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春游(陈子龙)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温庭筠《诉衷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温庭筠《诉衷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温庭筠《诉衷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

①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②弱柳蝶交飞,依依。

③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注释】
①雨霏微:细雨蒙蒙。

②“金带枕”三句:极言女主人公的居室和床上用品十分华美。

帷:这里指“帷房”,妇女居住的内室。

③交飞:比翼齐飞。

④辽阳:地名,在今辽宁沈阳市以南的辽河之东,这里指征人所在的地方。

梦中归:丈夫远征未归,近来连书信都少了,女主人公极为思念,以至在梦中见到丈夫归来了。

【译文】
莺儿娇语,花儿飞舞,这春天的白昼已过正午。

蒙蒙细雨满天飞,女郎独守空屋。

望着床上的金带枕、宫锦被,伤心地拉上绣着凤凰的帐帷。

柔嫩的柳枝下,粉蝶儿比翼齐飞,那依依不舍的样子令人心醉。

远戍辽阳的丈夫近来书信稀少,只能在梦中看他把家回。

【集评】
清·陈廷焯:“节愈促,词愈婉,结三字凄绝。

”(《别调集》卷一)
【赏析】
本首对思妇独处时的百无聊赖场景刻画得很生动。

时间是春天的中午,虽然细雨蒙蒙,却不能稍减鸟语花香的赏心悦目。

然而,女主人公都无心无绪,只是在华屋中懒洋洋地午睡。

原来她的丈夫远在辽阳未归,而且近来连书信都越来越稀少
了。

所以,越是杨柳依依,蝴蝶双飞,越是勾起她的孤独感,越是加重对丈夫的思念,以致白天短短的午睡中,都梦见丈夫意外地归来,难怪陈廷焯说“结三字凄绝”。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诉衷情,词牌名,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渔父家风”等。

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正体,该词为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诉衷情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篇1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注释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诗人。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这里比喻多年没有披挂上阵,甲胄尘封,不能立功边陲。

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秋: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赏析一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诉衷情》原文及赏析

《诉衷情》原文及赏析

《诉衷情》原文及赏析《诉衷情》原文及赏析诉衷情【金】吴激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赏析:远离故乡的游子,即将踏上归家的路程,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而作为被强留于金的吴激来说,这种心态显得更加复杂而深沉。

在这首词中,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运用白描的手法,既对这种归心似箭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述,又吐露了一腔思乡的浓烈情意。

上片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两句写景,但采用了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

在寒意料峭的凉秋深夜,游子独自歇宿於荒郊茅店,因久别将归而一时难以入眠。

这里所写旅人的内心感受,使人想起唐代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著名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旅店的客人迎来第一声鸡鸣,趁着月色起身赶路,足迹印在板桥的.霜上。

诗人通过典型的物景,把羁旅早行的意象表现得有声有色。

从旅途的感受来说,词里的含意有相似之处,但观照下句的残月照吟鞭,则意境上是又有不同的。

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他不是因寒冷而满腹牢骚,倒像是高兴得自言自语,且行且吟。

一个寒和照字,不仅写出了旅人的感觉与视觉形象,而且丰富了感情的容量。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这两句是以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

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具有风雅兴致的词家眼中,本该是饮酒赏菊的美好时光,但一个催字却使意境陡转。

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情景,那是表现一种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难舍的意绪,而这里的催上渡船是写游子急于思归的心态。

上片以写景为主,作者把自然景象与人物心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景中含情,而情融于景。

这样写思念家乡之情显得十分真切自然。

词的下片,鸥似雪,水如天两句,承上转下,由眼前水行所见,唤起对记忆深处美好情景的神游。

作者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江南水乡之美景,诱发了他对谙熟事物的亲切感。

莹白的水边鸥鸟,秋高气爽,水天相接,这诗与画的交融,可以说与王勃笔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诉衷情”词牌诗词150卷赏析: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诉衷情”词牌诗词150卷赏析: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诉衷情”词牌诗词150卷赏析: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诉衷情,词牌名,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渔父家风”等。

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正体,该词为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

另有三十三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三十七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四平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

唐代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本是情辞。

后人据毛文锡词改名“桃花水”,因黄庭坚词曾咏渔父生活,名“渔父家风”。

贺铸词名“步花间”“画楼空”,张辑词名“一丝风”。

又名“诉衷情令”。

《花间集》有单调三体、双调一体。

韦庄此调两词,格律全同,可见律极严。

此调平韵中插入两仄韵,短句颇多,极富变化。

宋人用此调者甚众,但通行四十四字体。

宋僧仲殊此调五词,推为绝作。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

”此调前段多平仄字不拘者,后段三个三字句、三个四字句极不易处理,如仲殊的“闲院宇,小帘帷。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宫树绿,晚烟斜。

噪闲鸦。

山光无尽,水风长在,满面杨花”,均造佳境。

陆游此调两词,皆为言志与抒情结合之作,如其名篇:“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正体,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

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代表。

此词以平韵为主,间两仄韵于平韵之内。

按《花间集》此体第九句类用叠字,如“轻轻”、“迢迢”、“沉沉”皆然。

其第八句“柳”字可平,第十句“辽”字可仄,则参韦庄词也。

变体一,单调,三十三字。

九句,六平韵,两仄韵。

以韦庄《诉衷情·碧沼红芳烟雨静》为代表。

温词起七字作三句,间入三仄韵。

此词起七字作一句,不间入仄韵,“倚兰桡”以下俱同。

《诉衷情》古诗原文及鉴赏(通用5篇)

《诉衷情》古诗原文及鉴赏(通用5篇)

《诉衷情》古诗原文及鉴赏(通用5篇)《诉衷情》古诗原文及鉴赏篇1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晏殊词作鉴赏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

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

词中化用金昌绪的《春怨》和王昌龄的《闺怨》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

诗词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怨情,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浓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

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濛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

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

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浓睡”,情态异常。

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

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

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观景亦有异常之感:春色娱人,莺声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则是变态。

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

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

下片“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

眉叶、舞腰,既是咏柳,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相互叠印复合。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注释诉衷情: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戍(shù):守边。

梁州: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万俟咏的诗词《诉衷情·送春》赏析

万俟咏的诗词《诉衷情·送春》赏析

万俟咏的诗词《诉衷情·送春》赏析《诉衷情•送春》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词,清新婉丽,全篇围绕一“喜”字展开,抒发了词人归家的喜悦心情。

“一鞭清晓喜还家”意思是,清晨十分,我骑马扬鞭,高高兴兴地就要回家了。

“一鞭清晓”点明了词人回家的方式和时间,“喜还家”三个字,和下片的“念远”一样,是词眼,点明了词人心情愉悦的原因,全词都围绕此展开。

“宿醉困流霞”,“流霞”,泛指美酒。

昨晚因为要回家,所以心情十分畅快,把盏痛饮,一夜沉醉。

今天早上启程回家,还带着微微的酒意。

词人睁开惺忪的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在喜庆的气氛之中。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便是词人醉眼所见。

醉眼看花花亦醉,词人心里开心,看着春景也清新悦目起来。

“双燕”也有可能是暗示夫妻久别后的团聚。

下片着重抒情。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是词人发出的一阵长长的感慨。

这三句有点沉重,有很多沧桑感,表现了词人回味以前时内心复杂的情绪。

词人正在喟叹,忽然间看到眼前满目飘飞的杨花,心里的沉重一扫而飞,又变得开阔起来。

诗人情不自禁地说道:就让我把自己年年送春的苦痛滋味,还有为亲人牵肠挂肚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杨花吧!透露出作者几分的洒脱,几分的轻快。

扩展阅读:万俟咏的简介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

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

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

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

自号“大梁词隐”。

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

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

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

词学,存词27首。

万俟咏精通音律。

他与周邦彦、田为、晁元礼等共同审定旧调,创造新词。

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每出一词,次日即盛传都下。

所作内容不外颂扬“仁主祈祥为民,非事行春”(〔恋芳春慢〕),歌唱“太平无事,君臣宴乐,黎民欢醉”(〔醉蓬莱〕),正反映了北宋末年统治集团沉迷声色歌舞的昏庸腐朽。

诉衷情(渊明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渊明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渊明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结庐人境羨陶潜。

车马不来喧。

胜处自多真趣,飞鸟日相还。

心既远,地仍偏。

见南山。

手持菊颖,山气常佳,欲辨忘言。

——宋代·米友仁《诉衷情(渊明诗)》诉衷情(渊明诗)结庐人境羨陶潜。

车马不来喧。

胜处自多真趣,飞鸟日相还。

心既远,地仍偏。

见南山。

手持菊颖,山气常佳,欲辨忘言。

米友仁(1074-1153)(南宋)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

其山水画脱尽古人窠臼,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

所作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成却不失天真,每画自题其画曰“墨戏”。

其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之表现方法抒写山川自然之情,世称“米家山水”,对后来“文人画”影响较大。

其做官后甚自秘重,所画虽亲朋好友亦无缘得之,众嘲曰:“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

”米友仁衮绣三朝社稷臣。

旧调元鼎斡洪钧。

垂绅屡转龙墀日,接膝潜回黼座春。

金凿落,玉麒麟。

凤鸣良月庆佳辰。

巨鳌行听扃华禁,又起商周梦卜人。

——宋代·吴则礼《鹧鸪天》鹧鸪天衮绣三朝社稷臣。

旧调元鼎斡洪钧。

垂绅屡转龙墀日,接膝潜回黼座春。

金凿落,玉麒麟。

凤鸣良月庆佳辰。

巨鳌行听扃华禁,又起商周梦卜人。

淡淡薰风庭院,青青过雨园林。

铜驼陌上旧莺声。

今日江边重听。

落帽酒中有趣,题桥琴里无心。

香残沈水缕烟轻。

花影阑干人静。

——宋代·朱敦儒《西江月》西江月淡淡薰风庭院,青青过雨园林。

铜驼陌上旧莺声。

今日江边重听。

落帽酒中有趣,题桥琴里无心。

香残沈水缕烟轻。

花影阑干人静。

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

高楼对月,天上宫殿不曾扃。

散下悽然风露,影照江山如昼,浑觉俗缘轻。

弋者欲何慕,鸿羽正冥冥。

世间法,唯此事,最堪凭。

太虚心量,聊假梨枣制颓龄。

但使心安身健,静看草根泉际,吟蚓与飞萤。

一坐小千劫,无念契无生。

——宋代·李纲《水调歌头(和李似之横山对月)》水调歌头(和李似之横山对月)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衷情·春游(陈子龙)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乍暖,日初长,袅垂杨。

一双舞燕,万点飞,满地斜阳。

鉴赏
这首词标题为春游,上片写一位女子在的出游,下片则写了所见所感的春天的风物。

小桃枝下试罗裳,是说出游前的准备。

天气渐暖,要换上春天的罗裳,不是一换就得,所以要试,试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农家的女孩子。

站在小桃枝下。

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当然是一种很美的映衬。

不仅如此,鲜艳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泽又引来了翩翩的蝴蝶。

不说蝴蝶环绕飞舞,却说蝶粉斗遗香,蝶翅上扑落的粉末和女子遗落的香泽比赛,哪一种更香,这就婉转曲折深有意趣了。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来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伯祝英台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说。

游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宝马香车的,玉轮碾平芳草,从芳草地上忽忽驶过,车中的贵妇娇娃,也只在车窗中露出了半面。

但半面恼红妆,这半面娇容却引起这位游春少女的不快。

可能是因为她们乘坐的香车对于芳草的摧残,也可能因为她们不暇他顾的高傲姿态。

古代半面一词有曾见过面的意思。

《应奉传》载应奉曾见一车
匠于门中露半面,后数十年遇之于途中。

仍能认出他来。

故有半面之旧的说法。

也有就指半边脸面,如汤显祖《牡丹亭》: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或者又指古代遮面之具。

还有一个半面妆的著名典故,《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李商隐《南朝》云: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讽刺南朝苟安于半壁江山,犹如徐妃之半面妆,如取用李商隐诗意,则半面恼红妆当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图苟安一时,如同南朝梁、陈末年故事。

这种时事使人烦恼,故云:半面恼红妆。

准此,前面的玉轮碾平芳草也可解释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压制贤才、这样来解释这两句词,可能显得牵强一些,但是,半面恼红妆又似乎不是一般语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三句,写的是初春象。

风才开始变暖,白天才开始变长,垂挂的柳枝才缀上新绿而随风飘荡。

三句非常紧凑。

从几种事物中观察,感受表现了初春的特点。

而以下的三句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却大有春事已过的景象。

关于燕子,在子龙词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眼儿媚》只愁又见,柳绵乱落,燕语星星、《春日》燕子乍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江城子病起春尽》凭燕子,骂东风。

几乎都是与暮春春尽联系着。

此处一双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万点飞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满地斜阳也平添了一份凄清。

这后面的三个四字句,与前面的三个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时间上有发
展,似是感叹着九十韶光如梦短(《渔家傲》),由初春写到春夫,时间上的跨度是为了表现情感上的跨度。

王士禛评此词情景相生(《陈忠裕全集》引)。

处处是景语,也处处是情语,客观景物无不打上感情的烙印,故能深切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