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汽车货箱及倾卸装置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自卸车倾卸装置的运动控制与稳定性分析

自卸车倾卸装置的运动控制与稳定性分析

自卸车倾卸装置的运动控制与稳定性分析自卸车是一种用于运送和倾卸散货物品的特种车辆。

自卸车的倾卸装置是实现其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自卸车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对自卸车的倾卸装置的运动控制与稳定性进行分析至关重要。

自卸车的倾卸装置主要包括卸料箱、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

液压系统通过控制卸料箱的升降和倾斜来实现散货物品的倾卸。

控制系统则是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核心部分。

首先,自卸车的运动控制是确保正常操作和安全工作的关键。

液压系统通过控制液压缸的工作来实现卸料箱的运动。

液压系统应具有快速、灵活、精确控制的特点。

快速的响应时间和灵敏的操作能力可以提高自卸车的倾卸效率。

精确控制可以确保倾卸装置在任何倾斜角度下都能保持稳定。

在运动控制的过程中,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自卸车的倾卸装置在倾斜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平衡,以防止侧翻或不均匀倾倒。

稳定性的保持需要满足合适的设计和合理的操作。

合适的设计包括倾倒角度、重心位置、支点位置等因素的考虑。

合理的操作则需要驾驶员熟悉自卸车的操作规程以及承载物品的性质和特点。

另外,自卸车的倾卸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流动性和倾卸速度。

材料的流动性对于倾卸装置的运动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材料流动性不好,可能会导致在倾斜的过程中产生堵塞或不均匀倾倒的情况。

而倾卸速度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过快的倾卸速度可能导致散货物品溅出或造成车辆失衡,过慢的倾卸速度则会降低倾卸效率。

此外,自卸车的倾卸装置还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例如,地势的坡度和路面的摩擦力都会对倾卸装置的运动控制和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下坡时,需要加强对倾卸装置的控制,以防止车辆失去控制。

综上所述,自卸车倾卸装置的运动控制与稳定性分析是确保自卸车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和操作中需考虑到运动控制的快速、灵活、精确和稳定性的保持。

合适的设计和合理的操作可以保证自卸车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平稳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倾卸效果。

自卸车整车装配检验规范-ok

自卸车整车装配检验规范-ok

自卸车整车装配检验规范一、后护栏安装1、对可伸缩式后护栏,入库时应保证在车箱举升到设计角度时,车箱部件与后护栏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0mm 。

2、螺栓强度不小于8.8级,装配时不得漏装、错装,紧固件连接可靠,其拧紧扭矩应符合QCT518-1999的规定。

具体如下参数 规格 拧紧扭矩(Nm )标准值最大值M10 59 75 M12 97 113 M162152453、检验手段:扭力扳手、卷尺4、检查频次:自检百分百检查,专检1/10 小于10辆必须检1辆。

5、重要度:重要;管理手段:数据记录表 二、侧护栏总成在空载状态下,车辆后护栏应保证水平,在整个宽度上的下边缘离地高度应不大于550mm 。

对可伸缩式后护栏,应保证后护栏伸长至最大时,与车辆最后端的纵向水平距离A 不能大于400mm 。

1、护装置固定地安装在副车架上时,所有连接件应与底盘车辆上的各种设施,如备胎、蓄电池架、储气筒、燃油箱、灯具、工具箱、液化气罐等保留至少10mm 间隙。

2、支架分为支架总成、带撑杆的支架总成、缩短的支架总成(如图),其中带撑杆的支架下端撑杆L 型板必须与主车架贴紧,并有预紧的2mm 余量。

3、前、后支架总成时,距横杆前、后边缘的距离原则上为200mm ,如受空间所限(如与空气滤清器、电瓶、车箱限位、主副车架连接座、侧置备胎、副车架外侧工艺孔等位置发生重叠),允许布置情况在100mm 范围内调整。

4、强度不小于8.8级,装配时不得漏装、错装,紧固件连接可靠,其拧紧扭矩应符合QCT518-1999的规定。

具体如下参数 规格 拧紧扭矩(Nm )标准值最大值M8 23 26 M12971135、检验手段:扭力扳手、卷尺6、检查频次:自检百分百检查,专检1/10 小于10辆必须检1辆。

7、重要度:重要;管理手段:数据记录表 三、备胎升降系统总成通用技术要求1、部件安装、焊接牢固可靠,备胎安装后,必须锁紧固定支架。

2、装侧置备胎时,备胎与主传动轴及周边相关部件的间距不小于50mm 。

后翻自卸车设计规范标准[详]

后翻自卸车设计规范标准[详]

后翻⾃卸车设计规范标准[详]后翻⾃卸车设计规1.围本标准规定了后翻⾃卸车的分类、液压系统、副车架及其连接和⾃卸车箱体的技术要求,设计标准。

本标准适⽤于公司部后翻⾃卸车(轻量化除外)上装的设计制造过程。

2.规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的引⽤⽽成为本规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规,但是,⿎励根据本规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规。

GB7258-2004 机动车运⾏安全技术条件GB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轴荷及质量限值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T 1841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QC/T 222 ⾃卸汽车通⽤技术条件GB11567.1-.2 汽车和挂车侧⾯及后下部防护要求GB/T 3766 液压系统通⽤技术条件QC/T 413—2002 汽车电⽓设备基本技术条件ZB T 59005 ⾃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QC/T 319-1999 ⾃卸汽车取⼒器技术条件QC/T 460-1999 ⾃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QC/T 223-1997 ⾃卸车性能试验⽅法QC/T 75 矿⽤⾃卸汽车定型试验规程/T 5943 ⼯程机械焊接通⽤技术条件/T7949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GB 985 ⽓焊、⼿⼯电弧焊及⽓体保护焊焊缝坡⼝的基本形式及与尺⼨GA406 车⾝反光标识HG2-590 各⾊醇酸磁漆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QC/T518 汽车⽤螺纹紧固件扭矩QC/T 597 螺纹紧固件预涂微胶囊厌氧⼲膜胶QC/T 29104 专⽤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QC/T 460-1999 ⾃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3. 后倾⾃卸汽车的分类按举升⽅式:腹置举升⾃卸车、前置举升⾃卸车4.⾃卸车技术要求4.1整车要求4.1.1⾃卸汽车整车必须符合本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件制造。

10吨液压直推式自卸车说明书

10吨液压直推式自卸车说明书

1 引言自卸汽车是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

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

按底盘承载能力可分为轻卡系列自卸、中吨系列自卸和大吨位系列自卸;按驱动形式可分单桥自卸、双桥自卸、前四后八自卸、前四后十等不同系列车型;按卸载液压举升机构不同可分为单顶自卸和双顶自卸。

随着生产的发展,货物运输的合理化和装卸机械化的要求,对特种汽车,尤其是自卸汽车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

由于自卸汽车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卸货机械化的优点,运输的时间大为缩短,并节省了劳动力。

设计发展自卸汽车利于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自卸汽车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给工业、建筑等行业无疑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加强对自卸汽车的研制和推广,对于实现工业机械化、现代化、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卸汽车又称为翻斗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

它的特点是其车厢可以倾斜一个角度,使车厢内的货物自动卸出。

车厢的倾斜动作是由液压倾卸机构完成的。

液压油泵通常使用发动机的动力,经变速器驱动。

自卸汽车的种类方法较多。

一般按下述方法分类:按车厢的翻倾方式可分为后翻式自卸汽车(车厢向后方翻倾)、侧翻式自卸汽车(车厢向两侧翻倾)以及三翻式自卸汽车(车厢可向后亦可向两侧翻倾)三种。

按底盘承载能力可分为轻卡系列自卸、中吨系列自卸和大吨位系列自卸。

按驱动形式可分单桥自卸、双桥自卸、前四后八自卸、前四后十等不同系列车型。

按使用用途可分为矿用自卸汽车,建筑用自卸汽车,农用自卸汽车以及专用自卸汽车(由于所运输的货物与一般货物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比重不同,要求特制专用车厢)。

按自卸汽车的传动系可分为机械传动自卸汽车,电传动自卸汽车以及静液压传动自卸汽车三种。

为了提高运输生产率,自卸汽车通常与铲式装载机或皮带运输机配套使用,实现全部运输机械化。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液压传动式自卸汽车。

自卸汽车上装技术条件

自卸汽车上装技术条件

Q/LQB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LQB C-73—2010代替 Q/LQB C-73-2009 自卸汽车上装技术条件(试行)2010-06-01发布 2010-06-01实施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与前版标准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对自卸车侧防护栏及后防护栏装置做了更加详细的要求。

本标准由 CV质量部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技术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杨震华、江晓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LQB C-73-2009。

自卸汽车上装技术条件(试行)1 范围本标准所指的自卸汽车上装,包括车厢、底架、液压倾卸系统、气操纵、侧防护装置、后下部防护装置、侧标志灯、示廓灯及反光标识等。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生产的系列自卸汽车上装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系列自卸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EQB-37-1999 螺纹紧固件拧紧力距LQB C-2 气管接头技术条件LQB L-8 精铸件技术条件Q/LQB Y-4 汽车油漆涂层Q/LQB C-70 商用车产品保安防灾标准GA 406 车身反光标识GB/T 700碳素结构钢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3766-2001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T 6728 冷弯矩形空心型钢GB 11567.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 11567.2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T 13793 直缝电焊钢管QC/T 222-1997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223-1997 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319-1999 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QC/T 461-1999 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QC/T 588-1999 自卸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 625-19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 29015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QC/T 29104-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JB/T 5943-1991 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条件3 技术要求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自卸车说明书

自卸车说明书

用、保养、维修应注意的事项等等。由于产品不断改进,您实际接收到的
车辆可能与本说明书中的数据、图表等有所差异,敬请谅解。更改恕不通
知。
若有疑问或改进建议,敬请致电公司技术部门,我们随时期待为您服
务。您的良好建议会使您有机会获得我们随机赠送的礼品。
来电请致:029-86957345
15991609818
24 小时服务电话:13892883374
再一次对您表示感谢并祝您成功!
目录
1. 主要车型技术参数 2. 产品结构及各大总成介绍
2.1 举升机构 2.1.1 F 式举升机构 2.1.2 T 式举升机构 2.1.3 前顶式举升机构
2.2 车厢 2.3 副车架 2.4 开启系统 2.5 车厢安全撑杆 2.6 车厢安全绳索及刚性限位 2.7 备胎架 2.8 动力输出、执行及控制
PREFACE 前 言
尊敬!
请您在使用汽车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以便您尽快熟悉车辆。只要严
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车辆,它将为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您最
值得信赖的伙伴!
我公司是陕汽集团下属专业配套专用车生产的子公司,所生产的系列
自卸车,选用陕汽斯太尔、F2000 及德御等精品底盘,它们是在吸收国外优
11
室后的副车架前端,通过手动油泵向摆动油缸供油。其使用方法如下: 备轮安装:将转换手柄置“↑”位置,将备轮立起,使备轮上螺栓孔 与三角固定盘上的孔对正,将备轮 装好并拧紧固定螺母。操纵手动油 泵使备胎上升。当上升到位并落到 支撑架上后拧紧紧固螺栓。切记将 转换手柄置中间位。 备轮卸下:将转换手柄置“↓” 位置,与上述过程相反进行即可; 注意:无论选用何种备轮架, 为了您的安全着想,进行举升或下
降作业时,轮胎下方严禁站人! 2.7 副车架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Q/CIMC 中集集团企业标准Q/CIMC22003—2008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2008-12-31发布 2009-01-01实施中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档 (3)3 技术要求 (4)4 检验规则 (6)5 标志、使用说明书 (6)6 随车文件、运输和储存 (7)7 质量保证 (7)8 附录A (8)前言本标准是规范集团内各企业生产的自卸车的依据、标准。

修订本标准的依据是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QC/T222《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由集团技术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集团技术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由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朱爱平、徐国红、胡志鹏。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了中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自卸汽车的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使用说明书、随车文件、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应于定型自卸汽车底盘、允许最大总质量小于31t、以液压倾卸的自卸汽车(包括后卸自卸汽车、侧卸自卸汽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三轮自卸车和矿用自卸汽车和半挂自卸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档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本不适用于本标准。

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3181 漆膜颜色标准GB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3847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40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11567.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11567.2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15741 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GB16737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GB16735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GB17509 汽车和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T18411 道路车辆 产品标牌GA406 车身反光标识JB/T5943 工程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QC /T222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252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319 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QC/T460 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QC/T461 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QC/T29015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QC/T29104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3 技术要求3.1 整车3.1.1 自卸汽车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审核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后翻自卸车设计规范

后翻自卸车设计规范

后翻自卸车设计规范自卸车是一种用于运输材料的重型商用车辆,它具有卸货功能,可以在不使用其他设备的情况下将货物从车辆上卸下。

为了确保自卸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设计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一份关于自卸车设计规范的详细说明,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一、结构设计规范:1.车身结构:自卸车的车身应由坚固、耐用的材料制成,如高强度钢材或铸铁。

车身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的设计和制造标准,保证适应各种工况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2.倾卸系统:自卸车的倾卸系统包括传动装置、油缸和卸料机构等。

设计时应考虑到各个部件的定位、负载和运动特性,确保其可靠性和平稳性。

3.底板设计:自卸车的底板应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顺利卸货。

底板应平整、结实,不得有松动或变形等缺陷,确保卸货过程中不会发生倾覆或事故。

二、安全性设计规范:1.稳定性:自卸车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时应考虑到车身重心、重心高度和载重情况等因素,确保在各种工况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

2.制动系统:自卸车的制动系统应符合相关国家的制动规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制动。

制动系统应定期维护和检测,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3.防倾覆系统:为了预防车辆倾覆,自卸车应配备合适的防倾覆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包括稳定杆、倾覆传感器和报警系统等,以及针对特定工况的额外安全装置。

4.防滑设计:自卸车应配备防滑装置,如防滑板或防滑涂层。

这些装置可以在潮湿或滑溜的工况下提供额外的牵引力,降低意外滑动的风险。

三、性能设计规范:1.载重能力:自卸车的载重能力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设计时应考虑到车辆整体结构、底盘和传动系统的强度以及卸载设备的承载能力等因素。

2.卸料效率:自卸车的卸料效率应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设计时应合理设计油缸尺寸、卸料角度和操纵系统等,确保卸料过程平稳、迅速和可靠。

3.操作便捷性:自卸车应具有方便的操作和控制性能。

操纵系统应设计合理,易于操作,同时配备清晰的仪表和指示装置,以确保司机能够准确地掌握车辆的工作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QB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SQB11809—2010代替SQB11809—2009自卸汽车货箱及倾卸装置技术条件2010-09-08 发布 2010-09-25 实施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前 言本标准是SQB11809-2009的修订版。

本标准与SQB11809-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技术要求部分进行了细分;——对附录部分进行了调整,将原附录A调整到附录F,将附录B调整到附录G——增加了附录A“自卸汽车增加耗气装置基本原则”、附录B“自卸汽车增加电气装置基本原则”、附录C“货箱内部尺寸定义”附录D“副车架结构形式规范”附录E“主副车架连接结构形式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汽车工程研究院商用汽车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汽车工程研究院商用汽车研究所专用汽车研发室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云趣。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SQB11809-2009。

目次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技术要求 (2)3.1 总体技术要求 (2)3.2 货箱、副车架及其连接技术要求 (4)3.3 倾卸机构、液压系统技术要求 (5)3.4焊接技术要求 (7)3.5金属表面处理及涂漆技术要求 (8)3.6 安全技术要求 (8)4 试验方法 (9)5 检验规则 (9)6 附录A(规范性附录)自卸汽车增加耗气装置基本原则 (1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自卸汽车增加电气装置基本原则 (13)8 附录C(资料性附录)货箱内部尺寸定义 (14)9 附录D(规范性附录)副车架结构形式规范 (16)10 附录E(规范性附录)主副车架连接结构形式规范 (19)11 附录F(规范性附录)自卸汽车货箱反光标识粘贴形式 (22)12 附录G(规范性附录)自卸汽车货箱示廓灯及侧标志灯安装形式 (26)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自卸汽车货箱及倾卸装置技术条件SQB 11809—2010代替SQB11809—20091 范围本标准规定陕汽自卸汽车货箱及倾卸装置部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允许最大总质量小于31t、以液力倾卸的自卸汽车货箱及倾卸装置(包括后卸自卸汽车、侧卸自卸汽车和三面自卸汽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三轮自卸汽车及矿用自卸汽车货箱及倾卸装置。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3766-2001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 4785-2007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09-08 批准 2010-09-25 实施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1567.1-200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 11567.2-2001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 23254-2009 货车及挂车 车身反光标识JB/T 5943-1991 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条件QC/T 223-1997 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319-1999 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QC/T 461-1999 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QC/T 625-19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 29015-1991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QC/T 29104-1992 专用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 GA 406-2002 车身反光标识SQB 03005-2009 汽车油漆涂层SQB 03006-2007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紧固扭矩SQB 03016-2008 未注公差SQB 11835-2009 陕汽自卸汽车货箱结构形式技术条件3 技术要求3.1 总体技术要求3.1.1 所有陕汽自卸汽车货箱及倾卸装置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及验收。

应按订货合同、货箱装配图及技术文件检验装配的完整性、正确性,不得有缺件和漏装等现象。

3.1.2 自卸汽车货箱及倾卸装置在搭装到底盘上后应保证:——整车外形尺寸与相应的由陕汽申报并经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 的最新整车公告相一致,并符合GB 1589-2004中各项要求。

——整车的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满足该车型整车三大技术 条件相关要求;——整车的制动性能和侧倾稳定角应符合GB 7258-2004的各项要 求。

——该车型底盘运动件如车桥、悬架、传动轴、转向机、制动、轮 胎及换档杆的功能和运动自由空间;——底盘和上装的保养及操作空间(蓄电池箱盖启闭、油箱加油、驾驶室翻转、空滤器滤芯更换、翻转部件的润滑及检查点,连接部件的安装与拆卸);——整车内外整洁,不允许焊渣飞溅或漆雾等污损底盘。

3.1.3 所有零部件、总成件、外协件、外购件应符合有关标准,有产品合格证并经复验合格后方可装配使用。

3.1.4 货箱及倾斜机构上使用的各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应符合GB 4094-1999的规定。

3.1.5 未经许可,不能取下或更换陕汽商标标志,也不得设置其它标志。

3.1.6 改装厂家不得随意对陕汽生产的自卸汽车底盘进行改动,如有对底盘进行改动的需求,必须向陕汽技术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说明和技术资料,在得到审批后方可对该底盘进行相应改动。

3.1.7 自卸汽车上装增加功能装置技术要求3.1.7.1耗气附加装置按照附录A的要求进行设计安装3.1.7.2电气附加装置按照附录B的要求进行设计安装3.2货箱、副车架及其连接部件技术要求3.2.1货箱内部尺寸定义见附录C。

3.2.2 货箱总成应符合下列要求:——自卸汽车货箱内部尺寸公差应符合SQB 03016-2008的要求,并保证货箱对角线公差不大于5mm;——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边板立柱及后板立柱材料均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Q235-GB/T709-2006,货箱纵梁材料应采用510L -8-GB/T 3273-2005,可用同等或更高性能的材料替代,货箱纵梁抗弯模量不小于N/m,(抗弯模量以高200宽80厚8的矩管来计算);——栏板锁紧装置应符合QC/T 29015-1991的规定;——货箱栏板应开闭灵活,锁紧可靠,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得自行打开;——后开式货箱后栏板与货箱后端面之间,三开式、五开式货箱栏板与立柱、底板之间应贴合,其最大间隙不得超过3mm。

3.2.3 副车架总成应符合下列要求:——副车架结构形式见附录D;——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副车架纵梁的材料应采用510L - 8-GB/T 3273-2005,可用同等或更高性能的材料替代,副车架纵梁抗弯模量不小于 N/m(抗弯模量以高200宽80厚8的矩管来计算);——在底盘后桥I中心线至后桥I中心线前300mm和后桥II中心线至后桥II中心线前350mm两个范围内,车架上翼面上方70mm的空间内不得布置横梁或其他部件,以防和制动气室发生干涉;3.2.4 主副车架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副车架与车架之间不得有垫木、胶皮等物,必须刚性连接且无缝隙。

支撑板与副车架用产品等级A级、性能等级不低于8.8级螺栓连接;——车架与副车架之间至少应有3对包括U形螺栓或连接座的连接,以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主副车架连接形式、U形螺栓和止推连接板的结构形式及安装位置见附录E。

3.3 倾卸机构、液压系统技术要求3.3.1 倾卸机构应符合下列要求——保证举升、下降平稳,各运动部件应运转灵活,不允许有窜动、冲撞、卡滞和异响现象。

各活动关节和摩擦面应涂或加注相应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允许少量溢出,便于确认。

——自卸汽车最大举升角与设计值之差不应超过±2°。

——倾卸操纵机构应灵活、准确、可靠。

3.3.2 液压系统技术要求3.3.2.1 超载10%的工况下,货箱分别举升10°和20°,停留5min,货箱自降量不得超过2°30′。

3.3.2.2 货箱在空载情况下从与副车架贴合举升到最大举升角的举升时间符合以下规定:——当货箱内部长度不大于4800mm时,举升时间不超过20s;——当货箱内部长度在4800mm至6500mm时, 举升时间不超过25s;——当货箱内部长度不小于6500mm时, 举升时间不超过 30s。

3.3.2.3 货箱在空载空载情况下从最大举升角下降到与副车架贴合的时间不超过30s。

3.3.2.4 货箱、车架的扭转变形不得影响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扭转试验符合QC/T 223的规定。

3.3.2.5 油管路应布置合理,固定可靠,不得有渗漏、松动、脱落和干涉现象。

3.3.2.6 倾卸机构的液压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液压系统应有限压装置;——液压油泵应符合GB 3766-2001中第6章的规定;——液压缸应符合QC/T 460-1999的规定;——换向阀应符合QC/T 461-1999的规定;——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应符合QC/T 29104的规定,液压系统首次加注液压油的固体污染度限值不低于18/15,出厂时测量不低于19/16;——液压油箱在50kPa气压下经1min密封性能试验不应有渗漏现象;——液压倾卸系统应进行2倍(额定工作压力≤15MPa)或1.5倍(额定工作压力≥15MPa)额定工作压力,保压1min的耐压性能试验,不允许出现渗油、破裂、局部膨胀及接头脱开现象;——液压橡胶管路应保证低压油管在要求在15MPa液压环境下不允许有 渗漏、局部突起和其他异常现象,管路爆破压力不小于40MPa。

高压油管要求在30MPa液压环境下不允许有渗漏、局部突起和其他异常现象,管路爆破压力不小于80MPa;——开式液压系统通气口应有空气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应能清洁和更换。

3.4 焊接技术要求3.4.1 未注明焊接公差的焊接总成件,其公差应符合SQB 03016-2008的规定。

3.4.2 焊接质量应符合JB/T 5943-1991的规定。

各焊件焊接前应进行表面清理,并卡紧贴实后焊接,其焊接位置应予以保证,焊接时焊缝平直,不得有漏焊、裂纹、气孔等焊接缺陷,焊后打磨,清除焊渣。

3.4.3 车辆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断开整车电源总开关,对带有电子控制系统(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自动空调、ABS/ASR、电控缓速器)的车辆,应断开控制器(发动机ECU、自动变速器ECU)的连接线路,最后断开驾驶室同底盘的电气连接线路,否则有可能烧毁电控单元(ECU);确认焊接作业完成后依次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