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复习资料

城市公共交通复习资料
城市公共交通复习资料

城市公共交通(少量不同字体为以前资料有但老师没画的)

第一章

1.城市的四大基本职能: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城市的三大要素为:水、电、交通。我国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集中型、分散型和旧地型。.

2.衡量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指标:

城市化水平指标(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指标、城市化质量指标.其中城市化质量指标包括: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城市一体化指标体系。

3. 公共客运交通包括城市客运交通和城间客运交通;而城市客运交通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私人交通。

4.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涵义。广义的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及其近郊范围,为方便居民和公众出行、使用各种客运工具的旅客运输体系。狭义的城市公共交通仅指服务于公众出行需要的运输工具。

5.城市公共交通的内涵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就是满足居民在一定时间内城市范围内的移动需求,并且具有非专一对象性的营业性的客运交通方式。

这有四层涵义:移动范围局限于城市内;城市公共交通所服务的对象不具有专一性;属于营业性交通;是以人为服务对象。

6.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分类(填空)

——按其行驶的路线可分为:

(1)行驶于城市街道上的公共客运,如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

(2)行驶于城市街道外的公共客运;如城市地铁、架空索道缆车、轮渡等。

——按其输送乘客的特征可分为:

(1)低速公共交通;如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等;

(2)快速公共交通,如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等;

(3)特殊形式公共交通;如轮渡、直升飞机等。

——按其提供运输服务的性质可分为:

(1)基本公共交通;它们有固定的运行路线,固定运行时刻,固定依靠站点,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都属这种类型;

(2)辅助公共交通,它们没有固定运行路线,固定运行时刻。固定依靠站点,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辅助形式主要就是出租车。

7.城市公共交通的性质(了解):具有社会纯福利性质的经济属性;具有社会化、半福利性的经济属性;是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属性。

8.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了解):服务的大众化与共享性、服务的公共性与两重性、效益的间接性和综合性、基本建设的超前性和能力形成的协同性、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营运服务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合一的、时间性要求和社会关联性强、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准公费服务特性

9.公共交通运营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①输送能力;②集散能力;③应变能力。

10.公交财政补贴的范畴:

①由于公交的公益性所承担的低票价政策任务;②为老年人、残疾人及军人提供的免费乘车服务;③学生与成人IC卡优惠乘车服务;④因燃油价格上涨导致的亏损;⑤按政府要求开辟的指定线路及其它指令性任务;⑥公交场站及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按政府要求的购置与更新等。

11.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简史

城市公共交通的开创阶段(马拉车)、城市公共交通的革命阶段(以有轨街车为代表,从蓄力

到电力,从地面行驶到轨道行驶)、城市公共交通的繁荣阶段(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的大量使用)、城市公共交通的衰落阶段(小汽车的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复苏阶段(小汽车的盲目发展,恶化城市交通环境) 其中,繁荣阶段,有轨街车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复苏阶段,城市交通结构多元化的理论包括:①重视搞好城市交通规划,尽量减少长距离的出行次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②政府对公共交通要采取扶持的优惠政策;③加强对新型公共交通工具的研制,用现代科学武装城市公共交通;④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管理;⑤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理论的研究。

第二章

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分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线线网系统、城市公共交通车站与场站设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 从城市公共交通的工具与方式看包括三个子系统,即:①道路交通系统;②轨道交通系统;③其他交通系统。

2.

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是指交通运输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和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结构、比例、功能和形态上呈现出来的整体模式。国内外主要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日本模式——重在发展快速轨道系统的城市交通模式;美国模式——以多元化政策体系调节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莫斯科模式——以公共交通为主、以地铁为骨干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以适度竞争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中国上海模式——以一体化交通发展新模式

第三章

1.轨道交通分类: (一)按路权以及列车运行控制方式分:(I )路权专用、按信号指挥运行类型(II )路权)路权共用、按可视距离间隔运行类型(二)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分:(I )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II 轨道交通系统(三)按技术特征分为:(I )市郊铁路(II )地铁(III )轻轨(IV )单轨铁路(V

2.地铁车站站台基本类型

站台可分为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线路之间,可供上下行线路同时使用,站台两端有供乘客上下的楼梯通至地面)、侧式站台(位于线路两端,线路用最小线间距通过两站台之间)和混合式站台三种类型。

3.地铁车站换乘方式:同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和站外换乘5种基本类

型。

4.人口线网密度 σ1=L 总/M σ1为人口线网密度指标;L 总为规划线路总长度;M 为市区

人口总数。

5. 面积线网密度:计算公式为:L 总=σ中?A 中+σ外?A 外;式中:L 总—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

σ中—中心区面积线网密度指标值;σ外—城市外围区面积线网密度指标值;A 中A 外—城市中心区、外围区用地面积 6.BRT (快速公交系统)在道路上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①使用公交专有路;②使用公交专有道;③使用与合乘车公用车道

7. BRT 系统的特点:

(1)填补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服务薄弱范围(轨道交通服务直径一般在30公里以上,常规公交在15公里左右)。(2)从运行速度来看,它接近于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运送能力又大于常规公交,因此,在轨道交通尚未成网,常规公交又不能完全满足乘客需求的情况下,BRT 显示了它的优越性。(3)BRT 它整合了设施、服务、信息以及速度、可靠性和公交优先等因素而更具亲和力的整合系统。具备更大的运营弹性、较低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8.

BRT 的九大优势:客运能力大 ;投资少与运营费用省;有利于城市土地开发;舒适、方便乘坐;建设方便灵活;建设周期短;高安全性 ;节能环保;高速可靠

9. BRT系统四种形式:(1)BRT成为城市公交主体;(2)BRT应用于地铁或轻轨的延伸;(3)BRT作为今后建设地铁或轻轨的过渡交通方式;(4)BRT与地铁或轻轨混合使用。10.BRT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联络线--作为轨道交通走廊的联络线;过渡--预留的轨道交通走廊上先行建设BRT;延伸--轨道交通线路两端的延伸段;补充--“轨道交通+BRT”

11.发展BRT的措施:BRT的核心是给予巴士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先权,开辟巴士专用道;在无法开辟巴士专用道的情况下,可以先对交通信号进行改造,使公交车获得交叉口的通过优先权;为了使BRT运营更加有效,同时方便乘客换乘,必须增加转乘班次,在巴士停靠

站点设置自行车和小轿车的停放区;在可以开辟巴士专用道但无法将站距设置很远的城市地区可以考虑先引入其他的使用巴士快速交通系统的技术特征;在城市内部连接几个主要的城

市活动中心,但人口和土地利用密度都很低的交通走廊线是最适合发展BRT的地方;在城

市外的地区,人口相对较低,城市活动中心的距离相对较远,道路宽度和公交流量又允许建

造轻轨的条件下,建造BRT可以成为建造轻轨的替代方案;在大城市的中心地带,由于城

市人口密度大,街道密度,道路宽度不够,建议仍以发展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为主。

第四章

1.城市交通发展的阶段有:①基础设施快速增长期;②交通矛盾显露期;③城市交通协调渐进期;④交通系统优化整合期。

2.客流是指乘客在一定时间内沿着客运路段上的某一方向的流动。城市客流的基本特点有:

①客流分布的时间上的不均匀性;②客流分布的空间的上的不均匀性。

3.城市公共交通客流及其特性

(1)按居民乘车的目的分:工作性客流、非工作性客流

工作性客流的特点是:客流量大而稳定,时间性强,高峰时间明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非工作性客流的特点是:运量较小且不集中,乘车持续时间长,随机性强,规律性差。

市区客流的特点是:客流量相对集中且运量大,时间性强,高峰时间明显,昼夜起伏大,平均乘距短、换乘、交替频繁。郊区客流的特点是:客流量小,乘距较长,方向差异大,时间性很不规律。

4.客流特征包括乘客特征和乘行特征。出行行为特征大致有五大类:

出行目的特征;出行时间特征;出行距离特征;出行方式特征;出行方向和分布特征等。

5.客流动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乘客流动变化的状态。城市公共交通客流动态包括:①线网上的客流动态;②方向上的客流动态;③断面上的客流动态。客流变化动态变化规律:(1)月序性的客流动态变化规律(2)星期性的客流动态变化规律(3)昼夜性的客流动态变化规律(4)客流动态变化的周期性与增长型规律

6.客运需求特点:普遍性;异质性;波动性;他率性

7.运输需求管理(TDM)的概念

运输需求管理是通过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及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用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路线等的选择行为,使运输需求减少或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均衡化,从而在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

8.客流调节的方法(较重要):(一)城市建设的改进(1)城市人口的控制(2)紧凑城市布局(调整居住、在公交线网中加入新的对角线交通线路、调整功能区布局、整顿道路系统)(二)错时错休,削峰填谷

第五章

1.三大线网的优缺点(简答)

(一)放射型线网的主要优点:1)有可能为任何地区组织方便的公交服务,各区居民能直

)使边远地区的居民不须换车就一次乘车到达市中心。放射型线网的缺点:1)

2)要求市中心有足够的迥车辆地,增加了城市用地紧张,且容易造成客流过于集中于市中心,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引起交通阻滞。3)放射型线网通行能力极低 4)对组织客运联系是最不方便的

(二)方格型线网的主要优点:1)乘客不管去任何地方,只需转换一次车,且不需要通过

2)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方格型线网的缺点:1)曲线系数较大,一般在1.4左右,限制了主

2)线网密度过大时,容易造成交通拥塞,降低道路通行能力。

(三)放射环型网的优点是:市中心区与各区以及市区与郊区之间联系方便,直接、曲线系数P 1.1左右。放射环型网的缺点是:容易造成市中心压力过重,交

2.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的主要技术指标:(一)非直线系数(二)公共交通网密度(三)线路长度与线路条数

3.非直线系数ρ=两点间实际距离/两点家直线距离;结论:①ρ一般是大于1的,个别情况等于1;②ρ首先是一个行车费用指标;③ρ是一个时间经济指标;④ρ过大,实际距离远大于空间直线距离,易造成局部乘客过多,人们耗费时间也多,车辆载客不均匀;⑤ρ过小,会导致乘客换乘频繁,增加乘车次数,导致直达乘客比率小;⑥ρ还与不同形式的线网有密切关系;⑦ρ因不同线路而有所不同,与路线的主线和辅线有关(主干线的ρ较小,支辅线的ρ较大),与车辆车型也有关系(电车、铰接车的ρ较小,单车的ρ较大)。

4.线路过长,过短对居民出行的影响:(1)线路过短,既使乘客不能一次到达目的地,换车过多而感不便,又使车辆在终点站停歇时间增加而增低营运车速,还会增加行车管理人员和售票人员的工作量。(2)线路过长,沿线客流不均匀,高断面乘客感到运能不足,其它断面又感到运能充足而浪费,且车辆运行的准点率比较差,平均运输效率低,但它也有一些方便的地方;首先是能减少终点的迥车时间,增加营运速度,同时避免了在市中心设迥车站,市中心的交通不受阻碍,也不致损坏城市道路。

5.线路条数越多,居民步行时间大大缩短,但线路越多,行车间隔越长,候车时间长;反之,线路条数越少,步行时间增加,候车时间小。

6. 线路数目与行车的密度的关系

线路条数=(车辆数*车辆营运速度)/(行车密度*平均线路长度);

线路条数=线网密度*线路利用系数*城市用地面积/平均线路长度。

线路重复系数是线路长度与线网长度的比值。线路重复系数反映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在一定范围内的重复程度。线路重复系数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居民的乘车方便程度,而且反映了该城市道路网布局和公共交通线网布局是否合理。在设计线路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线路的重叠。

9.乘客换乘次数

乘客换乘次数=平均出行乘车距离/平均运距

公交站点覆盖率=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100%

(1)单条线路约束条件①线路长度范围(大于等于6至8小于等于12至15)②路线非直

线系数(小于1.4)③线路重复系数(一个站点停靠线路应不超过5条)

(2)线网整体约束条件①线网密度公交线网密度的下限为:

市中心:δmin∈2.5~3.0km/km2;市边缘区:δmin∈2.0~2.5km/km2。

市中心区应小于300米,城市外围区应小于500米。)④居民出行时耗

12.公交站点的种类有公共汽车的①起终点站、②中途站点、③换乘枢纽站和④保养修理站。

13.对乘客而言,停车站的最好间距是使出行时间消耗最少,而最佳的线网密度是使非乘行

时间消耗最小。最佳平均站距的确定是使出行时间最小。实际上在每一条道路上,站距不同。在市中心,站距可以小一些,郊区可以大些,边远地区可以更大,特大城市大城市,居民流动范围大,平均出行距离长,可适当增大站距。还应考虑以下因素:使车辆营运速度尽量提高,客流的主要集散点要考虑设置停靠站,还要考虑城市道路的实际条件,还要考虑有关的城市交通法规。

14.中途站点布设的原则(判断):(1)确定站址时,先分清哪些地方设固定站,哪些地方设临时站。(2)要便于乘客乘车和换车,因而停车站应设在乘客较集中的地点和十字路口附近,若在同一地点有不同路线和不同形式的车辆设站时应尽量相邻设置以便乘客转换车方便。(3)设站应尽量设在十字路口附近,布设站时有2种形式:直接在十字路口附近设站;在道路上设站。(4)在路段上设站时,上下对称的站点在道路平面上错开,避免将道路占用太多,造成瓶颈,影响交通。如果路旁绿化带较宽,则采用港湾式停靠站。(5)要便于车辆的启动和加速,设站时应尽量避免把站设站上坡。(6)在道路上有几条路线重复经过时,他们的站点必然发生联系,为了乘客乘车方便,必须联合设站,但必须注意站点的通行能力与各条线路发出频率之和相适应,否则将会造成交通堵塞,运输效率下降,运行速度降低,车站秩序混乱,前后两辆车载客不均匀。(7)多条线路联合设站时,若两条公共汽车线路和无轨电车线路联合设站时,行车频率较大的,应设在前面,较小的设在后面;行车频率差不多时,无轨电车应放在前面,公交车放后面。(8)如果在交叉口或广场有相交路线,停靠站的位置应使乘客转换车的时间最短,要充分考虑到直行和左转弯车流的比重,要考虑堆向前移,灵活运用。(9)始末站设置时需要有足够的场地调度,有足够的回车转弯空间,若城市用地紧张,可以考虑绕街坊的单向行驶,也可以利用环岛回车,但这样容易造成交通能力下降。

15.城市公交站点的建设优化:宏观上做到站距合理,中观上选址恰当,微观上美观实用。

16.平均站距的确定(计算)

17.大型设置、分散设置停车场的优缺点:城市公共交通停车场有集中设置的大型停车场,也有分散设置的小型停车场。大型停车场,车辆使于调度与管理,基本建设投资也集中和节省,保养修理的机械化程度和质量均较高,职工有完善的生活福利设施,但是车场的服务半径较大,空驶里程较多,同时要在城市中寻找这样一块大的停车场也很不容易。如果设置小型停车场,则空驶里程较小,出车快,发车到线路的时间少。但经营管理费用相对增大。

18.停车场选址的方法:重力法选址和矢量法选址

19.直线式与港湾式停靠站的分析与比较

直线式:优点:公交车辆进出站点容易,能减少公交车辆的站点延误;设计简单,建造费用较低,容易改造。缺点:停靠占用一条车道,形成道路瓶颈,降低路段通行能力,高峰期间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公交停靠时.尾随车辆必须减速行驶和变换车道,司机容易采取不安全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港湾式:优点:公交上下客在道路之外完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通运行延误;为公交停靠和乘客上下客提供了一个安全场所,很大程度避免了直线式停靠站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直行交通的延误。缺点:公交进出站不便,尤其是在道路交通流量大时,公交出站困难,增大了公交车辆的站点延误;相比直线式停靠站,占用空间资源大,建设费高;不易

改造。

第六章

1.车辆运行方式:定线定站的运行方式;不定线、不定站式;定线、不定站式

车辆运行方式的确定:(1)凡是营运线路上,均应以全程车正班车作为基本的调度形式,

他们应该具备全程全站双向的特点,同时可根据客流的分布特征,辅之以其他的辅助调度形式;(2)区间车调度形式的确定,在某些高的客流断面开通区间车:路段不均衡系数法,路段通过量差值法;(3)快车调度形式的确定:方向不均衡系数法,集散量比值法。运行车辆

的分类:①按车辆运行特点及工作时间长短分为:正班车,加班车,夜班车;②按车辆虚拟股市范围分为:全程车,区间车;③按车辆的停靠方式分为:全站车,大站车,直达车;④按营运方向分为:双向车,单向车;⑤其他形式:跨线车,定班车,专线车。

2.车辆的运行参数包括:①车辆的运营速度;②行车频率;③行车间隔;④车辆周转系数;

⑤路线所需车辆数。注意问题:(1)确定线路最大行车频率不得超过线路的最大通行能力,最小频率确保服务质量;(2)高峰小时的行车频率应与配车最大周转能力相适应;(3)适当考虑时间分组上的行车频率,在满载程度允许的情况下,要考虑与行车人员作息时间相适应,但不能违背客多车密,客少车稀的行车原则;(4)在同一时间内,断面上有两种以上的行车频率时,其频率数最好形成整数的倍数,以便于均衡行车间隔。

3.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现场调度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讲即为做好三个平衡:①运能平衡;②车距

平衡;③工时平衡。具体包括:①确保正常的行车间距;②及时恢复行车次序;③要灵活调整车辆行驶线路;④及时增减车辆与运能。

4.行车频率

行车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线路某一断面或停靠站的车辆数,即:单位时间通过量与载客量定额之比(辆/小时)

5.行车间隔

行车间隔是指车辆正点运行时,前后两辆汽车到达同一站点的时间间隔,计算公式为:Tmin ≥T1+T2+T3;其中:T1——沿线中间站平均停站时间,包括乘客上下车时间以及必要的辅助时间。T2——车辆尾随进出站时间,即前车出站时间及后车尾随进站时间。此值与车辆长度与安全距离有关一般可取10~20秒,单车近低限,绞接车近高限。T3——等待交通信号时间。

在乘车秩序正常的和条件下,对大中城市客运高峰线路,行车间隔应不低于1-3分钟为宜,同时要按不同线别分别确定。

6.行车间隔的分配(计算)

7.大量客流的汇集与疏散(541)大量人流汇集的特点:①客流量大,有时高达万人以上;

②人流的流动方向是单向的;③客流异常集中,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按规定时间集散。

第七章

1.调度方法(573):(一)调频法(调频法即调整行车频率。提前发车、拉长行车间隔、放站发车、区间掉头、填补车次、调整车序、)(二)调能法(调能法即是调整线路的运输能力。调整车次、调整车数、)(三)调线法(调线法即是改变原来的行驶路线。绕道行驶、分段行驶、缩短行程行驶)(四)调站法(调站法即是调整车辆停靠站数。)(五)调程法(六)调向法(调向法即是调整车辆的运行方向)

2. 发车方式可以分为:①顺序发车方式;②集中成批发车方式。

3. 运能具体体现在①车辆数;②客位数;③车辆行驶里程;④客位行驶里程。

4.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长度与城市面积关系

答:线路的长度与城市面积有关。在特大城市,线路长度相当于城市面积的半径;在大中型城市,线路长度相当于城市面积的直径。在客流方面,线路长度为平均乘距的2-3倍。此外,还要考虑车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休息周期时间对线路长度的影响。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L MAX =V×T MAX /60

其中公交车的营运速度一般为15km/h ;时间取城市中95%居民的单程出行时间,以min 为单位。

计算题

四、计算题(20′)

1、已知车辆的周转时间为46min ,车辆数为11辆,求行车间隔。

解:由题意知:B=46min ,S=11辆, I=18.411

46S B I ≈==(min ),由于I 为小数,可以令b x =1,c x =0,将I 分解为:4

018.4Int x 18.4Int I 5118.4Int x 18.4Int I I c c b b {=-=-==+=+==)()()()(

(min 145I I I c b =-=-=? (辆)2141146I I S B S c b =?-=??-= )(9211S -S S b c 辆=-==

则有:)(min 469425S I S I S I c c b b =?+?=?+?=?∑

若令b x =c x =1,将I 分解为:

3

118.4Int x 18.4Int I 5118.4Int x 18.4Int I I c c b b {=-=-==+=+==)()()()(

(min 235I I I c b =-=-=? (辆)5.6231146I I S B S c b =?-=??-= 由于S b 为小数,可以取(辆)

)(65.6Int S b == 再取min 4I y =,则)(min 134I I I c y =-=-=?

(辆)5611S S S b =-=-='

(min 166546S I B B b b y =?-=?-= 所以:(辆)11

3516I I S B S y c

y y =?-=??'-= )(415S -S S b c 辆=-='=

则有:)(min 46431465S I S I S I S I c c y y b b =?+?+?=?+?+?=?∑

综上,可以安排2两车按5min 的行车间隔行驶,其余9辆车按4min 的行车间隔行驶;或者安排6辆车按5min 的行车间隔行驶,1辆车按4min 的行车间隔行驶,其余4辆车按3min 的行车间隔行驶。

2、现有一场亚洲杯足球赛在西安市体育场举行,距其4km 的一个公共汽车枢纽站处先后有5000名观众乘车去观看。若采用公共汽车在足球赛进行前1h 开始运营,现试确定需要配置的车型及车辆数。已知:

2.1min 1T min 3T h /km 20V V =====η;;;间终回去

解:有条件知,人数A=5000人;L=4km ;最后车辆于T=1h=60min 末之前到达; 2.1min/1T min 3T h /km 20V V =====η辆;;;间终回去

由此可得:

min 12h 2.0h

/km 20km 4T T ====回去 一辆车往返的全部时间为:

min 30min 32min 12min 12T 2T T T =?++=++=终回去周转

第一车次从T 开始时,经过去终T T +开到,而其余车次均应在下列时间内到达:

min 30T min 45min 3min 12min 60T -T T T =>=--=-='周转终去

设车辆的载客量为m ,已知满载系数η=1.2,则运送红全部人数A=5000人所需要的车次数m

2.15000m A N 人=='η 故车辆的行车间隔时间为:min 1m

2.15000

min 451N T T ==-''=人间 由此可得:m=90座,所以所需要的车辆数为:辆辆

间周转30/min 1min 30T T ===ω 车次数车次人46m

2.15000m A N ==='η;而只有30辆车,所以要安排16辆车进行重复运输。 3、线网密度:非乘车时间最短是计算最佳线网密度的基本出发点。

即:2T 步+T 侯 min

因为:2 T 步=2【T 向线+T 向站】=2步

又:T 侯=T 间/2=×=

线路重复系数u=,L 网=×F

所以:2T 步+T 侯=2步+

对上式中的δ求导数,并令导数等于零,得到: δ=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 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 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 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 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 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 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

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 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 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 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 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2012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摘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阐述了 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说明只有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才能构建高效、和谐、节约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措施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城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关键是要树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公交发展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公交优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最先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推行。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这种高效利用通道资源的交通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公交优先”即公共交通优先,是指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使其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纵横密集的线网站点,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1.1 公交优先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交的正常营运,直接支撑着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运转,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也可以说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紧密相关,没有大运量的、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城市想要达到理想的空间布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建立区域公共交通体系,能更好地联系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可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城市布局,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1.2 公交优先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人口密度,节约使用土地、能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已经成为涉及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据统计,每百km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至4%,地铁为5%。如果采用个体小汽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节省燃油将达到0.8亿L。由此可

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制度(通 用版)

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为进一步加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要,保证城市公交运输安全、优质、有序进行,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加城市公交运营源头安全管理,认真抓好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工作各项措施,切实加强公交车辆的安全运营管理。特制定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规定。 一、加强对公交营运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公交车运营安全工作的监管,要充分认识加强公交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公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认真履行指导公交安全运营的职责。要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督促公交企业进一步落实政府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完善市公交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定期研究公交安全问题,保持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落实公交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概况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美国采取TOD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0802 学号:U200815144 姓名:袁波 指导教师:邹志云 职称:教授 日期:2011.01.01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 课程背景介绍 (1)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 1.2.1 设计目的 (1) 1.2.2 设计要求 (1) 1.3 设计资料 (2) 1.3.1 A市基本资料 (2) 1.3.2 A市出行调查资料 (3) 1.3.3 出行调查成果 (4) 1.3.4 未来出行分布增长率 (4) 2 资料数据处理 (5) 2.1 路网简化 (5) 2.2 交通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交通需求预测 (5) 3.1 交通生成预测 (6) 3.2 交通分布预测 (6) 3.2.1 全日出行分布 (6) 3.2.2 公共交通出行分布 (12) 3.4 交通分配预测 (13) 4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概述 1.1 课程背景介绍 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往往可将交通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作为《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部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不错的平台,从中,学生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思考专业上相关知识在应用实践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2.1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2 设计要求 运用《交通规划》课程所学知识,规划A城市路网,并提交设计成果,设 计成果应包括: 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图纸(图幅:297×420mm): 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 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为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展原则 一是方便群众。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

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二是综合衔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 三是绿色发展。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 四是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管理试题A卷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管理A 卷 考生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在试卷密封线内填写指定内容(如姓名、学号等)。凡漏写姓名、学生证号、座位号或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以及在试卷密封线外填写学生证号、姓名或作其他标记的试卷一律按零分处理。 2.考生答卷时只允许用黑、蓝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特殊要求的科目(如使用答题卡)按具体要求执行。 3.考生不得询问试题题意,若发现试题字迹模糊或试题有误,可举手向监考人员询问,不准询问其他考生。 4.考生必须服从监考人员的监督管理。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传递物品,不准偷看、抄袭他人答卷或允许他人抄袭自己的答卷;严禁夹带;严禁换卷、替考,以及其他违纪、舞弊行为。 5. 考试结束,考生立即停止答卷,将答卷(答题卡)反扣在桌面上,并按监考人员要求退离考场。严禁将试卷、答卷(答题卡)和考场统一发放的草稿纸带出考场。 1、客流在空间上分布的特性( )(多选题) A. 点多 B.面广 C.流动 D.重叠 E.相关 2、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类型( )(多选题) A. 公共汽车 B.无轨电车 C.轻轨、地铁 D.出租汽车 E.其他类型 3、线网是有若干、几十条以至数百条公交线路组成的公共交通网络,其主要形式为( )(多选题) A. 放射型线 B. 棋盘型线网 C. 交叉放射型线网 D. 主辅结合型线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姓名:___ __ __ __ __ __ __ 学号:___ __ __ __ __ __ ___ __ __ 年级: __ ____ __ __ __ __ 专业: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公共交通行业发展问题和趋势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问题和趋势分析 一、城市公交行业现状 交通设施是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城市交通体系能否良性循环, 关系着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体系主要还是以公共汽车、电车为主。虽然轨道运输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北京、上海等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大都市,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城市已经形成以地下轨道运输为核心,以地上公共汽车、电车以及出租车为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而一些中小城市,或者由于地理环境,或者由于经济原因,地铁运输项目目前还不具备开发的条件,因此,对于这些中小城市来说,公共汽车、出租车便成为其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当前的公共交通运输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 公共交通供需失衡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近年来,交通拥堵以及交通污染问题特别突出。对于以公共汽车、出租车为核心的交通系统的中小城市,车次少、车晚点、车速慢、车拥挤是最直接的矛盾,同时,由于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的预防又是公共交通系统所面临的一项难题。(3)公交企业普遍亏损,政府缺乏长效的补偿机制。受土地资源稀缺、能源不可再生性以及交通污染等条件约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解决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

等问题, 才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城市公交存在的问题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 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 2.投入不足导致公交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过低,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是投入的不足则直接导致城市公交事业暗疾丛生。在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中, 总体上呈现投资不足。来自建设部门的资料显示, 在2006年调查的117个城市中, 66个城市在公交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施装备和配置更新方面得不到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 占被调查城市的56.4%,情况相当严重!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 3.公交服务水平低 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交通二班 学号:090240000 指导教师:朱卫华

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管理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交叉口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存车地区,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尚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排队。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完整版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 “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三,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四,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五,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六,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七,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汇总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 第三章城市常规地面公共交通 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和车辆 公交线路 站点、枢纽和场站 公交线网 公交运营调度和管理 3.1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组成 3.1.1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组成 1)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定义 与其它车辆公用道路空间的汽车和无轨电车线路。通常有固定的停靠站、行驶线路、时刻表、票价。 2)常规公共交通的系统组成 车辆、线路、站点设施 包括专用的停车场、维修厂、调度管理中心 (1)车辆 汽车和无轨电车,以运营车辆为主,配备维修车辆 传统的有轨电车 (2)场站 客流服务——中途站、首末站、换乘枢纽

车辆服务——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 (3)线路与网络 一组车辆按确定的路线、时刻表行驶,收取固定票价,停靠规定车站,形成公共交通线路。若干条线路形成网络。 交通线路有固定的线路和站点名称。 (4)其他设施 电车的配电站; 多条线路公用的调度站、调度指挥中心; 通讯与监控系统 3.1.2公共汽车的性能 电车、铰接车、双层公共汽车、单机大巴、中巴等 1)车辆类型 (1)小巴士Minibus (2)中巴 规定为17-30座,不允许站立。 (3)标准单层巴士 最普遍,车长10-11米,额定载客80人左右; 逐渐向空调、低地板发展。 (4)双层巴士 (5)铰接巴士 (6)电车 2)能源结构和能耗

典型单层和双层大巴的100公里油耗约30-35升 与运营车速有关,并且与停站间距密切相关。 除了电车,公共汽车中柴油车的比例越来越高。 3)噪声水平与排放 欧洲:噪声水平要求控制在80-85dba 欧I标准,1993.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36克/KWh 欧II标准,1996.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15克/KWh 控制CO,NOX等指标 新型清洁燃料公共汽车有以下几种类型: 液化石油气LPG 液化天然气LNG 压缩天然气CNG 汽油与电双燃料车 4)结构强度 要求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设计以保证安全性。 5)乘客安全性 考虑老人、车辆意外,考虑上下车和车内行走。 最大车速100公里汽油与电双燃料车 通过闭路电视,司机可以监视后门上下客情况 6)行动不便者——无障碍设计 上下车踏步的升降装置——便于轮椅使用者乘车; 专门为行动不便者服务的公交网络,设计专门的车辆、通过电话实行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城市中心地区车辆总数,是提高城市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务实之举。 提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认识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我国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一些大中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汽车数量不足、线路少、车辆老化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问题有所突出,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推进城市健康发展,必要而且紧迫。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适用于更广泛人群的出行方式,是普通居民所依赖的一个重要交通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价格低廉、快捷方便的优势,引导更多的人乘用公共交通,有助于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交通服务,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且由于公共交通运量大、运价低廉,能较好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国际经验来看,是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一贯做法。早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就纷纷调整交通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缓解大中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以及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公共交通行业,完善支持政策,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首先要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应在对交通现状、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共交通为核心,通过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设施的建设、线路的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四条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积极扶持、有序竞争、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出租汽车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具体管理部门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应当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第九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保证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第十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例和规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和优化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规模、公共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枢纽和场站布局、线路布局及设施配置、公共汽车和电车专用道、无障碍设施配置等。 第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轨道交通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方案、线路走向、站点选址、沿线土地利用及用地规划控制、换乘站、枢纽站建设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案等。 第十三条组织编制机关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四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一并报批。报批时应当附具社会各界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以及未予采纳的理由。 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编辑本段第三章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优先公共交通发展已成为共识。但优先发展带来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大量增加,目前公交企业普遍面临政府补贴有限、企业经济效益差和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等具体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与管理城市公交,实现其社会效益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减少政府补贴,成为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公共交通管理研究现状 ?趋势 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完备性原则:应该从不同侧面反映公交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涉及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至少有几十种,精确的量化不等于评价的准确,对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信息,每项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可量化和通用性。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 第一章司乘人员服务标准规范 第一节司乘人员服务规范 l 服务规范就是服务的主体(服务性企业或单位)对服务的客体(服务对象)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内在标准和外在表现形式,是根据服务对象的基本要求制定的,是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公共交通的服务规范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将乘客的各种需求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成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将服务质量具体化、标准化、程序化,便于操作。 公共交通的服务规范主要是对公交乘务人员的服务程序、服务方法、服务语言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首站发车前 I 1、司乘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向调度员报到。 2、按规定佩戴胸卡,领取并核对车票及清洁工具、电脑报站机,签注私款,签票,签路单。 3、提前检查服务设施的完好,搞好车辆卫生,按标准提前进站,车等乘客。 4、报清行车方向,下车迎乘客,售清底票。 5、乘务员在运营中做到站立服务。不得坐乘客座位。 二、坚持三报 l、司机正确使用电脑报站机(使用报话器)。乘务员

必须口报,报站清楚、齐全。 2、报路别、行车方向。 标准:XXX路.开往XXX,请先下后上。 3、预报站。 标准:下一站XXX,请您准备下车。 4、报到达站。 标准:XXX站到了,请您下车。 三、主动售票 l、首站售清底票 标准:乘务员要走下售票台到乘客身边售幕,两名乘务员的车组,两名乘务员同时向车中间绞接盘售票。直至二人会合。 2、中途积极宣传 标准:每站起步后向车内宣传“没有票的乘客请买票”。 3、主动问票 标准:根据上车乘客的人数或特点.有针对性地问票。 4、人多立席售票 标准:车辆满载五成以上时,应站立售票。 5、按规定收取包裹单 标准:在车辆满载允许的情况下,走下售票台,流动售票。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最短线路

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设计 一、问题描述及设计目的 城市公共交通最短线路,利用邻接矩阵来构建交通节点,邻接矩阵的行列编号即为交通中的节点,有行列决定的数据即为权值 基本的输入信息和条件: 1. 输入总的节点个数,即为交通中的站点数目 本程序中,站点的数目最大值为100。 2. 输入存在的通路,即为弧两个站点之间是联通的 弧的数目是有限制的,数目小于站点数目[n*(n-1)]/2 3. 输入存在通路的两点,即为两站点 站点编号要小于站点总数目

二、应具备的功能 1. 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始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 2. 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相反,该问题是已知终结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在无向图中该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完全等同,在有向图中该问题等同于把所有路径方向反转的确定起点的问题。 3. 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三、设计思想、主要算法的实现、基本操作、子程序调用关系 1.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 按路径长度递增顺序求最短路径算法。 2.Dijkstra 算法的基本步骤 设V0是起始源点,S是已求得最短路径的终点集合。 V-S = 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的集合,初始时S={V0},长度最短的路径是边数为1且权值最小的路径。 下一条长度最短的路径: ①V i V - S ,先求出V0到V i中间只经S 中顶点的最短路径;

②上述路径中长度最小者即为下一条长度最短的路径; ②将所求最短路径的终点加入S 中; 重复直到求出所有终点的最短路径。 3.存储结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图结构类型(mgraph)存储抽象交通图的信息。其中:各站点间的邻接关系用图的邻接矩阵类型存储;图的顶点个数及边的个数由分量n、e表示,它们是整型数据。 数据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 int no; //顶点编号 InfoType info; //顶点其他信息,这里用于存放边的权值 } VertexType; //顶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图的定义 { int edges[MAXV][MAXV]; //邻接矩阵 int n,e; //顶点数,弧数 VertexType vexs[MAXV]; //存放顶点信息 } MGraph; //图的邻接矩阵类型 查询站点间的最短路程距离和路径

对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认识

对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认识 ——以昆明市为例 班级:交通运输091 姓名:吴伟学号:200910601139 城市从诞生到发展一直与交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内河流域开始,发展到近现代——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程,无一不渗透着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各种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进而更加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1 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交通对城市区位、城市布局和城市土地使用性质这三个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则表现为如何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考虑交通的作用,以支持和促进城市和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城市职能、功能布局和产业上协调重要区域交通设施的战略性控制与引导。比如快速私人交通使城市有分散发展的倾向,而公共交通与慢速交通使城市布局紧凑。公共交通线路站式布局及与步行交通的大量联系,决定了城市高密度带状、簇状的布局形态。 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无以企及的。以昆明市旅游业为例,由于交通运输的改善,促进了昆明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海内外来昆明旅游总人数3557.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海外旅游者86.06万人次,增长10.6%,国内旅游者3471.29万人次,增长14.3%;实现旅游总收入28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交通对土地价值也有影响,最显着的是轨道交通。由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直接附着在沿线的土地上,从而使土地价值提升[1]。以昆明为例,地铁线的开通,将使其沿线物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掘金机遇。据了解,地铁线的楼盘,因距离不同,房价升值空间也不一样。业界普遍认为,同样品质的楼盘,有地铁的便利与没有地铁的便利因素,楼价相差可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答案).doc

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公交车辆调度形式的类型,按照工作时间的长短,一般可以分为正班车车和加班车车,对于晚上运营的车辆有时也称为夜班车车。区间车是指车辆仅行驶在线路上某一客流量的高路段或高区间的一种辅助形式。 2、在现场调度时,车辆运行中因受交通阻塞等原因影响,到站局部线路或全线不能正常运行 时,一般可以采用绕道行驶、分段行驶、缩短行驶等方法来满足乘客需要;而当线路运营车辆有富余运力时,为了方便乘客支援运力不足的线路, 可以采用跨线行驶的方法。 3、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行车时刻表有车辆行车时刻表、车站行车时刻表和线路行车时刻表三种。 4、在现场调度时 , 由于突然情况打乱正常的行车秩时, 若要求恢复车辆的行车秩序, 则可以采取 的方法有调整车序、拉长发车、放站发车、区间掉头、提前发车、填补车次。 5、在城市公交客流高峰时段,为了加快车辆周转,车辆在始末站停站时间,不应大于当时行 车间隔的2~3 倍(范围值)。 6、公交客流调查的方法有:问询法、观测法、填表发、凭证法和机票发等。根据观测地点不同,观测调查可以分为高断面观察法、随车观测法和驻站观测法。 7、在制订行车作业计划是,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时段一般取值为0.8~1.1 (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0.5~0.6 (范围值)。 8、在制定行车作业计划时,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期一般取值为0.8~1.1 (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0.5~0.6 (范围值)。 9、编制城市公共交通的行车作业计划是,行车人员用餐时间的安排方法有:增加劳动力的方法、增加车辆来代替用餐停驶的车辆、既不增加车辆也不增加劳 动力,用拉大行车间隔的方法来挤出用餐时间。 10 、三级调度机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司总调度室、车场调度室、车队调度组。 二、选择题 1、在选择车辆调度形式的时,若采用区间车调度形式,则需要满足条件——路段客流差大于 等于(B)倍的计划车载客定额; A .2 B 。 2~4C。 1.2~1.5D。 1.5 2、以下调度形式是基本的调度形式,而不是辅助调度形式的是(A) A.全程车 B. 区间车 C. 大站车 D. 定点定班车 3、以下对于行车计划的说法是错误的是(C); A.行车计划是进行车辆运营调度的主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