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成分和特性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中的“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教案

系统解剖学中的“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教案

系统解剖学中的“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教案一、教材分析“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是系统解剖学中关于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骨的物理特性,如硬度、韧性和弹性等。

对于学生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系统解剖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仍感陌生。

学生需要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理解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提高其探究人体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特点。

2.难点: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五、教学对象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

六、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准确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理解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学习骨骼系统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七、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概念及特点。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展示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骨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1.准备骨的标本或模型。

2.制作PPT课件,包括骨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图片、图解等。

3.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展示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其功能。

4.布置教学场地,确保教具摆放合理,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九、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行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引导学生思考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与其功能的关系。

学生行为: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

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

人类的骨骼主要由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组成,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连接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椎骨又可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和尾椎,他们通过骨连接构成脊柱。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又分别可分为上(下)肢带骨和上(下)肢游离骨。

此外,全身骨的结构特点是与人类直立行走、劳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达相适应的。

具体表现为颅骨的脑颅发达,上肢骨轻巧,下肢骨粗壮等,同时,全身骨的形态特征也与之相适应,如颅骨的脑颅发达,上肢骨轻巧,下肢骨粗壮等,骨盆和足弓也有相应的形态特征与之相适应。

人类的骨骼中还含有水、有机质、无机盐等成分,其中水含量约为20~25%,40%是有机质,约60%以上是无机盐,无机盐影响骨的硬度,有机质影响骨的弹性和硬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查阅医学领域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肥乡第三中学冯秋芳一、教学思路:《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这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教科书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以学过的骨的结构为知识基础,通过探究实验重点介绍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进一步阐述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

二、教学目标(1)学会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材料、资源,这部分内容我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方式认识骨的结构,介绍骨的生长。

进而学习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这节课就是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景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应用讲解法、谈话法、比较法和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设计依据现在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从“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

七、教学对象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大,学习进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好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教学过程(一)实验前的准备关于骨的成分,为做好鉴定骨成分的实验,在实验前先将骨处理好,煅烧的骨可以选用细长的小骨(鱼肋骨)。

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

在做实验前,必须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等。

骨头结构知识点总结

骨头结构知识点总结

骨头结构知识点总结
一、骨头的化学组成
骨头的化学组成主要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组成。

有机物质主要包括胶原蛋白和蛋
白多糖,它们赋予骨头一定的韧性和弹性;无机物质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等,它们使骨
头具备硬度和刚性。

此外,骨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和各种微量元素,如锌、镁、铜等,它们对维持骨头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骨头的微观结构
骨头的微观结构包括骨基质和骨细胞两部分。

骨基质是骨头的主要组成物质,它由胶原纤
维和无机盐晶体交织而成,形成了一种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

骨细胞主要有成骨细胞、骨吸收细胞和骨细胞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参与了骨头的生长、修复和代谢等生理过程。

三、骨头的发育过程
骨头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骨头的形成、生长和再造等阶段。

骨头的形成是指
胚胎时期原始的软骨或膜骨被逐渐转化为真正的骨质的过程,它主要发生在胚胎期和胎儿期。

骨头的生长是指骨头在婴幼儿期和青少年期不断增长和发育的过程,它受到很多因素
的影响,如遗传、营养、运动等。

骨头的再造是指在成年后,骨头不断地进行代谢和更新
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受体内激素和机械刺激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骨头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和发育过程的了解对我们更好地保
护和维护骨头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所总结的知识点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骨头这一重要的组织,进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自己的健康。

骨的特性实验报告

骨的特性实验报告

骨的特性实验报告引言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体的结构支撑,还承担着保护内脏器官、储存钙质等重要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骨的特性,以更好地理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目的1. 研究骨骼的组成成分;2. 探究骨骼的力学性能;3. 掌握骨骼特性的实验检测方法。

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样本:新鲜的动物骨骼;2. 实验仪器:骨力学性能测试仪、X射线仪等。

实验方法第一部分:骨骼组成成分的分析1. 取一块骨骼样本,进行外观观察和手感测试,记录其硬度和可塑性;2. 用X射线仪扫描样本,观察骨骼的结构形态,并记录下来;3. 将样本置于烧杯中,并加入盐酸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若有,说明骨骼主要由钙磷化合物组成;4. 将溶液过滤,用滤纸吸干,然后放入电子天平上称重,记录重量。

第二部分:骨骼的力学性能测试1. 将骨骼样本固定在骨力学性能测试仪的夹持装置上;2. 设置测试参数,如应变速率、加载方式等;3. 开始测试,并记录下加载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数据;4. 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出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一部分:骨骼组成成分的分析1. 样本观察:经过外观观察和手感测试,骨骼样本表面呈现出一定的硬度,且较为坚硬,但不易弯曲;2. X射线扫描:骨骼样本在X射线照射下表现出明显的骨骼结构和纹理,进一步证明其为骨骼组织;3. 盐酸试验:在加入盐酸后,骨骼样本产生了大量气泡,说明骨骼主要由钙磷化合物构成;4. 称重结果:经过过滤和吸干,骨骼样本的重量为2.5g。

第二部分:骨骼的力学性能测试1. 应力-应变曲线:根据骨力学性能测试仪得到的数据,绘制出骨骼的应力-应变曲线。

曲线表明,在低应变区域内,骨骼呈现出较大的应力-应变关系,即应力增长较快;而在高应变区域内,骨骼呈现出逐渐降低的应力,即骨骼的抗压能力有限。

2. 弹性模量计算: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线性区域,计算出骨骼的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显示,骨骼的弹性模量为50 GPa。

探究骨的成分实验考核标准

探究骨的成分实验考核标准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考核评分标准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评分项目
评分要点及要求
满分
一、检查材料用具
本实验材料用具包括:鱼肋骨、镊子、酒精灯、火柴、15%的稀盐酸、解剖针、烧杯等。
做实验前先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1分)

二、实验过程
1.用煅烧法鉴定骨中含有有机物。
先取鱼的肋骨一根,用手试着折一下,不易折断。用镊子夹住这根骨,放在酒精灯上烧,直到变成灰白色为止。(1分)
骨有一定的硬度,是由于骨中含有无机物。骨有一定的弹性,是由于骨中含有有机物。(1分)
1
四、回答问题
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1分)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1分)
2
五、整理材料用具
实验结束后,清洗整理用具,把用具放回原处。(1分)。
1
将酒精灯移开,用解剖针轻轻地敲打这根煅烧骨,看结果如何。(1分)
2.用盐酸浸泡法鉴定骨中含有无机物。
再取一根鱼的肋骨,把鱼的肋骨浸泡在盛有15%的稀盐酸的烧杯中。(1分)
经过20分钟左右,用镊子将肋骨夹出,用清水冲洗干净。(1分)
擦干后用手捏一下肋骨,试试看能否将这根肋骨弯曲或打成结。(1分)
5
三、实验结论

人体骨头知识点总结

人体骨头知识点总结

人体骨头知识点总结
一、骨骼的组成
骨骼是由骨骼组织和软骨组织组成的。

骨骼组织是由细胞(骨细胞)和纤维组成,它是由细胞分泌的胶质矿化而成的。

软骨组织是由软骨细胞分泌的胶质矿化而成的。

二、骨骼的生长
骨骼的生长是通过骨骼细胞的分化和合成来完成的。

骨骼细胞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骨髓细胞。

骨骼的生长主要是通过这些细胞的分泌和合成来完成的。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骨骼主要是通过软骨的逐步转变为骨骼来完成生长。

三、骨骼的结构
人体的骨骼结构包括骨头、躯干和四肢。

骨骼分为紧凑骨和海绵骨。

紧凑骨主要分布在四肢、躯干和骨盆部位,它主要承受人体的重力和外部的冲击。

海绵骨主要分布在骨头的内部,它主要起到保护骨髓的作用。

此外,人体骨骼还包括关节和软骨,关节主要是连接骨头的,软骨主要是通过连接骨头和软骨来保护骨头和血管。

四、骨骼的功能
人体骨骼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和保护。

支撑是指人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的重量,保护是指人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人体的内脏器官。

人体骨骼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产生血细胞,它是通过骨骼的髓腔来完成的。

综上所述,人体骨骼是构成人体骨架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有着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和产生血细胞等重要功能。

了解骨骼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骨的成分和特性

骨的成分和特性

1号骨在盐酸中浸泡两天
2号骨不做任何处理 3号骨进行煅烧
实验结果和结论
结果
1号骨变得非常柔软; 2号骨没有变化; 3号骨变得非常脆。
结论
骨中既含有无机物又含有机物,无 机物使之具有硬度,有机物使之具 有韧性。
课堂检测
骨的成分和特性会随着年龄 的变化而变化吗?并说出原 因。
三、骨的特性和成分
骨 的 特 性
硬度 韧性
主要成分无机物, 特性比较坚硬
主要成分有机物,特性比较柔软
做出假设
骨既具有硬度,又具有韧性; 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种主要成分, 无机物使其具有硬度,有机物使其具有韧 性。
进行实验
验证假设

• 骨中的无机物会溶解在盐酸中,留 下骨中的有机物
• 骨中的有机物可以被燃烧掉,留下 骨中的无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第二学期导学案
课题(一)骨的成分和特性课型新课
学习目标(1)概述骨的成分物理特性。

(2)尝试探究骨的成分,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知识
链接
学法
指导
自主合作互助
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一、自主学习
复习提纲:学生回顾记忆知识,再师友互相抽查。

1、人体的运动系统组成。

2、骨的形态:、、、。

3、人体有_____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4、骨的结构?
导学提纲:自主学习新知识,找出疑难问题。

1、取一根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
度又有弹性。

为什么骨坚硬而有韧性?它为什么又有这样的物理特性呢?
2、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5、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
性?
二、探究释疑
师友共同总结骨的特性和骨成分的关系。

弹性变____,易骨折
既坚硬又有弹性
弹性____
,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特性
<1/3
1/3
>1/3
________
>2/32/3<2/3无机物老年人成年人少年儿童
骨的成分及特性
①成分:水分、无机盐(主要是____
盐,所以骨质坚硬)、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
能使骨具有______)。

②人体骨成分的特性
钙韧性有机物大小
三、巩固理解
师友自主理解骨的成分、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互助提高
幻灯片出示检测题,学生自主完成。

全班交流正确答案,基础题让学友讲给师傅听,学友解决不了的请师傅讲解,较高难度题型教师点拨后,师友交流合作提高。

1、公共汽车上年轻人未给老人让座,请对此加以评述,并说明其科学
道理。

2、出示学生课堂上标准的坐资图片,质疑:为什么老师上课要求正确
的坐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
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
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5、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的原因是:( )
A 、骨中有机物成分多
B 、骨中无机物含量超过1/3
C 、骨中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
D 、骨中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
6、人体内终身存在红骨髓的部位是:( )
A 、骨密质内
B 、骨髓腔中
C 、骨松质内
D 、骨膜中 7、少年儿童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正确姿势骨骼就会变形原因:( )
A 、骨中无机物多,有机物少
B 、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相等
D 、骨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
五、梳理总结 师友谈收获:
1、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
2、师友互评(主要是感谢或激励的话)
3、评选优秀师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