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 桩基础设计

合集下载

桩基础课程设计(预制桩)

桩基础课程设计(预制桩)

设计题目本次课程设计题目:预制桩基设计一、设计荷载(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A轴荷载:F k=1632kN M k=195 kN•m V k=86kN○B轴荷载:F k=1980kN M k=164 kN•m V k=93kN○C轴荷载:F k=1342kN M k=187 kN•m V k=96kN(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A轴荷载:F=2203.2 kN M=263.3kN•m V=116.1kN○B轴荷载:F=2673 kN M=221.4kN•m V=125.5kN○C轴荷载:F=1811.7 kN M=252.5kN•m V=129.6kN设计B轴柱下桩基,A,C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二、设计资料、地层条件及其参数某住宅楼,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场地位于城郊建筑室内地面标高为±0.00,室外地面标高为- 0.15m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3.3m,柱底标高-0.7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工程地质条件:该建筑物地处二级阶地,土层分布、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三、预制桩基设计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 0.15m,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

该建筑桩基属乙级建筑基桩,拟采用截面为400mm*40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以6号土层草黄色粉质黏土为持力层,桩尖深入1.2m,设计桩长11.0m,初步设计承台高0.8m,承台底面埋置深度-1.50m,桩顶伸入承台50mm。

1、单桩承载力计算根据以上设计,桩顶标高为-1.5m,装底标高为-12.6m,桩长11m。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Q uk= Q sk+ Q pk = u p∑q sik l i+ A p q pk由于Q sk=4×0.4×(78×1.25+32×2+32×3.5+50×4.0+78×0.25)=789kNQ pk =0.4×0.4×2800=448kN则Q uk =789+448=1237kN (2)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本工程不考虑承台土效应,取ηc =0,则有 R= R a =K Q uk =21237=618.5kN 根据上部荷载初步估计粧数为 n=a k R F =5.6181980=3.20 则设计桩数为4根。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桥梁基础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基础桩的受力原理、设计要点及施工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桥梁基础桩的检测与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基础桩知识,分析桥梁工程中基础桩的选择与应用。

2. 学生能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基础桩的简单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3. 学生能运用检测方法,评估桥梁基础桩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桥梁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对国家基础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观念,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工程实践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桥梁工程知识基础,对桥梁基础桩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桥梁基础桩的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桥梁基础桩概述- 基础桩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桥梁基础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基础桩受力原理- 桩土相互作用原理- 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桩身强度及稳定性分析3. 桥梁基础桩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桩长、桩径、桩距的确定- 桩基施工图的绘制4. 桥梁基础桩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与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预制桩施工方法-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5. 桥梁基础桩检测与验收- 检测方法与技术- 验收标准与程序- 桩基工程质量评定6. 案例分析与讨论- 现有桥梁基础桩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12根桩的桩基础课程设计

12根桩的桩基础课程设计

12根桩的桩基础课程设计【实用版】目录1.课程设计的概述2.桩基础的定义和作用3.12 根桩的设计原则和方法4.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设计成果及对今后工作的启示正文【课程设计的概述】本篇课程设计主要介绍了 12 根桩的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是一种深基础,它通过桩身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桩基础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码头等大型工程中。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桩基础的定义和作用】桩基础是指通过桩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的一种基础形式。

桩基础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桩基础可以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利用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减小不均匀沉降:桩基础可以避免直接承受地表土层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减小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3.提高建筑物稳定性:桩基础通过桩身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根桩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在设计 12 根桩的桩基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桩基选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特性、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桩型。

常见的桩型有预制混凝土桩、钢管桩、钻孔灌注桩等。

2.桩位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桩基选型和荷载分布,合理布置桩位,使桩基承受的荷载均衡,避免局部荷载过大。

3.桩身设计:根据桩基选型、桩位布置、地基土特性等因素,确定桩身尺寸、材料、配筋等参数。

4.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根据桩身设计参数、地基土特性、桩基选型等因素,计算桩基础的承载力。

5.桩基础沉降计算:根据桩身设计参数、地基土特性、桩基选型等因素,计算桩基础的沉降量。

6.桩基础稳定性分析:根据桩身设计参数、地基土特性、桩基选型等因素,分析桩基础的稳定性。

【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地基土特性的不确定、桩基选型的选择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基勘察:通过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了解地基土特性,为桩基础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

*******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地下工程方向)姓名:******学号:********组别:*****一班(ACE组)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一. 工程概况 (3)二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6)三. 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6)四. 确定桩数 (7)五. Z1、Z2类柱下桩基础设计 (8)六. Z3类柱下桩基础设计 (11)七. Z4类柱下桩基础设计 (14)八. 连系梁设计 (18)九. 基础布置总平面图 (20)一 .工程概况凤凰大厦为六层框架结构,±0.00以上高度19.6米,拟采用400×400mm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整个基础占地面积为()()22.8350.322.780.6m =+⨯⨯⨯.具体的地质等工程条件如下:Z 1Z 2Z 2Z 2Z 2Z 2Z 2Z 2Z 1Z 1Z 3Z 3123456789DCB A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图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钻孔平面布置图Zk1Zk2Zk3Zk4(2)工程地质剖面图-1.8-2.0-2.2-2.5-5.1(-5.8)-9.5(-10.5)-18.4(-20.4)-3.0(-4.0)-15.5(-17.3)-4.5(-5.3)-8.6(-9.2)-20.5(-21.8)-6.0(-6.5)-9.0(-9.7)-20(-21.2)杂填土淤泥粉质粘土砾质粘土-8.5(-9.8)Ⅰ—Ⅰ 剖面-1.8-2.0-2.2-2.4-4.9(-4.5)-10.0(-11.4)-14.5(-16.3)-3.0(-4.5)-8.0(-9.4)-17.0(-18.5)-5.5(-6.2)-22.0(-23.0)-6.5(-7.5)-9.5(-11.3)-21.5-(22.0)杂填土淤泥粉质粘土砾质粘土-8.5(-10.7)Ⅱ—Ⅱ 剖面(3)预制桩桩端承载能力标准值2、底层柱截面尺寸及荷载3、其它条件(1)柱底标高为-1.0m;(2)基础梁(连系梁)顶面荷载Q=15kN/m;(3)建筑物处于非地震区,可不考虑抗震。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桩基础在工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承载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等特质。

因此,优质的桩基础设计是建筑物的基础,在建设项目中有重要的地位。

针对桩基础课程设计,从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设计依据、设计流程、施工技术等方面来分析,构建一套完整的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框架。

一、理论基础知识桩基础知识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地质学和力学知识,包括地质地基及其特性,地质力学原理、基础桩的类型和性能、桩的结构和形成机制、桩的试验方法等内容。

二、基本原理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有三个方面:1)地质力学原理:桩基础设计要考虑地质地基和地质力学特性,充分发挥桩基础特性,承载力和稳定性。

2)桩设计原理: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以保证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研究原理:在设计基础桩时,要利用各种研究方法,最多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

三、设计依据桩基础的设计依据要素有:1)建筑物的荷载和重量:要考虑建筑物的静荷载、动荷载及风荷载等,并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重量,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

2)地质条件:要仔细调查地质条件,合理判断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并考虑地质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包括地质力学性质、坡度、深度等。

3)计算原理:要考虑桩基础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挠度等参数,根据计算原理,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四、设计流程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流程包括:1)前期准备:对桩基础设计做初步调研,收集有关资料,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设计分析:测定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等,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进行设计分析;3)施工计划:制定施工计划,包括工程周期安排、人力配置、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等;4)监理管控:对桩基础施工过程进行监理管控,以确保施工质量。

五、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技术,包括:1)施工准备:定位桩、严格控制开挖深度、保持孔内湿度、确保桩周围稳定等;2)施工方法:地基支护、桩芯施工、浇筑、桩芯处理等;3)施工质量检测:取样检验、桩芯的分析试验、桩基础抗压实验等。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桩基础课程设计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西南交通大学目录一、概述 (3)1.1 设计任务 (3)1.2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桩的计算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桩的变形系数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桩顶的刚度系数ρ1,ρ2,ρ3,ρ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计算承台底面形心O 点的位移a,b,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计算作用在每根桩顶上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桩基础课程设计(1)

桩基础课程设计(1)

桩基础课程设计(1)一、概述桩基础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

桩基础不仅具有承受建筑荷载的能力,而且可有效地降低地基沉降,防止地基侧移,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桩基础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桩基础的深刻理解。

二、课程大纲2.1 桩基础原理•桩基础的定义•桩基础的分类•桩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桩基础的作用2.2 桩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桩基础的荷载-位移特性分析•桩基础的设计参数选择•不同种类桩基础应用场合与设计方法2.3 桩基础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传授桩基础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使学生对桩基础有系统、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实践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包括桩基础的施工现场观摩、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查和实操演练等。

四、考核方法考核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

4.1 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对桩基础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基础的扎实程度。

4.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桩基础施工现场观摩和实操演练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一份通俗易懂的桩基础设计教材•一份桩基础设计软件——STAAD.Pro•一份桩基础施工操作手册六、教学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理解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计算桩基础的荷载-位移特性•熟练掌握桩基础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具备解决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的能力七、桩基础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习桩基础课程对建筑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指导老师:徐辉班级:土木0702学号:U0姓名: 朱良日期: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目录1 .设计资料 (1)地质资料 (1)2 计算 (1)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2)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2)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5)确定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桩顶作用验算 (6)桩基础沉降验算 (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承台设计 (10)3.参考文献 (12)《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设计资料地质资料:地下水位离地表1.0m;荷载设计值:N=5800+50n(kN)M=680+5n(kNm)n=60柱截面尺寸:600mm×800mm2计算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选择桩型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建议:楼层<10时,桩边长取300~400,400mm ×400mm ,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0m ,下段长10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

图2-2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一层为褐黄色粉质粘土但离地面太近不能作为持力层。

而二三四六层都是流塑或软塑的粘土,五层是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是可塑的,所以选择第五层为持力层。

但持力层不是非常厚不能满足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深度到达该土层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

选用低承台基础(低承台桩基础,一般初选d =1~2 m ),因为地下水是埋深是1m ,而上部荷载较大,初选承台埋深为2m 。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2d )。

桩尖到持力层底面面的距离Z 为(>4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 桩基础设计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桩基础设计学生学号:6108130524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五班学生姓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课题工作时间:2014.5.27 至2014.6.7一、课程设计的任务或学年论文的基本要求:1、设计条件某办公大楼基础拟采用桩基础,有关设计条件和资料如下:1、结构平面尺寸及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如附图1所示;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特征值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序号土层名称层底埋深m含水量%重度kN/m3孔隙比比重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固结快剪压缩性指标CkPaφ度a1-2MPa-1E s1-2MPa1 素填土 3.0 18.52 粉质粘土 2.0 22.7 19.6 0.670 2.74 27.1 11.5 0.62 26.4 12.2 0.21 8.03 淤泥质粘土8.5 40.5 17.8 1.160 2.72 39.0 18.0 1.02 11.0 14.0 0.60 2.544 粉土24 19.8 0.710 2.74 16.6 14.0 0.57 36.3 15.1 0.28 6.45表 2 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特征值kPa序号土层名称混凝土预制桩水下钻(冲)孔桩沉管灌注桩干作业钻孔桩人工挖孔桩(清底干净d=0.8m)1 素填土14 13 11 13 132 粉质粘土32 31 26 31 313 淤泥质粘土14 13 11 13 134 粉土q sa42 40 33 40 40 q pa1400 500 1400 1000 10003、材料:C30混凝土,桩、承台及基础连梁内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其余钢筋用HRB235级。

2、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要求1、确定基础结构布置方案;2、在结构布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3、桩、承台的内力计算及截面配筋设计;4、写出完整的计算书,字迹要工整美观,并用钢笔写或打印,插图可用铅笔画。

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规定;5、每个学生完成1号图纸1张的基础施工图绘图工作量,内容有:(1)基础平面布置图;(2)桩、承台及基础连梁配筋图。

6、施工图应与计算书的内容相符合,构造合理,便于施工。

7、施工图计算机或手绘完成,字宜用仿宋字体,线形、尺寸标注方法、图例等均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附图1-1二、进度安排:发题2014年5月27日(1)2014年5月27日-2014年5月28日确定基础结构布置方案(2)2014年5月28日-2014年5月29日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3)2014年5月29日-2014年5月31日桩身结构设计(4)2014年5月31日-2014年6月2日承台设计(5)2014年6月2日-2014年6月4日书写设计计算说明书(6)2014年6月5日-2014年6月7日绘制基础施工图。

三、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编.基础工程(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凌治平、易经武主编.基础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周景星、王洪瑾、虞石民等编.基础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王秀丽主编.基础工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5.赵明华主编.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袁聚云、李晓培、楼晓明等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7.[美]Bowles,J.E.著,童小东等译.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顾晓鲁、钱鸿缙等编.地基与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周果行编著.房屋结构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袁聚云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四、课程设计摘要(中文):五、课程设计摘要(英文):六、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200 年月日项目评价项目评价调查论证工作量、工作态度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质量创新得分七、答辩纪录:答辩意见及答辩成绩答辩小组教师(签字):200 年月日总评成绩:(教师评分×75%+答辩成绩×25%)课程设计评审标准(指导教师用)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权重调查论证能独立阅读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题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0.1实践能力能正确选择研究(实验)方法,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如装置安装、调试、操作。

0.2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0.2工作量、工作态度按期圆满完成规定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

0.2质量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

0.2创新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造或独特见解。

0.1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题目:桩基础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二零一三年五月六日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原则1、结构布置必须全面、正确地体现经济合理;2、结构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3、地基必须满足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等方面的要求;二、基础结构布置的选择本工程是办公大楼,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基础选型可根据柱网尺寸、荷载及工程地质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可对其他基础型式,说明采用本设计的适宜性和优越性。

合理的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结构布置方案。

三、持力层选择及桩型确定1、根据工程地质资料选择持力层和确定桩型;2、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桩长;3、确定承台埋深。

注意:桩的临界长度四、单桩承载力计算根据桩穿越土层的桩侧阻力特征值及端阻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验公式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五、确定桩数和桩布置1、 由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桩数并确定桩的布置;2、 计算群桩中单桩受力,并验算单桩承载力应满足:a k R Q ≤; a k R Q 2.1max ≤ 3、 必要时验算群桩地基沉降。

六、承台设计与计算1、 确定承台的外形尺寸和构造设计;2、 承台板受弯计算;应根据承台板的平面形状(矩形和三角形)确定计算模式,并计算配筋; 3、 承台板受冲切计算;(1)柱对承台冲切承载力验算; (2)角桩对承台冲切承载力验算。

4、承台板受剪切计算;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截面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

七、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计算时应按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的不同考虑工作条件系数。

八、图纸数量1、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2、桩身配筋图;3、承台配筋图;4、基础连梁配筋图。

5、其它事项由指导教师确定。

九、注意问题1.设计前应首先认真阅读本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有关参考资料;2.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内容;3.学生必须自觉遵守课程设计各项管理规定,由班干部或指定负责人做好每天考勤记录;4.指导教师应加强学生学会使用相关规范、规程及设计手册的训练,提高学生查阅和分析设计资料的能力;5.课程设计说明书使用统一用纸,打印(打印文稿标题采用三号黑体,正文小四宋体,1.5倍行间距,A4)或工整书写;6.设计说明书内插图(表)应符合国家与本行业规范标准,不得徒手画,不得出现任何复印件或拷贝件,并注意对页码编号;7.若有电算,应在说明书后附上电算程序;8.设计说明书装订有序:按课程设计说明书、任务书、成绩评定表目录、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顺序装订;9.设计说明书文本文字表达正确,文法通顺,文字规范,标点符号、计量单位使用正确;10.指导教师应加强辅导,每天指导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11.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关于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教学管理细则”的规定组织教学。

十、成绩评定学生应在课程设计结束后的3天内向指导教师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图纸)全套资料。

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和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图纸)的完成质量以及答辩成绩(答辩应有记录本记录,作为存档资料),按规定标准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课程设计进行成绩评定,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比例二级项目二级项目比例项目名称设计表现30%出勤率60% 设计态度40%完成质量60% 文本结构规范30%设计或论文质量70%答辩成绩10%十一、思考题1.什么条件下宜用桩基础?2.什么是单桩和群桩?3.桩侧阻力的影响因素是什么?4.单桩受荷过程中桩的端阻力与桩侧阻力如何发挥作用?5.在确定桩侧负摩阻力时“中性点”的概念?6.群桩承载力影响因素是什么?7.什么是复合桩基?什么是复合基桩?8.影响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9.对哪些建筑物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10.承台承载力计算包括哪些内容?11.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桩基需进行哪些计算和验算?12.按成桩方式的不同,柱分为哪几种,各有何有缺点?十二、主要参考文献1.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编.基础工程(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凌治平、易经武主编.基础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周景星、王洪瑾、虞石民等编.基础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王秀丽主编.基础工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5.赵明华主编.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袁聚云、李晓培、楼晓明等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7.[美]Bowles,J.E.著,童小东等译.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顾晓鲁、钱鸿缙等编.地基与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周果行编著.房屋结构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3.袁聚云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一、桩基础设计(一):必要资料准备1、建筑物的类型及规模:办公楼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S曲线见附表(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1、柱传来荷载:F= 4000kN、M = 600kN·m、H = 75kN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400mm ×400mm3)、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cf=14.3 N/mm 2、 4Φ16 yf =300 N/mm 2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f =14.3 N/mm 2、tf =1.43 N/mm 2(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ϕ=1.0,配筋Φ16)()()kNA f A f R Sy p c 1.25298.8033004003.140.12=⨯+⨯⨯=''+=ϕ2)、根据地基基础规范公式计算: ①、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素填土,LI =0.62,入土深度为12.0m由书105页表4-4知,当h 在9和16之间时,当LI =0.75时,1500=pkqkPa,当LI =0.5时,2100=paq,由线性内插法:75.06.0150075.05.015002100--=--pk q1860=pk q kPa②、桩侧土摩擦力: 粉质粘土层1: 1.0LI= 2,由表4-3,sikq =36~50kPa ,由线性内插法,取36kPa淤泥质粘土层2:I L =0.75 ,由表4-3,sikq =50~66kPa ,由线性内插法可知,75.06.05075.05.05066--=--sikq ,kPaqsik6.59=()kNl q u A q Q isik p pk uk 36.9116.5913694.044.018602=⨯+⨯⨯⨯+⨯=+=∑3)、根据静载荷试验数据计算:根据静载荷单桩承载力试验Q s -曲线,按明显拐点法得单桩极限承载力550ukN Q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55027522ukkN QR ===根据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75akNR=4)、确定桩数和桩的布置:①、初步假定承台的尺寸为 3×4㎡ 上部结构传来垂直荷载: F=4000kN 承台和土自重: ()48020432=⨯⨯⨯=G kN桩数可取为n=1.1(F+G)/Ra=1.1*(4000+480)/275=17.92取n=16根桩距 :=S (3~4)d =(3~4)×0.4=1.2~1.6m 取 S =1.5m②、承台平面尺寸及桩排列如下图:15001500150040040040015001500150040020020050050026002600AABB53005300承台平面布置图 1:1006740674090001000桩立面图 1:100(四):单桩受力验算: 1、单桩所受平均作用力:Qi=(F+G)/n=(4000+5.3*5.3*2*20)/18=284.6kN<Ra2、单桩所受最大及最小力:()()Ra kN kN i i x Mx n G F Q 2.12.29202.223222maxmaxmin 25.275.0825.25.1606007.257<>=+⨯⨯+±=±+=∑3、 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Hi=H/n=75/18=4.17KN,Vi=4000/18=222.2kN,Hi/Vi=4.17/222.2=9/500<<1/12即 iV 与iH 合力 与iV 的夹角小于5∴单桩水平承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一步的验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