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与阿迪达斯案例讨论

合集下载

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公司重大公关危机案例分析

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公司重大公关危机案例分析

一.耐克公司的2次公关危机案例分析1.“恐惧斗室”广告带文化歧视引发公共危机2004年11月,由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主演的最新耐克篮球鞋广告片《恐惧斗室》在国内上映,让耐克公司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广告片激怒了中国人敏感的民族自尊心。

广告一共5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詹姆斯走到一楼大厅内。

这里有一个擂台,台阶旁还立着两个石狮子。

突然从空中落下一位中国人模样的老者,身穿长袍。

两个人随后开始“争斗”。

突然,詹姆斯做出一个杂耍般的动作,从背后将篮球扔出,经柱子反弹将老者击倒,后跃起上篮得分。

第二个场景:詹姆斯来到二层。

这里到处飘着美钞和身穿中国服饰的妇女。

漂浮的女子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极其相似。

这些女子暧昧地向主人公展开双臂。

不过,随着詹姆斯扣碎了篮板,“飞天形象”随之粉碎。

在名为“自鸣得意”的第四个场景中,篮板旁出现了两条中国龙的形象,二龙吐出烟雾和阻碍詹姆斯的妖怪。

不过,詹姆斯几个动作晃过所有障碍,投篮得分。

其他两个场景没有“中国元素”出现。

在广告中,无论是石狮,穿长袍的中国老者还是飞天女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至于龙,则更是中国数千年帝王之家的一种图腾。

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在广告中,全部被击败。

《恐惧斗室》潜意识上对国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以及价值体系进行了冲击,詹姆斯击败所有中国元素的一幕幕镜头容易让国人产生联想,最终对耐克品牌以及这则广告产生意识上的反感。

11月26日前后,各媒体竞相关注这则中国元素屡败屡战的广告。

很多观众认为,“争斗中“中国人”毫无还手之力,飞天形象和美元放在一起,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被妖魔化,让人觉得耐克公司玷污了中国文化,甚至是侮辱了中国人。

新加坡当地的华裔更是联名向政府请愿,要求对耐克的这则广告进行“严打”。

11月30日,耐克公司发表声明称,“恐惧斗室”广告宣扬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耐克希望借助此广告鼓励年轻人不断的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恐惧,只有坚持并战胜恐惧,战胜自我,才会不断成长。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案例综述案例7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案例综述案例7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的‎竞争案例综述‎一、耐克与阿迪达‎斯的营销大战‎耐克与阿迪达‎斯都是国际著‎名的体育服饰‎品牌,近to年来,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围绕着‎世界体坛盛事‎,燃起了一场又‎一场营销大战‎的烽烟。

耐克受挫后出‎奇翻胜1995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奥运会400‎米冠军昆西.沃茨跑在前面‎,眼看金牌已向‎他招手。

突然,在最后冲刺的‎节骨眼上,他脚上的耐克‎球鞋的鞋跟脱‎落了一只,沃茨只好高一‎脚低一脚地跑‎完全程。

成绩可想而知‎:呼声最高的金‎牌得主竟然屈‎居第四。

当时,沃茨正是耐克‎为其推出的艾‎尔·马克斯《Air?Max )超软垫运动鞋‎做电视商业广‎告的核心运动‎员。

气急败坏的沃‎茨脱下那双坏‎了他冠军美梦‎的耐克鞋,当众扔进了垃‎圾箱。

这是耐克品牌‎灾难性的耻辱‎。

耐克受挫后,一度时期销声‎匿迹,这使得阿迪达‎斯喜不自禁。

在第二年的一‎场国际田径大‎赛中,脚穿阿迪达斯‎跑鞋的田径运‎动员贝利以9‎.84秒的骄人‎成绩,成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阿迪达斯借此‎展开攻势,使得声名大振‎,抢尽了风头。

面对这种情况‎,耐克一直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有12家付了‎4650万美‎元的公司被命‎名为正式赞助‎商,阿迪达斯是其‎中之一,耐克却没有加‎入资格申请。

然而,运筹帷慢的耐‎克早已布下了‎周密的广告攻‎势。

原来耐克悄悄‎地买下了亚特‎兰大城所有显‎著位置的广告‎牌,做了耐克的独‎家广告。

结果,这些广告吸引‎了媒体的全部‎注意力。

不仅如此,耐克还修建了‎自己的奥运村‎,并高价聘请超‎级体育明星在‎那里露面。

耐克出奇制胜‎的高招大获成‎功,使得当年耐克‎的销售记录直‎线攀升。

阿迪达斯近水‎楼台先得利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办,这两个老对手‎又同时瞄准了‎这一炙手可热‎的赛事,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

但是在这场竞‎争中,耐克似乎没能‎讨到便宜,阿迪达斯却凭‎借猫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占尽‎了上风。

阿迪达斯与耐克竞争战略比较案例分析

阿迪达斯与耐克竞争战略比较案例分析

阿迪达斯与耐克竞争战略比较案例分析在全球体育用品市场上,阿迪达斯(Adidas)和耐克(Nike)一直是两个竞争激烈的品牌。

本文将对这两家公司的竞争战略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品牌定位无论是阿迪达斯还是耐克,都致力于成为全球运动装备和鞋类产品的领导者。

然而,它们的品牌定位略有不同。

阿迪达斯的品牌定位强调运动性能和创新技术。

阿迪达斯通过赞助各类体育赛事和运动员,展示出其产品在运动场上的卓越性能。

阿迪达斯的标志性口号“Impossible is Nothing”则传达出锐意进取的激励力量。

耐克则更加注重年轻消费者和潮流时尚。

耐克品牌的核心理念是“Just Do It”,鼓励人们勇于追求梦想、挑战自我。

同时,耐克也通过多样化的合作伙伴关系,如运动明星代言、与时尚品牌合作等,为其产品注入更多的时尚元素。

二、产品策略阿迪达斯和耐克在产品策略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阿迪达斯的产品线较为多元化,涵盖了运动鞋、运动服装、配饰等多个领域。

同时,阿迪达斯还注重技术创新,推出各类高性能运动鞋和服装。

比如,阿迪达斯推出的“Boost”科技鞋底能够提供更好的缓震效果,受到了运动爱好者的广泛欢迎。

耐克则更加注重运动鞋的研发和推广。

耐克在产品创新上有着独到之处,如Air Jordan系列鞋款的成功,使得耐克在篮球鞋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此外,耐克还积极与著名设计师和名人合作推出联名款产品,吸引了众多热爱时尚和潮流的年轻人。

三、市场推广阿迪达斯和耐克都非常注重市场推广,但它们的战略略有不同。

阿迪达斯通过赞助各类体育赛事和运动员,将其品牌形象与运动联系在一起。

例如,阿迪达斯是国际足球联盟(FIFA)的合作伙伴,赞助了多个国家队和知名球星。

此外,阿迪达斯还与音乐和时尚界的明星合作,增加了品牌的影响力。

耐克则更加注重数字化营销和社交媒体。

耐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通过发布精心制作的短片和广告来吸引用户关注。

耐克还开展了许多线下和线上的互动活动,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案例综述案例7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案例综述案例7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的竞争案例综述一、耐克与阿迪达斯的营销大战耐克与阿迪达斯都是国际著名的体育服饰品牌,近to年来,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围绕着世界体坛盛事,燃起了一场又一场营销大战的烽烟。

耐克受挫后出奇翻胜1995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奥运会400米冠军昆西.沃茨跑在前面,眼看金牌已向他招手。

突然,在最后冲刺的节骨眼上,他脚上的耐克球鞋的鞋跟脱落了一只,沃茨只好高一脚低一脚地跑完全程。

成绩可想而知:呼声最高的金牌得主竟然屈居第四。

当时,沃茨正是耐克为其推出的艾尔·马克斯《Air?Max )超软垫运动鞋做电视商业广告的核心运动员。

气急败坏的沃茨脱下那双坏了他冠军美梦的耐克鞋,当众扔进了垃圾箱。

这是耐克品牌灾难性的耻辱。

耐克受挫后,一度时期销声匿迹,这使得阿迪达斯喜不自禁。

在第二年的一场国际田径大赛中,脚穿阿迪达斯跑鞋的田径运动员贝利以9.84秒的骄人成绩,成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阿迪达斯借此展开攻势,使得声名大振,抢尽了风头。

面对这种情况,耐克一直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有12家付了4650万美元的公司被命名为正式赞助商,阿迪达斯是其中之一,耐克却没有加入资格申请。

然而,运筹帷慢的耐克早已布下了周密的广告攻势。

原来耐克悄悄地买下了亚特兰大城所有显著位置的广告牌,做了耐克的独家广告。

结果,这些广告吸引了媒体的全部注意力。

不仅如此,耐克还修建了自己的奥运村,并高价聘请超级体育明星在那里露面。

耐克出奇制胜的高招大获成功,使得当年耐克的销售记录直线攀升。

阿迪达斯近水楼台先得利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办,这两个老对手又同时瞄准了这一炙手可热的赛事,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

但是在这场竞争中,耐克似乎没能讨到便宜,阿迪达斯却凭借猫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占尽了上风。

阿迪达斯经过申请,在黄金地点埃菲尔铁塔下兴建了一个“足球村”。

同时,阿迪达斯还被指定提供正式比赛用球。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耐克阿迪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耐克阿迪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个人作业1、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外部战略环境分析2、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内部资源条件分析3、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战略选择分析4、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竞争战略选择分析5、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战略方案评价与选择班级姓名学号企业战略管理案例一: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外部战略环境分析分析下列问题:1、试分析体育用品行业相关成功要素识别;2、试分析耐克公司面临的主要机会与威胁,并进行竞争地位与产业吸引力评估;3、试分析阿迪达斯公司面临的主要机会与威胁,并进行竞争地位与产业吸引力评估;4、耐克公司应该如何利用机会与威胁?5、阿迪达斯公司应该如何利用机会与应对威胁?案例一角色解答:众所周知, 发家于德国,这是一个欧洲的贵族品牌,因此在初期,阿迪达斯的市场主要集中于欧洲大陆,旗下的品牌也仅限于运动传统系列。

随着的崛起,开始进驻北美市场,进而推出了运动表现系列,专门为运动员及运动会提供专业的运动器械和装备。

随着运动市场的做大做强,显然已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寻求突破,开始转战时尚舞台,与一些著名的时尚服装设计师合作,推出一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或街头或简约的时装。

阿迪达斯现在将主要的人力和财力集中在运动表现系列上,仍然匀出一部分开发不同于运动风格的服饰和配饰。

竞争优势: 阿迪达斯一直致力于运动科技的开发与研究。

每年投入研发中心的资金都运用于设计发明高科技材质和设计上。

1920年,德国小镇,年仅20岁的面包师阿迪·达斯勒在他母亲的洗衣店里做出了第一双手制运动鞋。

凭着对体育的热爱,也为了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成绩,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科技在他的推动下诞生,700多项产品专利权成为他不懈追求的果实,其中包括第一双带钉的田径鞋、第一双铸模橡胶钉的足球鞋、可更换鞋钉的田径鞋、拧入式鞋钉的足球鞋、有史以来最轻的田径鞋、第一双慢跑鞋……创始人达斯勒的精神鼓舞着阿迪达斯的每一个后继者不断探索、为突破运动的极限创造出革新产品。

耐克与阿迪达斯案例讨论

耐克与阿迪达斯案例讨论

1.产品美国化
作为一个德国的体育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应该把 它在美国市场上投放的鞋类产品“美国化”。欧 洲人喜欢的产品不一定符合美国人的胃口。阿迪 达斯应该招纳和培养那些真正了解并且能够预测 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的人才。这是一种无法模仿 的资源。然后你就可以根据这些预测的结果来重 新塑造你的市场区隔,这样一方面满足了美国消 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你在这个细分市 场上有独到的优势。美国人更强调个人化,所以 在广告方面,阿迪达斯应该把它的形象塑造得更 加个性化,而且要减少明星的使用。
11市场营销阿迪达斯始终坚持邀请名人作产品代言人科比布赖恩特安娜库尔尼科娃贝克汉姆并赞助体育联赛巴塞罗那奥运会欧洲足球冠军杯赛法国足球世界杯美国女子足球世界杯
企业竞争战略
--耐克与阿迪达斯
目录
1
耐克和阿迪达斯简介
2
耐克和阿迪达斯竞争策略
3
案例问题讨论
耐克简介
耐克起源于1962年,由菲尔· 耐特首创,当时命名为”蓝丝 带体育”,20世纪70年代正式更名为Nike。它初步超过阿迪 达斯在美国运动鞋业内坐头把交椅,1980年占据约50%的 美国市场份额。从那时起,耐克开始实行积极进取的市场 活动,签约顶级运动员,并创造了“只管去做(Just Do It )”这一口号。 耐克将它的运动鞋定位为具有创新设计与技术、高价位的 高品质产品。耐克凭借丰富的产品类型以及杰出的设计, 2000年占据了超过39%的美国运动鞋市场,几乎是阿迪达 斯市场份额的两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耐克就从一家产品导向的公司逐渐 转变为一家市场导向的公司。它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在公 司内部设计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在低成本的国家生产 ,再成功地通过营销建立起作为青少年亚文化标志的品牌 。耐克的独特资源包括专利产品和商标、品牌声誉,公司 文化和公司独特的人力资产。

阿迪达斯与耐克案例PPT资料

阿迪达斯与耐克案例PPT资料
喜的收益增长。
统治地位受到严重侵害时才采取了进攻性的反击 因为耐克财力有限,不能将太多资源投入到代言人与运动员身上,所以它抓住了两个关键点。
与之相反阿迪达斯仍然维持着高高在上的专业运动鞋商姿态。
行动,但为时已晚。 90年代运动鞋的时装化则是第二次市场发出的机遇信号,阿迪达斯居然没有及时总结,反省自身的不足,没有改变自己一成不变的老
把握机遇是企业的成功之路,但阿迪达斯并没有扩大产 品线,仍旧抓紧专业市场不放手,导致大众市场被竞争 者抢先进入。
尤其是俄勒冈选拔赛中耐克的异军突起,仍未能唤醒阿 迪达斯的管理层进行战略调整。这都说明了阿迪达斯忽 视市场风向,应变能力不足。
阿迪达斯固步自封,没有盯紧市场风向,把握住 机遇,从而成为市场的落伍者。
这是为什么呢?
启示-耐克公司的成功
1.研究的技术改进
(公司有将近100名雇员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 它的一些研究和开发活动包括对人体运动高速 摄影分析,300个运动员进行的试穿测验以及对 新的改进的鞋和材料的不断改进和研究。) 鞋子是非常普通的物品,但耐克公司却对它进 行如此重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投入这么多的 人力和物力,真是空前绝后的事。正是这种切 合实际的研究,才使得耐克制定出符合人们需
同时耐克准确地把握住消费者偏好和
市场风向,八十年代的青少年是叛逆不
羁的,于是耐克将自己的品牌塑造成颠 覆传统的新生代形象,寻找的代言运动 必须按一定的计划,对市场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客观的信息,才能得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正是这种表面上的效益增长掩盖了阿迪达斯公司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揭开了阿迪达斯公司失败的序幕。 阁下何以让昔日稳坐武林盟主之位的老夫几招之内败于阁下如虹剑锋?
耐克公司的管理当局制定了什么决策使 它如此成功

竞争战略案例:创新使后来者居上,美国耐克公司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案例:创新使后来者居上,美国耐克公司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案例:创新使后来者居上,美国耐克公司的竞争战略阿迪达斯和耐克分别是德国和美国两大鞋业巨头,二者一先一后占据了本国乃至全球的跑鞋市场。

早在20世纪70年月初期,阿迪达斯制鞋公司在跑鞋制造业占据统治地位。

此时正值跑鞋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前夕。

但阿迪达斯公司却未充分利用这种跑鞋销售的大好时机,一方面,它低估了美国市场(在世界其它地方的鞋市上它仍占据统治地位),这是典型的估计失误。

更甚者,它低估了美国竞争者对市场的介入和攻势。

这些竞争者都是20世纪70年月初崛起的新兴企业,不消几年,阿迪达斯制鞋公司便被耐克公司甩在后面。

那么,作为后来者的耐克何以能居上呢?阿迪达斯公司的前身是德国两兄弟阿道夫•达斯勒和鲁道夫•达斯勒开的一家制鞋公司。

一次偶然的机会,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穿着他们制作的运动鞋参与了1936年奥运会并取得一枚金牌,这为达斯勒兄弟的鞋店打开了门路。

十几年后,兄弟俩分道扬镐,成立了各自的公司。

其中,鲁道夫成立了普马公司,而阿道夫在已有企业基础上建立了阿迪达斯公司(“阿迪达斯”源于他的教名的爱称和他的姓氏中的前3个字母)。

刚开头时阿迪达斯公司制作的鞋质量优、品种多并且在跑鞋方面有许多革新。

因而在影响广泛的国际体育活动中占据统治地位。

但是,以后竞争者相继涌人这个市场。

1972年之前,阿迪达斯公司和普马公司占有了运动鞋的全部市场。

尽管这种状况一直在变化,但阿迪达斯公司好像已成为不可超越的尖峰。

它不仅生产供各类体育活动使用的鞋,而且还增加了与体育有关的其它用品,如短裤、运动衫、便服、田径服以及流行的体育挎包等,这些产品上都印着“阿迪达斯公司”这种醒目的标志。

之后,由阿道夫兄弟开创的市场营销策略对整个制鞋业产生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影响。

阿迪达斯长期以来一直把国际体育竞赛当作检验产品的基地。

很多年来,这些运动员的反馈信息对公司转变和改进鞋的设计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公司与专业运动员签订合同,让他们使用公司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耐克将它的运动鞋定位为具有创新设计与技术、高价位的 高品质产品。耐克凭借丰富的产品类型以及杰出的设计, 2000年占据了超过39%的美国运动鞋市场,几乎是阿迪达 斯市场份额的两倍。
❖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耐克就从一家产品导向的公司逐渐 转变为一家市场导向的公司。它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在公 司内部设计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在低成本的国家生产 ,再成功地通过营销建立起作为青少年亚文化标志的品牌 。耐克的独特资源包括专利产品和商标、品牌声誉,公司 文化和公司独特的人力资产。
建立技术创新团队,每年至少投放 一个大的创新。2003年,阿迪达斯建 立了“大众定制”系统,可以根据顾 客脚的不同情况、个人喜好和要求设 计特别的鞋,领先者的优势使阿迪达 斯在这一领域处于第一位 。
案例讨论:阿迪达斯,如何挑战领导者?
❖ 产品实施本土化; ❖巩固质量优势,完善产品系列 ; ❖ 发挥专利优势(考虑更多的个性化元素引入其未来的产
企业竞争战略
--耐克与阿迪达斯
目录
1 耐克和阿迪达斯简介 2 耐克和阿迪达斯竞争策略 3 案例问题讨论
耐克简介
❖ 耐克起源于1962年,由菲尔·耐特首创,当时命名为”蓝丝 带体育”,20世纪70年代正式更名为Nike。它初步超过阿迪 达斯在美国运动鞋业内坐头把交椅,1980年占据约50%的 美国市场份额。从那时起,耐克开始实行积极进取的市场 活动,签约顶级运动员,并创造了“只管去做(Just Do It )”这一口号。
市场营销
不仅是做广告,更是吸引并留住顾客。 1.知名运动员为产品代言(迈克·乔丹 ) ; 2.市场策略随消费者的喜好而变; 3.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等。
阿迪达斯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营销
研发
阿迪达斯始终坚持并 赞助体育联赛(巴塞罗那奥运会、 欧洲足球冠军杯赛、法国足球世界 杯、美国女子足球世界杯)。
2020/4/19
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
7
耐克的核心竞争力
生产 销售
市场营销
生产
制造环节外包给亚洲国家,获得了廉 价的劳动力;使顾客能更快从市场获 得新产品,减少资本投入的风险。 (成本领先战略)
销售
“期货”下单计划,允许零售商提前 5到6个月预先定下运输保证书。 销售渠道:零售商、耐克城、电子 商务。
阿迪达斯简介
❖ “为每位运动员提供最好的鞋。”在这个简单而又雄心勃 勃的理念的鼓励下,20多岁的阿迪·德斯勒开始做鞋,终 于在1948年建立起一家名为“阿迪达斯”的公司。公司生 产大量各式各样的高品质的运动鞋,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 ,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赛事的首要运动鞋供应商。60年代 后期,阿迪达斯在运动鞋业内稳坐头把交椅。但是,进入 70年代,阿迪达斯没有意识到平民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还是专注于专业运动鞋。由于对销售预期的失败和对市 场竞争状况的低估,阿迪达斯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最后在 70年代后期被耐克取代。
品设计以促进产品的本土化); ❖ 借鉴耐克的订货与分销战略(订货系统、电子商务);
❖ 设置进入的壁垒; ❖ 国际化战略、战略联盟、企业并购等(1997年,合并
以销售滑雪、高尔夫装备而闻名于世的赛拉蒙公司。2005 年,以3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运动品牌Reebok公司,并获得 旗下Rockport品牌 )。
❖ 1997年与salmon联合之后,1998年到2000年阿迪达斯重建了 其市场份额紧随耐克之后,稳居第二的市场位置。不过, 在2002年公司的市场位置又跌至第三,比起耐克40.6%的市 场份额,它仅有11.8%,2003年依然保持此位置。\
❖ 衰退原因:忽略运动用品市场的变化,保守、缺乏创新, 沿用陈旧的营销模式。
案例讨论:耐克,如何维护统治地位?
❖保持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营销与研
发。卓越的品质、卓越的效率、卓越的创新、卓越的客户 响应);
❖隔离机制(防止模仿、人力资本); ❖路线与时俱进(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和产品、多样化
、迅速应对市场变化等);
❖保持创新精神等。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