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练习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练习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铵盐的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知识清单 一、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氨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 3·H 2O),NH 3·H 2O 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 +4和OH -,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氨气在水中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2)氨与酸的反应:NH 3+HCl===NH 4Cl 。
现象:产生白烟。
(3)氨跟氧气反应。
在催化剂(如铂、氧化铁等)存在的情况下,氨跟氧气发生如下的反应:4NH 3+5O 2=====高温催化剂4NO +6H 2O 。
该反应体现了氨的还原性。
3.用途。
(1)工业上:用于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
(2)日常生活中: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4.NH 3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
(2)实验原理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
(3)实验装置:固、固加热型。
(4)气体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5)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
1.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团,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答案: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二、铵盐1.概念: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如NH 4Cl 、(NH 4)2SO 4。
2.物理性质: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3.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①NH 4Cl 受热分解方程式:NH 4Cl=====△NH 3↑+HCl↑。
②NH 4HCO 3受热分解方程式:NH 4HCO 3=====△NH 3↑+H 2O +CO 2↑。
(2)与碱反应。
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①固体反应:NH 4Cl 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Cl +NaOH=====△NH 3↑+NaCl +H 2O 。
高一化学()课下能力提升(十七)氨与铵态氮肥

课下能力提升(十七)氨与铵态氮肥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B.氨水呈碱性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3+H+===NH错误!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可以直接作为肥料施用B.铵盐都可作为氮肥C.农家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增强肥效D.作为氮肥,铵盐比氨水使用更方便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B.加热NH4HCO3,气体用五氧化二磷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Mg3N2+6H2O===3Mg(OH)2↓+2NH3↑,气体用无水氯化钙干燥4.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A.加入氢氧化钠B.加入AgNO3溶液C.加热法D.加入一种合适的酸5.有关氨气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气能在空气中燃烧B.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氨水中的NH3·H2O分子电离出少量的OH-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3+H+===NH错误!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6.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A.NH3B.NOC.Cl2D.NO27.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8.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C.氯化铵和氯化钠D.碘和氯化铵9.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的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A.NH4Cl和H2SO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B.N2+H2―→NH3,用烧碱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10.已知NH3极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有关装置中不可作NH3吸收装置的是()11.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A.N2B.NO2C.NH3D.NO12.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D.氨水中共有五种微粒二、非选择题13。
高中化学(十八)氨与铵态氮肥 高一1化学试题

实蹲市安分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氨与铵态氮肥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来做制冷剂 B .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C .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不容易分解)D .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试剂变为解析:选B 氨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A 错误;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B 正确;氨水不稳,易分解,C 错误;氨水可使石蕊试剂变成蓝色,D 错误。
2.氨水的碱性较弱,其原因是( ) A .它能使酚酞溶液变 B .氨水极易挥发出氨C .氨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 3·H 2O)只有少电离成NH +4和OH -D .溶于水的氨大以NH 3分子形式存在解析:选C NH 3溶于水后,大结合成一水合氨的形式,只有少电离成NH +4和OH -,是弱电解质,故C 正确。
能使酚酞变红和具有挥发性不能说明它的碱性较弱。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分解,产物均有NH 3B .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C .NH 4Cl 溶液中加入NaOH 浓溶液共热,反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OH -=====△NH 3↑+H 2OD .NH 4Cl 和NaCl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加热法分离解析:选A 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NH 3(如NH 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NH 3(如硝酸铵),A 错误;所有的铵盐都易溶于水,铵盐里除NH +4中的N 呈-3价外,还可能含有其他价态的N 元素(如NH 4NO 3中的N 有-3、+5两种价态),B 正确;铵盐与碱反时,反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即加热时生成NH 3,不加热时往往生成NH 3·H 2O ,C 正确;加热时,NH 4Cl 分解后在试管上部重生成NH 4Cl ,从而可实现与NaCl 的分离,D 正确。
4.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高中化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随堂练习 鲁科版必修1

3.2.2《氨与铵态氮肥》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一种制冷剂B.浓氨水中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氨分子和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C.氨水是碱,属于电解质D.在某些反应中具有还原性2.对于氨水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B.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C.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D.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3.将NH4HCO3置于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并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过氧化钠和碱石灰的干燥管,最后得到的气体有( )。
A.NH3、O2 B.H2O、O2 C.CO2、O2 D.O24.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都是晶体 B.都易溶于水C.与碱共热都产生氨气 D.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5.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测其溶液C.加强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溶液D.加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6.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二、双项选择题7.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可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8.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4H是一种化合物B.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C.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D.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三、非选择题9.下图中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其中X是酸式盐,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F是红棕色气体。
高中化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氨与铵态氮肥1.有关氨及氨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3是10电子分子,具有还原性B.液氨、氨气、氨水是同一种物质C.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D.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解析:每个NH3分子中有10个电子,因N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具有还原性。
氨气、液氨是纯净物,为同一种物质,氨水是混合物,三者不是同一种物质。
氨气是非电解质,NH3·H2O是电解质。
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氨水是一种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答案:A2.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的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提高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处理后幕布不易着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环境温度;二是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和HCl可以有效隔绝幕布与空气的接触。
答案:B3.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口内,A不正确;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B不正确;C中气体的流向错误。
答案:D4.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解析:铵盐的检验原理是N+OH-NH3↑+H2O,再用试纸或浓盐酸检验氨气的存在。
A中固体加热,可能产生其他气体造成干扰。
答案:A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O2、CO2、HCl、NH3、NO、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通过图中洗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通过干燥管后气体呈红棕色(未与空气接触),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干燥管内固体为碱石灰B.原气体中只有NO和CO2C.原气体中不一定有NH3D.原气体中一定没有HCl、Cl2、O2解析:混合气体无色,则不可能有Cl2。
【高一】高一化学氨和铵态氮肥检测题(附答案)

【高一】高一化学氨和铵态氮肥检测题(附答案)a组――知能训练1.只能通过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为()a.no b.nh3c、 h2d.o2解析: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氨气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h2和o2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回答:B2.可用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分析:氨溶于水和碱,因此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
因为氯化钙吸收氨,所以不能干燥。
答案:b3.氨呈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中的Nh3h2o使少量OH电离-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呈弱碱性解析:氨气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仅有少部分电离成nh+4和oh-,因此显弱碱性,但它既不是因为氨的溶解度不大,也不是因为氨分子电离的少(在水溶液里氨分子是不电离的),更不是因为氨本身碱性弱。
故选b。
回答:B4.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接下的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将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试其溶液c、加入强碱溶液,加热,滴加酚酞试剂d.加苛性钠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看其是否变蓝分析:在测试铵盐的化学试剂中,氢氧化钠溶液适用于被测物质为固体或溶液的情况。
通常的操作是向固体或物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热,然后测试产生的气体是否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所以正确答案是d.xkb1。
有限公司答案:d5.(2022芜湖高一质检)a盐x与氢氧化钠共加热,可释放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溶解于水中,得到Z溶液。
Y与Z溶液反应形成X,那么X可能是以下()a.(nh4)2so4b.nh4no3c、 nh4cld.nh4hco3解析:回答:B6.(2021三明高一质检)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高中化学必修1 氨与铵态氮肥 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3.2.2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氨与铵态氮肥(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2017·海淀区高一检测)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A.都是晶体B.都易溶于水C.与碱共热都能产生氨气D.受热分解都能产生氨气【解析】选D。
铵盐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与碱共热时都能产生氨气。
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时都能产生氨气。
如NH4NO3在不同温度时的产物不同,在某温度时其分解的方程式为5NH4NO34N2↑+2HNO3+9H2O,可以看出这种分解方式并没有产生氨气。
2.(2017·泰安高一检测)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溶液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石蕊溶液【解析】选B。
铵盐和水混合不会产生氨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无任何变化,不能检验,故A错误;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证明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故B正确;氢氧化钠和氨水均是碱性的,均能使酚酞显示红色或使石蕊显示蓝色,故C、D错误。
3.下列有关NH3的实验或结论正确的是( )A.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故NH3属于一元碱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试纸变蓝则证明NH3已收集满C.将少量浓氨水滴入装有碱石灰的烧瓶中,可快速获得NH3D.将NH4HCO3热分解后的产物通过硅胶干燥管,可收集到干燥、纯净的NH3【解析】选C。
NH3溶于水后与水反应产生的NH3·H2O是弱碱而NH3不是一元碱,A 不正确;B中应放在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不正确;浓氨水滴到碱石灰上是实验室快速制取NH3的方法,C正确;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NH3、CO2和H2O,硅胶干燥管只吸收水,故不可收集到干燥、纯净的NH3,D不正确。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氨与铵态氮肥(第2课时)练习 鲁科版必修1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C.氨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范措施D.用水吸收NH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防止倒吸答案:D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内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并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 分别是( )选项a(干燥气体) b(液体)A NO2水B CO2 4 mol·L-1 NaOH溶液C Cl2 饱和食盐水D NH3 8 mol·L-1 NaOH溶液答案:B3.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 )A.CO2(浓NaOH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红色喷泉C.SO2(浓NaOH溶液):红色喷泉D.HCl(H2O含石蕊):白色喷泉解析:B中,NH3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应形成蓝色喷泉;C中,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溶液无色,形成无色喷泉;D中,HCl易溶于水显酸性,形成红色喷泉。
答案:A4.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3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反应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可溶性碱解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向NaOH固体上滴加浓氨水,由于NaOH与H2O作用放热从而使NH3挥发。
NH3能与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NH3也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A正确,B错误;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AlCl3或MgCl2等,C错误;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是可溶性碱,NH3是氢化物,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练习1.有关氨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是一种碱B.氨水显碱性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D.在反应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答案 B解析氨不是碱,但其与H2O反应生成的NH3·H2O是一种碱,A不正确;氨水显碱性,B正确;氨气只能与挥发性的酸相遇才能生成白烟,C不正确;NH3和H+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性的是( )A.易溶于水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C.都是固体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答案 D解析铵盐都是固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反应而产生NH3;部分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下列可以用来干燥氨气的是( )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答案 B解析氨气为碱性气体,所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进行干燥;由于氯化钙能吸收氨气,故也不能用来干燥氨气。
4.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检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答案 D解析检验铵盐依据的是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及氨气的性质。
将NaOH溶液加入盛有该待检固体的试管中,若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待检固体是铵盐。
5.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与Ca(OH)2发生反应答案 C解析NH4Cl是常用的化肥,而NaHCO3是小苏打,不用作化肥,A项错误;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项错误;图中涉及的盐类NaCl与Ca(OH)2不反应,D项错误;NH3能和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一定条件7N2+12H2O,C项正确。
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已知CuS为黑色沉淀]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答案 A解析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且CO2在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CO2与NaHCO3溶液不会产生喷泉,故A项符合题意;NH3极易溶于水且氨水呈碱性,因此NH3与含酚酞的H2O会产生红色喷泉,故B项不符合题意;H2S+CuSO4===CuS↓+H2SO4,由于CuS为黑色沉淀,因此H2S与CuSO4溶液会产生黑色喷泉,故C项不符合题意;HCl+AgNO3===AgCl↓+HNO3,由于AgCl为白色沉淀,因此HCl与AgNO3溶液会产生白色喷泉,故D项不符合题意。
7.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继续通入氨气,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下列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来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得到的溶液显碱性(4)②④解析(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进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
(3)烧瓶内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
(4)装置①氨气极易溶于水且空气不能排出,氨气不能进入,装置②④能防止倒吸,装置③会发生倒吸。
应用·实践8.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
若在同温同压下用两个相同容积的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则实验停止后,下列对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答案 A解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NH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不等,最终3液体将充满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等,故烧瓶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9.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NHCl分解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且分4解产生的气体可隔绝空气使幕布不易着火。
1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 A解析 NH 4Cl 受热分解生成NH 3和HCl ,但在试管口及导管中二者又会重新化合为NH 4Cl ,得不到NH 3,A 项错误;CaO 与浓氨水混合后,CaO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氨水中的NH 3·H 2O 受热分解产生NH 3,B 项正确;固体NH 4Cl 和Ca(OH)2共热发生反应2NH 4Cl +Ca(OH)2=====△CaCl 2+2H 2O +2NH 3↑,C 项正确;加热浓氨水,NH 3·H 2O 分解产生NH 3,D 项正确。
1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C.氨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范措施D.吸收NH3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防止倒吸答案 D解析氨属于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湿润的酚酞试纸遇NH3会变红;由于氨气的溶解度极高,且极易挥发,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必须采取一定防范措施,例如根据氨的密度小的特征,可以向地势低、逆风的方向跑离事故区,故A、B、C 三项都错误。
四氯化碳是一种油状液体,氨气不溶解于其中,这样就防止了倒吸,D项正确。
12.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答案 C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处液体均易挥发,且甲处挥发出气体的摩尔质量小于乙处挥发出气体的摩尔质量,故选C。
13.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6NO+4NH3===5N2+6H2O,该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 A.3∶2 B.2∶1 C.1∶1 D.2∶3答案 D解析反应中NO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而NH3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是2∶3,故选D项。
14.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为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E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3NH4Cl (2)H2+Cl2=====点燃2HCl(3)2NH4Cl+Ca(OH)2=====△2NH3↑+2H2O+CaCl2解析框图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由题目提示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由D+C―→E可知E为铵盐,再由E+F―→D知D为NH3,且F为碱,又知G为氯化钙,推出F为Ca(OH)2,C为HCl气体。
迁移·创新15.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固定仪器、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NH3,则圆底烧瓶内装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
答案(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③⑦NH3难溶于该试剂,且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NH3反应(2)CaO(或NaOH固体或碱石灰) 浓氨水⑥解析(1)装置①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实验室采取装置①制取NH3的试剂是NH4Cl和Ca(OH)2。
若要测定NH3的体积,必须用排液体法,而NH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应不易挥发,不能与NH3反应,也不溶解NH3才行。
(2)采用装置②制取NH3时,可用浓氨水和CaO(或NaOH固体或碱石灰)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