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交叉皮瓣在修复手外伤中的应用(一)
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研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数资料(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用“%”的形式表示,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愈合时间)用(`x±s)的形式表示,t值检验。对比数据差别明显用p<0.05表示,反之用p>0.05表示。
2结果
如表一数据所示,两组的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相比,观察组更高,p值小于0.05。
表一:2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注:组间数值相比,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26±1.23)天,愈合时间为(6.28±1.02)天,对照组上述两项数据依次为(10.56±2.24)天、(17.52±3.34)天。数据相比差别较大,p值小于0.05。
3讨论
皮瓣修复术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术式,但是手术方案较多,例如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穿支皮瓣修复术等,首先需要判断是否需要应用组织皮瓣,可进行局部皮瓣移植者,无需组织皮瓣[2],穿支皮瓣修复术应用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和胸腹带蒂皮瓣相比,具有供区广泛的优势,同时选择性也较强,切取穿支皮瓣时,能够选择性的携带皮神经[3],将其向受区转移,例如神经吻合的特性,逐渐恢复手部器官感觉功能,总体修复效果较好。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等,但是无法携带皮神经,在帮助恢复肢体功能方面的效果不够理想。
[2]刘云.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J].临床研究,2016,24(8):163-164.
[3]张海欧.不同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干预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5):52-53.
从本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当中选出68例,时间为2016.03月至2017.09月,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成2组。
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足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采用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部损伤情况,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11例患者手部缺损面积平均平均面积34.6±7.4cm2,一期修复8例,二期修复3例,均成功游离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皮片均存活,2例发生远端皮缘表面坏死,换药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无皮瓣挛缩患者。
结论: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皮面存活率高,修复效果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桡动脉穿支;皮瓣;手部软组织损伤;组织修复【中图分类号】R6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129-02手部软组织缺损是手外伤常见的类型,尤其在撕裂伤、碾压伤等钝性损伤中较为常见,手部的结构复杂,伴有软组织缺损时往往难以通过游离局部组织修复,采用皮片或皮瓣进行修复是临床常用的方法,近年来我院手足外科对手部近端的软组织缺损采用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内江市中医医院手足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手外伤伴组织缺损患者11例。
其中男8例,女4例,患者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36±4.6岁,其中机器挤压伤6例,车祸碾压伤4例,其它钝性伤1例,其中虎口区组织缺损3例,手背组织缺损6例,拇指组织缺损2例,其中合并掌骨骨折3例,合并合并肌腱损伤3例。
1.1 手术方法创面清洁者行一期组织修复,创面污染严重或创面周围及基底软组织活力不明确者进行清创及换药治疗1~3周,依据创面恢复情况择期进行皮瓣修复。
手术均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取仰卧位,术区沉底清创,去除失活及污染组织,合并骨折或肌腱损伤患者先行复位固定骨折或修复肌腱。
皮瓣修复治疗在手或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烧伤主要是热烧伤,临床分为热液烧伤、蒸汽烧伤、高温气体烧伤、火焰烧伤、炽热金属液体烧伤,烧伤很容易留瘢痕。
手与前臂在日常生活中多是暴露在外的,而烫伤多发生于日常生活中,手与前臂经常暴露在外,对患者的外观影响较大,因此,绝大部分的患者愿意选择采用皮瓣修复术进行局部的皮肤修复。
另外,皮肤修复不仅有美化作用,还会增加免疫力(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有重要的免疫作用)[1]。
现选取来我院诊治的手或者前臂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两种皮瓣修复术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手或者前臂烧伤患者80例。
①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相关检查和患者的主诉中确定为烧伤瘢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次进行皮瓣修复术治疗。
②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沟通障碍患者,合并重大疾病的患者,合并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病历档案不全的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2]。
院方相关部门与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按照不同的修复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41例,女22例,男19例;电烧伤11例,热烧伤10例,化学烧伤7例,其他烧伤13例;年龄34~63岁,平均(46.1±11.3)岁。
对照组39例,女20例,男18例;电烧伤9例,热烧伤11例,化学烧伤8例,其他烧伤11例;年龄35~67岁,平均(46.9±10.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术前两组均进行局部麻醉和创伤面清理,将创伤面坏死组织和活性差的皮肤和组织进行清理,整理创伤面,观察创伤面的肉芽组织,确定良好准备皮瓣修复术治疗。
①对照组采用股骨前外侧皮瓣瘢痕修复术治疗,主要步骤:确定局部麻醉效果良好,测量患者的创伤面及受损皮肤的大小,并进一步确定创伤面清理后可以进行手术;在轴形血供处为移植区;离断皮瓣蒂部上缘腹直肌后旋转皮瓣提升蒂部活动度,尽快进行移植,同时其他医护人员配合包扎移植区,需注意包扎的松紧度,避免影响患者移植区的血供;确定移植没有异常,进行包扎;与住院护理人员进行工作交接[3]。
皮瓣移植在手外伤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2 例 手部皮 肤软组 织缺 损 患者 , 用 带 尺动 脉 腕 4 采
上皮支下行 支 的筋 膜 皮 瓣 进行 逆行 转 移 修 复 , 术
后2 4例 皮瓣 全 部成 活 。应 用 此种 方 法 修 复手 部
能 , 高患者 的生 活 质 量 已成 为手 部 急性 外 伤 救 提
治 的一个新课 题 。手 部皮 肤移 植在 手外科 领域 中 非常 重要[ 手外 科手 术 中有 1 3的病 例需 做 皮 , / 肤移植 , 对于 急诊 、 手部创 伤 如不及 时移植 皮肤覆
盖创 面 , 就谈 不上 良好 的功 能 及外 观 。随着 医学
关键 词 :皮瓣 移 植 ;手 外 伤 ; 理 护 中 图分 类 号 : 7 . R43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3 3 2 1 )0 7 —3 6 22 5 (0 0 1 ̄0 70
日常生活 中手外伤 十分 常 见 , 何提 高 手部 如 损伤 的治疗水 平 , 大 限 度 地保 留和 恢 复手 的功 最
21 00年第 l 4卷第 l 0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u 1 f l i 1 d lei rci o ma o ic in P at e C n aMe c n c ・7 ・ 7
皮 瓣 移 植 在 手 外 伤 中 的 应 用 及 护 理 进 展
刘 梅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创伤病区 , 江苏 南京 , 10 9 202 )
创面 , 管解 剖较 恒 定 , 作 简 便 , 活 率 高 。徐 血 操 成
皮瓣移植在手外伤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PPT课件

患者女性,28岁,因烧伤导致左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采 用带蒂皮瓣移植术进行修复后,术后出现皮瓣感染。原因 分析为术后护理不当,导致感染发生。对策为加强术后护 理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失败案例,我们需要加强手术技术的培训和提高 ,同时加强术后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以减 少类似失败案例的发生。
手外伤皮瓣移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挑战
手外伤复杂多样,皮瓣移植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现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 果。
应对策略
加强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皮瓣类型;注重术中操作技巧,减少手术创伤; 加强术后护理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护理工作改进方向和建议
01
02
03
04
提升护理技能
感谢观看
经验总结与启示
经验总结
在皮瓣移植手术中,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皮瓣类型、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 良好的护理管理。同时,对于失败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
启示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不断提高皮瓣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同时,加强 团队协作和沟通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 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优化和改进。例如,预制皮瓣和基因工程化皮瓣等新型技术为复杂创面
的修复提供了更多选择。
皮瓣移植技术优缺点
优点
能够提供与受区皮肤色泽、质地、厚度相近的组织,修复后外观和功能恢复较好。
对于骨外露、肌腱外露等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皮瓣移植能够提供良好的覆盖和保 护作用。
皮瓣移植技术优缺点
分析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分析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标探究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行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记录并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为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为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皮瓣修复;皮肤烧伤;瘢痕治疗;皮肤移植烧伤疤痕为人体受到外来高温、化学物质、电及热辐射造成复皮肤组织损伤,伤口愈合后,会给皮肤带来严重的破坏,主要因为伤口愈合时皮肤过度增生,进而形成难以恢复的疤痕。
烧伤疤痕可分为六大类,分别为:增生性瘢痕、表浅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挛缩性瘢痕、瘢痕癌。
发展过程由烧伤瘢痕处出现溃疡,或为小丘疹,发痒,增大成溃疡,长期不愈[1];进而出现表皮增生、假性上皮瘤样增生、癌变的移位过程。
根据烧伤程度可分为:Ⅰ度烧伤、Ⅱ度烧伤、Ⅲ度烧伤。
皮瓣修复为自身皮肤及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可从身体的一处移向身体另一处,移植后在进行血管吻合[2]。
本文针对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
实验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0至50岁,平均(40.9±2.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9至60岁,平均(44.2±4.3)岁。
手及前臂小皮瓣在急诊手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手及前臂小皮瓣在急诊手外伤修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总结手及前臂的几种小皮瓣在急诊手外伤修复术中的应用。
方法根据手外伤的不同类型,我们常用6 类小皮瓣一期修复手部外伤缺损,结果43 例皮瓣成活42 例,部分坏死1 例。
结论以上六类皮瓣灵活应用,一期修复手部软组织外伤缺损,手外伤后的外形及功能良好,成活率高,便于推广。
【关键词】手部外伤手及前臂小皮瓣急诊修复【中图分类号】R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40-02在外科急诊工作中,手部外伤发病率高,手外伤情况多变,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在临床常见。
由于手部皮肤,特别是手掌皮肤的特殊性,缺损多无法直接缝合而需要行皮瓣修复[1]。
2011—2013 二年间,我们主要应用以下六类手及前臂小皮瓣修复各种手外伤缺损,共完成43 例,42 例全部成活,一例V - Y 皮瓣坏死1/3,换药后治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良好。
一、资料本组43 例,男29 例,女14 例,年龄17—62 岁,中位年龄37.5 岁,损伤原因:挤压伤20 例、撕脱伤15 例、切割伤6 例,爆炸伤2 例。
二、治疗方法1、V-Y 推进皮瓣。
本组共14 例,均为手指末节腹侧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指掌面V-Y 皮瓣7 例,双V-Y 皮瓣5 例,指侧方弧形V-Y 皮瓣2 例,术后两周伤口拆线,开始逐渐使用。
1 例V-Y 推进皮瓣因推进较远于术后发现远端一侧甲旁血运欠佳,坏死约三分之一,予以换药后创面愈合。
16 例均未出现钩甲。
2、邻指皮瓣本组共6 例,均为单一手指指腹部软组织缺损,选用食指背侧皮瓣3 例,中指背侧皮瓣1 例,环指背侧皮瓣2 例,皮瓣的长宽比例最多可为2:1,供区保留腱周组织并植皮。
术后2—3 周断蒂,皮瓣均成活。
3、指动脉掌侧皮瓣指动脉掌侧皮瓣,本组共8 例。
该皮瓣切口位于手指两侧正巾,将切口远端与指端创面相连,皮瓣长度根据创伤面积及部位而定,皮瓣切取时应注意将两侧指掌同有血管神经包含在皮瓣内,切勿损伤。
皮瓣修复在手部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论 著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逐渐增加,生产中机械应用的日益广泛,人民生活中应用机械、电器等产品也不断增加,因此手外伤也正日益成为一种常见的多发外伤[1]。
手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肌腱及骨质缺损。
不但在外形以及功能上给患者带来了影响,也从心理上深刻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恢复。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皮瓣修复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正逐渐被广大手外伤患者接受,对于手部皮肤缺损且无法自身修复者来说这样既可以保留肢体长度与外形美观,又可以尽可能的保存原有组织功能性[2]。
为了探讨研究皮瓣修复在手部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将本院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间所收治的42例进行皮瓣转移修复的手部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诊治及护理情况进行了回溯式整理与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间收治的42例进行皮瓣转移修复的手部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为18~54岁,平均年龄(32.6±6.9)岁;患者致伤原因包括:挤压致伤18例,爆炸等冲击致伤7例,砸伤6例,锐器致伤8例,脱套及其它致伤3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包括中指17例,食指13例,无名指12例;患者的修复部位包括指端缺损23例,指掌、背侧缺损12例,拇指及虎口缺损6例,拇指食指脱套伤1例。
患者的致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0min~24h,平均时间(3.6±1.5)h;患者各患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血管以及肌腱组织缺损;创面面积在6.0cm×9.0cm~11.0cm×14.0cm之间。
其中14例病例有明显的骨组织外露情况,是皮瓣修复的适应征。
1.2 治疗方法对于发生感染的损伤创面及电击伤创面应首先予以抗感染、清创换药等方式去感染治疗,待创面稳定,不存在坏死倾向且没有任何感染征象时,再择期进行彻底清创;对于暂时未发生感染的创面应立即急诊继续彻底清创,并在进行清创时尽量保留间生态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臂交叉皮瓣在修复手外伤中的应用(一)
【摘要】目的评价前臂交叉皮瓣修复手指外伤的效果。
方法自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前臂交叉皮瓣修复手指外伤22例,有单个手指外伤和单手多个手指外伤,最多者为单手全部手指掌侧皮肤撕脱。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手指外形恢复满意,功能和感觉良好。
结论该手术对适应证人群有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效果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交叉皮瓣;撕脱伤;真皮下血管网Clinicalapplicationoftheforearmstaggeredflapinthetreatmentofhandinjury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oftheforearmstaggeredflapinrepairingthefing erswound.MethodsFrom1999,werepair22patientswoundedfingersbythefor earmstaggeredflaps,includethesinglefingerwoundandmorethanonefingersi nahand,themostseriouswoundisthatallthefivefingersskinareavulsed.Results Alltheflapsarewellaliveafteroperation,wearesatisfiedwiththecontour,functi onandsenseofthesefingers.ConclusionThiskindofflapisasimpleandreliablem ethodtorepairthewoundedfingersindefinitecrowd.
【Keywords】staggeredflap;avulsedwound;subdermalvascularnetwork
手外伤是我们平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外科急症,以往我们往往采用截骨缩短手指以封闭创面,对示指、拇指等重要的手指则通常采用皮瓣修复的方法。
皮瓣可采用邻位皮瓣、邻指皮瓣、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游离皮瓣及腹部、胸部、前臂的交叉皮瓣。
其中,前4种皮瓣因一期
即能完成且修复后外形良好应用较多,但手术较复杂,技术要求高且受到外伤范围和部位的限制。
腹部、胸部交叉皮瓣因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受到一些医生的欢迎,但手术后外形臃肿,常常需进一步行整形手术〔1〕,患者往往对手术效果不太满意。
笔者采用的前臂交叉皮瓣并对双蒂皮瓣做一些改进,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自1999年以来,共行此类手术22例,双蒂皮瓣完全存活,该皮瓣术中操作简单,术后手指外形满意,功能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18~53岁。
手外伤原因为操作机器不当致伤和车祸致伤,以拇指、示指和中指受伤较多,占90%以上。
多为单个手指外伤,部分病例为多个手指同时受伤,最严重的1例右手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全部撕脱,骨和肌腱外露。
1.2手术方法在伤侧上肢臂丛麻醉下,手指清创,修整残留的软组织,如有肌腱损伤时需缝合肌腱。
处理完毕后在对侧前臂设计双蒂皮瓣。
设计双蒂皮瓣为矩形双蒂皮瓣,皮瓣长度根据受伤手指的多少和手指的宽度来确定(图1);宽度在成人最多5~6cm,一般情况下示指的长度约7cm,加上残留的皮肤,供区双蒂皮瓣是可以覆盖创面的,如皮瓣不够宽,可将伤指与双蒂皮瓣形成一角度。
供区宽度如超过6cm,供区将很难直接拉拢缝合。
将双蒂皮瓣沿设计线切开,注意前臂因皮下组织较少,静脉浅且多,应在皮下和浅静脉之间分离,避免损伤静脉。
双蒂皮瓣仅保留皮下浅层少许脂肪组织,因有双蒂及真皮下血管
网,皮瓣的血供可以得到保证。
双蒂皮瓣分离成功后,在双蒂皮瓣两侧皮下浅筋膜层潜行分离,并行术中即时扩张,扩张成功后在两侧做辅助切口,形成推进皮瓣,在双蒂皮瓣下方直接缝合,封闭前臂的创面。
将伤指置入皮瓣下方,缝合固定,并封闭手指创面。
若为多个手指,需注意保持手指间一定距离,为二期断蒂修复手指时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