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大班语言教案《盲人摸象》含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盲人摸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寓言故事与哲理》中的《盲人摸象》。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寓言故事的背景介绍、故事梗概、角色分析、寓意解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盲人摸象》的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情境,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会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盲人摸象的故事图片、挂图、生词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背景。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寓意。
3. 生词和短语学习(5分钟)教师展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故事中的一个场景为例,讲解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盲人摸象》2. 生词和短语:盲人摸象团结合作全面观察3. 故事寓意: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团结合作,共同成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复述故事《盲人摸象》。
(2)用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造句。
2. 答案:(1)学生复述故事,教师评价。
(2)例句:盲人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界。
我们要学会全面观察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寓言故事《盲人摸象》,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盲人摸象》含反思

04 学生参与与体验
学生分组讨论
分组方式
按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 分组,每组4-6人。
教师引导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 引导和帮助,确保讨论的有效进行。
讨论内容
同时,家长们也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与老师共同合作,促进孩子 们的语言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时间
45分钟
导入
通过提问或讲述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阅读
让学生阅读《盲人摸象》的故事文本,了解故事情 节和人物关系。
讲解
老师对故事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和 道理。
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 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总结
回顾课程内容,强调故事寓意和道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 活中加以应用。
体验盲人摸象的过程
通过角色扮演,让扮演盲人的幼儿用手触摸其他幼儿扮演的大象部位,并尝试 描述所摸到的东西,从而体验盲人摸象的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
提问与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如“盲人摸到大象的哪个部 位?”、“这个部位有什么特征?”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鼓励幼儿表达和交流
06 家长参与与反馈
家长观摩课堂
家长们积极参与观摩 课堂,认真观察孩子 们的表现和反应。
观摩课堂为家长们提 供了一个互相交流、 学习和分享的平台。
通过观摩课堂,家长 们更加了解孩子们在 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 现。
家长评价孩子表现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盲人摸象》含反思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盲人摸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寓言故事》中第四章《盲人摸象》。
故事讲述一个关于四个盲人各自只摸到大象身体一部分,却都认为自己摸到大象全貌,从而引发误解有趣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梗概理解、词汇解析、寓意探讨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大意。
2. 学习并掌握故事中生词和成语,如“盲人摸象”、“片面”等。
3.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全面观察、思考问题能力。
4.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生词和成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卡片、大象模型、生词卡片。
2. 学具:画有大象图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大象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大象特征。
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只能摸到大象一部分,我们会怎样描述大象?2. 故事讲述(10分钟)挂图配合故事卡片,生动讲述《盲人摸象》故事。
在讲述过程中,穿插生词和成语学习。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画有大象图纸,让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只看到大象一部分。
让幼儿尝试描述自己看到大象,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四个盲人描述不同?4. 随堂练习(10分钟)5. 故事寓意探讨(5分钟)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寓意,让幼儿认识到只看到事物一部分会导致误解,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6. 彩虹象创作(10分钟)每组用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在画有大象图纸上创作彩虹象,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盲人摸象》2. 生词:盲人、摸象、片面3. 成语:盲人摸象、各执一词4. 故事寓意:全面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全面观察故事或实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小明看到一只蝴蝶,开始只看到翅膀,认为蝴蝶是彩色。
盲人摸象寓言故事(3篇)

盲人摸象寓言故事(3篇)盲人摸象寓言故事篇一从前,印度有位心地善良的国王,对臣民非常仁慈,总是尽力满足子民的要求。
一次,几个盲人相互搀扶着来到王宫求见国王,想请国王满足他们一个愿望。
国王问他们:“你们的愿望是什么?”盲人们答道:“国王陛下,听别人说,大象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动物,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国王欣然答应了,命大臣牵来一头大象。
几个盲人被人扶着向大象走过去。
大象非常高大,他们几个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象牙,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体,有的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但是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整个大象。
等到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国王问道:“你们现在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知道了!”国王让他们描述一下大象的模样。
摸到象鼻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
摸到象耳朵的人说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
摸到象牙的人驳斥前两个人的观点,说大象像一根大萝卜。
摸到象身的人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跟一堵墙一样。
摸到象腿的人也发表意见说,大象就像一根柱子。
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否定所有人的看法,他认为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
盲人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就这样争吵不休。
盲人们都只从自己的角度摸象,得出的结论千差万别。
认识事物,我们一定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结论。
如果只看局部就以为自己将一切谙熟于心,不免会闹出“盲人摸象”这样的笑话。
看问题、做事情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问题或事情的其他方面。
因为片面地看问题,是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的,甚至对理解这个事物产生偏颇。
盲人摸象寓言故事篇二有两个朋友,同住在一个村子,一个是盲人,一个是亮子。
有一次,两人结伴回家乡去。
半路上,两人吵了嘴。
于是就各走各的路。
亮子迈开大步向前奔去,还回过头来嘲笑盲人说:看你没有我照顾,单凭一根竹棍,什么时候才到得了家!盲人回答说:鱼有鱼路,虾有虾路,请放心,我的眼睛瞎,耳朵可不聋,只要一路上听从人家指点,总能回到家。
大班语言优秀精品教案《盲人摸象》含反思

大班语言优秀精品教案《盲人摸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单元《寓言故事》中的《盲人摸象》。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盲人通过触摸大象身体的一部分,却误以为摸到了一根大柱子、一堵墙、一条蛇等,在别人的提醒下才明白自己摸到的是大象。
详细内容涉及认识寓言、理解故事情节、学习词汇及道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盲人摸象》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 学会故事中出现的新词,如“盲人”、“摸象”、“寓言”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能够通过故事认识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局部,培养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学会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习新词汇,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寓言故事书、词汇卡片、大象模型。
2. 学具:彩笔、画纸、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大象模型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大象的不同部位,引发学生对“盲人摸象”话题的思考。
2. 故事导入(5分钟)播放故事课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盲人为什么会误以为摸到了不同的东西?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故事书和词汇卡片,讲解故事中出现的新词和寓言故事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讨论,分析故事寓意,并分享讨论成果。
5. 小结与引导(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扮演盲人,触摸大象模型的不同部位,其他学生猜测他们摸到的是什么,以此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盲人摸象》2. 新词汇:盲人、摸象、寓言、全面观察、思考3. 故事寓意: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局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日记。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描述一个经历,体现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从前有一群盲人,他们听说过大象这种动物,但是从未真正见过。
一天,有人告诉他们,在村子的广场上有一只大象,他们决定一起去摸摸看。
于是,他们相互搀扶着走到了广场上。
第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觉得大象就像一根柱子,非常坚硬。
他兴奋地说:“大象就像一根树柱子一样!”
他们互相分享自己摸到的感受,但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摸到的部分就是大象的真正面貌。
他们开始争论起来,争吵声渐渐大了起来。
这时,一个聋哑人路过广场,他看到盲人们在争论什么,就好奇地走过去。
聋哑人看到大象,立刻明白了他们的争论发生的原因。
他知道,每个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他们没有整体的认识。
于是,聋哑人决定帮助他们理解大象的真实面貌。
聋哑人让每个盲人把手伸出来,然后他把每个盲人的手牵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环,把盲人们团团围住。
然后,聋哑人带着他们绕着大象走了一圈,让每个盲人的手摸到了大象的各个部分。
当盲人们回到原点时,他们已经完全改变了观点。
他们不再争论,而是欣喜地发现,大象是由一根树柱子、一条大龙、一把扇子、一面墙、一根绳子和一座山组成的。
盲人们终于明白,只有通过互相合作,分享彼此的发现,才能够获得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
从此以后,盲人们在争论问题时,会先试着倾听他人的观点,并且愿意向别人求助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他们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人们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寓言故事】盲人摸象从前有个富商邀请三个盲人来观赏一头大象。
第一个盲人走近大象,摸了摸它的腿,他说:“哇,这头大象像根柱子。
”第二个盲人摸了摸大象的身体,说:“不对,这头大象像一块墙壁。
”第三个盲人摸了摸大象的鼻子,笑着说:“你们都错了,这头大象像一条大蟒蛇。
”富商听到他们的描述,不禁笑了起来。
“你们都错了。
”他说:“大象不是柱子、墙壁或者蟒蛇,它是一头大象。
”于是,富商带着三个盲人一起走到大象身边,用手抚摸着大象的身体,他们终于明白了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只能看到或了解一部分事物的一面,而不是事物的全部。
只有当我们集思广益,共同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时,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真相。
这个故事对生活中的许多情况都有所启示。
在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经历和观点,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就对他人做出判断。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
在工作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责和专长,我们应该相互合作,互相借鉴,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只局限于自己的视野和经验,就很难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个故事也适用于国家和国际关系。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利益。
如果我们只看到国家的一面,无视其他国家的存在和重要性,就会陷入误解和冲突之中。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互动和交流,我们才能建立起互信和合作,实现和平与繁荣。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不同的声音,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理解世界的复杂性,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盲人摸象》含反思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盲人摸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五章《寓言故事》中的《盲人摸象》。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盲人试图通过触摸大象来了解其真实面貌,但每个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因而产生了误解。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介绍、故事内容讲述、寓意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经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故事内容的讲述,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经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大象图片、盲人道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佩戴盲人道具,模拟盲人摸象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
2. 故事内容讲述(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学生聆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盲人摸象的过程。
5. 学生分享(5分钟)6. 想象力培养(10分钟)教师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大象绘制颜色和图案。
7. 表达能力培养(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语言描述大象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盲人摸象》2. 故事关键词:盲人、大象、误解、合作、分享3. 寓意:了解事物的全貌,避免片面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盲人摸象》为素材,编写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答案示例:有一位小猫,只看到了大象的尾巴,以为大象是一只长着长长尾巴的怪物。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小猫逐渐了解了大象的全貌,明白了不能片面看待事物。
2. 画一幅大象的画,并描述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盲人摸象》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2.积极参与观察,猜测及讨论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立体的大象与四位盲人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课程:
一、扮演盲人,导入活动
1.全体幼儿戴上眼罩后由教师带领进入活动室,找到椅子坐下,摘下眼罩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刚才感觉怎么样?那你们是怎么找到椅子的?
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完全看不见的人,我们怎么称呼他?
师: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盲人”的故事,看......(出示大象)
二、出示大象,猜测故事内容
1.提问:你们看这4位盲人分别在摸大象的哪些部位?
2.幼儿猜测:胖盲人摸到了大象的牙齿,那他会觉得大象是什么样的呢?
高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他会觉得大象是什么样的?
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会觉得大象是什么样的?
年老的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会觉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3.师:那盲人是这样的想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完整欣赏故事,讨论并验证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盲人跟你们想得一样吗?
2.幼儿边回答边出示PPT,进行验证
3.提问:为什么这4个盲人都没有摸出大象的样子?
4.教师小结:每一个盲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个部分,所以猜不出是什么,要想猜出大象,必须要每一个部位都去摸摸看,这样才能猜出最后的结果。
四、完整欣赏故事视频
1.师:现在请大家再来欣赏一遍故事
2.师:现在我们来为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吧,你们觉得可以叫什么?
五、延伸活动
小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1.提出要求:那现在我们再来体验一次盲人,摸摸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东西,猜一猜是什么?记住可千万别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哦!
2.教师小结:我们看事情不能只看一部分,自以为是的下结论,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看全面,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才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