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与耐克1
阿迪达斯与耐克对比

阿迪达斯与耐克
体育运动品牌
阿迪达斯 耐克
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
•
阿迪达斯(adidas)是德国运动 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AG的成员 公司。以其创办人阿道夫·达斯勒 (Adolf Adi Dassler)命名,在 1920年于接近纽伦堡的黑措根奥 拉赫开始生产鞋类产品。1949年8 月18日以adidas AG名字登记。 阿迪达斯原本由两兄弟共同开设, 在分道扬镳后,阿道夫的哥哥鲁 道夫·达斯勒 (Rudolf Dassler) 开设了运动品牌puma。
理念:永不停息。 目标:塑造企业和产品完美和充满活力的 形象。 Just do it.体现了耐克企业文化中注重个性 化的特点,不管是工作,生活,运动,想 到就做。 体育、表演、洒脱自由的运动员精神”是 耐克追求的个性化的公司文化。
态度: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 adidas is all in.全倾全力;
•
•
品牌标志
阿迪达斯
• • •
标志含义 阿迪达斯三条纹标志 阿迪达斯三条纹标志是由阿迪达 斯的创办人阿迪·达斯勒设计的, 三条纹的阿迪达斯标志代表山区, 指出实现挑战、成就未来和不断 达成目标的愿望。
品牌标志
阿迪达斯
• •
标志含义 阿迪达斯三叶草
•
很多人因为外形的原因都认为阿迪达斯 三叶草的标志代表的是一朵盛开的花, 分别代表着奥运精神(同时也是全世界 运动员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中的“更 高,更快,更强”。但是实际上,阿迪 达斯三叶草标志原本代表的是将三个大 陆板块连接在一起——其形状如同地球 立体三维的平面展开,与世界地图非常 相似,象征着延展到全世界的运动力量。 同时,这个标志也象征着阿迪达斯品牌 的创始人阿迪·达斯勒在运动鞋上所缝的 三条纹路。
阿迪达斯品牌竞争者

阿迪达斯品牌竞争者阿迪达斯(Adidas)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运动品牌,以其创新性和高品质的产品而闻名。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运动品牌市场上,阿迪达斯也面临着来自许多竞争者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与阿迪达斯竞争的品牌和它们的特点。
1. 尼克(Nike):作为阿迪达斯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尼克是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创造商之一。
尼克以其创新性、率先的技术和广告营销策略而闻名。
该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包括运动鞋、运动服装和配件。
尼克的产品注重性能和时尚,广受消费者爱慕。
2. 彪马(Puma):彪马是另一家与阿迪达斯竞争的品牌,也是一家全球著名的运动品牌。
彪马以其时尚和潮流的产品而闻名,特别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该品牌的产品线包括运动鞋、运动服装、配件和运动设备。
彪马也与一些知名运动员和体育俱乐部合作,提高了其品牌知名度。
3. 安踏(ANTA):安踏是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创造商之一,也是阿迪达斯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安踏以其多样化的产品线和价格竞争力而闻名。
该品牌提供各种类型的运动鞋、运动服装和配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安踏还与一些中国体育明星和运动队合作,增加了其品牌的影响力。
4. 新百伦(New Balance):新百伦是一家美国运动品牌,以其舒适性和品质而闻名。
该品牌的产品线主要包括运动鞋和运动服装。
新百伦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为消费者提供舒适和支撑力的产品。
该品牌在跑步鞋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并且与一些知名运动员合作,提升了其品牌形象。
5. 亚瑟士(ASICS):亚瑟士是一家日本运动品牌,专注于运动鞋和运动服装的创造。
该品牌以其高品质、耐用性和舒适性而闻名。
亚瑟士的产品适合于各种运动,特殊是跑步和网球。
该品牌还注重科技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先进的运动鞋技术,如减震和稳定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品牌,还有许多其他品牌也与阿迪达斯竞争,如锐步(Reebok)、安德玛(Under Armour)和李宁(Li-Ning)等。
阿迪达斯与耐克创建品牌的故事

阿迪达斯与耐克创建品牌的故事你失去了金牌,就不要去赢取银牌,你的前面没有终点。
——耐克广告每位选手,每个高度,每场比赛,都要获胜。
——阿迪达斯广告阿迪达斯和耐克的品牌创建发人深思。
阿迪达斯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欧洲,经过50年代到70年代的几次革新,一个主导市场的品牌诞生了。
80年代,阿迪达斯重要的欧洲市场遭到了耐克的猛烈进攻,它的发展也因此有些磕磕碰碰。
但90年代阿迪达斯发生的革命性突破使它又重新崛起。
耐克独具特色的成功史主要是在美国上演,它开始于70年代,成长于80年代,90年代耐克在锐步的打击下重新振作,飞速发展。
这两家企业创建品牌的战略和活动足以令人大开眼界。
本书并不想在此为这两个品牌写传记,我们希望的是能在一个历史背景下讨论这两个品牌创建工作中给人的一些启发。
通过研究它们所做的工作,探讨它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我们希望为其他品牌提供有益的借鉴。
这是本书探讨品牌创建计划所面临的问题的4个章节中的第一章。
第七章将讨论如何运用赞助活动来创建品牌;第八章讨论网络的作用。
赞助活动和网络不同于传统的广告与促销,许多企业由于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两种新的工具,还在进退两难之间。
此外,在这些新的具体背景下讨论品牌创建的问题和规律也能运用在其他的背景中。
最后,第九章的案例分析将说明其他一些成功的经验,并探讨品牌创建的最高层次问题:深化与忠诚消费者的联系,在他们当中培养核心顾客。
每个章节结束后,我们还把各章主要的观点、启发和原则进行总结。
主题就是建立品牌不是只意味着做广告,所以品牌的管理工作不能只由广告代理商来承担。
相反,在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的指导下,企业应对传播活动和相关媒体进行整合和分配,让它们共同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这项任务在目前的理论水平和企业现状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阿迪达斯——成长的年代1945年德国人阿迪·达斯勒创建了阿迪达斯。
达斯勒是个制鞋匠,还是位痴迷的业余田径运动员。
他从1926年开始从商,当时他家里开了家制造专用轻质跑鞋和足球鞋的工厂。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案例综述案例7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的竞争案例综述一、耐克与阿迪达斯的营销大战耐克与阿迪达斯都是国际著名的体育服饰品牌,近to年来,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围绕着世界体坛盛事,燃起了一场又一场营销大战的烽烟。
耐克受挫后出奇翻胜1995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奥运会400米冠军昆西.沃茨跑在前面,眼看金牌已向他招手。
突然,在最后冲刺的节骨眼上,他脚上的耐克球鞋的鞋跟脱落了一只,沃茨只好高一脚低一脚地跑完全程。
成绩可想而知:呼声最高的金牌得主竟然屈居第四。
当时,沃茨正是耐克为其推出的艾尔·马克斯《Air?Max )超软垫运动鞋做电视商业广告的核心运动员。
气急败坏的沃茨脱下那双坏了他冠军美梦的耐克鞋,当众扔进了垃圾箱。
这是耐克品牌灾难性的耻辱。
耐克受挫后,一度时期销声匿迹,这使得阿迪达斯喜不自禁。
在第二年的一场国际田径大赛中,脚穿阿迪达斯跑鞋的田径运动员贝利以9.84秒的骄人成绩,成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阿迪达斯借此展开攻势,使得声名大振,抢尽了风头。
面对这种情况,耐克一直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有12家付了4650万美元的公司被命名为正式赞助商,阿迪达斯是其中之一,耐克却没有加入资格申请。
然而,运筹帷慢的耐克早已布下了周密的广告攻势。
原来耐克悄悄地买下了亚特兰大城所有显著位置的广告牌,做了耐克的独家广告。
结果,这些广告吸引了媒体的全部注意力。
不仅如此,耐克还修建了自己的奥运村,并高价聘请超级体育明星在那里露面。
耐克出奇制胜的高招大获成功,使得当年耐克的销售记录直线攀升。
阿迪达斯近水楼台先得利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办,这两个老对手又同时瞄准了这一炙手可热的赛事,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
但是在这场竞争中,耐克似乎没能讨到便宜,阿迪达斯却凭借猫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占尽了上风。
阿迪达斯与耐克竞争战略比较案例分析

阿迪达斯与耐克竞争战略比较案例分析在全球体育用品市场上,阿迪达斯(Adidas)和耐克(Nike)一直是两个竞争激烈的品牌。
本文将对这两家公司的竞争战略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品牌定位无论是阿迪达斯还是耐克,都致力于成为全球运动装备和鞋类产品的领导者。
然而,它们的品牌定位略有不同。
阿迪达斯的品牌定位强调运动性能和创新技术。
阿迪达斯通过赞助各类体育赛事和运动员,展示出其产品在运动场上的卓越性能。
阿迪达斯的标志性口号“Impossible is Nothing”则传达出锐意进取的激励力量。
耐克则更加注重年轻消费者和潮流时尚。
耐克品牌的核心理念是“Just Do It”,鼓励人们勇于追求梦想、挑战自我。
同时,耐克也通过多样化的合作伙伴关系,如运动明星代言、与时尚品牌合作等,为其产品注入更多的时尚元素。
二、产品策略阿迪达斯和耐克在产品策略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阿迪达斯的产品线较为多元化,涵盖了运动鞋、运动服装、配饰等多个领域。
同时,阿迪达斯还注重技术创新,推出各类高性能运动鞋和服装。
比如,阿迪达斯推出的“Boost”科技鞋底能够提供更好的缓震效果,受到了运动爱好者的广泛欢迎。
耐克则更加注重运动鞋的研发和推广。
耐克在产品创新上有着独到之处,如Air Jordan系列鞋款的成功,使得耐克在篮球鞋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此外,耐克还积极与著名设计师和名人合作推出联名款产品,吸引了众多热爱时尚和潮流的年轻人。
三、市场推广阿迪达斯和耐克都非常注重市场推广,但它们的战略略有不同。
阿迪达斯通过赞助各类体育赛事和运动员,将其品牌形象与运动联系在一起。
例如,阿迪达斯是国际足球联盟(FIFA)的合作伙伴,赞助了多个国家队和知名球星。
此外,阿迪达斯还与音乐和时尚界的明星合作,增加了品牌的影响力。
耐克则更加注重数字化营销和社交媒体。
耐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通过发布精心制作的短片和广告来吸引用户关注。
耐克还开展了许多线下和线上的互动活动,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阿迪与耐克的区别分析

阿迪与耐克的区别分析
文化思维:(最需要重新审视的,是德国企业的文化基因和美国公司耐克在篮球运动文化方面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
阿迪:
来自德国企业的阿迪,主张隐性发展,詹姆斯和科比外,NBA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球星都被耐克收录旗下。
阿迪达斯曾经有过能同耐克华丽明星阵容抗衡的岁月:如果时光倒转,而有朋友去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时,一定会注意到阿迪达斯的巨幅广告牌:麦克格雷迪、阿里纳斯、加内特、邓肯和比卢普斯,这五个人曾经在NBA风光一时,但伤病、年龄和一些不可预估的麻烦肢解了这个全明星阵容。
如今,阿迪达斯旗下能真正同耐克全明星们抗衡的球星就只有罗斯和德怀特.霍华德了,后者是NBA现役头号中锋。
阿迪达斯或许可以把这种局面归结为“运气”,或是职业体育的必然代价,但不能回避的是:当旗下的球星老去时,其没能像耐克一样及早网罗住一大批有商业价值的篮球新星。
耐克:(设计感和张扬个性的“耐克打法”)
显性科技,独特的设计元素。
对普通球迷而言,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实战中的功能表现未必就有高下之别,但耐克的技术都是非常“显性”的,比如“飞线”就直接体现在鞋面上,不但是一种新“科技”,也是一种新的设计元素。
air本身是一块漂亮的外置气垫,但阿迪达斯
A3技术的核心“埋伏”在鞋底,是“隐性”的,对非专业球迷而言,不那么容易感知。
这就是篮球鞋的特殊之处。
有句俗话:足球阿迪,篮球耐克。
足球鞋的功能属性更强,但篮球从诞生起,就和美国的街头文化密不可分,篮球鞋也更多承载着消费者对设计元素和彰显个性的需求。
阿迪达斯品牌竞争者

阿迪达斯品牌竞争者阿迪达斯(Adidas)是一家享有盛誉的全球运动品牌,以其高品质的运动鞋、运动服装和运动配件而闻名。
作为一家全球率先的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在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各个竞争对手的压力。
本文将介绍阿迪达斯的主要竞争对手,并分析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策略。
1. 尼克(Nike)尼克(Nike)是阿迪达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之一,尼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
尼克以其创新的产品设计、广告宣传和全球品牌认可度而著名。
该公司的运动鞋、运动服装和运动配件广受消费者爱慕。
尼克通过签约全球知名运动员和体育团队来提升品牌形象,并通过与时尚界的合作来拓展市场。
2. 彪马(Puma)彪马(Puma)是另一家与阿迪达斯竞争激烈的运动品牌。
彪马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产品而闻名。
该公司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装在时尚界备受赞誉。
彪马通过与时尚界明星和设计师的合作来提升品牌形象,并通过赞助各类体育赛事来增加暴光度。
彪马还专注于开辟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以满足越来越多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性的关注。
3. 安踏(ANTA)安踏(ANTA)是一家中国本土的运动品牌,也是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安踏以其高品质的产品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在中国市场上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安踏通过签约中国知名运动员和体育团队来提升品牌形象,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
安踏还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4. 新百伦(New Balance)新百伦(New Balance)是一家美国运动品牌,也是阿迪达斯的竞争对手之一。
新百伦以其舒适性和功能性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该公司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装在跑步和健身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
新百伦注重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
该公司还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5. 亚瑟士(ASICS)亚瑟士(ASICS)是一家日本运动品牌,也是阿迪达斯的竞争对手之一。
阿迪达斯品牌竞争者

阿迪达斯品牌竞争者阿迪达斯(Adidas)作为全球知名的运动品牌,向来以来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品牌与阿迪达斯竞争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青睐。
以下是一些阿迪达斯的主要竞争者:1. 尼克(Nike):尼克是阿迪达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之一,尼克以其创新的产品、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告宣传而闻名。
尼克在全球各地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并与许多顶级运动员和运动队合作。
2. 彪马(Puma):彪马是阿迪达斯的另一个主要竞争对手。
彪马也是一家德国运动品牌,以其时尚和高品质的产品而闻名。
彪马与许多知名运动员和运动队合作,通过赞助活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3. 安踏(ANTA):安踏是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之一,也是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安踏以其多元化的产品线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
安踏还与一些中国运动员和运动队合作,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4. 新百伦(New Balance):新百伦是一家美国运动品牌,以其舒适和耐用的运动鞋而闻名。
新百伦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与一些知名运动员和运动队合作,以提升品牌形象。
5. 亚瑟士(ASICS):亚瑟士是一家日本运动品牌,专注于跑步鞋和运动服装。
亚瑟士以其高品质和专业性在跑步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并与一些世界级长跑运动员合作,提升了品牌的认可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竞争对手,还有一些其他品牌如锐步(Reebok)、匡威(Converse)等也与阿迪达斯在特定的市场领域进行竞争。
对于阿迪达斯来说,面对这些竞争对手,他们需要保持品牌的创新性和时尚性,不断推出新产品以吸引消费者。
此外,与运动员和运动队的合作也是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
阿迪达斯还需要关注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灵便调整产品线和营销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总结起来,阿迪达斯的竞争者包括尼克、彪马、安踏、新百伦、亚瑟士等品牌。
阿迪达斯需要通过创新产品、品牌合作和关注市场趋势来应对竞争,以保持其在全球运动品牌市场的率先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迪达斯与耐克1阿迪达斯与耐克一、阿迪达斯的衰落20世纪70年代初,阿迪达斯制鞋公司在运动鞋制造业中占据了支配地位。
此时,正值运动鞋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前夕。
之后的几年间,成千上万爱好跑步或散步的人,以及数百万不参加跑步锻炼的人都开始穿用运动鞋,因为运动鞋不仅穿着舒适,而且还象征着年轻和健康,这也正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形象。
然而,阿迪达斯公司却没有充分利用运动鞋销售的最佳时机,它低估了美国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低估了美国竞争者对市场的攻势。
这是一个典型的估计错误。
这些竞争者都是美国7 0年代初崛起的新兴企业,没过几年时间,阿迪达斯便被一家发达最快的企业——耐克甩在了后面。
1、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鲁道夫•达斯勒和阿道夫・达斯勒兄弟俩就开始在德国从事制鞋业生产。
创业者是阿道夫(家里人称之为“阿迪”),而鲁道夫则是经销人,负责推销他哥哥的产品。
兄弟俩起初业绩平平,但在1936年取得了重大进展。
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就是穿着这种鞋,为德意志民族赢得了金牌。
著名运动员穿某公司的鞋,对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是十分有利的。
这促使阿迪达斯以及其他运动鞋制造商从此开始实行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策略。
1 9 4 9年,兄弟俩闹翻了,二人从此互不理睬。
鲁道夫带走了公司一半的工具设备,到城市的另一边建立了彪马制鞋公司,阿道夫在现有企业基础上建立了阿迪达斯公司(阿迪达斯源于他的爱称及其姓氏中的前3个字母)。
为了开发更结实、更轻便的鞋,阿道夫不断试验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
他试验了有棘刺的鲨鱼皮,试图研制出适宜制作室内拖鞋的皮革。
还曾尝试用大袋鼠皮来增强鞋帮的耐力和韧性。
其第一批样品鞋曾在1 9 5 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亮相。
1 9 5 4年,穿着阿迪达斯鞋的西德足球队击败了匈牙利队,夺得世界杯。
这种鞋的确是促使该队获胜的一个有利因素。
阿道夫把一种特殊的钉子拧进鞋里面,使运动员在当时泥泞的赛场上抓地很牢;而匈牙利队队员鞋内因没有安装这种鞋钉而缺少摩擦力。
阿道夫在制鞋方面不断创新,他研制出了四钉运动鞋、尼龙底钉鞋以及既可插入也可拔出的鞋钉等。
他还发明了一种鞋钉的排列组合,使跑鞋的鞋钉有3 0种不同的变化,使运动员能够适应室内与室外、天然与人工地面不同跑道的多种需要。
阿迪达斯公司制作的运动鞋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因而在有影响的国际体育比赛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穿阿迪达斯公司制品的运动员占全部个人奖牌获得者的8 2.8%,这使公司的声誉大振,销售额上升到10亿美元。
然而,竞争者也相继涌入这个市场。
19 72年之前,阿迪达斯和彪马公司占据了运动鞋的全部市场。
尽管这种状况一直在变化,但阿迪达斯公司似乎已成为不可超越的先锋。
它不仅生产各类体育活动用鞋,而且还增加了与体育有关的其他用品,如短裤、运动衫、便服、田径服、网球服、泳装、体育用球、乒乓球拍、越野雪橇以及流行的体育挎包等,产品上都印有阿迪达斯的醒目标志。
2、战略规划。
达斯勒兄弟制定的市场营销战略已对整个制鞋业产生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影响。
阿迪达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把国际体育比赛当作检验产品质量的基地。
多年来,运动员的反馈信息对改进鞋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公司与专业运动员签订了合同,请他们使用本公司的产品。
阿迪达斯公司把目标市场转向国际体育比赛和奥运会的参赛者。
由于这些参赛者都是业余运动员,所以,保证合同常常是与国家体育协会签订,而不是与个人签订。
在阿迪达斯和彪马公司的带动下,与运动员签订保证合同的情形已很普遍。
例如,国家篮球协会的运动员每年至少与一家制鞋商签订合同。
今天,保证合同的金额从5 0 0美元到15 万美元不等。
运动员在各种公开场合必须使用公司的某一种产品。
公司为保证合同耗费的广告费约占全部广告费预算的8 0%,其他20%的花费用于媒体广告上。
各制造商发明的独特标记是这些保证合同发生效力的关键。
这种标记能使人们立即辨认出这是哪家公司的产品。
因而,著名运动员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可能被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认可。
此外,这些标记也使得衣物、挎包之类的商品种类多样化起来。
为了尽快提高产量,阿迪达斯公司到南斯拉夫、远东等地区寻找能够低成本、大批量制作运动鞋的工厂。
公司与这些国家的一些中型企业签订了特许生产协议,让它们按公司的图纸制造产品。
这样,公司节省了建造工厂和购置设备的巨额开支,从而使成本保持在适当水平。
此外,阿迪达斯公司还引导运动鞋业为各类跑步者制造各种各样的运动鞋,从各种竞赛用鞋到训练用鞋。
阿迪达斯公司拥有10 0多种不同风格和型号的运动鞋,这种独占鳌头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后起之秀耐克公司脱颖而出、占领美国市场之后才有所改变。
3、7 0年代的运动鞋市场。
6 0年代末和7 0年代初,运动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美国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心。
数百万不曾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此时也开始寻找锻炼方法。
1 9 7 2年,慕尼黑举行的奥运会也许正是这种锻炼热的起点。
数百万电视观众观看了D.沃特尔在800米赛跑中战胜了苏联运动员E.阿加诺夫和福兰克•肖特,夺得令人肃然起敬的桂冠的实况。
但跑步热的基础工作早已做好了。
也许是肯尼恩•库珀博士的启蒙著作《保健学》最先引起了公众对健康的注意。
该书科学地论证了坚持跑步(或散步)对身体的好处,销量达几百万册。
八九年后,詹姆斯•菲克斯写的一本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跑步全书》也售出了几百万册,几个月内,该书一直处于最畅销书之列。
在整个7 0年代,坚持散步的人与日俱增。
7 0年代末,大约有2 5 0 0万—3 0 0 0 万的美国人坚持散步,还有1000万人在家或上街都穿运动鞋。
同时,制造商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了。
原先只有阿迪达斯、彪马、虎牌3家公司,现在,新加入制鞋行业的有耐克、布鲁克斯、新巴兰斯、伊顿尼克、J.G •彭尼、西尔斯和康沃斯等公司。
为推销这些制造商制作的鞋,“运动员鞋店”、“雅典运动员鞋店"和“金尼鞋店"这类专门鞋店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全国。
与这类市场相关的各种新杂志也相继问世,发行量不断上升,如《跑步者的世界》、《跑步者》和《跑步时代》等杂志,专为跑步者提供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4、丧失市场优势地位。
阿迪达斯与耐克在跑步热潮中此消彼长。
这时,耐克成为行业主导者,市场占有率为3 3%,两年后达到50%。
与耐克相反,阿迪达斯的市场占有率却持续下降。
此外,布鲁克斯和新巴兰斯等美国企业也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5、阿迪达斯的失误。
阿道夫死于19 7 8 年,也许这是阿迪达斯衰落的原因之一,尽管他死后管理权的移交似乎很平稳。
其实,耐克在当时就已对阿迪达斯的市场蚕食了不少。
这位市场领导者不慎失误,把领导地位让与后来者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毫无疑问,阿迪达斯公司对运动鞋市场的增长情况估计不足。
而且,对市场机会判断失误也并非阿迪达斯一家。
几家历来擅长经营低价运动鞋的公司(如著名的康沃斯公司和尤尼罗亚尔•凯兹公司等)在向市场推出新式运动鞋和制鞋技术创新的竞争中,也不知不觉地被抛在后面。
那些主要的网球鞋和旅游鞋制造商(如占全美篮球鞋生产三分之二的康沃斯公司)对市场潜量的估计也有严重的失误,直到它们被耐克及其他美国制造商远远地甩在后面时,才如梦初醒。
为了实现经营销售的迅速增长,进行认真细致的销售预测是至关重要的。
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以对未来的销售预测为依据。
例如,生产计划与设备工具的购置、存货、销售人员和广告工作等都应以销售预测为基础。
但是,一旦销售额超过预定计划,公司就会面临乐观的销售预测与保守的销售预测之间的选择。
阿迪达斯不仅低估了市场,而且也低估了耐克及其他美国制造商的攻势。
也许这正是耐克公司取代阿迪达斯公司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然而,许多外国产品毕竟会给人带来一种本国产品不可比拟的神秘性和吸引力。
那么,白手起家的小小美国制造商怎么竟然能对具有4 0年历史、经验丰富的阿迪达斯公司构成严重威胁呢?当然,美国制造商也不是只追逐眼前利益的虚弱的机会主义者。
耐克之所以比其他公司略胜一筹,在于它善于发现机会,抓住不放,发起攻势。
耐克的成功与其说是阿迪达斯的失误,不如说是它的骄傲。
阿迪达斯公司在这种极易进入的行业缺乏警惕性。
诚然,它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工厂投资成本方面,都不足以阻止其他公司进入这个领域。
然而,这位领先者却未能对这种产品的大量介入(尤其在市场需求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对策。
加强促销工作、推出新产品、加强研究与开发工作、精心制定定价策略、不断扩充经销网点,所有这些也许不能制止竞争对手,但却能给进犯者以迎头痛击,给公司带来生机二、耐克:迎接外来竞争耐克的成功,促使其创业者菲尔•耐特成为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美国最富有的4 0 0人”之一。
1、菲尔•耐特与耐克的兴起。
菲尔•耐特是一位成绩平庸的1英里跑运动员,其最佳成绩是4分1 3秒,差一点没有进入世界级运动员(成绩为4分)的行列。
5 0年代末,他曾在俄勒冈大学受教于著名教练比尔•鲍曼。
鲍曼5 0 年代曾连续打破世界长跑纪录,俄勒冈州尤金市也因此而扬名。
他不断试穿各种运动鞋,认为运动鞋重量哪怕只差几克,也会使比赛结果出现相当大的差异。
耐特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期间,曾在一篇论文中指出,日本人能够以其制造照像机的方式制造出运动鞋。
他于1 9 6 0年获得学位后前往日本,去鬼冢公司申请在美国销售虎牌鞋的资格。
回国后,他把该公司的样品鞋送给了鲍曼。
1 9 6 4年,耐特和鲍曼开始合伙经营。
他们每人出资5 0 0美元,组成蓝丝带运动公司,成为虎牌运动鞋在美国的独家经销商。
他们把存货放在耐特岳父家的地下室里,头一年便销售了价值8 0 0 0美元的进口鞋。
白天,耐特在库珀•利布兰德公司做会计;夜晚和周末,他沿街兜售运动鞋。
这些鞋大多数被中学的体育队购买。
1972年,耐特和鲍曼终于自己发明了一种鞋,并决定自己制造。
他们把制作任务承包给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各工厂,给这种鞋起名叫耐克,这是根据希腊胜利之神的名字而取的。
他们还设计了一种意为"嗖的一声"的独特标记,在每件耐克公司制品上都有这种醒目、独特的标记。
1 9 7 2年,在俄勒冈州尤金市的奥运会预选赛期间,耐克鞋在比赛中首次亮相。
被说服使用这种新鞋的马拉松运动员获得第四名到第七名,而穿阿迪达斯鞋的运动员则在预选赛中获前三名。
在运动鞋行业,耐克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耐特和鲍曼意识到:如果不能开发出比现有产品更好的新产品,就根本没希望提高市场占有率。
而且,到目前为止,美国制鞋商生产的鞋还比不上前联邦德国阿迪达斯公司生产的外国鞋。
1 9 7 5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鲍曼在烘烤华夫饼干的铁模中摆弄出一种尿烷橡胶,用它制成一种新型鞋底,在这种华夫饼干式的鞋底上装上小橡胶圆钉,使得这种鞋底的弹性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鞋的弹性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