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导学案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概念释义】
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因此它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预习导航】
一、“冷战”的背景
1、国际关系:
2、综合国力:
3、国家利益:
4、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二、“冷战”的具体表现
三、“冷战”的影响(用具体史实说明)。
高中历史必修一(24、25课)学案

高一历史教学案班级: 姓名:编:高一历史组2013年12月【明确目标——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共体形成、日本成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1.识记“冷战”的背景和表现。
2.掌握“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掌握欧共体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4.识记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
5.理解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的原因。
6.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原因及影响【学生展示——基础知识,学生自主整理】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二战后-----50年代】【一】“冷战”局面形成1.原因:(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美国对外扩张,确立了______________全球战略,把苏联看做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_________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在世界上影响。
(4)美苏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不同,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2.概念:“冷战”泛指美苏之间。
包括3.表现:(1)政治:美国:年3月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苏联:1947年9月,苏共、法共等组成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了。
(2)经济:美国:提出了援助西欧的,即。
苏联和东欧国家针锋相对,成立了,简称。
(3)军事:美国:为了遏制_______,加强对_________的控制,成立了。
苏联:为了对抗北约,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________ 。
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的正式形成。
4.影响:①;②③【二】“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的政策,“冷战”从扩大到。
(2)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及答案)

高一历史学案 No.22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设计人:杨小荷审核人:孙敏时间:2012.12.19【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一.美苏“冷战”1、原因①二战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方合作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②美国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的战略,企图________________。
③苏联战后的国际威望___________,努力扩大自己____________,并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
④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存在着根本对立,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2、表现①杜鲁门主义(政治):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与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全世界对抗,其纲领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作为回应,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歇尔计划(经济):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的应用。
作为对抗,苏联和东欧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北约:1948年的________危机,是北约组建的借口。
1955年,苏联、东欧组建__________进行对抗,至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①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_______、东欧依靠________的局面;②世界处于核恐怖平衡之中,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严重破坏世界和平;④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二.“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①时间:从________到_______年。
②对中美关系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越南战争①二战结束后,法国殖民主义者于______年9月重返越南,占领了越南南部。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单元备课】一、《课程标准》(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4)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单元知识结构(一)核心概念解读:世界格局 ?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二)单元线索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的变化?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个超出欧洲范围,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秩序;2、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3、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标解读】课标阐述: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标领会: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特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大阵营对峙。
通过分析战后形成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的根本原因是由美苏两国的对外战略所决定的,使学生提升对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原则的认识。
通过分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必然性及其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寿阳一中352课堂教学导学案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思维拓展】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2、大国沙文主义: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
3、意识形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
4、《开罗宣言》: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中正、罗斯福、丘吉尔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即:开罗会议),此后的1943年12月1日,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
这就是有名的《开罗宣言》。
5、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是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
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
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明晰概念: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
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格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最终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冷战:“冷”指的是诉诸武力之外的形式,“战”指的是对抗、对峙。
冷战是一种手段相对隐蔽、形式相对多样、时间相对漫长的对抗。
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美国苏联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美苏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雅尔塔会议勾画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导入:听1950年美国歌曲《给斯大林的警告》,思考1950前后美苏的关系状态野心勃勃的苏联共产主义想要支配我们所有人,仗着原子弹的威力,他们想让我们屈服。
向往和平的各国人民都将成为他们的奴仆。
与其自掘坟墓,我们宁可选择死战到底。
原子弹从天而降时,满天烈焰,火光四射,雷声滚滚。
向你问个问题,斯大林先生,这你必须要想好——当原子弹从天而降时,你准备好藏身之处了吗?山姆大叔(美国)会在硝烟散尽时依然顽强坚挺。
他会为你准备好合身的绞索,上帝也将关闭天堂之门。
你将与撒旦见面,见到你那惨死的亲友。
所以当原子弹从天而降时,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
原子弹从天而降时满天烈焰,火光四射,雷声滚滚。
当莫斯科化为灰烬后,愿上帝怜悯你的灵魂。
向你问个问题,斯大林先生,这你必须要想好——当原子弹从天而降时,你准备好藏身之处了吗?一.历史合力酿对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依据材料一,分析对峙的主要力量为何是美国、苏联两国?依据材料二、三、四,分析美苏为何会走向对峙?根据材料五,分析美苏的对峙为何以冷战的形式进行?二.地缘视阈析对峙深入探究:根据以上表格和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讲解冷战政策的起源,分析美苏两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和战略意图。
2.介绍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政策的具体内容,阐述其对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3.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国际关系特点,如军备竞赛、意识形态斗争等。
4.讲解北约和华约的成立,说明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学生小组讨论
3.提醒学生关注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冷战时期的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撰写一篇关于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对世界历史影响的短文,字数在800字左右。
2.设计一份关于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的知识结构图,要求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冷战政策的起源、美苏争霸的表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冷战时期的历史脉络。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现象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直观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冷战政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冷战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答述:
a.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b.从冷战时期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以应对当前的国际局势?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取一本关于冷战时期的历史书籍,如《冷战:一部世界史》等,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山西省忻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叙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演变历程和新中国的外交关系。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欲称霸世界,遭到苏联的遏制,形成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有力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受到俄罗斯、中国、日本、欧共体、第三世界等多种力量制约,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中国政府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派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国际会议,中国外交活动步入世界舞台。
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表现为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努力不懈。
【学法指导】学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时,抓住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突出两个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突出把握三个关键的时间:①二战结束后,美国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各种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冷战”,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②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① 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②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总述】
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动用除战争手段之外的一切手段,展开激烈的角逐,,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
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目前,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未来的走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24课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掌握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表现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表现。
难点:美苏的“冷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概念阐释】
两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两极格局具体表现为“冷战”和“热战”,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冷战”。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英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300年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的终结,国际关系开始向美苏两极格局转化。
“冷战”的兴起
一、“冷战”背景(原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目,找出美苏“冷战”的背景,尽量记忆。
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 , 国家利益面临冲突 ①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 的全球战略;
②苏联把确保 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 ,努力扩展 影响。
4、美苏两国在 和 根本对立。
5、 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
(补充到课本上) 二、“冷战”的表现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6页最后一段到108页前四段的内容,找出下列问题。
”,有余力的同学在导学案
上默填关键词): 1、(P106最后一段)“冷战’开始的时间,标志?解读这个纲领的内容。
2、(P107前两段)“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是?这一政策的目的?
3、(P107第2段大字)为应对美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哪两个组织?
4、(P107第3段大字)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时间?阅读小字部分了解这一事件。
5、(P107第4、5段大字)“冷战”在军事上表现?各自的目的?时间?美苏两极对峙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读107页右下角地图,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组成。
三、冷战的影响:【自主学习】“冷战”持续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阅读课本P108页前4段圈划并记忆: 消极:
①影响了世界格局:美苏 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 、东欧依靠 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②核威胁:美苏进行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③破坏世界和平:美苏为争夺 ,肆意践踏 ,干涉 ,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①势均力敌下的“和平”:两大集团 ,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
②军备竞赛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冷战”中的“热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三目,找出下列问题。
,有余力的同学在导学案上默填关键词): 1、“冷战”期间,因较量和争夺激烈,爆发了美苏发动或参与的局部的“热战”,最主要的是那两场战争?
2、朝鲜战争的起止时间、影响。
3、越南战争的时间和影响。
背景(了解)越南北方人民打败 侵略者,美国趁虚而入。
【问题探究】 一、“冷战”的背景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材料二:“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
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 ——杜鲁门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
情况。
——斯大林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 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19世纪英国首相巴麦尊 材料三:二战后,社会主义跨出一过范围,在东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则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
----历史资料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
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
——斯大林
材料四: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
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
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
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
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材料五: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
之内。
——引自丘吉尔“铁幕”演说
【本课小结】尝试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介绍了它的哪些方面?重点是什么?
背景
政治上 表现 经济上 军事上
影响 积极: 消极: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资料拓展】
1、二战后初期美国的霸权政策
(1)控制国际经济。
①1944年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美元高于其它货币的特殊地位,使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
1947年
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使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操纵了国际贸易。
(2)控制联合国推行扩张政策。
联合国成立之初,美国一度控制和操纵联合国,使之成为全球扩张的工具。
如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美国还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全球霸权战略。
①实施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
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控制西欧,把西欧变为美国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
②力图控制亚、非、拉“中间地带”。
战后美国在亚洲独占日本,“扶蒋反共”,分裂朝鲜,发动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
2、冷战的表现 (1)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修建的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和美苏“冷战”的象征。
1990年德国才实现统一。
(2)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至今分裂,这是“冷战”造成的后果。
(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及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
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这个事件被看做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
在世界史中人类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冷战 热战
24课【当堂检测】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表明
A.美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D.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2.“欧洲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为此,20世纪40年代美国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经互会3.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4.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5、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
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CBC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