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4《弹簧测力计》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4《弹簧测力计》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力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现象有好奇心,但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力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进行简单的力的大小测量。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弹簧测力计的模型或实物。
2.准备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例子,如拉扯一段弹簧,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进而引入弹簧测力计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弹簧测力计的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并提问:“你们认为弹簧测力计是怎么样工作的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和使用技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巩固对弹簧测力计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弹簧测力计,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创新的测量方法。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3—力的测量及三要素(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运动和力3.2-2力的存在——力的测量及三要素目录一、弹力及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2.力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如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不能超过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2)调零:使用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当调零。
(3)测量时尽量减少指针与面板的摩擦,秤钩、弹簧要与力的方向一致,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
(4)读数: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3.弹性与弹力(1)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2)塑性:物体在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作弹力。
如被拉长或压短的弹簧、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会产生弹力。
(4)弹力产生的必要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它的伸长量(被拉后改变的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6)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教材P101能否将足球从合适的位置射入门内,跟他踢球时所用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三、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或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都需要有力的作用;要想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或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都需要有力的作用;要想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
故此题是正确的。
2.【答题】往锁孔里加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解答】往锁孔里加油是为了是接触面变光滑,是减小摩擦力。
故此题是正确的。
3.【答题】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摩擦力,所以飞行速度很快。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空气阻力的认识。
空气阻力,指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碍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空气的弹力而产生的。
【解答】根据对空气阻力的认识,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会受到了空气阻力的影响。
故此题是错误的。
4.【答题】赛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空气对车的阻力。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阻力。
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
【解答】汽车外观设计成流线型的好处是减小空气阻力,而不是减小摩擦力。
故此题是正确的。
5.【答题】下列物体中没有产生弹力的是()。
A. 平放在桌上的弹簧B. 捏扁的海绵C. 绞紧的橡皮筋【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弹力的概念及应用。
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测试卷有答案(有解析)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B.使用前轻轻的来回拉动挂钩几次C.使用前应调零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沿竖直方向拉动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登月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一块矿石,这块矿石不变的是:()A.质量B.重力C.温度D.位置4、从井中用绳提上一桶水时,手感到向下的拉力,这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 B.水 C.水和桶 D.绳子5、对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测正确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C.一盒火柴的重力大约是10ND.一位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60N6、在选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弹簧测力计测任意大小的力B.拿起一张稿纸所用的力也可以用物理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C.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D.某同学的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7、关于力的概念,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C.我们通常说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还有一个施力物体,只不过省略不谈了D.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施力物体不一定存在8、观察图中的四个情景,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9、对于g=9.8N/kg的理解,正确的是:()A.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B.1kg=9.8NC.在地球上,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0、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1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1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时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B.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C.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最范围的力13、东亚足球四强赛中,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赛进行到第62分钟时,中国男足队员邓卓翔连过三人杀入禁区,一脚冷静的弧线球绕过门将,直入球门后角,3:0锁定胜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
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 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
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
这样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措施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基础回顾】考点内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考纲解读:1.知道什么是等效替代法。
2.能用作图法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3.实验步骤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实验原理图所示.(3)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5)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规律方法总结: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可选;若不同,应另换或调校,直至相同为止.(2)使用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范围.(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一致.(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2.注意事项:(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3.误差分析:(1)误差来源: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有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等.(2)减小误差的办法:①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要按有效数字和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②作图时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基础达标】1、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筋、细绳套、三角板及贴有白纸的方木板等器材,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第七章第二节:弹力-答案解析用卷

第七章第二节:弹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分)1.一根长8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8N时,长度变为12cm,当所受拉力12N时,长度变为A. 10cmB. 12cmC. 14cmD. 20cm【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
【解答】由题知,,,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得:::,整理得:8N::,解得:,弹簧的长度:。
故选C。
2.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3.A. 4N和8NB. 4N和4NC. 4N和0ND. 8N和8N【答案】B【解析】解: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的拉力为4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而此时墙面给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也是4N,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理,图乙中,当用两个4N的力同时向两侧拉弹簧测力计时,测力计整体要处于平衡状态,故其示数也应为4N,其效果与甲图相同.故选B.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此题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要学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分析弹簧测力计,明确在拉弹簧测力计时,两端同时拉和一端固定拉另一端,其最终的效果是相同的,这就是弹簧测力计受力的相互性.4.》5.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 几个同学都一样大B. 手臂长的同学C. 体重大的同学D. 力气大的同学【答案】B【解析】解: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同样拉开三根弹簧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比较两位同学谁把弹簧拉得更长。
它们都将手臂撑直了,那么手臂长的同学当然就用了更大的力。
故选:B。
拉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弹簧的根数,同时与弹簧的伸长有着直接的关系。
弹力检测

弹力检测一、填空(每空5分共35分)1.测力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1)测量前必须先观察,明确测力计的和;(2)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伸长方向跟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3)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的刻度线。
3.图13—1—3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N,手的拉力为 N。
二、选择(每题6分共66分)1.甲、乙两同学沿反方向拉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都是20N,当测力计静止不动时,它的读数是( ) A.0 N B.40 N C.30 N D.20 N2.若在弹簧的吊环上安装一挂钩,把弹簧秤倒过来悬挂,对新安的挂钩上施2 N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 ) A.大于2 N B.小于2 N C等于2 N D.无法确定3.在弹性限度内,关于测力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成正比C.弹簧的长度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D.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在弹性限度内的弹簧,原长10cm,5N拉力下弹簧长16cm,8N的拉力下弹簧长()A.19cm B.19.6cm C.18cm D.9.6cm5.钢制弹簧作为健身拉力器的构件,主要利用钢铁较好的(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弹性 D.绝缘性6.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成正比 C.弹簧的长度跟所受拉力成正比 D.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7.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C.两块磁铁问的吸引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8.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其测量范围 B.使用时只能沿竖直方向使用,不得倾斜C.使用前应明确分度值 D.使用前应把挂钩来回轻轻拉动几次9.关于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发生形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B.用力压桌子,桌子是坚硬物体不会发生形变C.物体发生的形变只有弹性形变D.橡皮泥受到挤压后变形,它的弹性很好10.在图13—1—4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 )11.如图l3-1-5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4 N拉力(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2N C.4N D.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