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二陈汤
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是多少呢

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是多少呢
二陈汤,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胃热泻痢、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它的配方比较简单,包括石膏和黄连两味中药材。
石膏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水的功效;黄连味苦、性寒,具有疏肝胆、清热泻火的作用。
这两味药材搭配在一起,相辅相成,功效明显。
二陈汤的配方: - 石膏 30克 - 黄连 6克
二陈汤的制作方法: 1. 将石膏、黄连分别洗净,加水煎煮。
2. 先将石膏放入锅中,加水煎煮至石膏完全熔化。
3. 熔化后的石膏中加入黄连,继续煎煮一段时间。
4. 待药液煎煮成黄色透明状时,即可取出。
二陈汤的服用剂量: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服用30毫升,儿童酌情减少。
服用频率为一日2至3次,饭前饭后均可。
在服用二陈汤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需要注意的是,二陈汤虽然是一种经典方剂,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特别是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不宜服用。
在使用二陈汤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的建议,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二陈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与胃热、湿热相关的疾病有着显著疗效。
但同时,对于配方和剂量的应用也需要谨慎,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陈汤的正宗配方剂量

二陈汤的正宗配方剂量
二陈汤是中国传统医药中常用的一种中草药方剂,历史悠久,用途广泛。
据古籍记载,二陈汤具有清热解毒、和胃降逆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胃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正宗的二陈汤配方剂量非常重要,只有按照正确的比例煎煮药材,才能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
二陈汤配方
二陈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连、大黄、芒硝、生姜等草药,各药之间的搭配比例十分关键。
根据传统配方,二陈汤的配方如下:
•黄连:3克
•大黄:3克
•芒硝:10克
•生姜:3片
二陈汤的煎煮方法
按照上述配方,取黄连、大黄、芒硝、生姜各草药按照比例称量好后,进行以下煎煮步骤:
1.将黄连、大黄、芒硝、生姜放入煎药锅中。
2.加入适量清水,一般是约1000毫升水。
3.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
4.煮至水剩一半左右时,即可停火。
5.待药汁冷却后,过滤去渣,取得二陈汤液。
二陈汤的用法
二陈汤液口感苦涩,煎煮后应按照医师建议适量饮用,一般每次服用150毫升左右。
可以根据病情使用,一般胃痛、腹泻等症状可每日3次,每次饭后半小时服用,连服3-5天。
注意事项
虽然二陈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方剂,但服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对本品过敏者禁服。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综上所述,二陈汤的配方剂量及使用方法对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草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服用前应咨询医师,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切勿随意更改剂量或用法。
二陈汤的配方剂量多少克

二陈汤的配方剂量多少克
二陈汤是一种古代经典中医方剂,用于治疗脾胃湿热引起的腹痛、腹胀、口干口渴等症状。
其药味独特,剂量严谨,深受中医爱好者的喜爱。
下面介绍二陈汤的配方及各药物的剂量情况。
配方
•陈皮 6克
•黄芩 9克
•生姜 9克
•大黄 3克
•炙甘草 3克
用法用量
1.将以上药物用水煎煮后口服,一天分两次服用。
2.一般情况下,煎煮后的汤剂一剂量为6克。
即按照上述配方制成的
汤剂,一次服用量为6克,一天总剂量为12克。
药物说明
1.陈皮:性味苦、辛,有燥湿、理气、行痰、开胃的功效。
2.黄芩:性味苦、寒,有清热、泻火、凉血的作用,能够清热解毒。
3.生姜: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4.大黄:性味苦、寒,有泻下通便、清热凉血的作用。
5.炙甘草:性味甘、平,有疏泄中热、和药性的作用,具有缓解毒性。
注意事项
1.二陈汤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
2.孕妇、儿童及孕妇慎用。
3.过敏体质者禁用。
二陈汤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方剂,其配方药味独特,剂量严谨,适用于脾胃湿热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但在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搭配和剂量,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如果有不适或疑问,应尽快就医并得到专业医师指导。
二陈汤的正宗配方各多少克

二陈汤的正宗配方各多少克
二陈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由黄连、猪苓、桃仁、木香、半夏、生姜、大枣
等药材组成,用于治疗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陈汤的正宗配方及各药材的用量。
原材料清单及用量
1.黄连(10克):具有清热燥湿、泄火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
热疾病。
2.猪苓(10克):具有利水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脾
胃湿阻等症状。
3.桃仁(10克):具有活血化瘀、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血瘀引起
的胸痹、胸闷等症状。
4.木香(5克):主要用于解表散寒,宣肺化湿,治疗风寒感冒、咳嗽
等症状。
5.半夏(10克):具有燥湿宣肺、化痰止呕的作用,适用于痰湿阻肺
引起的咳嗽、肠胃湿浊等症状。
6.生姜(5克):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解表发汗,治疗寒热错杂、恶寒
发热等症状。
7.大枣(5克):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
神经衰弱等症状。
药材配方制作方法
1.将以上药材按照配方所示的用量准备好,并进行洗净。
2.将水煮沸后,将以上药材添加进去,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待颜色呈现深浅均匀时,即可熄火。
3.煎煮完成后,滤出渣渍即可饮用。
建议每日两次,每次半剂量饮用。
二陈汤是一味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缓解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
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遵医嘱,合理搭配药材用量,并注意药物的保存方式。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二陈汤的配方剂量多少克为标准

二陈汤的配方剂量多少克为标准
二陈汤是中医传统方剂中常用的一种清热化湿的药物组合,被广泛用于治疗湿热证型导致的疾病。
二陈汤由黄连(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五枚)组成,每味药的剂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陈汤的配方药物和功能
•黄连:三钱,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湿热型疾病,如湿疹、湿热痢疾等。
•半夏:三钱,可降逆气、化痰湿,常用于胃寒胀满、呕吐、泻痢等疾病。
•生姜:三钱,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用于寒湿侵袭导致的感冒、关节疼痛等。
•大枣:五枚,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有助于调和药物,减轻药性刺激。
二陈汤的配方剂量标准
根据传统配方,二陈汤的标准配方剂量为:黄连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五枚。
其中“三钱”相当于9克,“五枚”为5颗大枣,使用时可依据具体病情和医师建议进行微调。
二陈汤的制备方法
1.将黄连、半夏、生姜放入药罐中。
2.加入适量清水,煎煮至汤色浓稠,去渣留汁。
3.大枣可事先去核,加入已煎煮的汤中,煮沸片刻后取出。
4.徐,即可饮用。
二陈汤的适应症
•湿热痢疾:湿热证型引起的腹泻、便秘、大便稀溏,腹胀等症状。
•湿疹:湿热内蕴导致的皮肤湿疹、瘙痒、发红等情况。
•湿热感冒:寒湿侵袭引起的感冒、头痛、咳嗽等症状。
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二陈汤的标准配方剂量,结合病情具体特点和医师指导,能够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过敏、不良反应等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处理。
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 使用方法

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使用方法
二陈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它的组成配方简单,使用方法也比较容易掌握。
以下将从二陈汤的配方、剂量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陈汤的配方
二陈汤的配方主要包括桂枝、大黄、甘草、石膏这四味药材。
具体配方如下:
- 桂枝 6克 - 大黄 3克 - 甘草 3克 - 石膏 15克
二陈汤的剂量
按照上述配方,制成一剂二陈汤。
每次服用的剂量是一次性服用整剂,不宜分
次服用。
二陈汤的使用方法
步骤一:煎煮二陈汤
1.将上述配方中的桂枝、大黄、甘草、石膏放入煮药锅中。
2.加入适量清水,深色药材用冷水,浅色药材用热水。
3.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30-40分钟。
步骤二:过滤药汁
1.待药汁煮熟后,用纱布或绒布过滤药渣,留下纯净的药汁。
步骤三:服用二陈汤
1.将过滤后的二陈汤药汁分成3次口服,早、中、晚各1次,即可以
完成一副二陈汤的服用。
2.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1.服用二陈汤期间,应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药物并咨询医生。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您对二陈汤的配方、剂量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量力而行,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 使用方法是什么

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使用方法是什么配方与剂量
二陈汤为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由石膏、黄芩、生姜和大枣组成。
其配方及剂量如下:
•石膏:30克,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黄芩:10克,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生姜:6克,用于温中散寒、解表安胎。
•大枣:6枚,调和脾胃,增强剂药的作用。
以上药物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后取汁,每次服用200毫升,每日两次。
使用方法
1.首先将药物按照配方比例准备好,确保质量无误。
2.将水加入煎锅中,将上述药材放入其中,开始加热煎煮。
3.待水煎剩约200毫升时,即可离火,滤出渣滓,得到二陈汤液体。
4.将煎煮好的二陈汤分成两份,每日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每次
200毫升。
5.注意服药前后不宜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注意事项
•对二陈汤配方中任何一味草药过敏者,忌用或减量服用。
•孕妇慎用二陈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食物,以助药物吸收及降低刺激度。
•未成年人、老年人在使用二陈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注意不可随意减量或增加剂量。
以上是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以及使用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咨询医药专业人士。
古方二陈汤的标准配方

古方二陈汤的标准配方
古方二陈汤是以药物经方为主的汤剂,由于其疗效卓著,传承至今。
标准配方为:
一、阿胶12克,山药10克,白术10克,川芎15克,红花15克。
二、黄芪12克,决明子10克,枳实20克,桔梗20克,紫苏12克,当归10克,柴胡15克。
三、熟地黄15克,熟茯苓15克,麝香10克,臭豆腐皮20克。
四、厚朴10克,白芍15克,芩 Tang 10克,大枣10枚,生姜
10克。
五、炙甘草15克,玉竹10克,乌药15克,附子25克,半夏15克。
准备方法:
1.将上述药物分别置于碗内,加水1升,煎煮至剩去半升,去渣。
2.将剩去的半升汤水再加入适量的蜂蜜,微火再煎,至少剩1/4升,
再去渣。
3.冲服时,取汤30 克,加入蜂蜜适量即可。
用药功效:古方二陈汤主要用于抗感染,清热解毒,活血化淤,
行气止痛,滋阴润燥等作用。
可治感冒引起的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及肺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中耳炎,眼肌炎,鼻窦炎,支气
管炎等;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中
耳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及其他病症等;也可用于痛风,痛风性
关节炎,肌肉酸痛,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痛经性不孕,乳腺增生,
停经,胃肠不适,乙状结肠炎,大便秘结,痔疮,白发早衰,汗出不止,心悸,脾胃虚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古方二陈汤
作者:任天池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8年第10期
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有人曾用古方六君子汤和二陈汤拟一副对联:起病六君子,送命
二陈汤。
此联一语双关,暗指杨度、陈树藩和陈宦等八人支持袁世凯,鼓动复辟帝制,最后加速袁世凯的退位倒台。
那么,联中的二陈汤是由哪些药组成,到底有何功效呢?
二陈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用于治疗湿痰的主方。
本方以半夏、橘红为主,而半夏、橘红以陈久者为佳,所以方名“二陈汤”。
二陈汤因用药简单、功效显著而广为流传,后世医家根据原方随症加减,广泛用于各种痰证的治疗,并在此方的基础上,创制出许多治疗痰证的名方。
方药:制半夏、橘红各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3克,乌梅1枚,水煎服。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主治:二陈汤临床最适宜于治疗湿痰咳嗽。
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舌苔白润。
治疗应以燥湿健脾、化痰止咳为基本原则。
方中用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而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红、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此外,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脾主运化水湿,若运化失常,则湿聚为痰;肺主宣发,若宣发失常,则痰湿常常停聚于肺。
所以临床痰证以脾胃和肺的症状较为多见。
而健脾化痰是治疗痰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健脾之法主要有燥湿、行气、渗湿、益气等法。
二陈汤主要功能是健脾化痰,其选药组方包含了健脾的几个主要方面,是治疗各种痰证的通剂。
痰的性质有寒痰、热痰、食痰、燥痰、风痰、湿痰等,根据痰的性质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以二陈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可用于多种痰证的治疗。
风痰可酌加天麻、白附子、制南星,寒痰可酌加干姜、细辛,热痰可酌加栝楼、黄芩、鱼腥草、竹沥,食痰可酌加神曲、山楂、莱菔子、枳实,湿痰盛者可酌加苍术、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