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练习题
长征名著练习题

长征名著练习题一、选择题1. 《长征》一书的作者是谁?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埃德加·斯诺D. 周恩来2. 长征开始于哪一年?A. 1934年B. 1935年C. 1936年D. 1937年3. 下列哪一项不是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A. 四渡赤水B. 遵义会议C. 渡过金沙江D. 签署《双十协定》4. 长征期间,红军总行程大约是多少?A. 5000公里B. 10000公里C. 15000公里D. 20000公里5.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A. 延安B. 井冈山C. 瑞金D. 遵义二、填空题6. 《长征》一书中,作者详细记录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________,展现了革命战士的________。
7.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________,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
8.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的考验。
9. 长征的成功,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________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0. 长征精神包括坚定信念、________、团结协作、勇于胜利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长征期间红军在遵义会议上的主要决策及其意义。
12. 描述长征中红军如何克服自然和敌人的双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13. 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和价值?四、论述题14. 论述《长征》一书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
15. 分析长征精神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并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五、案例分析题16. 阅读以下关于长征的描述,分析红军在长征途中展现出的哪些精神品质,并结合实际,讨论这些精神品质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案例描述]六、综合应用题17. 设计一次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包括活动目的、主要内容、预期效果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七、开放性问题18. 根据你对《长征》一书的理解,你认为长征精神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长征》一书的内容,掌握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同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红军长征》 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经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七十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夯实基础典型题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新题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长征练习题{填空题}

红军长征练习题(填空题)1.(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是红军第一支长征队伍,中央红军以后改称(红一方面军).2.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般指(红一方面军)军的行程队伍).中央红军再夺遵义.8.中央红军先遣队通过彝族地区后,1935年5月24日,赶到(安顺场),5月25日,红一军团第一团第二连17名勇士,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9.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10.1936年9月16日下午,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逼近甘肃南部要隘(腊子口).这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隘口,是四川通向甘肃的要道.俗称天险.1月17日,红军夺取了天险(腊子口).11.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懋功会师)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红军先头部队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地区的(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12功会师以后,(陈昌浩)任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左路军行动,但他反对中共中央红军北上的决定13.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宣布另立(伪中央),自封(主席)另组"中央政府","中央政委"14.(1936)年(6)月(6)日,张国焘宣布取消(伪中央),6月10日,张国焘复电中央,表示同意于月底北上.15.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立即迎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在(直罗镇)全歼国民党第一零九师又一个团的胜利.16.在中央苏区时(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徐特立)、(何叔衡)五人被尊为"苏区五老"17.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以后,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由(陈毅)任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18.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少将军衔的唯一一位越南籍将军是(洪水),他曾于1924年随胡志明来到中国.投身中国革命.19.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毛泽东)20. 毛泽东在谈到长征的意义时,这样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A.江西省B.四川省C.甘肃省D.陕西省2.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3.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5.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A.瑞金B.延安C.大别山D.井冈山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7.“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8.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10.“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练习题1. 请你选择正确的填空词语,使句子完整通顺。
a) 在长征中,红军战士们昼夜不停地 _______ 前进。
b) 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红军战士们 _______全力奋战。
c) 他们经过艰苦的长征,终于 _______了胜利的彼岸。
2. 回答下列问题:a) 什么是长征?请简要描述。
b) 为什么红军要进行长征?c) 长征的起点和终点是哪两个地方?d) 长征中红军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3. 长征中,红军战士们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请你根据这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1. a) 不断;b)毫不犹豫;c) 到达2. a) 长征是指中国工人、农民和军队在1934年-1936年间共同进行的长途跋涉。
他们穿越了大山、河流等各种地形,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生活条件,并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和巩固力量的目标。
b) 红军进行长征是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保护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力量。
此外,红军还希望能够通过长途跋涉来发展和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
c)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井冈山,终点是陕西延安。
d) 长征中,红军面临了险峻的地形,恶劣的天气条件,缺乏补给和医疗设备,以及持续的敌人追击和袭击。
红军还在行军中面临疲劳、饥饿和负伤等困难。
3. 短文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征程,也是红军战士们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的历练之旅。
在长征中,红军面临了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敌人的围剿。
他们经历了漫长的山脉、险峻的峡谷,也经受了严寒、饥饿和疲劳的折磨。
然而,红军战士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咬紧牙关,坚韧不拔地向前行。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不仅仅需要战胜地理上的困难,还需要与敌人进行战斗。
红军不畏强敌,不惧困境,他们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红军还经历了艰苦的行军条件和缺乏补给的挑战,但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度过了这些困难。
长征中,红军展现了不畏艰险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事业的正义和胜利。
部编版历史 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1929年7月,苏联《真理报》称,毛泽东和朱德的红军“成为中国游击运动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现象,唯有这些远离城市的红军游击队仍旧显露着他的生命力”。
由此可知A.秋收起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得到认可C.中国革命急需建立正规军队D.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
请你判断,句中的“这里”是指()A.南昌B.井冈山C.瑞金D.遵义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下列精神,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井冈山精神②长征精神③延安精神④“两弹一星”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4. 蒋介石曾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然而在1930年后他却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否定和批判,甚至提出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发生这一变化是因为()A.国内工人运动高涨B.北伐战争已取得胜利C.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反清革命的政治需要5.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国共北伐B.中共一大C.遵义会议D.解放战争6. 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首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7.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错误的是选项历史事件内容或意义A 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B 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C 南昌起义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A.A B.B C.C D.D8. “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
名著阅读之《长征》习题

名著阅读之《长征》练习题一、填空题(24分)1、《长征》的作者是国作者,全书以长征的和为基本架构,从贵州甘溪突围写到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长篇文学作品。
(12分)2、参加长征的红军共四路:、、、;其中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是。
长征累计总行程超过六万五千华里,其中红一方面军走过的路程最长,共约华里。
(12分)二、选择题(36分)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军,这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支红军。
A.一B.二C.四D.二十五4.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 )。
A.周恩来B.王稼祥C.毛泽东D.朱德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府是( )。
A.福建长汀B.江西瑞金C.江苏南京D.江西南昌6.红军长征的原因( )。
A.日本的入侵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北上抗日D.共产党的壮大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敌强我弱B.装备落后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8.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
A.两河口会议B.俄界会议C.遵义会议D.通道会议9.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 )。
A.政治和军事问题B.政治和思想问题C.军事和组织问题D.政治和组织问题10.遵义会议结束了( )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张国焘分裂主义C.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D.林彪的修正主义11.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