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核心考点四 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核心考点四 鉴赏表达技巧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核心考点四 鉴赏表达技巧
者品味起来更觉得真诚可亲。
张抗抗的《窗前的树》紧紧抓住洋
通过对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 槐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精心刻画,
托物 志向和意愿,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 含蓄地表现了洋槐沉稳、朴实和坚
言志 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 强的品质,从而给人们启示:做人
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
2.间接抒情
方式
内涵
举例
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
借景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借槐树
浑然一体。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
抒情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触景 生情
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 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 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 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 字关情”。
白描
简练,生动传神。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

描写
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
动静
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衬静、以静衬动
虚实结合、以实 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点,或拓 虚实
写虚、以虚写实 展表现空间,或扩大意境,或深化主题。
2.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 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
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
角度
第二人称 亲切感,若对象为事为物,往往具有拟人效果。
多用于叙事散文中,它不受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 第三人称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核心突破四赏析艺术技巧讲义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核心突破四赏析艺术技巧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四赏析艺术技巧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既然是讲故事.就必然要叙事.自然就有叙事艺术。

从这个角度讲.小说就是叙事的艺术。

现代小说学研究.包括高考命题对此非常重视。

叙事的艺术技巧包括叙事线索、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及人称等.可以参见本专题核心突破一“理解必备知识”部分。

这里要探讨的是如何把这些叙事技巧运用到阅读中去.更好地服务于答题。

(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四节 赏析艺术手法-技巧运用与语言艺术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四节 赏析艺术手法-技巧运用与语言艺术课件

答案 ①“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 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②“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 的座位上。”③“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 额头有点儿亮。”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 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④ “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 一口,说:‘是这个意思。’”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 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铁良 抻面手艺的高超。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 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 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 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 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 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2.课标卷命题侧重于结构技巧、叙事艺术和表现手法的鉴赏分 析,其他方面偶有涉及。需要注意的是,命题带有很强的综 合性,往往与人物形象、情节分析结合起来考查。
3.考生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掌握品味语言效果 的方法,并将对艺术手法的分析与对内容、主题的理解结合 起来。要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掌握解题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考点一 赏析表达方式2题型
在第一节我们已经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小说的叙述艺术, 本考点只就小说的描写艺术作分析。
[知能 构建]
小说中的描写一是指环境描写,二是指人物描写,后者 是重点。
1.赏析环境描写的角度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2021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第1章 专题1 第3节 考点4 分析(赏析)表达技巧

2021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第1章 专题1 第3节 考点4 分析(赏析)表达技巧

考点4 分析(赏析)表达技巧技法1__构建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根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构造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衬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效劳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那么。

一、掌握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假设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节选自张抗抗?云和梯田?)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解析】此题考察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运用情况及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第一问难度不大,比喻:将“梯田〞比喻成“梯子〞。

拟人:太阳“攀〞上梯子。

排比: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

第二问:连用“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四个叠音词,韵律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梯田的形象真实可感,如在眼前。

【答案】①比喻、拟人、排比。

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

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 题型二 考点四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 题型二 考点四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基础先导】 1.贾宝玉与王熙凤同是贾府中的中心人物,作者描写他们的出场有何不同?收到
了怎样的效果?(6分)《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必修三) 提示 王熙凤的出场作者运用的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及对比的手法, 通过林黛玉的感觉,突出了王熙凤的与众不同和泼辣的性格。而贾宝玉,则更 多地采用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和欲扬先抑的手法,先通过众人之口, 从反面入手,突出了这一人物的顽劣异常、不合常规,致黛玉心生“这个宝玉, 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的印象。及至见到真人,却是一位清秀俊 朗的年轻公子,欲扬先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 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 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 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 奶的“绒布妈妈”。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 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这个实验 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 来说非常重要。
2.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两处写“偷听”:一为李小二的妻子在小酒店里有 意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这两处细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收到了怎样的效果?(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 前一处是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从而造成悬念;后一处是 详写,因为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所以听者听得真真切切,从而怒火喷 发。
3.说说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 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 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 庙里去。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设问方式】1.第×段中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作品运用了××手法,请谈谈其艺术效果。

3.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1)叙述人称(2)叙述视角(3)叙述顺序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下面是对几种易混手法的辨别:1.烘托与衬托,衬托与对比烘托是一种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但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出场;而衬托则是两个对象都出场,其中一个做陪衬,用以突出另一个。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则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

2.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2)两者表现的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至少是文章的一部分;比喻的范围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三、结构技巧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核心考点一 赏析故事情节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核心考点一 赏析故事情节

“陈,陈列宝?”刚睁着惺忪醉眼愣怔半晌,忽然一拍脑门儿,“是那个五短身 材、大胡子的盗窃犯?大哥,你认识这人?”
强摇摇脑袋,摇出一句轻描淡写:“啊,不,不认识,只是听人说起过,偶然想 起,随便问,问问。”
2.准确概括情节 基本方法是依据主人公所做的主要事件进行概括,通常为:主人公(何时何地)做 何事,有几件概括几件;或者按题目要求概括。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确定谁是主人公对准确概括情节至关重要,因为主人公才 是事件的执行者和情节的主要承担者。双线结构一般有明、暗或主、副两个主人公, 因此要各自梳理其情节结构。双线结构的情节梳理与概括还要注意两条情节线的并 行、交织以及情节的转换。
二、切分、概括小说情节的基本方法 1.合理切分情节 情节的切分要以事件的相对完整性为标准,要注意区分情节和环境描写及插叙、 补叙内容的不同。一般而言,情节是构成整个故事的所有小事件,环境描写不是事 件,不属于情节,但可以依附情节切分;插叙、补叙的内容是独立于事件之外的相 关内容的交代,也不属于基本情节,切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独立切分,也可依 附情节切分。 只有做到合理切分情节,才能准确概括情节。
切分、概括小说情节的基本方法
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 抓过程
脉络进行梳理。注意有些作品可能会省略某部分,有时可能将情节颠倒或交错。 线索对情节具有很强的贯穿作用,抓住了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 抓线索 阶段内容。线索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物的心理情感会有所变化,把握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信息, 抓人物 按照人物情感变化即可梳理出情节脉络。 小说的故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不同的场所会有不同的情节。抓住场所、 抓时空 情景的变换,也可概括出情节。 有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够深入阅读文本的局部内容,把握住内容发展的层次,抓住对情节 抓细节 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高考语文复习第三章散文阅读提分点四找角度,智取鉴赏语言、技巧题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第三章散文阅读提分点四找角度,智取鉴赏语言、技巧题课件

(二)准解答 “三步骤+四角度”解题法 1.表达技巧题解题三步骤
2.表达技巧题解题四角度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塞罕坝的横平竖直 王国平
位于河北承德的塞罕坝,落叶松遍布,笔挺笔挺的。 塞罕坝是松树的天下。这些松树,跟风对话,跟雪周旋,跟寂寞 逗趣。漫步塞罕坝,目力所及都是挺立着的灵魂。你会感觉被一股正 气萦绕着,内心不由得生发出敬畏的情感。 在这片140万亩的土地上,人工绿化面积达112万亩。都说塞罕坝 在大地上书写着绿色奇迹,那么松树负责的就是那一笔稳健的 “ 竖 ”。
2.品味语言艺术3步骤 第一步:概括特点 从用词、句式、修辞或风格等角度,用一两个词概括。概括时既 要考虑到一般文本语言的特征,又要充分考虑所给语言片段的特征。 第二步:举例分析 结合文本具体表现,紧扣内容(关键词、关键句)析作用(对主旨的 体现、对情感的表达)。
第三步:规范解答 题目所涉及的语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题时应先答最主要、 最突出的,然后再答次要的。答案要分点表述,形成合理的顺序。另 外,指明效果用词要准确,要注意运用术语。
[满分策略] 这道题明考鉴赏散文的语言,“结合文本”要求分析时要以文中 语句为依据,“简要赏析”要求不能作过细的解读。解答此题,可运 用“4着眼点+3步骤”法:
用词之美
4着眼 点 句式之美 修辞之美 引用之美
文章善于运用生动的动词,如“托”“周 旋”“逗趣”等,生动活泼。 整散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语 言精美、凝练、生动。 引用古文、诗歌,营造文化意境。
松树在地上投下的影子,就是路。塞罕坝的路,那么的细,那么 的长,就像孩子用纯白色的油画棒,在硕大的墨绿色纸张上画出的一 道道平展的白线,径直地伸向远方。 塞罕坝原本没有路,是塞罕坝人用铁脚板踩出了一条条路。森林 深处的一条条小道,给塞罕坝添上了灵气,让塞罕坝的花草树木跟人 亲近了,也让塞罕坝的壮美与幽深得以被人识、被人叹率,只是一个劲儿的绿。 ④天呢,却是变化多端。它常常显得离地很近,有时站在四不靠 的草原上,总觉得天还是可以用手摸得到的,在大桥上看日落,真是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铁,红得发白。 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我便想,那一块天,一定很烫 很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 文章的表现力。
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 通过比较,突出人物的性格,更
对比手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
答案 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 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 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 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3)注重分析景物描写的效果 (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照应标题或首尾。 (4)主题:①揭示或暗示主题,②具有象征意蕴。
赏析细节描写,主要赏析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
细节类型及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语言描写
展示人物 性格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环境描写
凸显环境特征
表达真挚情感
深化作品主题
效果分析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透露出人物形象的心理。 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揭示人物特征、身份等。 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一景一物,不仅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凸显环境特征。 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还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 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 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 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 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 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 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
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
解析 A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 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B 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C项,“那个地方村里 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答案 D
2.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文采用的是“无限叙述视角”来展开故事情节,即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作 者可以随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交代、加工和处理,便于迅速展开故事情节。 在整篇文章中,紧紧围绕“儿子杀人”这一中心,着重突出老太太的心理变化过程, 使得老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本文故事的叙述非常集中,源于采取了语言描 写这种方式,进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答案 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 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 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核心考点四 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结构特色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灵活多变。高考命题侧重于结构技巧、叙事艺 术和表现手法的鉴赏分析,其他方面偶有涉及。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 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解读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白描
本为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 彩色渲染。在文学上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 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 简洁传神。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
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 描写的事物上,表达
象征手法 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 了……的情感,增强了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 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 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 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 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 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 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1.赏析景物描写 (1)景物描写的具体手法
需要注意的是,小说中的景物,有的是作者客观、具体地呈现事物的本来形态状 貌,并不带有主观色彩,有的则是小说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所看到的景物,往往是内 心情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
(2)判定景物描写的技巧 判定景物描写的技巧主要有以下3个角度:
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
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2016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 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 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C.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 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D.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 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2.赏析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肖像、神态、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格, 交代人物,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 突出特点,
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展示人物性
3.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目考查考生对结尾作用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突出人物形象,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老太太从听说儿子杀人到决定举报儿子,心理发生了巨大变 化,可以看出老太太虽然平凡、质朴,但是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愚昧,彰显了光辉伟 大的形象。②从结构安排上,使得情节陡然发生突转,留下“空白”,拓展了想象 空间,这样的结尾能让读者艺术再创造,“顶子”让公安机关抓到没有,“顶子” 知道自己母亲举报了自己,有什么表现等等。③在表现主题上,突出母亲的理智, 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用包庇去疼爱,突出人性的伟大光辉的一面,从而深化了主题。
【即练即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 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 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 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 上看着。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格品质。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 细节描写
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物象、环境进行烘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
(侧面描写)
人物性格特点或心理状态。
3.细节描写艺术 细节描写主要用于人物描写,也可用于环境描写,它是小说最重要的描写艺术 之一。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 大,准确、生动、细致地将其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 其声”。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一是将细小的事物描写得极细致、极“特写”,二 是所描绘的细节必须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细节描写不只是动作描写,它有许多种,如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 语言细节和心理细节等。当动作描写具有较大的表现力时,也叫细节描写。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 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 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 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 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 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