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2:2.4 免疫调节(Ⅱ)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第二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教学案2.4 免疫调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2.了解常见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3.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点】特异性免疫【课前自学】(一)知识梳理1、过敏反应是指的机体,在再次接受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反应消退;一般不会破坏,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可以和体内已经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的细胞。

4、免疫系统通过它的功能、功能,实现它在维持中的作用。

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疾病。

5、免疫学的应用主要包括、检测人体的抗原、等。

(二)典型例析【例1】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解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浆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而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因此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例2】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HIV是一种RNA病毒,在人体中潜伏期比较长B.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C.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D.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能够侵入T细胞【解析】公认的HIV传播途径有三种:①性接触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HIV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坐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三)自学检测自主丛书26页自主检测5-6题【课堂导学】一、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分别针对的是什么?2、二、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是指通过预防接种,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力的措施。

教学设计2:2.4 免疫调节(Ⅱ)

教学设计2:2.4 免疫调节(Ⅱ)

第4节免疫调节(Ⅱ)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

联系前面三节有关稳态维持的内容,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出发,突出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是个体水平上稳态维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利用合理的问题设置主动地探究其科学原理,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且,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解决方法](1)让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讲解第三道防线。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解决方法](1)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抗体,故从体液免疫开始讨论,设置相关问题,结合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2)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

六、学生活动1、交流和讨论各自收集的资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呈现教材P37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教师归纳一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9:2.4 免疫调节(Ⅱ)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9:2.4 免疫调节(Ⅱ)

免疫调节(Ⅱ)【学习目标】1.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列表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通过具体病例,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结合实例,了解免疫学的应用。

【重点难点】1.细胞免疫的过程。

2.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预习案】任务一、细胞免疫1.细胞免疫(1)免疫过程(2)参与细胞:吞噬细胞、 、记忆细胞、。

(3)结果:效应T 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病原体被。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区别作用对象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 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联系 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 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

②细胞免疫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任务二、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1)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

(2)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3)过敏反应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或功能紊乱。

②特点:、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和个体差异。

2.艾滋病(1)原因:感染了,其攻击系统,使细胞大量死亡。

(2)主要传播途径:、和母婴传播。

(3)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

3.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在免疫中相当于,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和细胞。

(2)人工标记——检测追踪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探究案】探究一、细胞免疫1.请完成各种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比较表,并思考哪些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分析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哪些?哪种细胞有识别作用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哪种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比较项目来源功能吞噬细胞细胞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细胞和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____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细胞和细胞,并能分泌________浆细胞细胞或细胞分泌效应T细胞细胞或细胞与结合使其裂解,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细胞或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探究二、诱变育种的应用1.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人教版2012高二生物学案:2.4《免疫调节》(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2012高二生物学案:2.4《免疫调节》(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考点分析】1、三道防线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的相关过程2、免疫系统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3、免疫失调疾病及艾滋病的产生及预防【课前预习】一、人体的三道防线及与免疫的关系: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免疫细胞产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______________(包括T淋巴细胞和___________)3、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

三、抗原与抗体:1、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特点:①异物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③特异性:只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结合。

特异性的基础是抗原表面特殊的蛋白质等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2、抗体:1)化学本质: 2)分布:三、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免疫失调疾病:抗原:________1、防卫_____:免疫缺陷病:例:艾滋病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母婴传播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

2、防卫过强:1)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器官引起损伤。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___________、风湿性心脏病等。

2)过敏反应:________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作______,反应____,消退_____,一般_________组织细胞,有_____倾向和_____差异。

【课堂探究】一、特异性免疫的过程: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分析归纳:1)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主要依靠__________2)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红细胞___________细胞--- 吞噬细胞 ____细胞_____细胞(胸腺中)淋巴细胞抗原刺激 ____细胞B细胞(_____中) ____细胞_____细胞3)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对抗原的识别____(有/无)特异性。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学案: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自主梳理】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或的场所。

如骨髓、等。

(2)免疫细胞:是指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有和,其中后者又可分为和。

(3)免疫活性物质:浆细胞分泌的、效应T细胞分泌的以及等。

2.免疫系统的调节(1)非特异性免疫①组成:第一道防线:、及其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如溶菌酶)和细胞。

②特点:人人,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①组成:主要由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②作用:抵抗外来和抑制肿瘤等。

③方式:和。

【重点领悟】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系统的组成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免疫系统的组成如下: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分类项目主要组成(结构基础) 获得免疫类型2.特异性免疫3.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4.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1)记忆细胞是抗原刺激B细胞或T细胞时少部分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成的。

(2)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曾经侵入机体的抗原,且对抗原十分敏感。

(3)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观察上图曲线可知,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更快、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探究提升】例1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解析: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甲组骨髓未被破坏,胸腺被破坏;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再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乙组骨髓被破坏,胸腺未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二)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二)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二)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二)一、学习目标:1、说明细胞免疫的过程。

2、说出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37-40内容,认真观察图2--16。

8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1、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④ 抗原① ② ③+ 靶细胞抗原2、免疫功能的失调(1)自身免疫病。

例如:、。

(2)过敏反应。

特点。

(3)免疫缺陷病。

例如:。

3、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以及。

4、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器官移植:减轻排斥反应的方法:长期使用_____________。

四、当堂训练1、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效应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2、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C、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3、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4、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5、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自动调节6、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7、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记忆细胞⑤分化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8、与靶细胞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进人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B、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才能成为靶细胞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D、靶细胞和效应B细胞同时死亡9、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10、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A、产生的细胞不同B、化学成分不同C、作用的方式不同D、作用的结果不同11、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12、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13、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B 健康 B 生活B S疫苗 S病原体A 健康A A死亡(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 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2.4 免疫调节(Ⅱ) 学案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2.4 免疫调节(Ⅱ) 学案

第4课时免疫调节(Ⅱ)【目标导航】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描述免疫功能的异常反应。

3.举例说明免疫学的应用。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其作用是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以上功能实现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二、免疫功能的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1.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病症称为自身免疫病。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

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该病毒简称HIV。

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HIV侵入人体后破坏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4.免疫学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疫苗的发明和应用;(2)用人工标记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3)器官移植。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及清除功能1.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和识别清除体内癌细胞分别属于免疫系统的() A.免疫防卫功能、免疫稳定功能B.免疫清除功能、免疫监控功能C.免疫监控功能、免疫稳定功能D.免疫稳定功能、免疫防卫功能答案 B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功能、监控功能和清除功能三个方面。

免疫防卫功能指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功能;免疫清除功能指免疫系统帮助机体清除体内代谢过程中受损伤或衰老的、死亡的组织细胞,维持机体各器官正常的功能;免疫监控功能指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变异细胞(如癌细胞)的功能。

2.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损伤的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A.病原体B.抗原性物质C.抗体D.自身物质答案 B解析在清除自身损伤细胞的免疫过程中,损伤细胞不属于病原体。

2.4免疫调节教案(人教版必修三)

2.4免疫调节教案(人教版必修三)

第 4 节免疫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 1 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9 年。

〖讲述〗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 : 4。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

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免疫调节(Ⅱ)
三、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四、免疫学应用有哪些?(阅读教材P38-39以及39页资料分析,进行归纳)。

反馈练习
1.科学家斯坦曼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DC细胞),该细胞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

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C细胞中“突起”的存在增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
B.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
C.DC细胞处理后的抗原,能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DC细胞能激发T细胞增殖并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2.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的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3.下页表为我国初生幼儿计划免疫的部分列表,通过下表可以发现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幼儿
年龄
应接种的疫苗接种方式预防疾病出生时卡介苗皮内注射结核病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1个月时乙肝疫苗第二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2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
混合疫苗第一次
口服脊髓灰质炎3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
混合疫苗第二次
口服脊髓灰质炎
3个月时
百白破混合
制剂第一次肌肉注射
百日咳、白
喉、破伤风
A.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疫苗在人体中诱发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D.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科学研究表明: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下图甲)。

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下图乙)。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细胞可为HIV的增殖提供原料、酶和场所等条件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和成分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在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液免疫无法发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6.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B.过程二为增殖分化阶段,该阶段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
C.物质A、B都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几乎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f可使⑤完全恢复
——★参考答案★——
及时训练
1.[答案]C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①~③正确表述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④中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对象表述错误。

2.[答案]B
[解析]T细胞和B细胞都会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并形成记忆细胞。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3. [答案]D
[解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在免疫过程中均产生记忆细胞,抗体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故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的种类、分布等。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等,吞噬细胞为免疫细胞,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蛋白质,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5.[答案]B
[解析]艾滋病是人体感染HIV引起的,故A正确。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细胞,机体基本失去免疫能力,故B错。

HIV存在于体液中,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故C正确。

由于艾滋病患者后期几乎无免疫能力,导致其受多种病原体的严重感染,引起多种病症,故D 正确。

反馈练习
1.[答案]D
[解析]各种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它作为抗原会刺激家兔产生特定的抗体,故家兔血清会使小鼠B细胞凝集成团。

由于同一动物体内B细胞和T细胞含有相同抗原,故该家兔血清也可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3.[答案]A
[解析]若病原体发生变异,多次接种同种疫苗也不起作用;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存在时间有限,多次接种不仅能提高人体内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水平,还可以使免疫系统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同时多次接种还可以弥补因体质问题而导致的一次接种不成功现象。

4.[答案]B
[解析]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不能为HIV增殖提供相应的原料、酶和场所等,HIV在其内无法增殖,因此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

HIV通过攻击红细胞不会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可达到治疗AIDS的目的。

5.[答案]B
[解析]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受损,但是有些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不需要吞噬细胞处理,可直接刺激B细胞、T细胞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A项错误。

B细胞缺陷小鼠不能产生体液免疫,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产生效应T细胞,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细胞免疫,B项正确。

有些体液免疫不需T细胞参与,所以T细胞缺陷小鼠可以发生体液免疫,C项错误。

正常小鼠细胞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但并不加强吞噬细胞的作用,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细胞f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物质A为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特异性免疫中的关键细胞是T细胞(即图中的细胞b),而不是细胞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