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中蛋白原料的蛋白品质评价与价值采购

合集下载

教保料鱼粉筛选与品评的十大标准

教保料鱼粉筛选与品评的十大标准

教保料鱼粉筛选与品评的十大标准教保料鱼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产饲料,对于养殖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在教保料鱼粉的使用过程中,如何进行筛选与品评就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探讨教保料鱼粉筛选与品评的十大标准。

一、原料来源教保料鱼粉的原料来源直接影响到其品质。

在筛选与品评教保料鱼粉时,首先要了解其原料的来源,包括鱼类种类、生长环境以及捕捞方式等。

优质的原料来源可以保证教保料鱼粉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二、蛋白含量教保料鱼粉的蛋白含量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在品评时,要注重查看蛋白含量是否符合需求,并且了解蛋白质的来源和完整度,以确保教保料鱼粉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三、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因此在筛选与品评教保料鱼粉时,要重点关注其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否达标,以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

四、脂肪含量适量的脂肪是教保料鱼粉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在品评时,要对教保料鱼粉的脂肪含量进行评估,并了解其脂肪来源和成分,以保证其在饲料中的适用性。

五、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在筛选与品评教保料鱼粉时,要注意其微量元素含量是否丰富,包括铁、锌、锰等,以确保饲料的全面营养。

六、臭氧值臭氧值是衡量脂肪氧化程度的指标,也是评价教保料鱼粉新鲜度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品评时,要对教保料鱼粉的臭氧值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保存状态。

七、氧化脂质含量氧化脂质会对教保料鱼粉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品评时要注意其氧化脂质含量是否超标,以保证饲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八、添加剂成分一些教保料鱼粉中可能添加了防腐剂、抗氧化剂等成分,要在品评时了解这些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以确保教保料鱼粉的健康和安全性。

九、生产工艺教保料鱼粉的生产工艺直接关系到其品质和稳定性。

在筛选与品评时,要了解其生产工艺是否科学、合理,以确保教保料鱼粉的品质和稳定性。

水产饲料品质控制与配

水产饲料品质控制与配

环境卫生控制
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消毒,防止微生物、虫 害等污染。
卫生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卫生责任,确保生产过程 中的卫生安全。
人员卫生管理
加强人员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防止人为污染。
生产安全与环保
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生产。
配方优化与调整
养殖鱼类生长阶段
根据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和特点,调整饲料 配方,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养殖环境条件
根据养殖环境条件(如水质、水温等)的变化,对 饲料配方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
养殖效果反馈
根据养殖效果(如生长速度、成活率等)的 反馈,对饲料配方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养 殖效益。
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护罩、设置安全警示标 识等。
环保措施
合理规划厂区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采用环保型设备和工艺,降低能耗和废弃 物排放;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和再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
04
水产饲料品质检测与评估
检测项目与方法
营养成分检测
检测水产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纤维等营养成分,确保饲 料营养成分符合标准。
原料安全
选用安全、无污染的原料, 确保饲料质量和安全性。
成本效益
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前提下, 合理控制配方成本,提高 产品市场竞争力。
原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原料新鲜度
选用新鲜、无变质的原料, 确保饲料营养成分的稳定 性和有效性。
原料来源
确保原料来源可靠,避免 使用非法或质量不可控的 原料。

浅谈提高水产动物饲料中蛋白质利用率的方法

浅谈提高水产动物饲料中蛋白质利用率的方法

米的小 或片状,于灯光周 围缓慢 散投 ,另将 5 ~1% % 5 投喂量的玻璃鳗配合饲料 以l: . 比例搅拌成浆状,于 05
鳗 苗摄 食期 间 任食 台 _方 及周 边 滴喂 ,直 至 肉眼能 明显 J 二 观 察到 大部 分鳗 茁 己开 摄食 后 ,逐 渐增 加 散投 量 ,减 J
源 ,如何提高水产饲料中蛋白质 的利用率就成为水产养 殖业与饲料加_业科技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 问 [
题 。主 要应 从 以下几 个 方 向来 加 以综 合 考 虑 。

稳定性要求不高;对十抱食的水生动物如虾蟹类,其采
食 的颗 粒 水 中 稳 定 性 要 好 ; 对 于 滤 食 性 的 叭类 , 如鲍
饵鼍。
福建天 马饲料 有限公 司 胡 兵 张蕉南 张蕉霖
还有 ,生活于水体上层的水生动物,要投喂浮性颗
折 算 日投饵 量 。饲料 转 换方 法 : 第一 餐玻 璃鳗 配 合饲 料
7 % 白仔 配 合 饲 料 3 %+ 冻 化 鱼 油 2 白仔 配 合 饲 料 0+ 0 %(
鳗 配合 饲料 : = 1: . ,搅 拌 均匀 后 ,调 制 成 2 厘 水 03 ~5
固田 ] 旦 砸 旦塑 夔
蛋 白质 是水 生动物所需要 的营养 素中最核心 的要
素 ,蛋 白质 的营 养作 用 是其 他营 养 素所 不 能代 替 的 。而 同前 , 全 世 界 以鱼 粉 为 代 表 的 蛋 白质 饲 料 资 源 日益 短 缺 ,价格 昂贵 ,所 以为 了 降低饲 料 成 本 ,节 约蛋 白质 资

动物 方 面
为 了有 效地 提 高饲料 中蛋 白质 的利 用率 ,就 能不 考 虑水 产 养 殖对 象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对 蛋 白质 利 用 率 的影

蛋白质和氨基酸价值评定方式

蛋白质和氨基酸价值评定方式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一、非反刍动物饲料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一)粗蛋白质CPCP反映饲料或饲粮含氮物质的总量,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配合饲粮的基础指标。

测定方法简单,应用广泛。

(二)可消化粗蛋白质DCP饲料中蛋白质能够被消化吸收的部分,是饲料总蛋白质减去粪中排出的部分。

即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乘以消化率。

饲料可消化蛋白质含量是表达蛋白质质量的指标之一。

(三)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表观生物学价值(ABV)指动物沉积氮与吸收氮之比。

食入氮-(粪氮+尿氮)ABV =──────────×100% 食入氮-粪氮真生物学价值(TBV)在ABV基础上从粪氮中扣除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内源尿氮(EUN)。

食入氮-(粪氮-MFN)-(尿氮-EUN)TBV =──────────────×100% 食入氮-(粪氮-MFN)BV反映了蛋白质消化率和可消化蛋白质的平衡。

BV高,说明饲料中蛋白质可消化氨基酸组成与动物需要更接近。

(四)净蛋白利用率(NPU)指动物体沉积的氮与食入的氮的比。

沉积氮 食入氮-(粪氮+尿氮)NPU =─────×100%=──────────×100% 食入氮 食入氮也可以应用BV×氮的消化率。

净蛋白利用率是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指标,既反映了饲料蛋白质的消化性,也反映了消化产物中氨基酸组成的平衡状况。

(五)蛋白质效率比PER蛋白质效率比是动物体增重与食入蛋白质或氮的比例。

体增重(g)PER =────────── 蛋白质或氮的食入量(g)蛋白质效率比也是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指标,与净蛋白利用率相比,用体增重代替了蛋白质或氮的沉积量,更为简单、直观。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净蛋白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化学比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缺陷:都不具有可加性,反映的是单一饲料的营养价值,不能预测几种饲料配合使用时氨基酸互补效果,从饲粮原料的营养价值也不能推测出饲粮的营养价值。

动物养殖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动物养殖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动物养殖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是从20世纪初才有所认识,Thomas(1909)提出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概念。

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重点转移至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

20世纪40年代建立了氨基酸的微生物分析法以及50年代的化学分析法。

以后,随着化学、生理、生化、微生物的发展,分析过程的改进和其他相关科学的完善,更多地关注营养成分的有效性研究,并推进了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和完善。

一、粗蛋白动物所需要的氮大部分是用于蛋白质的合成,饲料里的氮也大都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因此几乎全球都是以蛋白质来表达动物的氮需要和饲料的氮含量。

从化学上讲,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根据多次修正的凯氏定氮法测定的饲料氮计算出来的。

用凯氏法测定的氮,除了蛋白质中所含氮外,还包括其它一些含氮化合物所含的氮,如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一些环状含氮化合物。

在根据含氮量计算蛋白质时,有2个假设:所有的饲料氮都是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所有的蛋白质均含16%的氮,而实际上这2个假设均不完全成立(表3~4),因此,这样计算的蛋白质营养上称为“粗蛋白”。

二、可消化粗蛋白粗蛋白虽然提供了饲料中的氮含量,但几乎不知它能否被动物利用。

饲料蛋白质在变成对动物有用的化合物之前都必须经过消化和降解,使复杂的蛋白质变成简单、可吸收的氨基酸,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可消化蛋白质作为评定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之一。

可消化蛋白质可以由消化实验来测定氮的消化率。

由于盲肠微生物能利用部分没有被动物消化和吸收的食糜中的氮,而且大肠吸收的氮对动物几乎无营养意义,因此,用回肠末端的氮消化率能更准确地反映饲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

三、饲料氨基酸含量对单胃动物而言,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因其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种类和结合状态不同而异。

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影响很大。

如果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不能满足家畜的需要,则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低。

渔用配合饲料质量管理与评价

渔用配合饲料质量管理与评价

渔用配合饲料质量管理与评价在渔业养殖业中,饲料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进行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对于保障鱼类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非常重要。

一、渔用配合饲料质量管理1.原料采购与储存:首先,选择优质的原料供应商,并对原料的质量进行评估。

对于采购到的原料,要进行验收,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然后,对原料进行合理的储存,防止发霉、变质等问题。

2.饲料配方设计: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发育需求和养殖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设计配方。

考虑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平衡,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3.生产过程控制:对于饲料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包括原料的加工破碎、混合、膨化、造粒等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湿度等参数的控制。

确保饲料的质量稳定,避免出现可能对鱼类生长发育有害的物质。

4.质量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对饲料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

包括饲料颗粒大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及时发现饲料质量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改进。

5.包装和储运:将生产好的饲料进行适当的包装,防潮、防虫、防尘,以保持饲料的优质状态。

并在储运过程中,注意饲料的防潮、防晒和防损坏。

二、渔用配合饲料质量评价1.外观质量:主要从饲料的颜色、形状、臭味等方面进行评价。

正常的饲料应该颜色鲜艳,形状规则、均匀一致,并且没有明显的异味。

2.营养成分:通过检测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评价饲料的营养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合格的饲料应该满足鱼类生长发育的需要。

3.饲料效益:通过对鱼类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判断饲料对鱼类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

优质的饲料应该能够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4.饲料安全性:检测是否存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评估饲料对鱼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合格的饲料应该对鱼类无毒害作用。

5.饲料的稳定性:通过贮存试验,评价饲料在正常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

专题1-水产饲料效果评估

专题1-水产饲料效果评估
专题:水产饲料效果评估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水产科技系 刘美剑
为什么要对饲料效果进行评估?
1、评估经济效益
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2、判断养殖过程中是否出现异 常状况
如:是否出现人为的问题,如投料方式 是否正确?
3、效果评估后的问题
如:某一阶段效果性评估之后营养强化 问题
一、饲料评估常用的方法
站在投饵机的旁边撒网
阶段性取样的作用
建立特定模式下的鱼类生长曲线 对阶段性饵料系数数据进行修正 对比生长曲线进行饲料配方的调整
三、养殖效果评估
1、阶段性饵料系数 2、取样观察
二者结合得到现阶段饲料投喂量与鱼体 规格的数据对照已经建立的生长曲线得 到结果
思考题:你认为影响饲料效果表 达的最关键的因素?
鲫鱼 700尾/亩 0.1斤/亩 90% 0.7斤/尾 8元/斤
饵料系数能给我们哪些提示?
每长一吨鱼需要2.66吨的饲料 12吨饲料长了4.5吨 4.5吨鱼价格=2000X4.5X7.5=67500元 12吨饲料价格=4800X12=57600元 10亩塘毛利润9900元 成本:塘租、渔药、电费等
12吨饲料57600元
6吨鱼价格90000元
毛利润32400元
鱼规格:草鱼5斤 1400X5=7000斤
鲫鱼0.79斤
(12000-7000)/6300斤
怎样达到预期的规格?
2、取样观察
通过对池塘草鱼、鲫鱼进行抽样调查, 计算出草鱼、鲫鱼均重
主要通过撒网(手网)
样本量30尾 操作:打开投饵机或者等鱼摄食的时候
说明该饲料效果表达存在问题
问题1喂料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问题2投喂高峰期水质状况 问题3病害问题于投喂量相关 问题4放养模式问

水产饲料蛋白源介绍

水产饲料蛋白源介绍

水产饲料蛋白源介绍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之一,水产养殖总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水产饲料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被称为水产养殖业的粮草,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水产动物对饲料蛋白质水平要求较高,一般为畜禽的2 ~ 4 倍,通常占配方的25% ~ 50%,甚至更多。

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鱼虾生长。

同时,不同水产动物对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的需求也存有明显差异。

因此,合理的饲料配方及蛋白来源是水产饲料能否得到高效利用的关键。

1、鱼粉应用现状鱼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动物必需氨基酸、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等特点,因此,鱼粉作为水产饲料的主要蛋白源具有特殊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水产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鱼粉的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之势。

然而全球渔业自然资源的衰退导致世界鱼粉产量逐年下降,鱼粉供应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不断攀升。

我国年均进口鱼粉约100万t,鱼粉供应的数量和价格对我国养殖业的效益影响颇大。

寻找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饲料蛋白源来替代鱼粉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寻找鱼粉替代蛋白源及各种蛋白源替代鱼粉作为饲料蛋白源的最优比例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当前可利用的蛋白源主要包括动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和单细胞蛋白源三类。

动物性蛋白源和单细胞蛋白源的营养价值较植物性蛋白源高,含丰富的蛋白质,但植物蛋白源具有价格低廉且供应比较稳定的优势。

2、动物性蛋白源鱼粉替代动物性蛋白源主要包括畜禽加工副产品、昆虫及其他一些动物性蛋白源等。

此类蛋白源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但糖类含量低,营养价值一般比植物性蛋白源高。

2 .1畜禽加工副产品根据所利用的畜禽下脚料不同,可作为蛋白源的畜禽加工副产品包括肉骨粉、肉粉、血粉、羽毛粉等。

羽毛粉蛋白质含量高,但因含有较多的二硫键且不易被水解,不易被水产动物消化吸收,可消化率低。

Wang 等发现,当羽毛粉替代10% ~30%鱼粉,娩状黄姑鱼的特定生长率和体增质量都显著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饲料中蛋白原料的蛋白品质评价与价值采购水产饲料的蛋白含量高,蛋白原料的比例占饲料配方的60%-85%,由于天然动物蛋白资源日益减少,养殖动物副产品也有限,更多的考虑植物蛋白原料,淡水鱼饲料中植物蛋白原料占50%-65%。

2007年随着能源紧张、生物能源的利用而导致能量饲料、蛋白饲料价格猛涨,2008年南方大雪对油菜的影响特别大,预计减产50%以上,新菜粕的供应也受影响,非常规原料的开发也迫在眉睫,面对种类繁多的饲料蛋白原料,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的选择和配比,成为众多配方师的头疼的问题。

本文结合部分学者对饲料蛋白原料的研究结果,结合集团水产饲料原料使用经验,综合分析了常用蛋白原料的蛋白品质与判断方法及价值采购原则,以供制作配方及原料采购参考。

一、粗蛋白消化率蛋白质是以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吸收,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被消化成游离氨基酸和小肽,才能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因此,要评价原料蛋白品质,首先要考虑的是原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1.动物蛋白原料粗蛋白消化率动物蛋白消化率可以通过体外测定进行判断,即测定胃蛋白酶消化率(体外消化率),胃蛋白酶消化率的大小,可表示动物蛋白饲料原料的质量优劣。

它是指被胃蛋白酶消化的蛋白质与粗蛋白之间的比例,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按照国标GB/T17811-1999《动物蛋白质饲料消化率的测定胃蛋白酶法》。

此方法的测定值近似反映实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但是,由于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真实反应鱼体的消化情况。

因此,得到的体外消化率是近似值,作为同等情况下比较各饲料源的相对利用情况。

方法步骤:准确称取1克左右脱水脱脂动物蛋白原料,放入30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经过预热(42-45℃)的0.2%胃蛋白酶液150毫升,盖好密封,在45℃下边搅拌边消化16小时(可用恒温振荡器)。

消化后用滤纸过滤,然后用温水洗净滤纸上未消化物,将未消化物连同滤纸转入凯式烧瓶中进行消化,随后步骤同测粗蛋白,测出未消化粗蛋白量,同时测定动物蛋白原料的粗蛋白质。

动物蛋白原料的胃蛋白酶消化率=(消化前总粗蛋白-消化后总粗蛋白)/消化前总粗蛋白×100%对于无胃鱼而言,其消化酶液的制备:在水浴条件下,取健康鱼肠道,去其内容物,洗净。

与培养皿中剪碎,称1g,制于匀浆器中。

按重量:体积比1:5加入pH7.4的磷酸缓冲液5ml,匀浆,过滤。

表1.几种动物蛋白原料用草鱼肠道消化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孙永泰等1999)动物蛋白原料粗蛋白平均体外消化率% 草鱼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秘鲁鱼粉87.94 83.06国产鱼粉82.51 81.51血球蛋白粉97.47 98美国肉骨粉65.76 80澳大利亚肉骨粉59.43 59.13酵母细胞壁83.40 81.6与叶元土在西南农大鱼类试验室对草鱼用三氧化二铬作指示剂测定上述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有很高的相关性(Y=0.74204X+36.746R=0.9424)。

2.植物蛋白原料粗蛋白消化率体外消化率测定方法(胃蛋白酶法)不适合用于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如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及其它杂粕)或配合饲料,因为它们中存在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如纤维性物质及淀粉等会干扰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

因此,对植物蛋白原料的粗蛋白消化率最好测定水生动物的表观消化率。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种的鱼对于同一种原料的蛋白消化率不一样。

例如,青鱼、罗非鱼、鲤鱼对棉粕都有较高的消化率;草鱼对棉粕的消化率比较低,而对菜粕的消化率较高,几乎等同于豆粕,大大高于棉粕;鲤鱼对玉米蛋白粉有很高的消化率,而草鱼对其消化率很低;青鱼对玉米胚芽饼的消化率很高,鲤鱼对其也有较高的消化率,而草鱼对其消化率很低。

然而,上述几种鱼对豆粕的消化率都很高,青鱼、鲤鱼对花生粕的消化率也比较高。

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不同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构成是不一样的,二是不同种的鱼消化酶的酶活不同。

表2.部分鱼类对常用植物蛋白原料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品种/消化率% 青鱼草鱼罗非鱼鲤鱼豆粕96.76 87.53 99.26 93.9棉粕86.29 75.22 88.4 79.6菜粕86.42 86.15 86.57 76.8菜饼77.81 89.87 82.0 76.8花生粕88.93 90.9 86.9 88.3玉米蛋白粉68.91 92.34 87.6 92.3玉米胚芽粕94.64 77.1 88.89 88.9芝麻饼80.2 67.69 60.0 67.7玉米酒精蛋白DDGS 88.93 68.47 75.0 84.57二、氨基酸的吸收效率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首先体现在对氨基酸的消化吸收上。

水生动物对原料氨基酸吸收效率也是衡量原料质量重要标准之一。

动物能利用22种天然氨基酸来合成体内蛋白质,这些氨基酸中,有一部分是动物自身能够合成的,另一部分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足以维持动物代谢和生长,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

水生动物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

如果某种必需氨基酸缺乏,就会影响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吸收,这种必需氨基酸就是所谓的限制性氨基酸。

对氨基酸吸收速率影响最大的那一种必需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麦康森研究对虾对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发现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含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植物蛋白原料中,很少有富含蛋氨酸的,大多数赖氨酸含量也很低。

因此,对淡水鱼来说,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吴建开,2000)。

以下两表分别反映鲤鱼和斑点叉尾鮰对不同饲料原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表3.鲤鱼对饲料原料中氨基酸表观消化率饲料原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鱼粉95.5289.3294.4391.0896.3195.8388.5995.2790.86肉骨粉85.2580.1985.0383.2186.7887.1684.6389.4683.35血球蛋白粉98.1885.2995.2793.597.4451.6092.9598.2291.87 豆粕96.0392.4890.3129.5493.6694.0388.6094.6494.28菜粕71.1080.9578.5384.0286.2283.2776.3591.0783.71棉粕71.0374.3077.7083.9185.2384.7481.0087.3191.02芝麻粕73.0377.8877.3178.5482.5382.6474.3786.8889.21 花生粕87.1674.7284.7785.1991.6490.8983.7891.6495.21 表4.斑点叉尾鮰对常用饲料原料中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原料粗蛋白氨基酸平均消化率精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植物性玉米796874696254玉米蛋白粉92—————棉粕827590667372花生粕808897868587米糠738291818277豆粕,CP44%77—————豆粕,CP48%898195918078 麸皮82—————次粉908592867779动物性血粉74—————鱼粉868389828183肉骨粉787486827670禽羽毛粉74—————注:表中原料的消化率根据斑点叉尾鮰(channelcatfish)试验发表的数据平均,但“—”表示无数据。

三、必需氨基酸水产动物所需氨基酸必须由食物提供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色氨酸。

通常饲料中必需氨基酸比例与动物对其需求比例越相似,则氨基酸的吸收效率越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也越高。

1.必需氨基酸指数必须氨基酸指数是衡量饲料的必须氨基酸组成对某种养殖动物是否合适的有效指标之一。

它是计算饲料中的必须氨基酸比例与养殖动物某一组织中蛋白的必须氨基酸比例的相似度。

不同的学者采用的参照蛋白不同,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吴建开等(2000)采用荻野珍吉的计算方法,以全卵蛋白做参照,评价了几种饲料对罗非鱼的营养价值,结果见表5。

表5.几种饲料的必须氨基酸指数(吴建开等,2000)必需氨基酸指数/饲料种类大豆粕炒大豆菜粕棉粕花生粕饲料酵母70.2968.9262.0654.4856.935.17在所测的植物蛋白中,大豆粕、炒大豆的必须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原料,与鱼粉(74.58)接近,且有很高的消化率,是罗非鱼的优质蛋白源。

菜粕的蛋白品质优于棉粕和花生粕,因为其必须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棉粕和花生粕,且蛋氨酸含量也比二者高很多。

酵母的粗蛋白虽然很高,但非蛋白氮含量高,氨基酸总量低,因而必须氨基酸指数很低,对于罗非鱼来讲,其蛋白品质很差。

胡国宏、刘英(1995)以鲤鱼肌肉为参照蛋白,利用penaflorida的方法,评价了几种饲料对鲤鱼的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结果见表6。

表6.几种饲料对鲤鱼的必须氨基酸指数(胡国宏、刘英,1995)必需氨基酸指数/饲料种类大豆粕大豆饼花生仁粕花生仁饼亚麻仁粕亚麻仁饼菜籽粕菜籽饼芝麻饼向日葵粕向日葵饼玉米蛋白粉DDGDDGS麦芽根酵母0.950.950.860.860.900.920.980.980.950.950.950.760.850.850.960.89Oser对EAAI的值作出如下规定:EAAI值在0.90以上为优质蛋白源;在0.80左右为可用蛋白源;在0.70一下为不可用蛋白源。

在此基础上,胡国宏对此标准做了如下修改,即EAAI≥0.90的为优质蛋白原料,0.80≤EAAI≤0.90的为良好蛋白源,0.70≤EAAI≤0.80为可用蛋白源,EAAI≤0.70为不可用蛋白源。

两种方法计算的数值相差两个数量级,这是由于荻野珍吉的公式中乘了系数100,以及参比蛋白不同所致。

表7.几种蛋白源对不同鱼类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原料粗蛋白%草鱼鲤鱼鲫鱼对虾黄鳝国产鱼粉52.500.9310.9260.9170.9690.922 进口鱼粉62.800.9950.9890.9801.0350.985 蚕蛹53.701.0040.979血粉82.800.8510.8460.8380.8850.842羽毛粉77.900.8740.8690.8610.9100.866 国产肉骨粉47.600.7150.6950.789大豆粕43.001.0071.0010.9921.0480.997 大豆饼40.901.0241.0191.0091.0661.014 花生仁粕47.800.8990.8940.8860.9360.890花生仁饼44.700.8620.8570.8490.8970.853亚麻仁粕34.800.9770.9720.9631.0170.968亚麻仁饼32.200.9820.9770.9671.0220.972菜籽粕38.601.0651.0591.0491.1081.054菜籽饼34.301.0641.0581.0471.1061.0532.必需氨基酸总量粗蛋白含量是以氮元素的含量计算的,包括饲料中的可利用的真蛋白氮和不可利用的非蛋白氮含量的总和,而氨基酸的总量反应了饲料的真蛋白含量,是饲料的有效粗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