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已改好::::::从高考题领会文言文翻译六要诀

文言翻译五要诀一、留(原词保留):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二、换(古今词代替):换,主要指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讲法,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1、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
译文: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
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
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
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
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
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
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
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
译文:“自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君主。
”解说:“穷”,今天作“贫穷”讲,而这儿是“困窘”、“窘迫”的意思,而且是使动用法。
2、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考点梳理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对于许多考生来说,也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部分。
要想在这个考点上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就来对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考点进行一番梳理。
一、实词的翻译实词是文言文翻译中的重点和基础。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在翻译实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古今异义很多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妻子。
“走”在古代指跑,现在则是行走的意思。
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语境判断其古义还是今义。
2、一词多义一个词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
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例如,“蚤”通“早”,“说”通“悦”。
遇到通假字,要按照本字的意思进行翻译。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词性和语法功能。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二、虚词的翻译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作用也很重要。
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以”“于”“而”等。
1、了解虚词的常见用法比如“之”,可以作助词“的”,也可以作代词、动词等。
“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2、注意虚词的特殊用法有些虚词在特定的句子中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其”作副词时,可以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
三、特殊句式的翻译特殊句式是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结构上的重要区别,也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1、判断句判断句通常以“……者,……也”“……,……也”“……者,……”等形式出现。
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
2、被动句被动句常见的形式有“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等。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清)朱书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
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1、 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 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文言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的种类 和意译两种。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 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 词、常见虚词
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判断句、 疑问语气、及固定
句式
因为:(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
练习提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 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 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 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 不食,其能哀我乎?”
贯
人名
A.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年号
地名
如: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 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 行适临汝。”
总结一:凡朝代、年号、人名、 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 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1、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 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
翻译 指导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
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准确
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表意明确 ,语言流畅,
语气不走样,不能有语病。 通顺
雅:规 文范采,的典现代雅,汉得语体把原。文用的简内明容、、优形美式、以富及有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导语:文言文翻译占高考总分的十五分之一,要想拿下高考语文就必须要拿下文言文,要想拿下文言文就必须要懂得翻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当中的一大难点,但却并非无法攻克,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文言文翻译将不再是问题。
本章节将会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小技巧。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回顾课文教学目标:1.回归课本,掌握翻译技巧2.文本再现,巩固翻译方法一、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句子的翻译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特别是在翻译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多义词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翻译。
文本再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前”“后”在句中不是作为方位名词,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这里作为时间词译为“先前”“之后”。
句中的“太守”“逵”“孝廉”“荣”“秀才”是专有名词,在翻译时直接写过来即可。
同时句中的“察”“举”是汉代举荐人才的一种制度。
了解了这些之后,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出来了“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二、注意特殊句词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等,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
文本再现:如《过秦论》当中写到“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句中的“云”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而“景”则是通“影”。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当中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两个句子在句式上是相对的,“引”“眄”“眄”“审”几个字都是动词,分别是“拿起”“斜视”“倚靠”“知道”理解了这几个词的意思之后想要理解这个句子就容易了。
三、联系前后文推导分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推敲分析义项等方法进行理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对译法。 2、替换法。 3、删减法。 4、保留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删减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 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保留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 舍郑 以
之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 把它 当作东 道主。 赵王等 归国,以相如功 2、渑池会 既罢, 大, 赵王 拜 蔺相如为上卿。 渑池会结束后, 赵王等回到赵国,因为蔺 相如功劳大, 赵王 任命 蔺相如 做上卿。
对译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 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
替换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公子亦自知也。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 了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替换 对译
替换 补充 保留 替换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
补充 替换、调整法
(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思维导图及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观句式、辨用法观句式——特殊句式要留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重要区别;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放在翻译中进行..特殊句式往往都有特殊的词语标志;只要抓住这些标志便可判断出来..而无标志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尚需借助语意、语境作出判断..特殊句式都有特殊的翻译要求;译时要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如判断句要加“是”或“不是”;被动句要加“被”或“受”;倒装句式要回归到现代汉语语序中..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节选自《元史·张昉传》;有删改译文:答案: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采分点:“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定语后置;“事觉逮捕”被动句;“诖误”;大意对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宗越;南阳叶人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注: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译文: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译文:答案: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采分点:“无以”;固定结构;“市”“当”;“刀楯”;名词用作动词;大意对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采分点:“逼”“略”“坐”;“系”;无标志的被动句;被囚禁;大意对参考译文:宗越;南阳叶人..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每一次取得胜利;郡中吏员就得到五千钱奖赏;宗越凭这钱才得以买马..臧质、鲁爽反叛;宗越率军驻守历阳..宗越率领步兵骑兵五百人在城西十余里处迎战;大破敌军;斩杨胡兴、刘蜀等人..鲁爽叛乱平息以后;宗越又率领自己统领的部队进军梁山迎战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的战功居多..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并追评以前的功劳;被封为筑阳县子爵;食邑四百户..辨用法——重点虚词要体现所谓重点虚词;是指《考试说明》所列的18个虚词;尤其是“以”“其”“之”“为”“于”等高频虚词..另外指在文意中有实在意义的常见副词及代词等..翻译中;应结合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判断其用法;再把意义译出来..如“以”;首先要分清它在句中是作动词、连词还是介词;只要是动词、介词;必须译出意义;作连词时翻译可以虚化..“以”作介词时;表示工具、凭借的“用、拿”与表提宾作用的“把”容易混淆;需要用试译法来区分..根据翻译“字字落实”的原则;对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删去不译时应当慎重..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翁闭门力学;尽读先世所遗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节选自王阳明《遁石先生传》;有改动译文:答案: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他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采分点:“或”“辄”“相”;大意对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县大水;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白于府曰:“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乃悉蠲之..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之当路..节选自《宋史·程迥传》;有删改1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译文:2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译文:答案:1这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记录亏欠租税的账簿..采分点:“是……耳”“流徙”“徒存”“欠籍”2竟然不想着这种恩德;却横征暴敛虐待百姓;天地鬼神难道真的不明察人间的事吗采分点:“曾”“思”“其”参考译文: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县人..隆兴元年考中进士;担任扬州泰兴县尉..县里发了大水;庄稼没有收成;郡里免除百姓的租税极少;程迥向官府报告说:“这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记录亏欠租税的账簿..”于是全部免除了百姓的租税..调任信州上饶县..上饶每年缴纳租税数万石;过去的做法加倍征收;官吏又巧取斛面米量米时用手段多征的米..程迥极力制止杜绝这种现象;曾经说:“县令和官吏所食用的;都是这地方老百姓的膏血..竟然不想着这种恩德;却横征暴敛虐待百姓;天地鬼神难道真的不明察人间的事吗”州郡催讨经总钱宋代的一种附加杂税非常急迫;程迥说:“经总钱就是古代的除陌钱唐代的一种杂税;现在这钱征收的却是主要赋税的三倍;老百姓怎么能够承受得起”反复把这话说给执政者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古典诗文
01-03 0758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教学目标
1.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
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
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
⒈赵惠文王十六年
⒉庐陵文天祥
⒊汝今得与李、杜齐名。
《范滂传》
㈡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如:夫赵强而燕弱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㈢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字字抓落实留删换
㈣调
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⒈夫晋,何厌之有?
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
例:⒈主人下马客在船
⒉秦时明月汉时关
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
⒈沛公谓张良曰:“(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省略主语)
⒉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谓语)
⒊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略宾语)
⒋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省略介词)
文从字顺调补贯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他)曰:“画孰最难
者?” (客)曰:“(画)犬、马最易难。
”“孰最易者?”
曰:“(画)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2分)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2分)
“见”1分,表被动;“是以”宾语前置1分;
③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4分)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4分)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总结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饥饿的人,很同情他。
(2)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我看见很多人从我面前走过,可没有一个人同情我。
(3)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还会同情我吗?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参考答案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于)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总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领会语气重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