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1 -第四章分层随机抽样
社会保障实务初级完整版

社会保障实务初级完整版
概述
社会保障实务是指涉及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操作和应对策略。
本文档将介绍社会保障实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 社会保障基本知识
1.1 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通过法律和政策措施提供的一系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
1.2 社会保障的目的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社会稳定。
2. 社会保障实务内容
2.1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本部分将介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2 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是对特定群体或困难群体提供的临时性经济救助措施。
本部分将介绍社会救助制度的适用条件和申请流程。
2.3 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福利服务包括养老院、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旨在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和支持服务。
本部分将介绍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类型和服务范围。
3. 社会保障实务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通过实际案例对社会保障实务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保障实务知识。
总结
社会保障实务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的重要实践,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实务,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保障问题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024《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详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一)会计基本理论1.会计的概念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基本特征:①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其他计量尺度作为辅助性补充。
②准确完整性、连续系统性。
(本质特征)2.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职能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和报告(财务报表)。
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交易事项实质、会计要素、是否列入财务报告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报告:形成财务报表监督职能: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其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目标的功能。
国家监督: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对各有关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等实施的监督检查。
社会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中介机构等实施的监督活动。
关系: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会计目标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达到不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目的和要求。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使用者:外部使用者:投资人——关注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债权人——关注企业偿债能力政府管理部门——关注企业纳税情况潜在投资人/债权人——关注投资方向内部使用者:经营管理者——关注经验管理所需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
初级会计学习题超详细-第一、二、三、四章

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1.会计是适应和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2.会计的特点是,即对的管理。
3.会计的职能可以有很多,但其基本职能应当概括为与。
4.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管理工作,以作为最终目标。
5.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和两种。
6.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和。
7.广义地解释权益概念,应包括和。
8.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或偿付的债务,一般可以分为和。
9.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和。
10.收入一般导致企业的增加或的减少,当然也导致的增加。
11.资产一旦投入使用,就从资产形态转变为形态。
12.会计期间划分会影响。
13.会计主体就是。
14.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和。
15. 是会计的基本计量单位。
16.会计核算应采用作为记账基础。
17.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的所有权。
18.会计核算应当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凡支出的收益仅及于当期的,应作为从中补偿;凡支出的收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的,应作为,形成。
19.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是。
20. 、和反映企业静态的财务状况。
21.固定资产的价值通常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逐渐减少固定资产的价值,这一方法是以为前提的。
22. 要求企业将各项营业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入账。
23. 要求企业在期末结账时,将本期应收未收的收入和应付未付的费用记入账簿。
24.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于当期内及时进行,不得和。
25.会计恒等式是 = 。
26.以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包含着前提 (假设)。
27. 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它应在体现要求的前提下制定。
28.会计上计算利润时应持态度,在有多种核算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避免导致企业虚增利润的做法,这就是原则,亦称为。
29.会计与、等各方面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30. 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31.会计核算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进行反映。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第1-10章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考点一:人格及其理论(一)人格的概念心理学中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情境。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会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时间而变化,但贯穿一生的东西保持不变。
3.行为具有跨情境一致性。
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境下一成不变。
(四)人格特质理论(最重要的人格理论)特质理论两个重要假设:人格特质在时间上相对稳定;人格特质在空间上相对稳定。
奥尔波特人格结构有三个层面:枢纽特质即基本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卡特尔人格结构的基本要素是“特质”,总结出16种人格根源特质。
制定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艾森克提出人格的三个维度:外倾-内倾、不稳定和稳定(五)“大五”和“大七”人格理论1.“大五”人格理论: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质性、开放性。
2.“大七”人格理论:外向性、人际关系、行事风格、善良、情绪性、智慧、处世态度。
考点二:态度与行为(一)态度与成分1.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部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态度形成的理论:学习理论;诱因理论;认知一致性理论。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1.海德的平衡理论2.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如何减少认知失调:1.改变态度(我喜欢吸烟)2.增加认知(吸烟让我保持放松,有利健康)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吸烟使我放松,此刻的放松比日后的健康还重要)4.减少选择感(别无选择,减压)5.改变行为(坚决不吸烟)(三)偏见为了消除偏见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方法:1)对抗刻板印象;2)平等接触;3)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初级1 -第三章简单随机抽样

n
n 1 N 1 n N
n 1 N 1
二、实施方法 • 抽签 制作N个同质的签,充分混合。从中一次抽出n个签, 或者先抽出一个签但不放回,再抽下一个签直到抽 满n个签为止。抽出的这n个签对应的单元入选样本, 这是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若从充分混合的N个签 中抽取一个,记录后放回,再抽取下一个,如此进 行,直到抽满n个为止,则是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抽签法的实施起来比较麻烦,尤其是当总体单元数 N较大时,所以该方法的使用场合为当总体单元数 N比较小,签的制作比较方便时。
第三章 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节
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
从 N个单元的总体中抽取 n个单元组成的样本。总体单元数为 N,
样本量为 n。 若抽样是放回的,每次都是从 个总体单元中随机抽取1个单元,独 立重复抽取n次,得到 个单元组成的样本,叫做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若抽样是不放回的,每次都是从剩下的总体单元中随机抽取1个单 元,相继依次抽取n次,得到n个单元组成的样本,叫做不放回简单 随机抽样。
精度margin of error
对精度的要求通常以允许最大绝对误差
差限)或允许最大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限)来表 示。
r
d(绝对误
d 1 P
P r 1
样本量足够大时,可用正态分布近似
ˆ tS ˆ d t V
2
第三章 基本概念
N n N 1
N n N
为 修正系数
2
为 S 修正系数
n f ,称抽样比, N
2
令
N n 1 f 有限总体调整系数 故, N 2
S V ( y ) (1 f ) n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主要特征?A.客观性B.主观性C.规范性D.强制性正确答案是:D.强制性。
会计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主观性和规范性。
客观性是指会计工作应依据客观的经济事项和法规进行,不受主观意志的干扰;主观性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应依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职业经验进行决策;规范性是指会计工作应依据会计制度和法规进行,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而强制性并不是会计的主要特征。
2、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目标?A.提供决策信息B.监督经济活动C.维护企业利益D.参与企业决策正确答案是:C.维护企业利益。
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信息、监督经济活动和参与企业决策,而不是维护企业利益。
会计作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提供财务信息来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而不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
维护企业利益是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不是会计的目标。
因此,选项C不是会计的目标。
3、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基本职能?A.核算B.监督C.分析D.审查正确答案是:D.审查。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而分析是会计的扩展职能。
审查不属于会计的职能,它通常是由审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的。
因此,选项D不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会计的基本特征?A.政策性B.客观性C.主观性D.规范性E.强制性F.灵活性G.稳定性H.保密性I.公开性J.专业性K.技术性L.创造性M.时效性N.连续性O.分期性P.统一性Q.可比性R.可验证性S.可说明性正确答案是:BCDFGHJKLNOPQ。
客观性和主观性是会计的两大基本特征。
政策性和规范性也是会计的重要特征。
灵活性、连续性、分期性、统一性、可比性、可说明性和可验证性也是会计的重要特征。
因此,正确答案是BCDFGHJKLNOPQ。
在商业活动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分类、核算、报告和监督,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初级剑术口诀

初级剑术初级剑术初级剑术是武术短器械套路,其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动作简单易学易练适合初学者练习.剑法包括:刺,劈,点,撩,挑,崩,截,斩,抹,削,云,挂,架,压等.步型步法有弓步,虚步,丁步,歇步,仆步,插步,坐盘,跃步,跟步,跳步,转闪及提膝,平衡并配合剑指身法.全套主要动作共32个.即能单练也能对练预备势第一段第二段1、弓步直刺1、虚步平劈2、回身后劈2、弓步下劈3、弓步平抹3、带剑前点4、弓步左撩4、提膝下截5、提膝平斩5、提膝直刺6、回身下刺6、回身平崩7、挂剑直刺7、歇步下劈8、虚步架剑8、提膝下点第三段第四段1、并步直刺1、弓步平劈2、弓步上挑2、回身后撩3、歇步下劈3、歇步上蹦4、右截腕4、弓步斜削5、左截腕5、进步左撩6、跃步上跳6、进步右撩7、仆步下压7、坐盘反撩8、提膝直刺8、转身云剑结束动作1. 劈----好像用斧子砍木头,其势以刃口由上而下或斜下将物劈开。
剑身成立或侧剑,摆幅大、速度快,力点在剑刃前部或中部。
剑身可与空中平行(螺把)或剑尖翘起为“砍”(满把)。
如“初级剑”的“回身后劈”、“歇步下劈”;“甲组剑”的“提膝劈剑”、“翻身弓步反劈”。
2. 刺----同“四母剑法”中的刺。
定位的霎时为“螺把”。
如“初级剑”的“弓步直刺”;“甲组剑”的“转身弓步探刺”和“左右抹剑提膝上刺”;“六段剑”的“换跳步刺剑”。
3. 点----立剑用剑尖向下点啄,力达剑刃前端。
其势如走马观花,小鸡啄米。
留意挥臂持剑由上而下,先沉臂再忽然提腕,发力急促刚毅。
最初定势为螺把持剑。
用法:点击对方伎俩。
如“初级剑”的“提膝点剑”;“乙组剑”的“丁步挂点剑”4. 崩----崩为忽然迸发的样子。
持剑手忽然屈腕上翘,立剑;剑尖由下而上,挑锋上击为崩。
有正崩(剑尖向拇指方向)和反崩(剑尖向小指方向)之分。
用法:崩击敌腕部。
如“武当太极剑”的“弓步平崩”;“甲组剑”的“纵身崩剑”、“摆步平崩剑”;“乙组剑”的“弓步反崩剑”。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电子书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电子书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电子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二节会计要素.................................................第三节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四节会计凭证.................................................第五节会计账簿.................................................第六节账务处理程序.............................................第七节会计电算化............................................... 第二章资产第一节货币资金.................................................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第三节应收及预付款项...........................................第四节存货.....................................................第五节长期股权投资.............................................第六节固定资产.................................................第七节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三章负债第一节流动负债.................................................第二节非流动负债...............................................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一节实收资本................................................第二节资本公积.................................................第三节留存收益.................................................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一节收入.....................................................第二节费用.....................................................第三节政府补助.................................................第四节利润.....................................................第六章财务报表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综合举例.................................................第七章成本核算第一节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第二节生产成本的核算...........................................第三节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第四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第五节产品生产成本分析.........................................第一章总论本章知识点简介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等基本概念,以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常用会计科目等相关内容,阐述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意义、种类和基本样式等簿记基本知识,并介绍了几种主要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层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只要相应的估计 量是无偏的,则对总体的推算也是无偏的。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证明性质1
L L ˆ ˆ ˆ E Yst E WhYh Wh E Y h h1 h1 L L 1 1 L Y WhYh N hYh Yh Y N h1 N h1 N h 1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性质6:对于分层随机抽样, 偏估计为:
ˆ VY
的一个无
2 h
1 f h 2 ˆ v Y N v y h N sh nh h 1 h 1
L 2 h L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例3.1
调查某地区的居民奶制品年消费支出,以居民户为抽样单 元,根据经济及收入水平将居民户划分为 4层,每层 按简单随机抽样抽取10户,调查获得如下数据(单位 :元),要估计该地区居民奶制品年消费总支出及估 计的标准差。
首先,根据分层的目的确定分层的标志,也就是 应根据研究的需要来分层。分层的目的不同,分层的
标志通常也不一样:为了便于抽样的组织管理,可以按总体单 元的组织系统来分层;为了了解各地区子总体的情况,可以按 地区来分层;为了提高抽样效率,可以把标志值大小相近的单 元划在同一层内,按标志值大小分层。上述分层目的如果能够 统一起来则最佳,如果不能统一则需要权衡利弊,服从主要目 的。另外,当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抽样效率时,由于现实中 的调查通常是多指标的,那么就会有以哪个指标作为分层标志 的问题。这时需要视具体情况来决定是按照主要指标来分层, 还是施行照顾多数指标的折衷方案来分层。
果用于分层的指标是属性变量,如性别、行政区划等,通常可按其分类 值直接进行划分。但有时候也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层的粗细,比如 全国按地区分层,既可以按行政区划的省、市分层,也可以按经济发展 情况将几个省市归并在一起作为一个层。而如果用于分层的指标是数值 型变量,例如工业企业可按产值或增加值分层,人口可按年龄分层等, 这时划分多少个层,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此时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 、抽样框的可获得性、如何提高抽样效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到恰当的 分层。
h 1
ˆ W 2V Y ˆ VY h h st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性质2:对于分层随机抽样, y st 是 Y y st 的方差为: 的无偏估计,
1 fh 2 V yst W V yh W Sh nh h1 h1
L 2 h L 2 h
差异。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2. 可对各层进行估计
分层抽样不仅能对总体指标进行推算,而且能够对各层指标进行 推算。有时候,调查的目的不仅要推算总体指标,而且需要推 算各层的指标。例如,某省准备实施一项针对全省中小企业的 调查,以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要求最终能给出各企业所属行 业的相关指标。从而,如果按行业进行分层,调查所得的样本 则不仅能推算全省的指标,还能对各个行业的相关指标进行推 算。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证明性质2:
E y h Yh
对于分层随机抽样,各层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对每一层有
因此,由性质1,有
E y st Y L V y st Wh2V y h
h 1
1 f 2 h 由第二章性质2,得 V yh Sh nh L L 2 2 1 fh 2 因此 V yst Wh V yh Wh Sh nh h1 h1
2 L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分层随机抽样
二、特点 1. 提高估计精度
分层抽样如果实施的好,将可以提高整体估计的精度,即抽 样效率较高。这是因为分层抽样估计量的方差只和层内方差 有关,和层间方差无关。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对总体分层, 尽可能地降低层内差异,使层间差异尽可能大,从而提高估 计的精度。比如,不同年龄的人血压值通常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在研究血压的时候,按照不同的年龄分类是很有意义的 。在研究地区农作物产量的时候,按照地形的不同分类也是 很有意义的,沼泽地里的农作物和森林里的农作物就有很大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3.目标总体应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对总体分层后能使得层内 单元的标志值尽量相近,而层间单元的差异尽可能大。这 时,分层抽样能够达到提高抽样估计精度的目的。 4.既按类型又按层内单元标志值相近的原则进行多重分层, 可同时达到实现估计类值和提高估计精度的目的。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四、实施方法
nh 1 2 2 sh yhi yh nh 1 i1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分层随机抽样
nh fh Nh
nL n NL N
第 h 层抽样比
Nh Wh 第 i 层权数 N
n1 n2 等比例抽样 N1 N 2
N h nh n 即: N
不等比抽样
N h nh N n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性质3:对于分层随机抽样, V yst 的一个无 偏估计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fh 2 v y st W v y h W sh nh h 1 h 1
L 2 h L 2 h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证明性质3:
对于分层随机抽样,各层独立进行简单随 机抽样,由第二章性质3,得 V y 的无偏 估计为: 1 fh 2
由于对每一层有
因此,
ˆ Y EY h h
估计量的方差 L L L L ˆ V W Y ˆ W 2V Y ˆ 2 ˆ ,Y ˆ VY W W Cov Y st h h h h h k h k h 1 k h h1 h1 由于各层是独立抽取的,因此上式第二项中的协方差全为 0,从而有 L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 估 计 量
一、对总体均值的估计 分层样本,总体均值 Y 的估计
1 Yst Wh Yh N h 1
L
L
N Y hh
h 1
L
分层随机样本,总体均值 Y 的简单估计
1 y st Wh y h N h 1
N
h 1
L
h
yh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估计量的性质
是 Y 的无 性质1:对于一般的分层抽样,如果 Y h h 是 Y 的无偏估 偏估计( h 1,2, , L ),则 Y st 计。 Yst 的方差为:
W 2V Y V Y h h st
h1
L
只要对各层估计无偏,则总体估计也无偏。
如果得到的是分层随机样本,则总体总量 的简单估计为:
Y Nyst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2.估计量的性质
性质4:对于一般的分层抽样,如果 Y st ˆ 是 Y 的无偏估 是 Y 的无偏估计,则 Y ˆ 的方差为: 计。 Y
2 ˆ ˆ ˆ V Y N V Yst V Y h
2 L 2 h
2 1
f2
f3
n2 10 0.025 N 2 400
n3 10 0.0133 N3 750
y2 105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三、分层原则
根据分层抽样的特点,分层除了可以提供层指标和便于调查的组织实施,通 常,使用分层抽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估计的精度。 总体中的每一个单元一定属于并且只属于某一个层,而不可能同时属于两个 层或不属于任何一个层。 分层抽样通常考虑如下原则:
1.可以对调查对象按不同类型进行划分,划分后层内单元具有相同性 质。这时,分层抽样能够对每一类的目标量进行估计。 2.为了方便抽样的组织和实施,通常按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分层。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其次,实施分层抽样,要求事先掌握总体单元的有关 信息,如分层的抽样框,分层后各层的总体单元数 等。但在某些场合,我们可能没有层的抽样框。这时可以采用先抽样
,再根据样本单元进行分层的办法。这种分层称作事后分层,将在本章 的后面加以介绍。
最后,要确定层的划分界限,即划分多少层的问题。如
L
2 ˆ ˆ N W V Yh N h V Yh h1 h1
h 1
L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ˆ 的方差为: 性质5:对于分层随机抽样, Y
2 2 1 fh 2 ˆ V Y N h V yh N h Sh nh h1 h1 L L
层 居民户 总数
200 400 750 1500
样本户奶制品年消费支出
1 10 50 180 50 2 40 130 260 35 3 0 60 110 15 4 110 80 0 0 5 15 100 140 20 6 10 55 60 30 7 40 160 200 25 8 80 85 180 10 9 90 160 300 30 10 0 170 220 25
抽样调查
原理与方法
3. 便于组织
分层抽样实施起来灵活方便,也便于组织。一方面,由于抽样在各层 独立进行,因而允许我们视层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抽样方 法。例如,在一个商业调查中,规模较大的公司可能采取邮寄 的方式调查,而小的公司可能采用入户调查或者电话调查的方 式。再比如,对于某些调查,针对城市和农村可能要采用不同 的调查方法。另一方面,分层抽样的数据处理比较简单,各层 的数据处理可以单独进行,而层间汇总方式又非常简单,对估 计量而言仅是对均值估计的加权平均或是对总量估计的简单相 加,相应的精度估计也不复杂。
h
v y h
2 h
V yst 的一个无偏估计为: 因此,
nh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