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

合集下载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完整版)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完整版)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德庆县人民医院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②麻醉分级(ASA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Ⅵ级: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P6:脑死亡的患者。

手术风险评估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流程手术风险评估是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手术风险因素等,可以匡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一、患者基本信息采集在手术风险评估流程中,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过敏史、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手术风险评估提供基础。

二、身体检查身体检查是手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对相关器官的检查。

例如,对于心脏手术,医生会进行心脏听诊、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手术风险评估中的重要一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为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手术风险评估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器官结构、肿瘤大小等,为手术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五、专科评估对于某些特定的手术,可能需要进行专科评估。

例如,对于心脏手术,可能需要心脏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可能需要神经外科专家进行评估。

专科评估可以匡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六、风险评估与分级在采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医生会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手术风险评估与分级。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七、风险沟通与知情允许风险沟通与知情允许是手术风险评估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生会向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风险、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等,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允许。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1.目的: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2.使用范围:xxx人民医院3.定义:无4.内容:4.1 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注:在手术室内完成的局麻手术,如麻醉与手术为同一人时,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的评估及签名由其一人完成)。

4.2 《手术风险评估表》的基本信息由主管医师填写,无《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室不予以接收。

4.3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4.4 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应对患者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计算出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结合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同时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手术知情同意签字。

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 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必要时可邀请其它专科会诊或组织全院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重大手术审批同意后再进行手术。

4.5 如经评估是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4.6 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4.6.1 术前 24 小时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并签名,由手术医师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术前手术风险分级。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实际持续时间计算出术后手术风险分级,在签名栏内签名。

评估内容如下:①麻醉分级(ASA 分级)P1:正常的患者;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0 分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0 分P3: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1 分P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1 分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1 分P6:脑死亡的患者 1 分②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 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周边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0 分II 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管、食管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0 分III 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的切口 1 分IV 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1 分③手术预计及实际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 3 小时内完成组”0 分;“手术超过 3 小时完成组” 1 分属急诊手术在“□”打“√”。

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是医疗机构在进行手术前必须执行的程序,旨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安全保障。

本文将介绍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与流程。

手术安全检查制度检查人员手术安全检查由一组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医疗人员组成的团队执行。

每个团队成员在手术安全检查中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

检查内容手术安全检查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和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1. 患者身份确认: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

2. 手术部位标识:标识手术部位,确保手术在正确的位置进行。

3. 手术相关资料确认:核对手术申请单、患者病历、检查结果等手术相关资料的准确性。

4. 手术风险评估:评估手术风险,包括与患者相关的风险因素和手术本身的风险。

5. 手术设备检查:检查手术器械、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准备情况。

6. 手术安全措施确认:确认手术室环境的安全措施,如消毒、无菌操作等。

7. 患者知情同意确认:确认患者已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评估标准手术风险评估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标准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诊断、手术类型和手术风险等。

评估流程手术风险评估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医学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

2. 进行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3. 分析手术类型和风险:根据手术类型和手术的复杂程度,评估手术的风险。

4. 评估手术风险: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5. 提供风险提示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向医生团队提供手术风险提示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总结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的实施,能够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安全。

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流程,加强对手术安全的管理和监控,以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完整版)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完整版)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完整版)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评
估手术风险并减少手术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

目标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评估方法,
以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确定手术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制度内容
1. 评估工具: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估工具,包括病患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医疗设备及手术团队的专业水平
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手术风险分为不同等级,
如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手术的风险程度。

3. 风险管理策略:制度将提供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手
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手术后的护理措施等,以减少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4. 审核和更新: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将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以
确保评估工具和风险管理策略与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保持同步。

使用方法
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指引,对每位需要手术的
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中,并与患者及其家属
进行沟通,以确保他们对手术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和医疗团队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并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

结论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手术风险,并为患者提供安全和可靠的手术服务。

医疗机构应积极引入和使用这一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和更新。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完整版)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完整版)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德庆县人民医院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②麻醉分级(ASA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Ⅵ级: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P6:脑死亡的患者。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计划,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特制定本制度。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 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 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 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 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 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 分为NNIS0 级,1 分为NNIS1级、2 分为NNIS2 级,3 分为NNIS3 级。

表1:分值分配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手术安全评估制度及流程

手术安全评估制度及流程

手术安全评估制度及流程引言手术安全评估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质量,提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手术安全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流程,旨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团队的协作效率。

制度建立- 确定手术安全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起制度建立的倡议。

- 召开多方参与的会议,制定手术安全评估制度的原则和目标,并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机制。

- 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指南的研究,将其纳入手术安全评估制度的参考依据。

- 制定手术安全评估表格和评估指标,明确评估的内容和流程。

流程实施1. 术前信息收集:-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和手术相关的检查结果。

- 获得麻醉科医生的评估报告和麻醉计划。

2. 风险评估:-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特征进行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疾病情况、肺功能、心血管状况等。

- 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记录,如术中出血、感染、输血和麻醉风险等。

3. 确定手术方案:-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专科医生的意见,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

- 协调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确保手术设备和人员的配备。

4. 术前安全检查:- 手术团队成员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术前安全检查,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案、手术部位等重要信息。

- 确保手术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无菌状态。

5. 与患者的沟通:- 通过与患者本人或家属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手术信息和风险说明。

- 接受患者的疑问和意见,尽量减少误解和不满。

6. 术前准备:- 按照手术方案和安全要求,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室的准备、患者的清洁和手术器械的准备等。

结论手术安全评估制度及流程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定明确的流程和评估指标,能够有效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安全评估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影响着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

因此,各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手术安全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并持续改进和提升手术安全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相公中心卫生院
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
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
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H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
皿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W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②麻醉分级(ASA分级)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 W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P6:脑死亡的患者。

③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
属急诊手术在“ □”打“"”。

④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 □”打““”。

⑤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主管医生填写
手术风险评估流程
附件1相公中心卫生院手术风险评估表
附件2:《手术风险评估表》(试行)使用说明
附件1:
手术风险评估表
科室:________ 床号:______ 姓名:_______ 住院号:日期: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拟实施手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附件2:
《手术风险评估》(试行)使用说明
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

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

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 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
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
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2.麻醉分级,
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
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

手术的患者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
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 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
“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表1 :分值分配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