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管(精)

合集下载

社区共管意义

社区共管意义

社区共管的意义(1)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中实施的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参与保护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并与保护区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

其目的在于通过帮助社区合理利用资源丛而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9]。

(2)与传统自然保护区的封闭式管理模式相比,社区共管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参与性、互利性等特征。

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新的共管体系及对策和建议,使当地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同保护区的保护目标统一和协调起来,使社区自然资源今后的发展变化直接地处于保护区的监测之下,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

(3)在一些经济不发达且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社区共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共管达到进一步强化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考虑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寻找可以改进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并加以扶持的途径[12]。

一方面是使社区在发展中能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保护区资源的破坏另一则是方面帮助社区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减小由于生态保护给社区发展带来的限制和约束,使社区能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11]。

参与式社区生态保护是目前国际国内普遍推行的生态保护模式,它对于区域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王芳.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10]谭丹犁. 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成效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11]陈伟.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1996,02:54-57.[12]A.Z.M.Manzoor Rashid,Donna Craig,Michael I.Jeffery,Niaz Ahmed Khan. Forest protected area governance in Bangladesh:a focus on the legal and policy framework[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04:345-351.。

社区共建共管方案

社区共建共管方案

社区共建共管方案社区共建共管是一种新型的社区治理模式。

它基于社区居民自主管理和自治的原则,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决策中。

在社区共建共管的模式下,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居民委员会或村委会等机构,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制定社区治理规划、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修等事项,推进社区治理改革。

一、社区共建共管的意义1.解决长期以来社区治理上的矛盾问题。

社区共建共管的模式能够使社区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治理,形成社区自治的氛围,解决了社区治理中的长期矛盾问题,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率。

2.增进社区居民间的团结和协作。

社区共建共管的模式鼓励居民建立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组织力。

3.加强社区治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社区共建共管的模式,促进了社区治理机构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增加了社区治理的公众监督和参与。

二、社区共建共管的实践在实践社区共建共管之前,需要对社区进行“普法”宣传、组织居民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认识、增强意识,以便更好地推进社区共建共管工作。

1.设立社区共建共管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社区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宣传,居民议事会的组织和协调,社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推进等工作。

2.成立居民议事会和社区志愿者协会。

居民议事会是居民自治和社区共建共管的重要机构,负责调查研究社区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并将其反映到社区共建共管领导小组中。

社区志愿者协会则是一个负责社区服务、宣传教育、公共安全等方面工作的组织。

3.建立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实现社区管理信息的全面掌控、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公众的在线参与,提高社区共建共管的管理效率。

三、社区共建共管的风险及对策1.政府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冲突。

政府在制定社区治理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利益和需求,避免因利益分配不公引发社区居民的矛盾和冲突。

2.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社区共建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缺乏兴趣和热情。

社区共管的方法

社区共管的方法

社区共管的方法社区共管是指社区居民通过自主参与、互助合作的方式,共同管理、维护和改善社区环境与公共事务的一种模式。

社区共管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几种社区共管的方法,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居委会的建立与发展居委会作为社区管理的核心组织,可以促使社区共管的实施。

居委会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负责统筹、筹划和组织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

居委会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组织居民自治小组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使社区共管得以顺利推进。

然而,居委会也面临着居民参与度不高、部分成员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二、志愿者服务的推广志愿者服务是社区共管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招募并培训社区志愿者,可以组织和开展各类社区事务,如环境卫生清理、社区安全巡逻、邻里互助等。

志愿者服务不仅提供了免费的服务,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更多人参与社区共管的积极性。

然而,志愿者服务也面临着组织管理不规范、缺乏长期稳定机制等问题,需要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

三、社区合作经济的发展社区合作经济是指社区居民通过共同投资、共同创业、共同分红等方式合作经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增收。

社区合作经济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的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提高社区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实现社区共管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社区合作经济也面临着资源不足、市场需求不稳定等挑战,需要注重发展前景和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四、社区教育与文化建设社区教育与文化建设是实施社区共管的重要支撑。

通过举办各类教育培训、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等,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社区居民的共同认同和凝聚力。

社区教育与文化建设还可以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合作精神,为社区共管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然而,社区教育与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资源不足、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强与相关机构和资源的合作。

五、网络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区共管在信息传播和组织管理方面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实现更高效的方式。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7篇)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7篇)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7篇)社区综合治理篇1根据xx办社会治安综合办理工作安排的关照,为做好社区治安综合办理工作,联合辖区实际环境,我社区综治带领班子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探讨订定了20xx年综合办理工作筹划,美满了各项构造机会商各项规章轨制,责任分工明了,做到了工作有筹划、有落实、结束了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比较本年综合办理工作目标责任状,将20xx年工作总结以下:1、齐抓共管把社区治安作为社区构筑的包管:1、当真落实“巩固压服一切”的目标,加强社区治安防备办法的落实,加强在保护社会治安中的效用,切当落实“属地办理”的原则,自动鞭策社区构筑综合办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建立温和社会活动的宣扬力度,进步全民参加意识,策动全社会自动参加治安自愿者的活动中。

社区策动辖区内的企奇迹单位干部职工和居民大众,进行宣扬教诲,在紧张街道、居民室第区吊挂、张贴宣扬横幅、标语和黑板报,使我们的建立温和社会活动宣扬教诲到达了预期的结果。

3、美满构造收集和规章轨制,自动展开群防群治工作。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构造健康,本年全年,我社区共出动任务巡查队7000多人次,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佩带任务巡查袖章下户巡查已构成轨制化。

社区还给任务巡查队配备了小喇叭,经过议定播放喊话灌音提醒居民加强防备,社区居民大众防备意识明显进步,防备气力构筑明显加强,刑事案件发案率获得有效禁止,社区居民大众安定感明显进步,社会秩序精良,人民立足立命。

4、20xx年度xx区社会治安综合办理目标办理责任书法则本年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群防群治工作上,我社区为了更好地做好社会治安综合办理工作,竭力低落发案率,包管居民生命财产安定,想方设法对辖区内居民小区履行封闭式办理,对异国围墙的小区要构筑围墙,异国安置防盗门的单位楼要做好住户的思维工作,篡夺在单位楼的楼梯口联合安置防盗门。

一区启用任务巡查队员在小区门口值守,制止闲杂人员进入小区,小区治安状况大大好转,车辆失窃现象裁减,午时歇息时候也异国收废旧的噪音呈现,居民反应很好。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管理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管理
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是社区贫富划分。贫富 划分的目的是根据财富的多少把村民划分成 不同的社会经济等级群体,以确定不同的社 会经济群体在资源使用方面的差异。
整理课件
4.访谈类技术 访谈有3种基本类型:固定结构、半固定结构和非固定结构:
❖ 固定结构指按统一的调查表格开展的一种正式的、固定内 容的访谈
❖ 非固定结构访谈的特点是访谈者只是根据预先想好的、一 个大致的目标向被调查者提问题
第十三讲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管理
整理课件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
一、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和意义 二、社区共管的类型与方法 三、社区共管调查技术 四、社区共管过程中应
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共管中的冲突管理
整理课件
一、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和意义
(一)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 1.共管(Co-management):即共同管理,是一
1.通过共建组织进行共管 2.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和服务等援助对一些活动进 行共管 3.通过合同协议进行共管 4.通过行政和政策手段进行共管 5.通过合资或股份制的形式进行共管 6.通过生产或生活中整理的课件一些联系进行的共管
整理课件
三、社区共管调查技术
(一)参与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是一系列方法的总和,通过多种手段与工具, 充分引导当地群众参与调查过程,并使当地群众自主积
共管的主要内容 商业性,行政管理性。
商业性,行政管理性, 公益性。
行政管理性,公益性。
4.政府与社区间的共管 紧密,半紧密。
行政管理性,公益性。
5.社区与NGO间的共管
6.社区、政府和NGO间的 共管
半紧密,非紧密。 公益性,商业性。 半紧密,非紧密。 公益性,商业性。

社区共管协议书

社区共管协议书

社区共管协议书甲方(社区管理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社区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方(社区业主委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方(社区服务提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戊方(其他相关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作为社区管理方,乙方作为社区居民代表,丙方作为社区业主委员会,丁方作为社区服务提供方,戊方作为其他相关方,各方为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共管协议:第一条目的和原则1.1 本协议旨在明确各方在社区共管中的职责和权利,确保社区管理的透明、公正和高效。

1.2 各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参与社区管理。

第二条社区管理2.1 甲方负责社区的日常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

2.2 乙方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参与社区管理决策,反映居民意见和需求。

2.3 丙方作为业主委员会,负责代表业主的权益,监督甲方的管理工作。

2.4 丁方提供社区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物业管理、文化活动组织等。

2.5 戊方根据其职责和能力,参与社区管理的相关活动。

第三条社区决策3.1 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应通过四方协商一致,必要时可召开居民大会讨论决定。

3.2 社区日常管理事务由甲方负责,但应定期向乙方、丙方报告工作进展和结果。

第四条财务管理4.1 社区财务由甲方统一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公开。

4.2 社区财务报告应定期向乙方、丙方公开,并接受监督。

第五条社区服务5.1 丁方应提供符合社区需求的服务,确保服务质量。

5.2 丁方应定期收集居民对服务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改进服务。

第六条纠纷解决6.1 社区内的任何纠纷,首先应由甲方协调解决。

6.2 如纠纷无法解决,可提交丙方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社区共建共管方案

社区共建共管方案

社区共建共管方案敬爱的社区居民们:社区作为我们居住的地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里,我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为了更好的社区生活,我们需要建立并实施共建共管的方案,下面是本文将要介绍的内容:1.社区共建共管方案的背景和目的2.社区共建方案内容3.社区共管方案内容4.社区共建共管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估1. 社区共建共管方案的背景和目的在我们的社区中,不同的人拥有着不同的资源和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机制。

社区共建共管的方案便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区共建共管的方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方案,旨在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并进一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需要计划、合作、协商和监控,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通过社区共建共管方案,我们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增强社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社区的环保意识和措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2. 社区共建方案内容社区共建方案旨在完善社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公园、文化设施等。

下面是一些社区共建方案的内容:2.1 道路和交通我们需要改善社区的道路和交通状况,确保居民能够安全和方便地出行。

例如,可以增设人行道、路灯、红绿灯等设施。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环保,采用环保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车、自行车等。

2.2 公园和植被我们可以建立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台球、篮球、弹簧床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需求。

同时,我们可以增加社区的植被,美化社区环境。

2.3 文化设施社区可以设立图书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场所,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

我们也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美术、舞蹈、音乐等课程,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2.4 社区商业社区商业场所的健康运行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商业圈,以便居民购物及娱乐需求。

商业圈还能吸引更多非居民前来购物、消费,同时推动社区发展,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国家公园社区共管

国家公园社区共管

05
国家公园社区共管的政策 与法规
国内政策与法规
01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02
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分 类和设立条件
03
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 和职责
国内政策与法规
• 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国内政策与法规
森林法 规定了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原则
明确了森林的定义、分类和保护范围
02
国家公园社区共管的模式 与机制
共管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在国家公园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社区参与 决策和执行过程。
社区主导模式
社区在国家公园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政府提供 支持和监督。
合作模式
政府和社区共同参与国家公园管理,共享权力和 责任。
共管机制
法律法规保障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公园社区共 管的主体、职责和权利。
国内共管实践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1
实施“社区共管”模式,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通过协商制定
管理规划,促进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和旅游开发。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2
实行“生态管护员”制度,聘请当地居民担任生态管护员,负
责巡护、监督和报告生态状况。
大熊猫国家公园
03
开展“熊猫守护者”项目,招募当地居民参与大熊猫保护、监
测和宣传教育。
国际共管经验
哥斯达黎加国家公园
实行“社区共管”模式,将国家公园划分为 多个区块,由当地社区负责管理,获得良好 的生态保护和旅游收益。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实施“生态旅游”项目,促 进旅游业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
实行“社区共管”模式,与当地社区共同管 理公园,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和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确立社区管理的指导思想


(2) 建立科学的社区管理体系
(3) 建立正当的社区利益补偿机制
(4) 寻找社区资源利用替代途径
(5) 转变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水平
(6) 对保护区管理机构性质重新定位
35
二、社区共管的成效

1.大副减低林政案件。 2.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3.促进保护区与当地政府联系,缓解社区与保护 冲突。 区的
9

在共管项目中还可以采取鼓励的方法:

(1) 提供信息服务; (2) 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就业的机会; (3) 组织一些协调活动;改善部门间关系; (4) 帮助社区从事一些发展项目;


(5) 尊重社区的居民,同他们讨论一些问题;
(6) 帮助他们进行一些自我认识性的活动等等。
10
3、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时间一般都 相对较短 时间一般较 长
14

表8-2 根据共管参与者的组成进行划分的共管类型
共管类型 共管者之间关系的主要类型 紧密型共管;半紧密型共管 紧密型共管;半紧密型共管 紧密型共管;半紧密型共管 紧密型共管;半紧密型共管 半紧密型共管;非紧密型共管 共管的主要内容 商业性,行政管理性 商业性,行政管理性, 公益性 行政管理性,公益性 行政管理性,公益性 公益性,商业性
3、保护区与社区间存在哪些冲突?
4
第一节 社区共管概念

一、概念
共管泛指在某一具体项目或活动中参与的各方
在既定的目标下,以一定的形式共同参与计划、 实施及滥测和评估的整个过程。
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居民参与保护方案的决
策、实施和评估,并与保护区形成共同管理自 然资源的管理模式。
5
二、社区共管的特点
社区共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区共管的概念
第二节 社区共管的方法、步骤和措施 第三节 常用的社区共管研究及管理方法
2
参考书
1、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2002. GEF项目
社区共管论文集.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2002. 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指南.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 (2) (3)
土地权属的争夺 资源利用的争夺 资源收益的争夺
/new/TianyaCity/Content.asp?idWriter= 0&Key=0&idItem=41&idArticle=618807&page_num=1
33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共管监测 评估和推广
19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是:
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并确定项目的总体目标; 建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组织机构; 确定项目的实施地点;
设计项目的框架程序和基本原则。
20
(一)准备阶段

(1)建立领导小组的基本原则 (2)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
2、保护区与社区矛盾冲突的原因分析

(1) 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不合理


(2) 缺乏社区发展替代机制
(3) 缺乏对社区共管的深入研究,没有建立完全 意义上的共管机制 (4) 保护区管理机构定位不明确 (5) 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6) 保护区管理思想和水平落后
34

3. 保护区与社区冲突的对策与建议

4.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方式的改变以及非持续性资源消耗 的减少。 5.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6.提高了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

36
三、社区共管的持续发展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中社区共管就是生态多 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一次尝
试,但是,如何实现共管的可
持续性,仍是保护区面临的一
个新课题。
26
共管步骤(图8-1)
领导小组 规程 共管委员会
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
参与性乡村评估
社区资源管理计划 保护区管理局 准备合同文件
社区层次的共同管理
社区(项目的收益人)
27
共管过程程序图(图8-2)
领导机构 的建立, 明确职责, 确定共管 目标
确定共 管的框 架结构 和原则
建立共 管委员 会,选择 试点社区

(1) 开发性 (2) 参与性


(3) 互利性 (4) 地域性
/travel/geotravel/200703/t20070328_44714.htm (龙首 山自然保护区旅游)
6
三、社区共管的原则

对于中国GEF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这里 有4个条件可以作为共管的基本原则。即
3、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2002. 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3
思考题
1、社区共管的原则?
2、社区共管在自然保
护区管理中的作用?
/pub/home/trave l/geotravel/200703/t20070328_4 4779.htm (沙湖自然保护区旅游)
①扩大参与性; ②提供激励机制; ③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④把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社区持续发展
联系起来。
7
1、扩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性

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同县、乡有关领导进行有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 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讨论。 (2) 同村民进行有关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专 题讨论。 (3) 同保护区周边的生产和商业单位人员进行访谈。 (4) 同保护区内从事保护工作的人员座谈。

(2) 调查了解社区对资源 利用的需求,为社区
共管提供科学依据;
29

(3) 成立共管组织,制定共管计划,确保共管 的稳定、协调和有序地进行; (4)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5) 选择社区发展项目。

/ReadNews.Asp?ID=207 (保护区管理 所与辖区乡镇召开社区共...)
/1680/more/1670/1670more_2.htm
37
1.社区共管持续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

(1) 没有持续的资金注入;


(2) 对共管认识的不足;
(3) 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 (4) 共管人员的作用在整个共管过程中是至关重要 的因素;

由于中国设立保护区采取的是早划多划、先划后 建、抢救为主、逐步完善的政策,因此在数量问
题解决的同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质量问题日
益凸显。自然保护区主旨应是更好地协调人与自 然的关系。然而,在现实中,自然保护区与周边 社区、当地政府存在着相当的矛盾和冲突。
32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社区问题

1、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冲突
PRA参 与性社 区调查
共管 分析 论证
制定计 划签订 合同
实施计 划监测 评估
社会经济 本地调查
P1
P2
P3
P4
P5
P6
28
三、共管采取的措施

(1) 开展宣传教育,
增强环保意识。
/gb/content/200307/09/content_1138424.htm (大洋新闻 - 云南香格 里拉:社区共管...)
共管的时间 一般都很长
2.基础实施 共管
3.生产项目 共管 4.文化教育 事业共管
地域相连行政 隶属关系
共同投资 利益相同 行政隶属关系 外部支援
目标主要是 协议性的,共 社会和经济 同投入性的, 的 行政管理性的
主要是社会 共同投入性的 利益 主要是社会 协议性的,援 效益 助性的,行政 管理性
共管的时间 可长可短

一、社区共管常用的方法
(1)
通过共建组织进行共管;
(2)
(3) (4) (5) (6)
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和服务等进行共管;
通过协议进行共管; 通过行政和政策手段进行共管; 通过合资或股份制的形式进行共管; 通过生产或生活中的一些联系进行共管。
18
二、 社 区 共 管 的 步 骤
30

(6) 开展能源需求分析,
实施节能新技术;

(7) 协调地方关系,扩大
社区参与;
/sqgg/Print.asp?Articl eID=53 (打印文章)

(8) 签订合同,建立保护
体系;
保护区工作人员帮 助农民收稻,协调 社区关系。
31
第三节 常用的社区共管研究及管理方法
22

(2) 共管委员会的组成
共管委员会由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内社区的
代表、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代表、当地有关的政 府机构的代表、当地社会团体和非政府机构代 表、当地有关学术和研究机构的代表。
23

(3) 共管委员会的组建程序
① ② ③ ④
一个分类的共同利益者名单的确定; 领导小组介绍共管意义和共管委员会的性质; 确定共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 由领导小组组织正式会议,成立共管委员会。
(3)领导小组的建立程序
(4)召开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 (5)为试点社区制定自然资源管理提纲 (6) 试点社区选择的程序 (7) 试点社区的选择标准
21
(二)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及要求

(1) 建立共管委员会的基本要求
① ② ③ ④
吸收政府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 参加与否应自愿; 可操作性;
以保护区的保护目标和社区发展的目标为基 本前提。
13

表8-1根据共管对象划分的主要共管类型
共管的目标 共管的主要方 式类型 目标多是多 援助性的,协 重的,有经 议性的,共同 济的、社会 开发性的 的和生态的 共管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