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一、引言电工电子实验是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重要部分。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原理。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1. 熟悉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仪器;2. 掌握基本的电工电子实验操作技能;3. 理解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4.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示波器2.函数发生器3.直流电源4.电阻器5.电容器6.电感器7.连接线等四、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包括以下几个实验项目:1. 交流电压测量实验2. 直流电路测量实验3. 电阻测量实验4. 电容测量实验5. 电感测量实验实验一:交流电压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示波器和测量电路连接。
2. 调节示波器:根据待测交流电压的幅值和频率,调节示波器的控制方式和显示范围。
3. 读取电压值:在示波器上读取交流电压的值,并记录。
实验二:直流电路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源、电阻器和电压表连接成直流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3. 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值,并记录。
实验三:电阻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源、电阻器和电流表连接成电阻测量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3. 测量电阻:使用电流表测量电阻器中通过的电流,并结合已知电压计算出电阻的值。
实验四:电容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源连接成电容测量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3. 充电和放电: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并记录相应的电容器电压。
4. 计算电容:使用已知的电阻值和充电时间计算电容器的电容值。
实验五:电感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感器、电阻器和电源连接成电感测量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电工实训指导书

电工实训指导书一、实训目的和意义电工实训是电力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电工领域常见的操作技能。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工实训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实训指导。
二、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电工实训之前,学生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1.理论知识复习:在实训开始前,学生应复习相关的电工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基本原理、电器设备的安装要求等。
2.安全意识培养:电工实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需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并穿戴好相关的安全防护装备。
3.工具和设备准备:学生需要确认所需的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并保证它们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实训内容和步骤1. 实验室设备和布置在电工实训中,学生需要熟悉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和布置,包括电路连接台、电流表、电压表等。
学生应了解每种设备的功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基本电路的实验在电工实训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电路的连接和实验方法,包括串、并联电路的搭建和连接方法,电路中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和公式。
3. 电器设备的安装和接线电工实训还包括电器设备的安装和接线的实践操作,学生需要了解电器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要求和接线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掌握电器设备的正确安装和接线技巧。
4. 故障排除在电工实训中,学生需要学会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故障情况,找出故障点并修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 安全操作和事故处理在电工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时刻注意安全操作,并掌握事故处理的应急措施。
学生应熟悉实验室中的紧急停电开关和消防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实训后的总结与评估在电工实训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实训总结和自我评估。
学生可以回顾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及对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戴维宁定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戴维宁定理的理解;2.学习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动势和等效内阻的测量方法;3.熟悉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的使用;二、实验器材1.数字万用表 一块2.直流稳压电源 两台3.电阻 若干只4.导线 若干根5.面包板 两块三、实验原理简述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0 的等效电压源代替。
如图1-1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如图1-2(a )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 O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有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如图1-2(b )所示。
除源是指将原有源二端网络内所有电源的作用视为零,即将理想电压源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
(a )原电路 (b )戴维宁等效电路图1-1 戴维宁等效电路(a )开路电压 (b )等效电阻图1-2 等效量的求解在电路分析中,若只需计算某一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应用戴维宁定理就十分方便。
只要将该待求支路划出,其余电路变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根据戴维宁定理将其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如图1-1(b )所示。
只要求出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O ,则待求支路电流即为LR R EI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电路连接及参数选择实验电路如图1-3所示。
由R1、R2 和R3 组成的T 型网络及直流电源U S 构成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可调电阻箱作为负载电阻R L。
图1-3 验证电路在实验台上按图1-3所示电路选择电路各参数并连接电路。
参数数值及单位填入表1-1中。
根据图1-3给出的电路及实验步骤1 所选择参数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短路电流I SC 及等效电阻R O 并记入表1-2中。
图1-4测开路电压U OC 图1-5 测短路电流I SC (1)开路电压U OC 可以采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如图1-4所示。
直接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电路中有源二端网络端口(N-P)的开路电压U OC,见图1-4,结果记入表1-2中。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
3. 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图1-11. 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 各支路的电流值, 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回路各元件两 端的电压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 霍夫定律,即 Σ0I =和Σ0U =。
2. 图1-1所示的RC 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 号U 的激励下,u R 与u C 保持有90º的相位差,即当 图1-2R 阻值改变时,U R 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圆。
U 、U C 与U R 三者形成一个直角形的电压三 角形,如图1-2所示。
R 值改变时,可改 变φ角的大小,从而达到移相的目的。
3. 日光灯线路如图10-3所示,图中 A是日光灯管,L 是镇流器, S 是启辉器,C 是补偿电容器,用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φ值)。
有关日光灯的工作原理请自行翻阅有关资料。
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1. 按图1-1 接线。
R 为220V 、15W 的白炽灯泡,电容器为 4.7μF/450V 。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 将自耦调压器输出( 即U)调至220V 。
记录U 、U R 、U C 值,U cR验证电压三角形关系。
日光2.灯线路接线及功率因数的改善按图1-4组成实验线路经指导老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将自耦调压器的输出调至220V ,记录功率表、电压表读数。
通过一只电流表和三个电流插座分别测得三条支路的电流,改变电容值,进行三次重复测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本实验用交流市电220V ,务必注意用电和人身安全。
2. 功率表要正确接入电路。
3. 线路接线正确,日光灯不能启辉时, 应检查启辉器及其接触是否良好。
六、预习思考题1. 参阅课外资料,了解日光灯的启辉原理。
2. 在日常生活中,当日光灯上缺少了启辉器时, 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DG09实验挂箱上有短接按钮,可用它代替启辉器做一下试验。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验证叠加原理;2.了解叠加原理的应用场合;3.理解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二、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具体方法是: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的电源必须去掉(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电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共同作用时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
在图1-1中:+'=UU''U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如电源作用)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叠加性和齐次性都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都不适用。
三、实验设备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2.恒压源(含+6V,+12V,0~30V可调)3.EEL-74A组件(含实验电路)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图中:R1 = 150Ω,R2 = R5 = 100Ω,R3 =200Ω,R4 = 300Ω,电源U S1用恒压源中的+12V输出端,U S2用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将开关S3投向R3侧。
1.U S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1投向U 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参考图1-1(b),画出电路图,标明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用直流数字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黑(负)接线端,测量各支路电流,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然后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将数据记入表1—1中。
电工电子实验及测量实训指导书(第三篇)

(4) 交流电压的测量与计算。 ①在测量时一般把“VOCIS/DIV”开关的微调装置以逆时针方 向旋至满度的校准位置,否则将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②当只测量被测信号的交流成分时,应将Y轴输入耦合方式开 关置“AC”位置,调节“VOCIS/DIV”开关,使波形在屏幕中 的显示幅度,调节“电平”旋钮使波形稳定,分别调节Y轴和X 轴位移,使波形显示值方便读取,如图3-1-14所示。根据 “VOCIS/DIV”的指示值和波形在垂直方向显示的坐标H (DIV)。按下式读取: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 认识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DZX—3型)的布置,找到(两路 可调0~18 V)和(不可调±5 V)直流稳压电源、直流数字电 压表的位置。 ① 接通实验台交流电源,打开任意一路直流稳压电源0~18 V 的开关,调节0~18 V旋钮,用直流数字电压表的相应量程测 量该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接线如图3-1-5所示。然后将所测 数据记录在表3-1-1中。
5. 示波器的应用 (1) 认识示波器,测试示波器内置电源,观察屏幕上内置 电源的波形(方波)。首先将示波器探头上的黑色电键向上 推,使波形读数显示为1∶1;把示波器探头的探针与示波器 内置电源引出端环(示波器内部方波输出端口)相连,如图 3-1-10所示。
将示波器旋钮开关置于如下位置:“通道选择”,选择 “CH1”或“CH2”,“触发源”,选择(CH1或CH2),“触 发方式”,选择“自动”(AUTO),交直流转换开关 “DC,GND,AC”,选择“AC”,“VOLTS/div”旋钮打在“0.5 V/div”挡上,并注意旋钮上的灰色小旋钮关断,使其读数为 1∶1;周期旋钮“TIME/DIV”旋在0.2 ms的位置上,并把周期 旋钮左侧小旋钮旋至零位,使其显示值也为1∶1。观察示波器 屏幕上的显示波形,读出其数值。如果波形位置不合适,可调 节“X轴位移”和“Y轴位移”,使波形位于显示屏幕的中央位 置,调节“辉度”、“聚焦”,使显示屏幕上的波形细而清晰, 亮度适中。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戴维宁定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戴维宁定理的理解;2.学习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动势和等效内阻的测量方法;3.熟悉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的使用;二、实验器材1.数字万用表 一块2.直流稳压电源 两台3.电阻 若干只4.导线 若干根5.面包板 两块三、实验原理简述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0 的等效电压源代替。
如图1-1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如图1-2(a )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 O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有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如图1-2(b )所示。
除源是指将原有源二端网络内所有电源的作用视为零,即将理想电压源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
(a )原电路 (b )戴维宁等效电路图1-1 戴维宁等效电路(a )开路电压 (b )等效电阻图1-2 等效量的求解在电路分析中,若只需计算某一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应用戴维宁定理就十分方便。
只要将该待求支路划出,其余电路变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根据戴维宁定理将其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如图1-1(b )所示。
只要求出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O ,则待求支路电流即为LR R EI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电路连接及参数选择实验电路如图1-3所示。
由R1、R2 和R3 组成的T 型网络及直流电源U S 构成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可调电阻箱作为负载电阻R L。
图1-3 验证电路在实验台上按图1-3所示电路选择电路各参数并连接电路。
参数数值及单位填入表1-1中。
根据图1-3给出的电路及实验步骤1 所选择参数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短路电流I SC 及等效电阻R O 并记入表1-2中。
图1-4测开路电压U OC 图1-5 测短路电流I SC (1)开路电压U OC 可以采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如图1-4所示。
直接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电路中有源二端网络端口(N-P)的开路电压U OC,见图1-4,结果记入表1-2中。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及测量误差的计算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台上各类电源及各类测量仪表的布局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指针式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3. 熟悉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二、原理说明1. 为了准确地测量电路中实际的电压和电流,必须保证仪表接入电路后不会改变被测电路的工作状态。
这就要求电压表的内阻为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
而实际使用的指针式电工仪表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当测量仪表一旦接入电路,就会改变电路原有的工作状态,这就导致仪表的读数值与电路原有的实际值之间出现误差。
误差的大小与仪表本身内阻的大小密切相关。
只要测出仪表的内阻,即可计算出由其产生的测量误差。
以下介绍几种测量指针式仪表内阻的方法。
2. 用“分流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如图1-1所示。
A 为被测内阻(R A )的直流电流 表。
测量时先断开开关S ,调节电流源的输出电流I 使A 表指针满偏转。
然后合上开关S ,并保持I 值不 变,调节电阻箱R B 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1/2满偏转位置,此时有I A =I S =I/2 ∴ R A =R B ∥R 1可调电流源 R 1为固定电阻器之值,R B 可由电阻箱的刻度盘上读得。
图 1-1 3. 用分压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如图1-2所示。
V 为被测内阻(R V )的电压表。
测量时先将开关S 闭合,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 输出电压,使电压表V 的指针为满偏转。
然后 断开开关S ,调节R B 使电压表V 的指示值减半。
此时有:R V =R B +R 1电压表的灵敏度为:S =R V /U (Ω/V) 。
式中U 为电压表满偏时的电压值。
4. 仪表内阻引起的测量误差(通常称之为方 可调稳压源 法误差, 而仪表本身结构引起的误差称为仪表基 图 1-2 本误差)的计算。
VR R V BSR 1+++_R A I AR BR 1I S+_A S(1)以图1-3所示电路为例,R 1上的电压为R 1 1U R1=─── U ,若R 1=R 2,则 U R1=─ U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入状态
输出状态
1
2
3
4
10
11
12
13
8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0
0
(三)利用与非门组成其他门电路并测试仪逻辑功能
1.组成门电路
用与非门74LS00组成与门Z=A﹒B,将测试电路画在下面空白处(用注明连线的银线端口),并赶表15—3中情况分别测出输出端电平。
(2)用示波器测量信号电压
使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固定在某一数值,例如10KHZ,控制灵敏度选择开关“V/cm” 就能从屏幕上显示的波形高度所占格数,直接读出电压数值。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在屏幕上应显示足够高度的波形。
(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周期
使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固定在某一数值,例如3V,将示波器扫描速率“微调”旋钮旋至“校准”位置。在此位置上,扫描速率选择开关“T/cm”的刻度值表示屏幕上横向每格的时间值。这样就能根据示波器屏幕上所显示的一个周期波形在水平轴上所占的格数,直接读出信号的周期。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屏幕上一个周期应占有足够的格数。为此应将扫描速率选择开关置于合适的档位。
本实验要求输入信号4V(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调节示波器的灵敏度选择开关“V/cm”和扫描速率选择开关“T/cm”及其微调旋钮,调节触发“电平”旋钮,分别观察频率为100HZ、300HZ、1KHZ、15KHZ、180KHZ和565KHZ的正弦信号,要求在屏幕上显示5~6格,并有2~3个完整周期的正弦波形。
学习机电路板参数为:
VCC=12V,RW=10KΩ,Rb1=10KΩ,Rb2=2 KΩ,Rc=2 KΩ,Re=2KΩ,RL=2.7 KΩ,Rs=0,C1=10μF ,C2=1μF,Ce=470μF,T为3DG型管,β=30~5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接好实验电路
2.静态调试
将输入端短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静态工作点。调节偏流电阻(电位器RW),使VC为7V左右,并测量VB、VE,计算IC,填入下表
4.如果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接连续脉冲,那么(1)其余输入端是什么状态时,允许脉冲通过?脉冲通过时,输入端波形与输出端波形有何差别?(2)其余输入端是什么状态时,不允许脉冲通过?这种情况下与非门输出是什么状态?
5.用示波器观察与非门传输连续脉冲式,应如何接线?
附录
一、万用表
万用表是一种可以测量交织六电压、交直流电流、电阻等电量的功能电表。一般万用表的表面有一表盘用以指示读数;有一转换开关,用以选择测量项目和量程,有两个或三个测量端钮,供接上两表笔以输入被测电量,有一欧姆零位调节旋钮,用以测量电阻值时校准欧姆零位,如附图2-1为MF-47型万用表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1、观察输出波形的失真情况
(1)调节偏流电阻Rw使之增大和减小,观察失真波形,并记录
(2)调节偏流电阻Rw使输出不失真,然后增大输入信号Us,观察并记录失真波形
五、思考题
1、静态工作点除了与Rb有关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2、静态工作点不同会影响放大倍数吗?
3、分析下列各种波形是什么类型的失真?是什么造成的?如何解决?
2.测量交流电压
根据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将转换开关旋转至“ ”的适当量程位置,因为被测的是交流电压,无需考虑极性,其测量方法及读数同直流电压的测量,但应注意,当量程选在交流电压时10伏档时,则应从标有“10”专用刻度上去读取数值。
3.测量直流电流
测量直流电流时,电表必须按照电流的方向正确地串入被测电路中,以保证电流从表“+”端流入,根据被测电流的大致范围,将转换开关旋至“mA”(直流)档的适当量程上。特别注意,切不可在电流档上去测量电路电压,以免烧坏电表。
示波器是一种用来观察各种电压(或电流)波形的仪器。YB4324型双踪示波器可以观察频率为20MHZ以下的各种信号,且可同时观察两个不同的信号以便比较。
1.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正弦信号的有效值:
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分别调在15HZ,1KHZ,465KHZ,用晶体管毫伏表直接测量信号发生器输出。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衰减和“输出细调”旋钮,以得到不同的输出幅度,用晶体管豪伏表测量出它们的有效值。
实测电阻值Ri=KΩRF=KΩ
表13—1
直流输入电压Ui(mV)
40
80
400
800
输出电压Uo
理论估算值(mV)
实测值(mV)
误差
2、同相比例放大器
电路如图13—2所示,
输入直流电压,测量输出电压,
记入表13—2,并与理论估算值比较。
表13—2
直流输入电压Ui(mV)
40
80
400
800
输出电压Uo
1.测量直流电压
根据被测电压的范围,将转换开关置于“ ”的相应量程上,测量时将表笔并接在电路上,同时应注意正、负极性。如果被测电压的数值范围无法估计,以及正、负极性不能事先估计,则应把转换开关旋转到“ ”的最高量程位置,并且在测试时,先将一表笔接触电路的一点,再将另一表笔与电路另一点轻轻相碰,这样可以判出被测电压的数值范围和极性,然后选择合适量程及正、负表笔在电路的测量位置。测试中,待指针偏转并稳定后,从刻度盘上标有“ ”符号的刻度线上读取数值。
VC(V)
VB(V)
VE(V)
UBE
UCE
IC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
断开短路连线,将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接至放大电路输入(注意“共地”),调信号频率为1KHZ,US=10mv,再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输出电压UO,如果输出电压正常,则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V和输出电阻r。
状态
Ui(mV)
Uo(mV)
Av
ro
负载开路
RL=2.7 KΩ
其中输出电阻的计算为r0=( )RL
UO’即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
1.测量输入电阻,根据输入电阻定义r=Ui/ Ii= =
因此利用上述测量结果即可求得ri。由于在学习机电路板上Rs=0,为测量ri,可用RL=2.7 KΩ电阻代替Rs,再测出Ui,计算ri。
理论估算值(mV)
实测值(mV)
误差
3、电压跟随器
电路如图13—3所示,输入直流电压,测量空载和有载时的输出电压,记入表13—3中,并与理论估算值比较
表13—3
Ui(mV)
40
100
1000
3000
测试条件
RL开路
RL=10K
RL开路
RL=10K
RL开路
RL=10K
RL开路
RL=10K
输出电压Uo
理论估算值(mV)
表15—3
输入状态
输出状态
A
B
Z
0
0
0
1
1
0
1
1
图15—3
2组成或门电路
表15—4
输入状态
输出状态
A
B
Z
0
0
0
1
1
0
1
1
图15—4
3组成或非门电路
组成或非门将电路画在下面空白处,并测输出端电平,填入表15—5
输入状态
输出状态
A
B
Z
4组成异或门电路图15—5
分别按照图15—6(a)和图15—6(b)组成异或门电路,测试其输出填入表15—6。
3.进一步练习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二、所用仪器与实验板
示波器YB4320;函数发生器YB1634;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实验板(自制实验板一块或SXJ-3A型模拟电路学习机一台)
三、实验电路
在下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中自制实验板参数为:
VCC=12V,RW=1MΩ,Rb1=10KΩ,Rb2=8.2 KΩ,Rc=2.7 KΩ,Re=1.5 KΩ,RL=2.7 KΩ,Rs=1 KΩ,C1=C2=10μF,Ce=100μF。
(4)改变波形高度(5)改变波形个数
3.总结用万用表测试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方法。
4.用不同电阻挡测二极管正向电阻时,所得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实验二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及其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法。
2.观察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4、负载电阻RL与放大倍数有何关系?若要得到最大的不失真输出,其静态工作点是否一定落在直流负载线的中点上?
实验三集成运放线性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连接和测量比例放大器、电压跟随器、加法器和加减器
2、分析测量运算器产生的误差
二、使用仪器及设备
万用表,示波器,SXJ—3B模拟电路学习机
三、实验内容
每个运算电路实验,都应先进行以下两项:
(1)将各输入端接地,接通电源,用示波器观察是否出现自激振荡。若有自激振荡,则应进行消振或更换集成块
(2)调零:各输入端仍接地,调节调零电位器,使输出电压为零(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
1、反相比例放大器
电路如图13—1所示,输入直流电压,测量输出电压记入表13—1,并与理论估算值比较
注意:各电阻的标称值与实际阻值相差较大(相差值最大可达20%),应采用实测电阻进行估算。
在测量过程中,为了避免接入被测电压后,使表头过载,应先将晶体管豪伏表“量程”旋钮置于大量程档位,接入被测信号电压后,再逐次向小量程档位拨动。为了读数准确,一般要求表头指针指示在满刻度的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