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路分析-16

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2017年度PSASP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实验目的: 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学习,我们都对简单电力系统的正常和故障运行状态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电力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对电力系统极性分析计算量大,如果手工计算,将花费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发生错误。而通过使用电力系统分析程序PSASP,我们能对电 力系统潮流以及故障状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计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能够加深对电力系统分析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进行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潮流计算部分: 本次实验潮流计算部分包括使用牛顿法对常规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进行计算,以及应用PQ分解法规划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在规划潮流运行方式下,增加STNC-230母线负荷的有功至1.5.p.u,无功保持不变,计算潮流。潮流计算中,需要添加母线并输入所有母线 的数据,然后再添加发电机、负荷、交流线、变压器、支路,输入这些元件的数据。对运行方案和潮流计算作业进行定义,就可以定义的潮流计算作业进行潮流计算。 因为软件存在安装存在问题,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使用文本支持模式,所以 无法使用PSASP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报告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均使用Visio绘制, 请见谅。 常规潮流计算: 下图是常规模式下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在各节点标注电压大小以及相位。 下图为利用复数功率形式表示的各支路功率(参考方向选择数据表格中各支路的i侧母

线至j侧),因为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通过文本支持环境计算出个交流线功率,下图为计算结果。

武汉大学版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适用考中科院的同学)

第一部分:AES,AAS,AFS AES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所辐射的特征谱线的波长和强度,对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特点: 1.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2.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 3.试样用量少,测定元素范围广 4.局限性 (1)样品的组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进行定量分析时,常常需要配制一套与试样组成相仿的标准样品,这就限制了该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分析速度等的提高。 (2)发射光谱法,一般只用于元素分析,而不能用来确定元素在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状态,更不能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基团;对一些非金属,如惰性气体、卤素等元素几乎无法分析。 (3)仪器设备比较复杂、昂贵。 术语: 自吸 自蚀 ?击穿电压:使电极间击穿而发生自持放电的最小电压。 ?自持放电: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后,即使没有外界的电离作用,仍能继续保持电离,使放电持续。 ?燃烧电压:自持放电发生后,为了维持放电所必需的电压。 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仪器: 光源的作用: 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 光源的影响: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光源的类型: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电火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ICP 原理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开始时,管内为Ar 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ICP-AES 法特点 1.具有好的检出限。溶液光谱分析一般列素检出限都有很低。 2.ICP 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约1%。 3.基体效应小。 4.光谱背景小。 5.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1%,干扰少。 6.自吸效应小 进样: 溶液试样 气动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不连续的信号 气体试样可直接引入激发源进行分析。有些元素可以转变成其相应的挥发性化合物而采用气体发生进样(如氢化物发生法)。 例如砷、锑、铋、锗、锡、铅、硒和碲等元素。 固体试样 (1). 试样直接插入进样 (2). 电弧和火花熔融法 (3). 电热蒸发进样 (4). 激光熔融法 分光仪棱镜和光栅 检测器:目视法,摄谱法,光电法 干扰: 光源 蒸发温度 激发温度/K 放电稳定性 应用范围 直流电弧 高 4000~7000 较差 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 难挥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交流电弧 中 4000~7000 较好 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火花 低 瞬间10000 好 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ICP 很高 6000~8000 最好 溶液的定量分析

邱关源电路教材重点分析兼复习纲要-武汉大学电路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第四章电路定理。这四章是电路理论的基础,全部都考,都要认真看,打好电路基础。 第一章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要注意哈,个人认为搞清楚方向是解电路最重要的一步了,老师出题,喜欢把教材上常规的一些方向标号给标反,这样子,很多式子就得自己重推,这也是考验你学习能力的方式,不是死学,比如变压器那章,方向如果标反,式子是怎样,需要自己推导一遍。 第二章都要认真看。 第三章3-1 电路的图。图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电路的图要好好理解,因为写电路的矩阵方程是考试重点,也是送分题,而矩阵方程是以电路图论为基础的。 第四章4-7对偶原理。自己看一下,懂得什么意思就行了。其他小节都是重点,特别是特勒跟和互易。这几年真题第一题都考这个知识点。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这个知识点是武大电路考试内容,一定要懂,虚短和虚断在题目中是怎么用的,多做几个这章的题就很清楚了。5-2 比例电路的分析。这一节真题其实不怎么常见,跟第三节应该是一个内容,还是好好看一下吧。 第六章储能元件。亲,这是电路基础知识,老老实实认真看吧。清楚C和L的能量计算哦。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一阶电路的都是重点,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其实不怎么重要,建议前期看一下,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性二阶电路让考生用时域法解的,当然不是不可以解,只是解微分方程有点坑爹,而且基本上大家都是要背下来那么多种情况的解。所以,这章的课后习题中,二阶的题用时域解的就不用做了,一般后面考试都是用运算法解。 7-1 7-2 7-3 7-4 都是重点,每年都考。好好看。 7-5,7-6,两节,看一下即可,其实也不难懂,只是很难记。 7-7,7-8很重要,主要就是涉及到阶跃和冲激两个函数的定义和应用,是重点。 7-9,卷积积分,这个方法很有用,也不难懂,不过我没看过也不会用也不会做,每次遇到题目都是死算,建议好好研究下卷积。 7-10 状态方程,这个是重点,这几年必考,一般不超过三个变量,让你写状态方程。 7-11 这节是前面的一些总结,好好看看,邱书特点就是细致,知识容易看懂。 第八章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的基础。扎实掌握。计算开始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自己知道复数运算,而且要多练练。其实现在计算器是可以直接进行复数和相量复合运算的,至于考试时候能不能用这种高级的,我不知道。。。自己问考点,自己决定。后期可能会说一下计算器的选择,前期打基础,还是好好掌握土包子计算器怎么快速复数相量运算吧。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的掌握好。不算综合在其他题目中的部分,这个知识点,每年考两个题,30分左右。9-6节是要好好掌握的哈。每个习题都要认真做。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全部是重点,每年必考。每个习题认真做,这章中,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就是耦合电感不消耗有功,但是转移有功,这个地方考了几次了噢,自己注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武汉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 卷答案(B) 学号姓名院(系)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9分,答在试卷上) 1.在测定AsO33-浓度的库仑滴定中, 滴定剂是_I2_。实验中, 将阴极在套管中保护起来, 其原因是防止阴极产物干扰, 在套管中应加足Na2SO4_溶液, 其作用是_导电。 2.液相色谱分析法常使用的化学键合反相色谱填充柱是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或 ODS(C18) ,分离原理是疏水作用,常使用极性溶剂(如水-甲醇)流动相,分析分离难挥发弱极性类化合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在试卷上) 1. 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是: ( 4 ) (1)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棒作阳极,内充氮气; (2) 待测元素作阳极,铂棒作阴极,内充氩气; (3)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 (4)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惰性气体。 2 关于直流电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 (1) 直流电弧是一种自吸性很强、不稳定的光源; (2) 直流电弧的检出限比交流电弧差; (3) 直流电弧的电极头温度比交流电弧低; (4) 直流电弧只能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3.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它的组成是: (4 ) (1) 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和电子; (3) 离子和中性原子; (4) 离子,电子和中性原子。 4. 极谱分析中,氧波的干扰可通过向试液中__(1)___而得到消除。 (1). 通入氮气; (2). 通入氧气; (3). 加入硫酸钠固体;(4). 加入动物胶。 5. 在化合物 R-CO-H(Ⅰ),R-CO-Cl(Ⅱ),R-CO-F(Ⅲ)和R-CO-NH2(Ⅳ)中,羧 基伸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为: ( 3 ) (1) Ⅳ>Ⅲ>Ⅱ>Ⅰ; (2) Ⅲ>Ⅱ>Ⅳ>Ⅰ; (3) Ⅲ>Ⅱ>Ⅰ>Ⅳ; (4) Ⅰ>Ⅱ>Ⅲ>Ⅳ. 6..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 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 ( 2 ) (1)保留值; (2)分配系数; (3)扩散速度; (4)传质速率。 7. 单扫描极谱的灵敏度为 10-7mol/L 左右,和经典极谱法相比,其灵敏度高的主要原 因是; ( 2 ) (1) 在电解过程中滴汞速度比较慢; (2) 快速加电压方式,单滴汞周期末取样; (3) 氧波和迁移电流变小不干扰; (4) 电压变化速度满足电极反应速度。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试题

武汉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 ( ) a. 阳极电位越正、析出电位越正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b. 阳极电位越正、析出电位越负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c. 阳极电位越负、析出电位越正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d. 阳极电位越负、析出电位越负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2. 用色谱法对复杂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的最有效方法是 ( ) a. 利用检测器的选择性定性 b. 利用已知物对照法定性 c. 利用文献保留数据定性 3.某同学将装入电解池准备做极谱分析的溶液洒掉了一部分, 若用标准比较法进 行测定, 他应 ( ) a.重新配制溶液 b. 取一定量的溶液, 记下体积, 再测定 c.继续做 d..取一定量的溶液, 加入标准溶液, 作测定校正 4.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 且峰很窄, 但只能部分分离,其原因是( ) a. 柱效能太低 b. 容量因子太大 c. 柱子太长 d. 固定相选择性不好 5.在GC和LC中, 影响柱的选择性不同的因素是 ( ) a.固定相的种类 b.柱温 c.流动相的种类 (4)分配比 6.先电解富集,后电解溶出的电分析方法是() a. 电导分析法 b. 电重量分析法 c. 电位分析法 d. 溶出伏安法 7.分离有机胺时,最好选用的色谱柱为 ( )

a 非极性固定液柱 b. 低沸点固定液柱 c. 空间排阻色谱柱 d 氢键型固定液柱 8.影响谱线变宽的最主要因素是以下哪种? () a. 自然变宽 b. 热变宽 c. 碰撞变宽 d. 自吸变宽 9.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阴极材料 b. 填充材料 c. 灯电流 d. 阳极材料 10.适合于植物中挥发油成分分析的方法是() a. 原子吸收光谱 b. 原子发射光谱 c. 离子交换色谱 d. 气相色谱 1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 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原子核的振动 12. 矿石粉末的定性分析,一般选择下列哪种光源为好:() a.交流电弧 b.直流电弧 c.高压火花 d.等离子体光源 13. 原子吸收法测定NaCl中微量K时,用纯KCl配制标准系列制作工作曲线,分析结果偏高,原因 是() a.电离干扰 b.物理干扰 c.化学干扰 d.背景干扰 14.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a.一氯甲烷 b.丙酮 c. 1,3-丁二醇 d. 甲醇 15. 随着氢核的酸性增加,其化学位移值ppm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由LaF3单晶片制成的氟离子选择电极, 晶体中__ __是电荷的传递者, _ _____是固定在膜相中不参与电荷的传递, 内参比电极是_ _________, 内参比溶液由_ _ ________组成。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参考) (部分)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分离分析法 d、其它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分为非光谱法与光谱法。非光谱法就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光谱法就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的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与强度而进行的分析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方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与能力、吸附与解析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与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 答: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得到克服,尤其就是仪器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智能融合,实现人机对话,不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分子分析方法 2、为什么分子光谱总就是带状光谱? 答:因为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须伴随着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些振动的能级与转动的能级跃迁时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所以就是带状光谱。 4、有机化合物分子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那些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б→б*、П→б*、n→б*、n→б*、n→П*、П→П*。其中n→б*、n→П*、П→П*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 5、何谓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峰、吸收曲线、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向红基团、向蓝基团? 答:深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与生色团与饱与烃相连且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强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 长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短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峰:吸收曲线的峰称为吸收峰,吸收程度最大的峰称为最大吸收峰。 吸收曲线:又称吸收光谱,通常以入射光的波长为横坐标,以物质不同波长光的吸收A 为纵坐标,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所绘制的A-Λ曲线。 浓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强的现象。 淡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现象。 向红基团: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的基团。 向蓝基团: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基团。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参考) (部分)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分离分析法d、其它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 : 分为非光谱法与光谱法。非光谱法就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 , 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变化 , 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光谱法就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 , 物质内部发生的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 , 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与强度而进行的分析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方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与能力、吸附与解析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 ,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与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 答: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 ,优化组合 ,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发挥 ,缺点得到克服 ,尤其就是仪器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智能融合 , 实现人机对话 , 不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分子分析方法 2、为什么分子光谱总就是带状光谱? 答:因为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 ,必须伴随着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的跃迁 , 而这些振动的能级与转动的能级跃迁时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 , 所以就是带状光谱。 4、有机化合物分子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那些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6 — 6 *、口76 *、n7 6 *、n7 6 *、n—n *□ *。其中 n7 6 *、n—n *、n-n *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 5、何谓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峰、吸收曲线、浓色效应, 淡色效应、向红基团、向蓝基团? 答:深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与生色团与饱与烃相连且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 并使吸收强度增强的原子或原子团 , 如:-OH 、 -NH2。 长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 , 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短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 , 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峰:吸收曲线的峰称为吸收峰 , 吸收程度最大的峰称为最大吸收峰。 吸收曲线:又称吸收光谱 , 通常以入射光的波长为横坐标 , 以物质不同波长光的吸收 A 为纵坐标,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所绘制的A- A曲线。 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向红基团向蓝基团使吸收强度增强的现象。使吸收强度减弱的现象。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的基团。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基团。

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总结

1.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定子绕组中将产生基频自由电流、非周期电流、倍频电流三种自由电流分量以及稳态短路电流强制分量;转子绕组除了由励磁电压产生的励磁电流这种强制分量外,还会相对应产生自由直流和基频交流两种自由电流分量。这些电流分量的分析是以磁链守恒原则为基础的。 各种自由电流分量将随着时间逐步衰减,对于无阻尼绕组电机和有阻尼绕组电机其衰减的时间常数有所不同。对于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定子自由电流的非周期分量按定子绕组的时间常数Ta衰减,同它有依存关系的定子电流倍频分量以及转子电流的基频分量也按照同一时间常数衰减;励磁绕组的自由直流以及同它有依存关系的定子基频电流的自由分量按照励磁绕组的时间常数Td’衰减。对于有阻尼绕组同步电机,定子自由电流的非周期分量按定子绕组的时间常数Ta衰减,同它有依存关系的定子电流倍频分量以及转子各绕组中基频电流也按照同一时间常数衰减;定子横轴基频电流的自由分量同横轴阻尼绕组的自由直流对应,按照横轴阻尼绕组的时间常数Tq’;定子纵轴基频电流的自由分量同励磁绕组和纵轴阻尼绕组的自由直流对应,可以近似分为按不同的时间常数衰减的两个分量,其中迅速衰减的分量称为次暂态分量,时间常数为Td’’,衰减比较缓慢的分量称为暂态分量,其时间常数为Td’,且有Td’》Td’’。 在短路发生后,定子绕组中将同时衰减出现两种电流,一种是基频电流,产生一个同步旋转的磁势对定子各相绕组产生交变励磁,用以抵消转子主磁场对定子各相绕组产生的交变磁链;另一个是直流,共同产生一个在空间静止的磁势,它对各相绕组分别产生不变的磁势,这样维持定子三相绕组的磁势初值不变。当转子旋转时,由于转子纵轴向和横轴向的磁阻不同,只有在恒定磁势上增加一个适应磁阻变化的具有二倍同步频率的交变分量,才可能得到不变的磁通。因此,定子三相电流中,还应有两倍同步频率的电流(简称倍频电流),与直流分量共同作用,才能维持定子绕组的磁链初值不变。 突然短路后,定子电流将对转子产生强烈的纯去磁性的电枢反应。为了抵消电枢反应的影响,维持磁链不变,励磁绕组将产生一项直流电流。定子电流倍频分量所产生的两倍同步速的旋转磁场,也对转子绕组产生同步频率的交变磁链。为了抵消定子直流和倍频电流产生的电枢反应,转子绕组中将出现一种同步频率的电流。转子绕组中的这项基频电流也要反作用于定子。 d轴阻尼绕组中包含非周期自由分量和基频交流自由分量;q轴阻尼绕组中仅包含基频交流分量。定子绕组中基频周期分量电流和d轴阻尼绕组、励磁绕组中的非周期分量相对应,并随转子励磁绕组中非周期自由分量和d轴阻尼绕组中非周期分量的衰减而最终达到稳态值(与转子励磁绕组中强制直流分量相对应);定子绕组中非周期分量和倍频分量与转子励磁绕组、阻尼绕组中的基频交流分量相对应,并随着定子绕组非周期分量和倍频分量衰减到零而衰减到零。 2.定子和转子绕组电流的互相影响是同步电机突然短路暂态过程区别于稳态短路的显著特点。 3.当定子绕组的电阻略去不计时,定子电流向量恰位于转子d轴的负方向,并产生纯去磁性的电枢反应。为了抵消电枢反应的影响,维持磁链不变,励磁绕组将产生一项直流电流,它的方向与原有的励磁电流相同,使励磁绕组的磁场得到加强。这项附加的直流分量产生的磁通也有一部分要穿入定子绕组,从而激起定子基频电流的更大增长。这就是在突然短路的暂态过程中,定子电流要大大地超过稳态短路电流的原因。 4.凸极式同步发电机原始磁链方程中,转子各绕组的自感系数、转子各绕组之间的互感系数为常数;定子绕组的自感系数,定子绕组间的互感系数、定子各绕组与转子各绕组之间的互感系数是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一是凸极式同步发电机转子在d轴和q轴方向磁路不对称,二是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定子绕组的自感系数是转子位置角的周期函数,周期为π,α=90°最小值,α=180°最大值。定子各项绕组间的互感系数也是转子位置角的周期函数,周期为π,α=150°最小值,α=60°最大值。定子绕组与转子绕组间的互感系数随位置角变化,周期为2π,α=0°正的最大值,α=90°或270°为零,α=180°负的最大值。由于转子的纵轴绕组和横轴绕组的轴线互相垂直,它们之间的互感系数为零。) 隐极式同步发电机原始磁链方程中,转子各绕组的自感系数、转子各绕组之间的互感系数为常数、定子绕组的自感系数,定子绕组间的互感系数均为常数;定子各绕组与转子各绕组之间的互感系数是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 解决方法:由于电机在转子的纵轴向和横轴向的磁导都是完全确定的,为了分析电枢磁势对转子磁场的作用,可以采用双反应理论把电枢磁势分解为纵轴分量和横轴分量,这就避免了在同步电机稳态分析中出现变参数的问题。 5.派克方程是将空间静止不动定子A、B、C三相绕组用两个随转子同步旋转的绕组和一个零轴绕组来等效替换,两个随转子同步旋转的绕组一个位于d轴方向,称为d轴等效绕组;一个位于q轴方向称为q轴等效绕组。 派克变换的目的是将原始磁链方程中的变系数变换为常数,从而使发电机的原始电压方程由变系数微分方程变换为常系数微分方程,以便于分析计算。 为什么要对同步电机原始方程进行坐标变换?变换的意义是什么? 答:转子旋转时,定、转子绕组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在凸极机中有些磁通路径的磁导也随着转子的旋转作周期性变化。因此,同步电机磁链方程中的许多自感和互感系数也就随着转子位置而变化。若将磁链方程带入电势方程,则电势方程将成为一组以时间的周期函数为系数的微分方程。这类方程组的求解是颇为困难的。 变换的意义就是通过“坐标变换”,用一组新的变量代替原来的变量,将变系数微分方程变换成常系数的微分方程,然后求解。 6.发电机额定运行状态下,因励磁系统故障而失磁时,若系统无功功率充足,试分析允许发电机继续运行将对电力系统稳定性产生什么影响。 答:额定运行状态下,发电机气隙磁场由励磁绕组电流和定子三相电流共同维持,发电机失磁后,励磁绕组中电流的强制分量变为零,使得励磁绕组磁链减少,根据超导磁链守恒原则,励磁绕组中将会感应出一个自由电流分量,但总的励磁电流还是变小,从而使得E q减小,定子电流由滞后于发电机端电压的感性电流变为超前的容性电流,发电机由原来的向系统供出无功功率变为从系统吸收无功功率,造成了系统的无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参考) (部分)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分离分析法 d.其它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光谱法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的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的分析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方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析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 答: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得到克服,尤其是仪器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智能融合,实现人机对话,不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分子分析方法 2.为什么分子光谱总是带状光谱? 答:因为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须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些振动的能级和转动的能级跃迁时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所以是带状光谱。 4.有机化合物分子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那些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б→б*、П→б*、n→б*、n→б*、n→П*、П→П*。其中n→б*、n→П*、П→П*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 5.何谓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峰、吸收曲线、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向红基团、向蓝基团? 答:深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与生色团和饱和烃相连且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强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 长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短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峰:吸收曲线的峰称为吸收峰,吸收程度最大的峰称为最大吸收峰。 吸收曲线:又称吸收光谱,通常以入射光的波长为横坐标,以物质不同波长光的吸收A为纵坐标,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所绘制的A-Λ曲线。 浓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强的现象。 淡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现象。 向红基团: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的基团。 向蓝基团: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基团。 7.何为溶剂效应? 答:溶剂的极性不同会引起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峰发生红移或蓝移的作用。

仪器分析伏安极谱法试题及答案

伏安极谱法 一、选择题 1.极谱分析中在溶液中加入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 ) (1)极谱极大电流(2)迁移电流(3)残余电流(4)充电电流 2.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 (1)对被测定物质进行了预电解富集(2)在悬汞电极上充电电流很小 (3)电压扫描速率较快(4)与高灵敏度的伏安法相配合 3.直流极谱法中将滴汞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浸入试液中组成电解电池,两个电极的性质应为( ) (1)两个电极都是极化电极(2)两个电极都是去极化电极 (3)滴汞电极是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 (4)滴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极化电极 4.二只50mL容量瓶,分别为(1)、(2),在(1)号容量瓶中加入Cd2+未知液 5.0mL,测得扩散电流为10μA,在(2)号容量瓶中加入Cd2+未知液 5.0mL,再加0.005mol/LCd2+标准溶液 5.0mL,测得扩散电流为15μA,未知溶液中Cd2+的浓度是多少(mol/L) ? ( ) (1) 0.0025 (2) 0.005 (3) 0.010 (4) 0.020 5.某金属离子可逆还原,生成二个极谱波,其直流极谱波的波高近似为1:2,请问在单扫极谱中它们的峰高比近似为( ) (1)1:2 (2)<1:2 (3)>1:2 (4)相等 6.方波极谱法中采用225Hz的频率是为了满足方波半周期时间t与时间常数RC有以下关系( ) (1)t=RC (2)t=3RC (3)t=4RC (4)t=5RC 7.某有机化合物在滴汞上还原产生极谱波R+nH++ne-RHn请问其E1/2( ) (1)与R的浓度有关(2)与H+的浓度有关(3)与RHn的浓度有关(4)与谁都无关 8.交流极谱法,常常用来研究电化学中的吸附现象,这是由于( ) (1)交流极谱分辨率较高(2)交流极谱对可逆体系较敏感 (3)交流极谱可测到双电层电容引起的非法拉第电流(4)交流极谱中氧的影响较小9.在极谱分析中,在底液中加入配合剂后,金属离子则以配合物形式存在,随着配合剂浓度增加,半波电位变化的方式为( ) (1)向更正的方向移动(2)向更负的方向移动 (3)不改变(4)决定于配合剂的性质,可能向正,可能向负移动 10.极谱定量测定时,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的组分保持基本一致,是由于( ) (1)被测离子的活度系数在离子强度相同时才一致(2)使被测离子的扩散系数相一致 (3)使迁移电流的大小保持一致(4)使残余电流的量一致 11.方波极谱法的检出限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电流限制?( ) (1)充电电流(2)残余电流(3)毛细管噪声电流(4)氧的还原电流 12. JP-1型单扫极谱仪,采用汞滴周期为7s,在后2s扫描,是由于( ) (1)前5s可使被测物充分地吸附到电极上(2)滴汞后期,面积变化小. (3)前5s可使测定的各种条件达到稳定(4)后期面积大,电流大 13.在极谱分析中,通氮气除氧后,需静置溶液半分钟,其目的是( ) (1)防止在溶液中产生对流传质(2)有利于在电极表面建立扩散层 (3)使溶解的气体逸出溶液(4)使汞滴周期恒定 14.极谱分析中,与扩散电流无关的因素是( ) (1)电极反应电子数(2)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解析及考研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一、专业解析 (一)学科简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我们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模拟的综合程序以及SCADA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现今最热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即建设综自站,实现更好的无人值班.DTS即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为调度员学习提供了方便)配电自动化(DAS已经实现尚待发展). 本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学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电气信息基础知识,在电气工程与信息领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能独立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 2.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0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0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03电力经济分析 04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05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0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07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08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09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 10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 1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2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四)考试科目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2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二、推荐院校 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 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 三、就业前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宽广,社会需求量大。适应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器设备研制等工作,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攻读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承担电气运行、管理,以及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有关的科研(所)、教学、建设施工单位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还可到有关的设备制造厂家从事产品开发、调试等工作。 主要工作部门: 1、电厂; 2、供电局; 3、电力公司; 4、设计院 5、电力设备厂 6、电建 7、电力设备研发公司 五、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相近专业

武大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复习

第一部分:AES,AAS,AFS AES原子发射光谱法就是根据待测元素得激发态原子所辐射得特征谱线得波长与强度,对元素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得分析方法。 特点: 1.灵敏度与准确度较高 2.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 3.试样用量少,测定元素范围广 4.局限性 (1)样品得组成对分析结果得影响比较显著。因此,进行定量分析时,常常需要配制一套与试样组成相仿得标准样品,这就限制了该分析方法得灵敏度、准确度与分析速度等得提高。 (2)发射光谱法,一般只用于元素分析,而不能用来确定元素在样品中存在得化合物状态,更不能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得基团;对一些非金属,如惰性气体、卤素等元素几乎无法分析。 (3)仪器设备比较复杂、昂贵。 术语: 自吸 自蚀 ?击穿电压:使电极间击穿而发生自持放电得最小电压。 ?自持放电:电极间得气体被击穿后,即使没有外界得电离作用,仍能继续保持电离,使放电持续。 ?燃烧电压:自持放电发生后,为了维持放电所必需得电压。 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得谱线称为共振线。由较低级得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得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就是元素得最灵敏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得最后一条谱线,这就是最后线,也就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得谱线称分析线。 仪器: 光源得作用: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 光源得影响:检出限、精密度与准确度。

光源得类型: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电火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 CP ) ICP 原理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开始时,管内为Ar 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得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得等离子体焰炬。 IC P-AE S法特点 1.具有好得检出限。溶液光谱分析一般列素检出限都有很低。 2.ICP 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约1%。 3.基体效应小。 4.光谱背景小。 5.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1%,干扰少。 6.自吸效应小 进样: 溶液试样 气动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不连续得信号 气体试样可直接引入激发源进行分析。有些元素可以转变成其相应得挥发性化合物而采用气体发生进样(如氢化物发生法)。 光源 蒸发温度 激发温度/K 放电稳定性 应用范围 直流电弧 高 4000~7000 较差 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 难挥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交流电弧 中 4000~7000 较好 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火花 低 瞬间10000 好 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ICP 很高 6000~8000 最好 溶液的定量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题

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复习资料(本科) 一、填空题 1、系统中所有 的用电设备所消耗的 就是电力系统的负荷。 2、负荷曲线中的最大值称为 (又称峰荷),最小值称为 (又称谷荷)。 3、 描述一年内每月(或每日)最大有功功率负荷变化的情况,它主要用来安排发电设备的 ,同时也为制定发电机组或发电厂的扩建或新建计划提供依据。 4、 反映负荷功率随电压和 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5、网络元件的 是指元件首未端两点电压的 。 6、通常我们把两点间电压 之差称为 。 7、网络元件的功率损耗包括电流通过元件的 和 时产生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施加于元件的对地等值导纳时产生的损耗。 8、当线路未端的 与 相等时,送到受端的功率便等于自然功率。 9、线路本身的功率极限同线路的长度密切相关。 波长和 波长无损线的功率极限最小,并等于自然而然功率。 10、潮流计算的任务就是根据给定的 和其它已知条件,计算网络中的功率分布、 和未知电压。 11、开式网络是电力网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一般由一个 通过 网络向若干个负荷节点供电。 12、不计网络损耗时,两端供电网络中每一个电源点送出的功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 。第二部分是由两端电压不等到产生的 。 13、保证用户处的电压接近 是电力系统运行调整的基本任务之一。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水平取决于 的平衡。 14、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电压具有正常水平,系统拥有的 必须满足正常电压水平下的无功需求,并留有必要的 。 15、负荷变化将引起频率偏移,系统中凡装有调速器,又装有可调容量的发电机组都自动参与频率调整,这就是频率的 ;频率的二次调整由 承担。 16、负荷在两台机组间进行分配,当两机组的能耗 相等时,总的能耗将达到最小,这就是 准则,是经典法负荷经济分配的理论依据。 17、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受到 后,独立地恢复到它原来的 的能力。 18、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 后,能从初始状态不失去同步地过渡到新的运行状态,并在新的状态下 的能力。 二、简述题 1、简述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2、简述电力系统有哪些无功功率电源? 3、简述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措施有哪些? 三、计算题 例1:有一额定电压为110KV 和一端电源高压供电网,接线如下图所示,各相关的已知参数均标注于图中,若系统高压母线电压为116KV ,试求该电力网的潮流分布。 例2:有一额定电压110KV 的简单环网,如下图所示,线路Ab 和Ac 采用LGJ-95导线,其单位长度阻抗)/(429.033.000km j jx r Ω+=+,线路bc 采用LGJ-70导线,单位长度阻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武汉大学药学院

目录 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一色氨酸紫外吸收光谱定性扫描及定量分析 (2) 实验二不同物态样品红外透射光谱的测定 (3) 实验三二氯荧光素量子产率的测定 (5) 实验四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乙基苯的结构 (7) 实验五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9) 实验六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12) 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巴比妥与苯巴比妥 (15) 实验八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硝基苯酚异构体 (165) 实验九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饮用水中一氯酚异构体 (19) 实验十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设计实验) (20)

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详细预习实验讲义,明了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要听从老师的指导,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切勿随意乱动。 3.实验中所遇难题,应先独立思考,再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研究。 4.必须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5.保持实验环境和仪器的清洁整齐。 6.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1)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强酸、强碱、有毒试剂时尤其要细心。 (2)室内不得高声谈笑,必须保持安静的实验环境。 (3)按时到实验室,不迟到,不早退。 (4)爱护仪器,不浪费药品,节约水电,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5)滤纸、火柴棒、碎玻璃等应投入废物缸,切勿丢入水池内。 (6)各组及同学之间应相互协作,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及实验内容。 (7)每次实验后由班长安排同学轮流值日,值日要负责当天实验室的卫生,安 全和一些服务性工作。最后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闭。 (8)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对实验中出现的一切反常 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9)实验室禁止吸烟。

武大电气《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2019年度PSASP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2019年度PSASP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1、阐述基于PSASP的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的目的。 实验目的:掌握用PSASP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计算,暂态稳定计算。(1)潮流计算可以为短路计算和暂态稳定计算提供初始状态,是电力系统计算中的基本计算,要求掌握软件的操作步骤,并对比分析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的区别,在实验过程中体会PQ分解法相比牛顿拉夫逊法的特点。 (2)短路计算的目的要求根据数据结合对称分量法加深对于短路计算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3)暂态稳定计算里最关键的是故障极限切除时间的确定,加深对复杂电力系统暂态的判定的认识。 2、简要阐述本实验课程的主要实验任务 (1)掌握用PSASP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 (2)潮流计算,包括对常规方式和规划方式的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 (3)短路计算,基于潮流作业1和2等5个单相接地短路、AB两相短路、复杂故障短路计算等短路计算并分析结果。 (4)暂态计算,基于潮流作业1和2的瞬时故障进行暂态稳定计算并分析结果。 3、实验方案原理图介绍。 图1(a)常规方式(b)规划方式以上为系统常规运行方式的单线图。由于母线STNB-230 处负荷的增加,需对原有电网进行改造,具体方法为:在母线GEN3-230 和STNB-230 之间增加一回输电线,增加发电3 的出力及其出口变压器的容量,新增或改造的元件如下图虚线所示: 4、计算分析用建模数据的整理 表1母线数据

5、按照下列作业要求,完成计算分析实验作业。 (1)基于实验二的潮流计算,对牛顿法和PQ法的原理做比较性的说明。 表6 常规方式下PQ法和NR法的潮流计算摘要信息报表 表7 常规方式下PQ法和NR法的全网母线(发电、负荷)结果报表 牛顿拉夫逊法每次都对电压幅值和相位进行修正,且每次计算

武汉大学过电压总结

第一章集中参数电路中的暂态过程 1.电源合闸至单频振荡电路,在电容元件上产生的最大过电压幅值为,Ucm=稳态值+振荡幅值=稳态值+(稳态值—初始值)=2*稳态值—初始值 第二章长线路的暂态过程 1.波阻抗Z和集中参数电阻R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①都是反映电压与电流之比。②量纲相同都为Ω。不同点:① R:电压u为R两端的电压,电流i为流过R的电流。Z:电压u为导线对地电压,电流i为同方向导线电流。② R:耗能;Z:不耗能将电场能量储存在导线周围的介质里。③ R:常常与导线长度l有关。Z:只与L0和C0有关,与导线长度无关。 2.彼得逊法则:当波沿分布参数线路传到节点A时,计算节点A电压u2q可应用等值集中参数电路进行计算。在等值集中参数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入射电压波u1q的两倍;等值集中参数电路的内阻为入射所经过的波阻抗Z1;Z2作为负载电阻。 使用条件:①波沿分布参数的线路入射;②波在节点只有一次折、反射过程。要满足上述条件②,则要求和节点相连的线路必须是无穷长。如果节点A两端的线路为有限长的话,则以上等值电路只适用于在线路端部形成的反射波尚未到达节点A的时间内。 优势:彼德逊法则把分布参数电路问题,变成集中参数等值电路问题,把微分方程问题变成代数方程问题,简化了计算。 3.导致波在传播过程产生损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1)导线电阻引起损耗;2)导线对地电导引起的损耗;3)大地电阻的损耗;4)导线发生电晕引起的损耗。 4.冲击电晕对波过程的影响 对导线耦合系数的影响:发生冲击电晕后,在导线周围形成导电性能较好的电晕套,在这个电晕区内充满电荷,相当于扩大了导线的有效半径,因而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也增大。对波阻抗和波速的影响:冲击电晕将使线路波阻抗减小、波速减小 对波形的影响:冲击电晕减小波的陡度、降低波的幅值的特性,有利于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5.行波发生折反射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电力系统中常会遇到两条不同波阻抗的 线路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如从架空输电线路到 电缆或者相反,当行波传播到连接点时,如下 图所示,在节点A的前后都必须保持单位长度 导线的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总和相等的规律, 故必然要发生电磁场能量的重新分配过程,也 就是说在节点A上将要发生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第三章变压器和电机绕组内的暂态过程 1.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变压器绕组的初始电压分布对变压器绝缘的影响:初始电压分布要尽量接近稳态电压分布,可有效降低作用在绕组纵绝缘上的电位梯度,并消弱振荡,减小振荡过电压的幅值。改善绕组初始电压分布:补偿对地电容的影响,增大纵向电容 2.变压器在冲击电压下产生振荡的原因:绕组电容电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电压初始分布于最终分布不一致导致振荡。振荡的对地最大电位与哪些因素有关:Umax与绕组末端接地有关接地,出现在拒绕组首段附近l/3处,1.4U0;不接地,绕组末端,1.9U0。最大Umax作用于变压器绕组的主绝缘。 3.对三相变压器,什么样的进波条件下和在变压器绕组的什么部位会产生最严重的振荡过电压:三相绕组同时进波;在震荡过程中产生的中性点最大电位将为首端电位的两倍 4.电机绕组为什么容量越大,波速和波阻越小,而当额定电压越高时,波阻越大:电机容量大,导线的半径将增大,每槽的匝数将减小,使电容C0增大而L0减小,使其波阻抗减小;电压等级升高,电机每槽匝数增多,L0变大,因而波阻抗增大。 5.在冲击电压的作用下,沿变压器绕组的初始电压分布按指数规律分布,最大电位梯度出现在绕组的首端。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变压器绕组中将发生电磁暂态振荡,产生的最大对地电位与绕组接线形式、进波的相数等因素有关。在冲击电压作用的初瞬,变压器等效为入口电容Cr。采用内部保护的措施,可改善变压器绕组的初始电压分布,提高变压器耐受冲击电压作用的能力。 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与输电线路相似,可用波阻抗和波速参数表征其冲击特性。 6.一般连续式变压器绕组的αl值为5~10。变压器绕组的末端不论接地与否,其初始电压分布均相同,按指数规律分布。 最大电位梯度出现在绕组的首端。冲击电压波作用于变压器绕组初瞬,绕组首端的电位梯度是平均电位梯度的αl倍。αl越大,电位分布越不均匀,相应绕组的抗冲击能力越差。(危及变压器绕组的首端匝间绝缘) 7.变压器绕组中的电磁振荡过程在10μs以内尚未发展起来,在这段时间内变压器绕组的特性主要由其纵向电容和对地电容组成的电容链决定,对首端来说相当于一个等效集中电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