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显微镜检验技术

合集下载

法医学鉴定中的显微镜分析

法医学鉴定中的显微镜分析

法医学鉴定中的显微镜分析法医学鉴定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对分析物质的检验、实验以及相关证据的鉴定,为法律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法医学中,显微镜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物证的检验与鉴定。

以下将对法医学鉴定中显微镜分析的原理、应用和技术进行阐述。

一、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进行物质观察的工具。

目前常用的显微镜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

光学显微镜利用透射或反射光,通过透镜组将样品放大,使人眼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样品的细节结构;而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束的方式进行观察,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二、应用1. 纤维物证鉴定: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纤维细微的特征,通过对纤维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其来源和种类,从而提供重要的物证证据。

在犯罪现场或者嫌疑人身上发现的纤维可以与被害人、嫌疑人的纤维进行对比鉴定,进一步确认案件的事实。

2. 血液鉴定: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血液的细胞结构和成分,通过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可以判断血型、遗传病变以及是否带有病原体等信息。

这对于犯罪现场的血迹鉴定以及病理学上的血液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 毛发鉴定: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毛发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毛发的外形、颜色、纹理等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毛发的来源以及是否存在特殊的变异情况,从而对毛发进行鉴定。

4. 软组织鉴定: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软组织的微观结构,通过对细胞的形态、组织的构成等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组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病理变化,进而对尸体死因进行推测。

三、技术1. 显微镜调焦技术:显微镜的调焦技术对于获取清晰的观察图像至关重要,合理地使用镜筒和目镜的焦距调节,可以使观察物体的图像清晰度达到最佳状态。

2. 标本制备技术:为了使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最佳效果,需要进行相应的标本制备工作。

例如,对于液体标本,需要通过各种染色和固定技术来增强观察效果;对于固体标本,需要进行切片、抛光等处理,以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

3. 图像分析和比对技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可以通过软件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进一步提取有用的特征信息,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样品进行比对,从而进行物证的鉴定。

法医对物证的鉴定方法

法医对物证的鉴定方法

法医对物证的鉴定方法物证在刑事司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关键证据来确立犯罪事实,对于破案和司法公正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法医作为专门从事法医学研究和实践的专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物证进行鉴定。

本文将介绍法医对物证进行鉴定的方法。

一、指纹鉴定指纹鉴定是法医对物证进行常见的鉴定方法之一。

人的指纹独特且不会改变,因此,通过对犯罪现场或物品上的指纹进行提取和比对,可以确定嫌疑人的身份。

法医会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和比对指纹,通过比对指纹的纹型、岭流和孔洞等特征来确认是否匹配。

二、DNA鉴定DNA鉴定是现代法医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提取物证样本中的DNA,进行扩增和比对来确定嫌疑人与物证的亲缘关系。

法医会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来扩增DNA,并通过电泳等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

DNA鉴定对于破解复杂的案件和亲子关系的确定具有重要价值。

三、痕迹鉴定痕迹鉴定是法医对物证进行的另一种常见方法,它主要通过对物证上的痕迹进行观察和比对来确定嫌疑人的行为。

常见的痕迹包括血迹、唾液、酒精、药物、纤维等。

法医会使用显微镜、紫外光、显色剂等工具来观察和提取痕迹,通过比对痕迹的特征和化学成分等来确定其来源和意义。

四、毒物鉴定毒物鉴定是法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用于确定人体内是否存在毒物以及其种类和浓度。

法医会采集受害者的尸检样本或嫌疑人的生物样本,并使用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来分离和鉴定毒物。

毒物鉴定在解决涉及中毒案件和药物滥用等问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病理解剖病理解剖是法医对尸体进行的一项重要鉴定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尸体的组织和器官来确定死亡原因、是否存在外伤等。

法医会对尸体进行解剖,并采集皮肤、毛发、骨骼等样本进行分析。

病理解剖对于确定死亡原因、判断是否存在他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六、火灾物证鉴定火灾物证鉴定是法医对火灾现场和物品进行的鉴定方法,它可以确认火灾是否为事故或蓄意纵火所致。

法医会对火灾现场进行勘察和记录,收集燃烧痕迹和物品残留,运用化学、物理等分析方法来确定火源、火焰传播路径等重要信息。

法医鉴定中的物分析技术

法医鉴定中的物分析技术

法医鉴定中的物分析技术法医鉴定是在刑事司法程序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犯罪现场及相关物证进行检验、鉴定,为法庭提供客观、可靠的证据。

物分析技术作为法医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对物证的分析,获取有关案件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法医鉴定中常用的物分析技术。

一、显微镜观察分析技术显微镜观察技术是一种基础且常用的物证分析方法。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功能,可以观察到物证上细微的特征,如纤维、毛发、颗粒等。

在法医鉴定中,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和比对衣物纤维、车辆划痕、工具痕迹等,从而确定物证之间的联系和可能的作案手段。

二、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在法医鉴定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物证中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物证的来源、性质和特点,从而为案件的调查和审判提供科学依据。

三、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测定物质的质荷比和质量分析物质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在法医鉴定中,常用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液体、气体、固体等不同样品进行分析,提供物证中有机物、毒物、药物等相关信息,对案件的侦破和判定起到重要作用。

四、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分析物质特性的方法。

在法医鉴定中,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包括电解质分析、极谱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物证中的金属离子、药物、环境污染物等,确定物证的成分和浓度,为案件提供科学依据。

五、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核磁共振现象来分析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在法医鉴定中,常用的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包括核磁共振波谱、核磁共振成像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物证中的有机物、无机物进行分析,获取物证的结构信息和成分比例,为案件的分析和证据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法医鉴定中的物分析技术包括显微镜观察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和核磁共振分析技术等。

物证技术学实验报告

物证技术学实验报告

物证技术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学习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物证分析技术;3. 进行实验操作,熟悉物证技术的操作流程;4. 培养对物证技术学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实验装置与材料1. 显微镜;2. 灭菌棉签;3. 玻璃显微片;4. 数据处理软件。

实验过程实验1 纤维物证的显微镜观察1. 取一段未经处理的纤维样品;2. 在显微镜下对纤维进行观察,记录其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3.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纤维进行计量和比较。

实验2 指纹检验1. 汇集多个实验者的指纹样本,包括湿水法、湿粉法和带光源法;2. 使用灭菌棉签,轻轻涂抹实验者的手指,并选取区域对应的玻璃显微片;3.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指纹特征,并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

实验3 法医荧光实验1. 取一段未处理的血液样本;2. 在特定波长的光源下观察血液样本的表现;3. 记录血液样本在光源下的荧光表现和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1的纤维物证观察发现,不同颜色的纤维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且纹理和形状也有所不同。

经计量和比较,可初步判断纤维来源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2. 实验2的指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实验者的指纹特征差异明显,湿水法和湿粉法可清晰显示指纹纹路,带光源法能更好地展示指纹的形状和细节。

数据处理软件可辅助对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和鉴别。

3. 实验3的法医荧光实验发现,血液样本在特定波长的光源下会产生荧光现象,不同波长光源下血液荧光的颜色也有所变化。

这可为判断是否有血液残留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物证技术学实验,我们掌握了纤维物证观察、指纹检验和法医荧光实验等几种常见的物证分析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用于破案和司法鉴定。

同时,数据处理软件在物证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我们培养了对物证技术学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司法鉴定技术常用方法介绍

司法鉴定技术常用方法介绍

物证检验鉴定技术常用工具概况
物证检验鉴定技术是指为解决涉及司法审判中的专业性问题,运用于司法鉴定领域,探询案件相关事实的技术。

比如亲子鉴定技术、指纹足迹鉴定技术、笔迹同一性认定技术等。

主要使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鉴定:
显微镜类用于文检\痕检\法医等物证检验
文检检验设备
痕迹检验设备
法医检验设备
法医病理设备
技术侦查设备
现场勘察箱
智能指纹管理柜
红外激光隐形防伪产品
安检搜爆排爆人员训练产品
,,,,,,,,,,,,,,
文章来源: ,,
物证检验鉴定技术常用方法概述
物证检验鉴定技术是指为解决涉及司法审判中的专业性问题,运用于司法鉴定领域,探询案件相关事实的技术。

比如亲子鉴定技术、指纹足迹鉴定技术、笔迹同一性认定技术等。

主要使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鉴定:
显微镜
文检检验设备
痕迹检验设备
法医检验设备法医病理设备
秘密取证设备
毒品炸药检测现场勘察箱
军事战剂化学毒剂检测
智能指纹管理柜
安检搜爆排爆人员训练产品
红外激光隐形防伪产品
,,,,,,,,,,,,,,
文章来源: ,,。

第五章物证显微镜检验技术

第五章物证显微镜检验技术

第五章物证显微镜检验技术第一节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参数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光学显微镜在结构上分为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两大部分。

(一)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由物镜、目镜、照明装置(聚光镜、反射镜等)及光源等部件组成。

1、物镜:是显微镜光学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光学部件,它直接决定着显微镜的光学质量和光学性能,显微镜分辨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物镜的性能。

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由1--5组复式透镜所组成。

在组成物镜的各透镜中,唯有位于最下端的前透镜起着放大作用,其余透镜都是用于消除前透镜产生的各种像差的。

(物体经透镜放大后所获得的像,其形状、颜色与物体本身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像差)2、目镜:安装在镜筒上方,将物镜造成的第一次放大物像(倒立实像)再次放大,成为眼睛能观察到的放大虚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

目镜的结构比较简单,一般由两块凸透镜组成。

上方透镜称接目镜,直接用于眼睛观察;下端透镜称会聚透镜或视野透镜,也叫场镜。

上下透镜之间的物方焦平面处,设有视场光阑,用以限制物方视场的大小。

物镜的放大实像就成像在这光阑面上。

目镜的放大倍率一般为5--10倍,其放大率与接目镜的直径及目镜筒长有关,直径愈小、筒长愈短,则放大率愈大。

3、聚光镜:主要用以弥补光量的不足,同时也可以适当改变从光源射来的光线性质。

4、虹彩光阑:多安置在聚光镜的下方,其作用是调节聚光镜的数值孔径。

使进入物镜的光柱的角度正好能均匀照满物镜的前透镜。

5、反射镜:作用是改变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的方向,将光线送至聚光镜。

6、滤光镜环:是安装在反射镜和聚光镜之间的可水平移动的金属环,其上可安放各种滤光镜片。

其作用是改变从光源射来的光线组成。

7、光源:显微镜的主要光源是灯光。

通常显微镜都配有内装式或外装式的专用照明灯。

常用的有白炽灯、氙灯、汞灯等。

(二)显微镜的机械系统显微镜的机械系统由镜座、镜臂、镜筒、镜台(载物台)、物镜转换器、调焦装置等组成。

法医工作中的物检验与鉴定方法

法医工作中的物检验与鉴定方法

法医工作中的物检验与鉴定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法医工作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犯罪案件调查中,物证检验与鉴定是法医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法医工作中常用的物检验与鉴定方法。

一、现场勘查与物证收集在任何一起犯罪案件中,现场勘查是首要且必不可少的步骤。

法医人员需要亲自前往现场进行勘查,并准确记录现场的情况。

现场勘查的目的是确定案发地点及周围环境,寻找可能的物证并记录下来。

法医人员需特别留意与案件相关的物质痕迹、血迹、指纹等物证,并采取适当的取证方法收集起来,以便后续实验室分析与鉴定。

二、物证初步分析物证收集完成后,法医人员将对物证进行初步分析。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初步判断物证的类型、数量和重要性。

例如,对于血迹,法医人员能够通过观察血迹的颜色、形状和分布等特征初步判断受害人或嫌疑人受伤的方式与情况。

三、显微镜下鉴定显微镜下的物证鉴定是法医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功能,法医人员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物证样本的微观结构。

例如,在药物分析中,法医人员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晶体形状和颜色等信息来鉴定药物的种类与成分。

四、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在法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化学分析,法医人员可以鉴定物证中的化学成分,进而确定物证的来源与性质。

例如,在火灾调查中,法医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确定火灾起因、燃烧速率和燃烧温度等信息。

常用的法医化学分析技术包括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

五、DNA分析DNA分析是现代法医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物证中的DNA进行提取、扩增和测序,法医人员可以确定个体的基因型,并与嫌疑人或受害人的DNA进行比对,从而得出关于嫌疑人是否参与案件的结论。

DNA分析在解决亲子关系鉴定、性侵案件鉴定和无名尸体身份确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数字证据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法医人员通过对电子设备、电脑硬盘等数字设备的取证与分析,可以获取被告人的通信记录、照片、视频和其他相关文件,从而为案件调查提供重要线索。

法医鉴定中的常见技术和仪器

法医鉴定中的常见技术和仪器

法医鉴定中的常见技术和仪器法医鉴定是一项关键性的司法技术,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犯罪现场、尸体和其他相关物证进行分析和判断,为法律程序提供客观、准确的证据。

在法医鉴定的过程中,使用各种技术和仪器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法医鉴定中常见的技术和仪器,以及它们在犯罪侦查和司法鉴定中的作用。

1. 显微镜技术:显微镜在法医鉴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和分析病理组织、纤维、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他生物学物质的形态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用于对微小物质、微生物和物证的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

2. DNA分析技术:DNA分析已成为犯罪侦查和法医鉴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取犯罪现场及相关人员的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可以与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用于确认身份、证实犯罪关系、辨别亲缘关系等。

3. 毒物分析技术:毒物分析用于鉴定和确认尸体中的毒物成分以及相关物证中的毒物残留。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常用的毒物分析方法,可以对复杂的物质样品进行分离和鉴定。

4. 颅骨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和分析尸体颅骨的特征和尺寸,可以对死者的身份、性别、年龄等进行初步判断。

此外,颅骨测量还可以研究颅脑损伤的性质和程度,为刑事案件的分析和破案提供线索。

5. 手印分析技术:手印作为一种唯一的个体特征,常常作为犯罪嫌疑人的重要识别依据。

现代法医鉴定使用自动指纹比对系统,通过对尸体、物证和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进行比对,可以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6. 痕迹分析技术:痕迹分析用于检测犯罪现场和相关物证中的痕迹,如血液、体液、纤维、鞋印、工具痕迹等。

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可以将这些痕迹与嫌疑人联系起来,提供重要的物证和犯罪证据。

除了上述常见的技术之外,法医鉴定还使用了一系列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荧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对物证进行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检测和分析,提供鉴定的科学依据。

总之,法医鉴定中的常见技术和仪器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技术和仪器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物证显微镜检验技术第一节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参数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光学显微镜在结构上分为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两大部分。

(一)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由物镜、目镜、照明装置(聚光镜、反射镜等)及光源等部件组成。

1、物镜:是显微镜光学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光学部件,它直接决定着显微镜的光学质量和光学性能,显微镜分辨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物镜的性能。

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由1--5组复式透镜所组成。

在组成物镜的各透镜中,唯有位于最下端的前透镜起着放大作用,其余透镜都是用于消除前透镜产生的各种像差的。

(物体经透镜放大后所获得的像,其形状、颜色与物体本身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像差)2、目镜:安装在镜筒上方,将物镜造成的第一次放大物像(倒立实像)再次放大,成为眼睛能观察到的放大虚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

目镜的结构比较简单,一般由两块凸透镜组成。

上方透镜称接目镜,直接用于眼睛观察;下端透镜称会聚透镜或视野透镜,也叫场镜。

上下透镜之间的物方焦平面处,设有视场光阑,用以限制物方视场的大小。

物镜的放大实像就成像在这光阑面上。

目镜的放大倍率一般为5--10倍,其放大率与接目镜的直径及目镜筒长有关,直径愈小、筒长愈短,则放大率愈大。

3、聚光镜:主要用以弥补光量的不足,同时也可以适当改变从光源射来的光线性质。

4、虹彩光阑:多安置在聚光镜的下方,其作用是调节聚光镜的数值孔径。

使进入物镜的光柱的角度正好能均匀照满物镜的前透镜。

5、反射镜:作用是改变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的方向,将光线送至聚光镜。

6、滤光镜环:是安装在反射镜和聚光镜之间的可水平移动的金属环,其上可安放各种滤光镜片。

其作用是改变从光源射来的光线组成。

7、光源:显微镜的主要光源是灯光。

通常显微镜都配有内装式或外装式的专用照明灯。

常用的有白炽灯、氙灯、汞灯等。

(二)显微镜的机械系统显微镜的机械系统由镜座、镜臂、镜筒、镜台(载物台)、物镜转换器、调焦装置等组成。

二、显微镜的光学参数显微镜的光学参数包括:放大率、数值孔径、分辨率、视场、景深、镜像清晰度、镜像亮度、工作距离、机械筒长等。

其中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参数是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的各个参数均有一定限度,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一)显微镜的放大率放大率是指被观察物体经物镜、目镜两次放大成像后,人眼看到的虚像的大小对原物大小的比值。

通常用显微镜的物镜单向放大率m与目镜的角放大率α两者的乘积来表示显微镜的放大率M。

即M= m α 。

物镜的单向放大率m与光学筒长S(物镜后焦距与目镜前焦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物镜焦距f₁成反比。

S即m=f₁目镜的角放大率α与目镜焦距f₂成反比,与明视距离(250毫米)成正比。

250即α =f₂S 250由此可见,M = m α = ×f₁f₂(二)物镜的数值孔径物镜的数值孔径是被检物体与物镜间媒质的折射率与物镜孔径角的一半的正弦值的乘积。

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成正比,因此,数值孔径是衡量显微镜性能的极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其决定并影响着显微镜的其它参数。

例如,其与放大率成正比,与景深成反比,其平方与镜像亮度成正比,其值愈大则视场与工作距离愈小等。

(三)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其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

分辨率是衡量显微镜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分辨率的高低是根据能够被分辨清楚的物体上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来估算的。

显微镜能分辨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称为最小分辨距离,用Z表示。

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距离与分辨率成反比,即Z值愈小,分辨率愈大。

当被检物体两点间距离小于Z时,就不能分辨两点而只能看成一点了。

(四)显微镜的视场(视野)从显微镜中能观察到的圆形范围称为视场或视野。

视场大小由设在目镜中的光阑大小所确定。

不同的物镜、目镜搭配使用时,其视场大小不同。

理论上讲,视场越大越便于观察,但视场直径会随放大率的增加而变小。

因此在使用时可以使检材依次移动位置,轮流进入视场内进行观察。

(五)显微镜的景深当显微镜调焦于某一物平面时,位于该平面的前后、能被观察者看清楚的两个物平面之间的距离,即能看清的物体厚度,称为显微镜的景深,也称焦点深度。

景深与物镜的数值孔径及放大率成反比,要求高分辨率和高放大率,则景深只能变浅。

由于显微镜的景深很小,在制作检材时要求其厚度要薄,一般为4--6微米。

(六)显微镜的镜像清晰度被检物体经过显微镜放大以后,所得物像的轮廓清晰程度,称为镜像清晰度。

一般来说,显微镜透镜的像差校正的愈好,镜像清晰度愈高。

显微镜的放大率愈高,像差也被放大,像的清晰度就愈差。

实践证明,选择合适的物镜,适当搭配物镜和目镜,保持标准筒长,调选合适的盖玻片等均能提高显微镜的镜像清晰度。

(七)显微镜的镜像亮度显微镜的镜像亮度是指通过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像的明暗程度。

在高倍镜下进行显微摄影或进行投影、暗场、偏光等观察时,镜像亮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镜像亮度与数值孔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放大率的平方成反比。

在使用时,应合理选用物镜和搭配好目镜,以期获得最佳镜像亮度。

(八)显微镜的工作距离显微镜的工作距离是指物镜的前表面中心到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其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有关,数值孔径越大,工作距离越小。

工作距离还与物镜种类、光学结构等有关。

注:使用显微镜时,各光学参数之间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

例如,当使用较大数值孔径的物镜时,放大率提高了,分辨率提高了,但视场小了,工作距离短了,景深也小了。

因此,针对不同的检材和不同的检验要求,合理考虑光学系统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统筹兼顾,是显微镜检验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二节物证检验中常用的几种光学显微镜一台基本的显微镜架,安装上不同的附件之后,即可供不同的检验之需。

如物证检验中常用的生物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等,都可以在基本的显微镜架基础之上添加一定的配件而形成。

除此之外,还有供特种需要专门设计的实体显微镜、比对显微镜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光学显微镜。

一、体视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又称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

其特点是能观察到物体的立体三维图像,具有空间立体感。

体视显微镜属于双筒显微镜,具有两个目镜。

其之所以能观察到立体图像,是因为它的两个目镜能使人的左右两眼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物体。

体视显微镜是观察物证表面结构特点的理想工具。

在物证检验中,常利用其作为初检工具。

在立体形象痕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等)检验、笔画先后顺序检验、伪造文件检验、油漆碎片、玻璃碎片、纸张、纤维等的检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暗场显微镜暗场显微镜,又称暗视野显微镜,超显微镜,属于较高级的特种生物显微镜。

它利用特别的聚光器,不使照射物体的光线直接进入物镜,而使斜射光线照射被检物体表面,使物体发出的反射光及衍射光进入物镜,从而在暗视场中见到明亮的物像。

由于暗场显微镜是利用被检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和衍射光来观察物体,所以不能看清物体的结构特点,但能够看到物体的存在和运动。

对于在0.2--0.004微米之间的微小粒子,暗场显微镜具有明场显微镜无法达到的分辨能力。

明场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距离一般为0.2微米,而暗场显微镜能观察到0.002--0.004微米以上的超显微粒子的存在,其分辨率比普通光学显微镜提高了100--200倍。

暗场显微镜适合于观察生物物证中的一些活的微生物,如观察某些病毒,观察透明活细胞浆中的微粒等。

常见的暗场显微镜是抛物面暗场显微镜。

其聚光器透镜呈抛物面形,在抛物面的底部中央有一片遮光板,只让边缘的筒状光线射入抛物面,使之改变为斜射光线。

三、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用以观察受激发出荧光的检材的荧光图像的显微镜。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的先决条件是被测物质在紫外线或短波可见光(蓝光或绿光)的照射下可以发出可见荧光,或经过染色以后可以发出荧光。

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所用的光源不同。

荧光显微镜的光源是能发出特定波长紫外光或蓝紫光的高压水银石英灯或氙灯。

由于荧光显微镜的光源在发射紫外线的同时还放出很大的热量,因此在其光源之前要设置吸热水槽(内装10%硫酸铜水溶液)。

荧光显微镜必须配备相应的滤光片组:一是激发滤光片组,设置在光源之前,将紫外线以外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都滤掉;二是抑制滤光片组,设置在物镜上方或目镜下方,只允许荧光通过,将紫外线滤掉,同时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另外,荧光显微镜通常是在黑暗的背景下观察被检物的荧光图像,其对比度约为普通显微镜的100倍。

可观察到普通显微镜下看不到的微小物体和细节特征,从而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能力。

荧光现象是物证检验中鉴别不同物质属性时经常利用的特征之一。

例如,对墨水笔画、圆珠笔笔画、复写纸笔画、图章印文的印油等进行检验时,往往要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它们的荧光现象。

还可用于分析某些生物物证的化学成分(因几乎所有的有机分子都能够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发出荧光而被观察分析),鉴定血迹、唾液斑及毛发物证的性别属性等。

四、偏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是利用偏振光区别均质与非均质物体,而且还能观察研究物体非均质性本身强弱和各种差异的显微镜。

(一)偏振光光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从普通光源发出的光线,其振动的方向随机分布,在各个方向振动的强度也相等。

如果光被某些物体特殊反射或透射后,其反射光的振动方向被限制在垂直光波传播方向的一个直线上振动,这种光波称为偏振光,也称为完全偏振光。

如果光波在某个方向上的振动强度比其它方向的振动强度大,则这种光波称为部分偏振光。

(二)双折射体自然界中的物质存在着人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均质与非均质的差别。

非均质物质具有双折射性质,称双折射体。

自然光通过“双折射体”后,可形成两束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光(正常光和异常光两种偏振光),两者的光速、折射率和波长均有不同。

(三)尼科尔棱镜将具有一定方向性的两块方解石(为六方晶体,具有双折射性)用树胶粘合起来,制成尼科尔棱镜。

自然光进入尼科尔棱镜的一侧后分解成正常光和异常光两种偏振光,其中正常光的折射率较树胶的大,不能通过树胶;异常光与树胶的折射率近似,可以通过树胶。

即正常光不能通过尼科尔棱镜;异常光可以通过尼科尔棱镜。

(四)偏振器偏振器是用尼科尔棱镜制成的、只允许在一个方向振动的光波通过的光学元件,分为起偏器和检偏器两种。

偏光显微镜在光源与样品之间,加有起偏器,通过其获得偏振光;在物镜与目镜之间装有检偏器,用以检查是否有异常光通过双折射体。

当起偏器与检偏器的方向平行时,通过起偏器的光振动恰好能通过检偏器,其视野是亮的;转动起偏器,使起偏器通过的光振动方向与检偏器通过的光振动方向相垂直,其视野是暗的。

此时在载物台上放入具有双折射性质的非均质物质,由于产生偏光干涉而使视野变亮。

旋转载物台时,每90˚样品变暗一次,而放入单折射体时,视野中的物像始终是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