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人物故事

合集下载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篇一:陈胜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

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

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

”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

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

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子。

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

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

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

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

”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

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篇二:戚夫人的悲剧刘邦驾崩,其正妻吕太后执掌朝廷大权。

吕太后平时最恨的人,就是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与其子赵王如意。

刘邦一死,吕后马上下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

又从赵王封地急召如意回京。

新即位的天子孝惠皇帝是吕后的亲儿子。

惠帝非常仁慈,知道母后恼恨如意,就亲自接回如意,寸步不离地保护他。

但终究还是被吕后找机会毒死了。

如意被害后,吕后随即派人去囚禁所,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去她的双眼,熏聋耳朵,又灌下哑药,扔到猪圈里,称她做“人猪”。

几天以后,吕后叫来儿子孝惠皇帝欣赏“人猪”,惠帝惊问是什么东西,回说这就是戚夫人,惠帝当即大哭起来,从此病倒,一年多不能起床,并对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

”吕太后之刻毒、残忍可谓极矣!但正所谓万事皆有因,吕后之深恨戚夫人亦然。

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

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

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人物描写为核心的文学作品。

那你知道史记中人物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窦太后的故事窦太后,是赵国清河观津人。

吕太后当政时期,她以良家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服侍太后。

后来,吕太后遣出宫女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分给了五个美女,窦氏就在这次出宫的行列中。

窦氏家在清河,她认为去赵国会离家近一点,她请求主管遣送事宜的宦官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宫女的行列中。

但是,这个宦官却把这件事忘记了,误把窦氏的名字放到了去代国宫女的行列中。

名册上奏,吕太后下诏批准。

窦氏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痛哭流涕,不愿意出发。

但是,在朝廷的强制命令下,她只得无奈启程。

到了代国,代王刘恒只宠幸窦氏。

她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嫖,后来又生下了两个男孩。

代王的王后共生有四个王子,但是,王后在代王还没有继承帝位的时候就已经去世,而她的四个儿子也寿命不长,在代王继承帝位以后一个个不幸的死去。

朝中的大臣们请求文帝立太子。

窦氏的长子刘启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母以子贵,窦氏被封为皇后,女儿嫖受封为长公主。

第二年,窦氏的小儿子刘武被封为代王,不久又徙封为梁王,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经去世,被葬在观津。

他们生前身份低微,没享过什么福。

薄太后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诏追尊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又下令清河地区为其设置园邑二百家,由长丞守护,一切礼仪、供品与灵文园相同。

窦皇后的哥哥名叫窦长君,弟弟名叫窦广国,字少君。

少君四五岁的时候,被人掠去卖掉,家里人不知道他被卖到了何处,从此便彼此失去了联系。

少君被转卖了十余家,转来转去,最后到了宜阳。

少君为买主进山烧炭,日夜劳作。

一天晚上,他与百余名家奴一起在山崖下面休息。

半夜十分,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其下面的人都被压死,唯独少君幸免于难。

少君逃过这次劫难之后,感觉冥冥中有神灵保佑自己,就找人为自己占卜,占卜的人掐指一算,对他说:“你的前途在长安,在那里你才能得到富贵,过不了几天,你就可以被封侯。

史记人物的故事

史记人物的故事

史记人物的故事导读:本文是关于史记人物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从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来看,故事都是整个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将知识传承的主要途径,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人物的故事。

史记人物的故事1:指鹿为马秦二世时,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臣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此乃鹿也!”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 !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此乃千里好马也!”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史记人物的故事2: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

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史记主要人物及故1

史记主要人物及故1

史记主要人物及故事《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人物及故事如下:1.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是汉初著名军事家,曾被封为淮阴侯。

年轻时,他喜欢佩刀,一日,他在街上行走时,被一屠夫挡住去路,屠夫对韩信说:“你若不怕死,就刺我一剑;你若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听后,竟真的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2.赵括纸上谈兵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年少轻狂,曾“指目而语”,“言必称希腊用兵之道”。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赵括率领四十万赵军与秦军对峙,战争初期赵军稍占上风,秦军因兵力处于劣势而暂时撤退。

赵括以为秦军退却,便令赵军全线出击,秦军立即实施包抄,将赵军截为两段,赵军粮道被断,赵括只好率少数亲兵突围。

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秦军射死,赵军全线崩溃,四十万赵军被俘后被秦军坑杀。

赵括的轻敌和自以为是,使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3.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画家。

因受楚平王陷害,父兄被楚王所杀,伍子胥逃到吴国,受到吴王阖庐重用。

后与孙武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因伍子胥的劝谏吴王阖庐拒绝称霸而称王。

吴国攻越国时,越国派使臣向吴国求和。

吴王准备答应,遭到伍子胥的反对。

吴王很生气,赐给伍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说:“请用此剑将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观看越国军队攻入都城的道路。

”不久后,吴国被越国所灭。

4.荆轲刺秦王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刺客,“图穷匕见”的故事就与他有关。

燕国太子丹曾在秦国做人质,逃归燕国后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荆轲献上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时行刺失败被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荆轲在告别太子丹时所吟唱的。

荆轲的壮志、勇敢和不畏强暴的精神成为历代人民的楷模。

这些故事只是《史记》中众多人物和故事的一部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记录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里面的人物故事

史记里面的人物故事

史记里面的人物故事《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讲述历史的书籍,它叙述了从黄帝的汉武帝这三千余年的故事,它是司马迁耗费毕生的心血写成的。

那你知道史记里面的人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面的人物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面的人物故事:惠王招贤马陵战败以后,秦、赵、齐三国联军趁机攻打魏国。

不久,秦国任用商鞅大举向东进讨,来势汹汹。

而赵、齐两国又多次打败魏军,侵入魏国境内。

迫于强大的压力,魏国将都城从安邑迁徙到大梁。

面对如此危难形势,魏惠王痛定思痛,打算强国御侮,摆脱困境,就用卑下谦恭的礼节和优厚的物质待遇招揽贤人。

贤者邹衍、淳于髡、孟柯知道后都纷纷来到魏国。

惠王把这些贤者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询问说:“各位爱卿,寡人没有才能,致使军队三次在国外遭受挫折,连太子也被敌军俘虏,个个战死。

国家因此而元气大伤,祖先的宗庙社稷受到了玷辱,我真是感到无比的羞耻啊。

先生们不顾路途的遥远,屈尊大驾光临我国,您们将提供给寡人什么妙计来使国家获利呢?”各位贤者相继进献良策,孟柯进谏说:“君王不可以这样的追求利益。

您要是追求利益,那么国中大臣们也就会追求利益;大臣们追求利益,百姓就会跟着追求利益。

上上下下都追求利益的话,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作为君王,治理国家实行仁义就足够了,何必去追逐利益呢?”史记里面的人物故事:苏代游说魏哀王九年,魏国与秦国在临晋会盟。

魏国声望大增,张仪、魏章等一些有志之士都来归附魏国。

不久,魏国的相国田需去世,楚国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恐慌,害怕张仪、犀首、薛公等人做了魏国相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

于是,楚国令尹(相国)昭鱼对苏代说:“田需死了,我担心张仪、犀首、薛公其中的一人继任魏相,这样对我们楚国大为不利啊!”苏代同意他的看法,便问他说:“那么,您认为谁继任魏相会对楚国有利呢?”昭鱼回答说:“我想让魏国的太子继任魏相。

”苏代听了之后自告奋勇地说:“我愿意为您北上游说,来达成您的心愿。

”不久,苏代到达魏国,朝见了魏王,魏王知道苏代是个有名的贤者,同他就国家大事攀谈起来。

史记的人物和故事

史记的人物和故事

史记的人物和故事司马迁作《史记》,是用灵魂与命运作斗争,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传的史记。

那你知道史记的人物和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的人物和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的人物和故事:曹沫劫桓公曹沫是鲁国人,他为人勇敢且力大过人。

鲁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他就做了庄公的臣子。

但在任鲁国的期间,他曾多次和强大的齐国作战,但经常战败逃跑。

看到接连的失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但还继续让曹沫任。

此后,齐桓公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签订割占鲁国土地的不平等条约盟约。

桓公和庄公正在盟坛上订立盟约的时候,曹沫突然手拿匕首,冲上台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桓公心里很害怕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强国这么凌辱弱国也太过分了。

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才行,总要给我们留点生存空间吧。

”齐桓公不愿意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更不愿意死在曹沫手里,只能退还鲁国的土地,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齐桓公说完,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惩罚鲁国如此无礼的举动。

管仲说:“不可以。

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于是,齐桓公就归还了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鲁国土地。

曹沫是在敌我力量悬殊,军事上失利,外交上失势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本国的利益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在正当手段不能维护本国利益的时候,曹沫用非常手段挽回了战场上失去的一切。

这是曹沫的勇猛和智谋的综合体现。

史记的人物和故事:太子丹的誓愿燕国的太子丹,曾在秦国做人质。

曾经也这样生活过的秦王嬴政,每次见到太子丹就容易想起痛苦的往事,所以对太子丹很不友好,经常用言语讽刺他,后来忍无可忍的太子丹带着怨恨逃归了燕国。

史记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史记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史记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史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著作,其中收录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这些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才能、勇气和智慧,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史记中一些令人振奋的英雄人物传说。

1. 刘邦:夺取天下的创世英雄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被载入史记中。

出身农民的他带领农民起义军,最终成功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确立了汉朝的统治。

刘邦智勇双全,他灵活运用策略与外敌斗智斗勇,深受士兵和百姓的拥护。

刘邦打破了贵族统治的体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转变。

2. 关羽:义薄云天的忠诚之士关羽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他的传奇故事被史记记载。

关羽重情义,忠诚而有胆略。

在曹操和刘备之间,关羽选择了作为刘备的义弟并跟随刘备一生。

他曾经立下三军无敌的赤壁之战功勋,更以其对刘备的绝对忠诚而闻名于世。

关羽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而且在行事作风上更是以义薄云天的高尚品格为人们所尊敬。

3. 赵云:骁勇善战的忠诚武将赵云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他在史记中展现了他的英雄形象。

赵云善于骑射,才华横溢,长身玉立。

他与刘备结下深厚的情义,一直忠诚地为刘备效力。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尤其是在长坂坡上勇救刘备,因此被众人称为“长坂坡上的单骑救主”。

在无数的战场上,赵云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忠诚,成为史记中不可磨灭的传奇。

4. 孙膑:策谋百出的军事奇才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的故事也被收录在史记中。

孙膑善于兵法,精通战略,并以其独特的智慧闻名于世。

他为君主提供了众多创新的战略构想,从而在战场上取得了多次胜利。

孙膑提出了多种新颖的兵器和战术,对战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智慧和胆识使他成为史记中的军事奇才。

5. 曹操:权谋之王的辉煌轨迹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史记中。

曹操智勇过人,精于谋略,被人们誉为“权谋之王”。

他统一北方,建立了魏国,实现了混乱时期的一统大业。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史记》,它以通俗简洁的文字,将中国古典史学名著《史记》中记载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编选和生动形象的讲述。

那你知道史记人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人物故事三篇,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子路师从孔子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今山东省泉林镇卞桥村)人。

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生性粗鲁,喜欢逞勇斗力,刚强直率,头上戴着公鸡的羽毛,脖子佩带公猪的牙齿,曾经侮辱过孔子。

孔子就用自己的礼仪修养,慢慢引导子路。

子路后来受到感化,于是穿着儒生的服装,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引见,恭敬的请求孔子收他做学生。

子路向孔子询问怎样才能管理好国家。

孔子说:“自己带头努力工作,百姓就会效仿你,也能勤奋工作。

”子路请求孔子进一步详细解说。

孔子说:“不要害怕困难和辛劳,坚持下去,人民就会理解和爱戴你,以你为榜样,这样你就能达到目的了。

”子路问:“君子应该崇尚勇敢吗?”孔子说:“义是最高尚的。

如果君子只知道持强好勇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会到处惹是生非,再严重些就会扰乱国家的安定;如果小人持强好勇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会当强盗干些不法的勾当。

”子路曾经问:“有一件事我觉得我应该去做,是不是我就一定要去做呢?”孔子说:“你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有该做的事就去做呢?你要多考虑一下。

”子路听到有该做的事,却不能去做,于是便担心再听到有该做的事了,人变得谨慎了许多。

孔子说:“只凭片面之辞就会断案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勇猛的精神是谁也比不上的,但太过分了就不可取了。

像仲由这样的人,恐怕会不得好死。

穿着破旧棉袍的人和穿裘皮大衣的人并肩而站,却不会觉得羞耻的,大概也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么,好比刚登上正厅,但还没有进入内室,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才行。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骠骑的显赫元狩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霍去病再次受命出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材的编写者将其融入初中历史教材是具有独到的意义的,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中的人物故事。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1:孔子推崇的时代周代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时,周的领地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

周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不得不在各大诸侯之间周旋,以求保全自己狭小的国土。

公元前307年,秦国攻打楚国的宜阳(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

楚国以为周暗中帮助秦国,所以想进攻周。

苏代为周游说楚王说:“您怎么知道周是帮助秦国?那些说周帮助秦国比帮助楚国更出力的人,是想让周投到秦国方面去,所以人们都把周、秦放在一起说‘周秦’啊。

周人明白了自己无法解脱,就一定定会投向秦国一方,这真是帮助秦国取周的妙计呀。

现在,即使周为秦出力,您也要好好待他;不为秦出力,您仍然得好好待他。

这样,才能让它与秦疏远。

周与秦绝了交,就一定投向楚国的。

”楚王方才听从了他的建议。

秦国想通过两周之间的地区去攻打韩国,就向东周和西周借道。

周担心借道秦国会得罪韩国,不借又会得罪秦国,感到左右为难。

有人对周君说:“为什么不派人去见韩公叔呢?到时就对韩公叔说:‘秦国敢穿过周地去攻打韩国,是由于信任东周。

您为什么不给周一些土地,并派出人质前往楚国呢?’这样,秦国一定会
怀疑楚国,不相信周君,也就不会攻打韩国了。

您再派人去对秦国说:‘韩国非要给我们周一些土地,想以此来让秦国怀疑周君,周不敢不接受。

’秦国也就不能阻止周接受韩国的土地。

这样就既得到了韩的土地,又能得到秦国的谅解。


周幽王即位后,十分宠爱一个叫做褒姒的女子。

关于褒姒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异的故事。

夏代末年,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

”夏帝不知如何对待它们,就进行占卜。

卜者认为二物不吉,让夏帝把它们的唾液收藏起来,才能够化凶为吉。

夏帝于是摆设出祭物,书写简策,向二龙祷告。

二龙留下了唾液后忽然消失。

夏王让命人用木匣把龙的唾液收藏了起来。

夏亡之后,这个匣子传到了商代,商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

接连三代,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

周厉王对此事十分好奇,就命人将匣子打开观看。

结果龙的唾液淌到了殿堂上,怎么也清扫不掉。

周厉王就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声呼叫来驱邪。

那唾液竟然变成了一只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

后宫有一个刚刚换牙的七八岁的小宫女,碰到了那只蜥蜴。

等那个宫女在长到十五岁的时候,竟然未婚先孕,没有丈夫就生下了孩子。

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

被扔掉的孩子恰巧被一对逃亡的夫妇捡到。

他们念她可怜就将她收养,一起逃到了褒国。

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幽王,以求赎罪。

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的,所以叫她褒姒。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博她一笑,想尽了一切办法,但褒姒仍然难得一笑。

周幽王为讨她的欢心,就点燃了预示敌人来犯的烽火。

诸侯见到烽火,全都赶来救援,但到达之后,却不见敌寇,乱作一团。

褒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