04
课文分析
课文的结构分析
四个部分
捞铁牛的准备、捞铁牛的过程、捞铁牛的结果、老者的介绍 。
重点描写捞铁牛的过程
用四个“动词”来叙述整个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课文的修辞手法分析
拟人
01
将铁牛拟人化,表现出铁牛的生动形象。
07
评价与反思
对捞铁牛故事的看法
故事情节精彩
捞铁牛的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从发现铁牛、制定营救 计划到成功捞出铁牛的过程,都让读者感受到了紧张刺激的 氛围。
10 捞铁牛

(聪明,充满智慧,出色) 怀丙的办法,来源于生活经验。
指 挥 捞 铁 牛 的 怀 丙 和 尚 是 一 个 怎 样的 人呢 ?他怎么会想到这样的 方法?
(1) 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 捞铁牛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 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 沙,以现代的环保观点看,有没有什么问 题?
浮
),离铁牛的距离越来越
),所以绳子越绷越( 紧 ),因此,
铁牛被( 拔 )出了淤泥;最后又将铁牛顺水拖 回,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浮力 )。怀丙和尚 不愧是( 北宋 )( 出色的 )工程家。
(1)捞之前
( 1、2、3、4 ) (2)捞之时 ( 5、6、7 )
1 潜水摸牛
2 备船装沙 3 栓船搭架 4 牛船相栓 5 铲沙入河 6 船浮牛拔 7 划桨拖回
河中府:
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 中游而得名。
议论纷纷:
形容众人谈论不休,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例句:1、今天上午,李明没按时到校上课,同 学们议论纷纷,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 2、对于这件事,大家议论纷纷。
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说: “让我来试试。铁牛是 被 水冲走的,我 还叫水把它们 送回来。”
怀丙是怎么捞铁牛的?
为了捞铁牛,怀丙和尚做了四 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项呢?在第三
自然段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代表先后顺序的字词 先 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 ▲ ① 然后 了八只铁牛陷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 ②
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 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 排栓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 又 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 绳子潜到水底,用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 牛,把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
《捞铁牛》小学语文教案

《捞铁牛》小学语文教案《捞铁牛》小学语文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捞铁牛》小学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捞铁牛》小学语文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1、《捞铁牛》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
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其中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是文章的重点,捞其余七只,只用了一句话,这样写,既抓住重点又避免了重复;最后才点出和尚的姓名和身份。
3、第五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归纳段落大意”,而此项训练是继“给课文分段”之后的又五项提要训练内容。
凭借课文,要继续培养学生给课文分段的能力,开始指导学生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学过有关反映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成就的课文。
如《青蛙的眼睛》《赵州桥》《鱼和潜水艇》等课文。
对本文所描写的反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较易理解。
本班学生中下生面广,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都很一般,而这篇课文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教养: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习题3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捞铁牛》课文

《捞铁牛》课文话说那古时候,黄河边上有个小镇,镇子里的人们靠着这条母亲河过日子,种地捕鱼,日子倒也安稳。
可有一年,黄河发了大水,把镇子边上的老桥给冲垮了,更离奇的是,还冲上来几头铁牛,沉在河底,任凭水浪拍打,愣是不见浮起来。
这事儿可把大伙儿急坏了,铁牛啊,那可是镇上的宝贝,不仅代表着老一辈人的智慧与汗水,还寄托着大家对未来的期许。
镇上的老老少少,都围着河边转悠,议论纷纷,却谁也想不出个招儿来。
就在这时,有位名叫怀丙的和尚,云游至此,听说了这事儿,他微微一笑,说:“诸位莫急,贫僧倒有个法子,可以试试。
”众人一听,眼睛都亮了,连忙围了上来,想听个究竟。
怀丙和尚也不卖关子,他走到河边,指着那几头铁牛说:“咱们得利用水的力量,来个顺水推舟。
”大伙儿一听,都愣了,水还能这么用?只见怀丙和尚找来许多大船,船上装满了泥沙,还绑上了粗大的缆绳,一头连着船,一头则巧妙地绕过了铁牛。
他解释说:“这泥沙的重量,能让船沉到水底,咱们再慢慢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就会慢慢浮起来,而缆绳呢,就会像拔河一样,把铁牛也一块儿拉上来。
”大伙儿一听,恍然大悟,纷纷竖起大拇指,直呼“高招”!说干就干,大伙儿按照怀丙和尚的吩咐,忙活了起来。
一时间,河面上船来船往,热闹非凡。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那几头铁牛终于被一一捞了上来,重新屹立在岸边,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传奇故事。
镇上的人们欢呼雀跃,对怀丙和尚感激不尽。
他们围着和尚,问这问那,都想学学这奇妙的法子。
怀丙和尚却摆摆手,笑着说:“这哪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不过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和咱们的智慧罢了。
”从此以后,怀丙和尚的名声就在这一带传开了,大家都说他是活菩萨转世,专门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
而那几头铁牛,也成了镇上的新地标,每当人们走过,都会停下脚步,看看它们,讲讲那段惊心动魄的捞铁牛故事。
这事儿啊,就像咱们常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有智慧,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而怀丙和尚和镇上的百姓们,就用他们的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小学课文《捞铁牛》(精选3篇)

小学课文《捞铁牛》(精选3篇)小学课文《捞铁牛》篇一(本教案第二课时参阅了重庆李向红老师的部分内容)第一课时1、请同学们自读本单元的导读部分。
通过读这部分,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本组的训练重点: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这组课文的方法: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2、明确了本组的训练重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板书),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捞)?围绕‘捞’字,同学们想弄懂《捞铁牛》一课中的哪些问题?学生动脑筋思考后,各抒己见,提出以下问题:“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等。
教师梳理,并归纳为四个问题:1.谁捞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结果怎样?4.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提出来的,也是我们这课学习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3、请同学们自已读课文,读后找出和“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对应的段落,并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这几个问题排序。
(指名同学到黑板上为这几个问题排序,明确事情发展顺序的意义。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同桌齐读两遍,交流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然后在本上抄写一遍。
5、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资料或同桌讨论解决,再不能解决作上记号。
6、同学们到黑板上自由默写生词。
个别容易写错的,老师及时纠正(如:淤、舱等)。
7、给生字组两个新词写在课堂本上。
8、布置作业:搜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浮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
第二课时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捞铁牛》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具体叙述了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沉于河底中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拖回岸边的经过。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画出这句话。
捞铁牛教学设计(精选7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精选7篇)捞铁牛篇1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词.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二.看书听朗读录音.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字幕)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捞铁牛,怀丙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
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装满
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
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 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 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 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先
然后 再 又
摸清铁牛的位置 准备装满沙的船 把两只船并排拴紧 把船和铁牛拴住
第一步
大船装沙 潜水摸牛 粗绳拴牛 并船搭架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思考:
做完了四项准备工作后,怀丙和尚又
是怎么做的呢?
?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 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地少了,船 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 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铲空了, 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让水手们使劲划桨,两只大
船终于把水里的铁牛拖回到岸边。
准备工作做好了 铲沙浮船__, 和尚先让水手_________ 划船拖牛 再____________ , 拉牛上岸 。 最后___________
深入理解
船越( 大 ),装的沙就越( 多 ),船 的重量就越( 重 ),船身就下沉的越 ( 深 ),离铁牛的距离也就越( 近 );铲 去黄沙,船身渐渐上( 浮 ),离铁牛的距离 越来越( 远 ),所以绳子越绷越( 紧 ), 因此,铁牛被( 拔 )出了淤泥;最后又将铁 牛顺水拖回,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浮力)。 怀丙和尚不愧是( 宋朝 )( 出色的 )工程家。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宋代和
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故事,反
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
的聪明智慧。
课文解读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 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2)
交代了捞铁牛的背景。
第二部分(3-5)
写这个和尚指挥人们利用水的浮力捞起八 只大铁牛,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
浮力。他让人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木船行驶到铁
牛沉没的地方,用结实的木架子跨在并排拴紧的 两只船上,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 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然后把船 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泥沙少了船身慢慢地向
上浮,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最
后让水手们使劲划桨,两只大船终于把水里的铁
第三部分(6)
点明这个和尚就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怀丙。
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第一部分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以及铁牛的作用和陷入淤泥的原因,从侧 面说明了铁牛之重,暗示要捞出铁牛很困 难。
第二段交代了怀丙和尚想出捞铁牛的
办法。
学习第二部分
思考: 是哪四项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学习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笨重、议论 纷纷、沉没、出色、熟悉、水性”等词语。 2.朗读课文,学习“拴、浮、绷”等动词,读懂并 复述怀丙捞铁牛的办法。 3.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学着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人物介绍
怀丙:
宋朝著名的和尚,法名
怀丙,北宋真定(今河北正
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
捞 铁 牛
北师版 三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宋朝的时候,黄河发大水,铁牛被冲走,陷在
河底的淤泥里,而重修浮桥的工作需要铁牛。当时 的科技还不发达,人们会用什么办法捞铁牛呢?让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读 一 读
拴住 陷在 洪水 和尚 笨重 铁牛 熟悉 沉没 停稳 木料 跨在 搭架 绑在 出色 工程
浮力 议论纷纷 栓 绑 绷 拔 铲 拖
牛拖到岸边。
2.你有没有别的办法把铁牛捞上来?
提示:
怀丙的方法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不错的办法,
如果事情放在现在,可能还有很多好办法,同学
们可以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从而设计出更多更 参考答案: 用轮船、吊车等工具也可以把铁牛捞上来。
图示捞铁牛过程
板书设计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 了吗?现在大家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 频开始听写吧!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 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 高尔基
【课后题及参考答案】
1.怀丙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试画出
捞铁牛的流程图。
提示:怀丙叫水把铁牛“送回来”是利用了水的
丙和尚天生聪明善思,曾多 次解决当时困难重重的工程 难题。
相关知识
黄河大铁牛
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
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四只 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 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别。
1994年1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蒲津桥遗址视
察,并题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