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风险评估表说明
手术风险评估表及使用说明

手术风险评估表及使用说明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
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定义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2)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
手术风险评估表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切口甲级愈合切口感染---浅层感染深层感染在与评价项目相应的框内“”打钩“√”后,分值相加即可完成!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切口清洁程度(分)+麻醉ASA分级(分)+手术持续时间(分)= 分,NNIS 分级:0-1-2-3-《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使用说明一、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二、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
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三、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四、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 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 NIS1级、N 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定义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2)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新修订)

手术风险评估表科别: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表格填写说明:
1. 手术风险评估表归入病历保存,每个手术患者均应填写此表。
2. 此表格分别在术前24小时内、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及出院前分别填写3次,对患者进行2次评估,得出患者术前及术后风险评估状况.
3. 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时应同时填写麻醉分级内容。
4. 术者在术前24小时内填写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预计持续时间及手术类别三项内容,同时计算患者术前NNIS分级。
5。
巡回护士在患者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前填写是否急诊手术及手术实际持续时间,同时计算术后NNIS分级。
6. 患者出院前由经治医师填写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7。
表格中手术类别沿用美国医院内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中对浅层组织、深层组织、器官及腔隙的概念.
关于印发《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修订版的通知
各手术科室:
手术风险评估是等级医院评审的核心条款,经过评审专家组的检查指导,医院决定对原表进行修订。
现将《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修订版第1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手术风险评估表》的模版已下发相关科室,从即日起先启用电子版,纸制版待印刷后另行通知.
医务科
二〇一六年八月十二日。
手术风险评估表

手术风险评估表尊敬的患者:在您即将接受手术治疗之前,我们需要对您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此评估表将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您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请您仔细回答以下问题,并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
我们将严格保密您的个人隐私,评估所得将仅用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1. 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预约手术日期:2. 过去的病史请列出您曾经患有的疾病、手术记录以及任何与手术相关的过往病史。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高血压- 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肺部疾病(哮喘、肺结核等)- 肝病(肝炎、肝硬化等)- 肾脏疾病- 糖尿病- 免疫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3. 过敏史请列出您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有过敏反应的历史。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食物过敏(如花生、虾类等)- 化学物质或环境过敏(如花粉、灰尘等)4. 目前服用的药物请列出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补充剂或草药制剂。
请注明药物名称、用量和用药频率。
5. 体格检查请提供最近一次进行的体格检查或健康体检的结果,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
6. 其他注意事项请您根据自身情况补充任何其他与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例如家族遗传病史、孕期情况等。
请您真实填写以上信息,并将填好的表格与您的主管医生或手术团队进行咨询和确认。
我们将根据评估结果为您提供更准确的手术风险估计,并针对您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感谢您对我们医疗团队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如果您对本评估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手术成功,早日康复!医疗团队敬上。
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院内感染风险评估)

手术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评估表时间:注:此表出自2014年11月《苏北地区医院感染管理高级研讨班》●资料显示SSI细菌来源:50%来源于患者皮肤;35%来源于手术人员的口、鼻、手;10%来源于手术器械及植入物;10%来源于空气●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见反面《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使用说明一、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二、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
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三、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四、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定义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2)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手术患者感染风险评估表(最新)

手术患者感染风险评估表(最新)1. 背景手术患者感染风险评估表是评估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的工具。
通过对手术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有助于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2. 目的本评估表的目的是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感染风险评估,包括术前和术后的相关因素,以便医疗团队能够针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对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进行个体化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3. 评估内容3.1 术前评估指标- 病史: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手术史等。
- 术前诊断:包括患者的主要术前诊断。
- 体格检查: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身体状况等。
- 检验指标:包括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液常规、肝肾功能等。
- 风险评估工具:根据相关评估工具对患者的术前感染风险进行评估。
3.2 术后评估指标- 切口情况:包括手术切口类型、清洁程度等。
- 术后医疗措施:包括术后一段时间内的抗生素使用、伤口护理等。
- 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现的感染相关并发症。
- 住院期间感染情况:包括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情况。
4. 使用指导4.1 填写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填写评估表中相应的指标。
评估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诊断、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记录相关信息。
4.2 评估结果解读评估结果可以根据评估表提供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如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医疗团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案。
5. 更新与维护本评估表将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定期更新,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负责评估表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以上是手术患者感染风险评估表的最新版本,旨在帮助医疗团队全面评估手术患者的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风险评估表说明

《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使用说明一、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二、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
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三、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四、手术风险分级标准()简介: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分为四级,即0级、1级、2级和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定义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2)麻醉分级(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
手术风险评估表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精选《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使用说明一、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二、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
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三、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四、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定义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2)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使用说明
一、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
“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
二、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
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三、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
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
四、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
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2.麻醉分级,
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
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表1:分值分配
分值手术切口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
0分I类切口、II类切口P1、P2未超出3小时
1分III类切口、IV类切口P3、P4、P5超出3小时时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
项目
类型评分类型评分类型评分麻醉分级P3 1 P4 1 P1 0
切口清洁度分级II类0 III类 1 IV类 1
手术时间否0 是 1 否0
手术风险分级NNIS1级3级1级五、《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试行)使用说明
(一)《手术安全核查表》(试行)使用步骤与分工
第一步:手术医师负责在入室后、麻醉诱导之前的安全核查。
第二步:麻醉医师负责皮肤切开之前(暂停)的安全核查。
第三步:手术护士负责患者出手术室之前(结束)的安全核查。
(二)《手术风险评估表》(试行)使用步骤与分工
第一步:手术医师负责手术切口清洁程度的确认。
第二步:麻醉医师负责麻醉分级(ASA分级)的确认。
第三步:手术护士负责手术持续时间的确认,术后随访切口愈合的记录。
(三)每一个月、季度、年度信息汇总与总结
(1)将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试行)过程中发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做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避免同类事件重复发生。
(2)将《手术风险评估表》中的信息汇总得出不同的手术风险分级、手术后感染、非预期再入手术室、手术后死亡等质量评价的信息。
NNIS 0分手术术后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1)浅层组织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2)深部组织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3)器官/腔隙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NNIS 1分手术术后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1)浅层组织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2)深部组织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3)器官/腔隙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NNIS 2分手术术后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1)浅层组织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2)深部组织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3)器官/腔隙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NNIS 3分手术术后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1)浅层组织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2)深部组织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
(3)器官/腔隙手术的感染例数/非预期再手术/手术后死亡/手术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