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含答案).doc

《陈太丘与友期⾏》习题(含答案).doc《陈太丘与友期⾏》习题精选⼀、基础知识题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期⽇中。
期:⾏:B.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过:乃:C.⾮⼈哉!与⼈期⾏,相委⽽去。
委:去:D.友⼈惭,下车引之。
元⽅⼊门不顾。
顾:惭:引:2.补全下⾯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
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这⼀句总述了谢太傅家⼈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物 ________事件“ _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期⽇中,过中不⾄”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的⼈是客⽽不是陈太丘B.“与⼉⼥讲论⽂义”⼀句中“⼉⼥”指的是谢太傅的⼉⼦和⼥⼉C.“未若柳絮因起” 句的意思是:不如化做把柳絮吹得天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的⼀种尊称;后者是,是⼈称⾃⼰的⽗6.《咏雪》⼀⽂尾太傅两个⼈的回答的劣未做定,只是“⼤笑”,⼗分耐⼈味,要你此的理解。
⼆、下⾯⽂段,回答太丘与友期太丘与友期⾏,期⽇中。
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年七,外。
客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
”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是⽆信;⼦⽗,是⽆礼。
”友⼈,下引之。
元⽅⼊不。
1.划的句⼦理解正确的⼀是()A.友⼈⼗分愧,下引元⽅。
元⽅⼊家后不友⼈。
B.友⼈感到很愧,下引元⽅。
元⽅后不再看他。
C.友⼈感到很愧,下去拉元⽅以(表⽰好感)。
元⽅⼊家后没有回看(他)⼀眼。
D.友⼈⼗分愧,下去拉元⽅。
元⽅不友⼈⾃⼰⼊家。
2.解⽂中画的全都正确的⼀是()A.期(⽇期)去(离开)委(委任)信(信⽤)B.期(定)去(离开)委(舍弃)信(信⽤)C.期(⽇期)去(到??去)委(舍弃)信(相信)D.期(定⽇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3.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象。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XXX与友期行,约好在日中见面。
过了日中还没来,XXX就离开了,等到后来才到达。
当时元方七岁,在门外玩耍。
有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不在家?”元方回答:“他等你等了很久,已经离开了。
”友人听了很生气,说:“这不是人的行为啊!与人约好一起出门,却相信任地离开。
”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好在日中见面,如果日中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如果你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元方进门,但元方进门后却不理不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与友期行——与朋友约定一起出门2)去后乃至——离开后才到达3)相委而去——互相信任后离开4)下车引之——下车引导他进门5)尊君在不——你父亲在不在家2、翻译句子。
(4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这不是人的行为啊!与人约好一起出门,却相信任地离开。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元方进门,但元方进门后却不理不睬。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友人惭,是因为元方的话让他感到惭愧。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友人下车引导元方进门,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同时也想让元方进入家中。
5、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元方的“入门不顾”表明他对友人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也有点过于冷淡,可以说是有失礼貌的。
6、研究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2分)本文告诉我们,约定的事情要遵守,信用和礼貌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同时也要注意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也不能过于冷淡。
A.元方认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行为B.XXX舍去友人是因为过了约定的时间C.元方在门外玩耍,没有准时到达约定地点D.友人对XXX的行为感到惭愧并引他回来5、元方的回答中,表现了他对待人待事的()(2分)A.礼貌和诚信B.刚正不阿C.严格要求D.孩子气XXX与友期XXX与友期行,期日中。
[精]语文文言文8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考试题型专练(含答案)
![[精]语文文言文8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考试题型专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1a68be5a8102d277a22f0c.png)
语文文言文8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考试题型专练(含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注释:①陈太丘:即陈寔(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日中:正午时分。
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⑤乃:才。
⑥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⑦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⑩引:拉,牵拉。
⑪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练习】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相委而去()(4)元方入门不顾()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丘舍去.(离开)B.去后乃.至(才)C.友人惭.(感到惭愧)D.下车引.之(引用)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与友期.行期.日中C.待君久不至.日中不至.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周到3、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B.未若/柳絮/因风起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 与儿女/讲论/文义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期日中,过中不至”,这是友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友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曰:“非人哉”,这是友人“无礼”的表现。
B.友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友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在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5、“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都强调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优秀8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一)读课文1、默读。
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
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1、与友期(约定)行门外戏(玩耍)2、太丘舍(放弃)去相委(丢下、舍弃)而去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4、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5、则是无信(信用)则是无礼(礼貌)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去后乃(才)至(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活动二:合作探究问题质疑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活动三:角色扮演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陈太丘与友期同步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同步练习含答案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còu)B、公大兄无奕女(yì)C、尊君在不(bù)D、友人惭(chán)2、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3、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线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尊君在否B、待君久不至C、君与家君期日中4、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未若/柳絮/因风起。
6、下列加线词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B、则是无信C、相委而去D、下车引之7、下列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B、过中不至尊君在不C、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D、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8、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9、下面是对文章《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含答案)精选复习过程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含答案)精选《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乃: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去: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引:顾: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6.《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对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期日中期 __________ (2)去后乃至乃 __________(3)尊君在不不 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_________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友人的无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小题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参考答案:小题1:期:约定乃:才不:通“否”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小题2:略小题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小题4:做人要重礼守信,围绕这一点谈小题1:试题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相约”“时期”“期望”的意思,“乃”在古文中有“于是就”“才”“却”“你”等含义,“不”通“否”,表疑问,“家君”,是自称其父,“令尊”是敬称别人父,要注意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练习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
(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