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与皮肤病共77页文档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每一个皮肤专业的医生都知道,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临床使用是相当广泛的,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离不开糖皮质激素,有了它,我们对疾病的治疗更有效了,也使许多困扰患者的疾病得以缓解和治愈。

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到激素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副作用,加上临床上有相当大部分的医生把激素奉为神灵,为了求快,获得患者的短时信赖,可以说任何一种皮肤疾患,尤其是急性发作的,都把激素用上,有时甚至量还不小,结果激素依赖性皮炎也出现了,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不少困难。

因此在本月,拟就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中的合理应用展开一次讨论,希望大家在讨论中从自身出发,联系周围的误用、滥用事例,认真的把激素的合理应用和规范应用掌握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自身的治疗水平。

支持小川主任,我来第一帖。

目前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皮肤病临床治疗上有外用,内服和注射三种。

每种药物对患者有治病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副作用)。

有些人把激素当成治疗皮肤病的万能药,稍有一些不适(尤其是面部),就选用含有激素的药物。

结果却诱发了另人烦恼的并发症。

有些感染性皮肤病,用了这类药物不但无效,还会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令病情加重。

如果长期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原发病变加重。

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用激素。

对于较长时间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皮质类激素药物,其后果更不堪设想;不但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还可对肾脏本身造成一些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肾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与多囊性肾病等。

较长时间给予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与体温调节紊乱,会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严重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因而可引起一系列更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可以直接威胁到病人生命。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病的运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病的运用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①足量开始尤其对一些急危重病人的治疗,开始时一定要用足剂量,以求迅速控制病情。

不能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

②缓慢减量一但病情控制或治疗有效,应逐渐减量,一般每次减量不宜超过原剂量的1/6-1/4。

原剂量较大时,开始可减得快一些,反之则应缓慢减量并注意反跳现象的发生。

③尽早停药对一些非必须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控制的皮肤病,一但见效后即应考虑尽早撤药,或使用其它有效的药物替代,以免产生依赖性。

④寻找最小有效维持量某些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必须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控制,应寻找合适的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治疗。

一般以刚好不出现病情反跳和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轻微时的剂量作为最小维持剂量为宜。

并避免使用强效制剂(如地塞米松)。

⑤剂量个体化由与病人的个体差异,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用药剂量也必须个体化。

⑥皮肤局部用药一般开始治疗时,可先短期给予中强效的外用制剂,如0.05%醋酸地塞米松软膏、0.1%去炎松软膏等。

随后改为弱效的制剂,如0.1%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每天2次足以发挥疗效。

增加使用次数只会增加其副作用而不会明显提高疗效。

但头面部、腋窝、腹股沟及儿童皮肤宜选用弱效制剂。

皮损内注射宜用难溶性的混悬液或复方制剂,如得保松等。

二、用药方法与疗程1、药物及剂量的选择①临床上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为泼尼松,其疗效可靠,价格低廉,对门诊患者以及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均较为方便,但急性患者则应采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注射,也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者,可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诱导内源性的糖皮质激素的生成,以期获得类似的疗效。

③某些皮肤病,如结缔组织病、变应性血管炎、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理想疗效所需的剂量往往低于初始作用所需的剂量,确定理想疗效的最低剂量应通过渐渐减量直至出现原发病症状或并发症增加的方法来制定,并在服药的过程中采用合并一次给药往往较多次小剂量给药或较缓慢的非口服制剂更有效。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一)天疱疮。

天疱疮(pemphigus)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

组织病理为表皮棘层细胞松解和表皮内水疱;直接免疫荧光特征为表皮细胞间IgG等沉积。

此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严重病例也可静脉给予大量丙种球蛋白,加强支持疗法,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继发感染,如伴感染则系统或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对症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

剂量根据天疱疮的类型、损害范围而定,常用泼尼松0.5~1.5 mg/kg-1/d-1,一般寻常型天疱疮用药量较大,如可用相当于泼尼松40~80mg/d的量,可口服或静脉滴注。

病情较重者可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120mg/d。

红斑型天疱疮糖皮质激素用量比寻常型天疱疮小,可用相当于泼尼松30~60mg/d的量,口服或静脉滴注。

如用药后无新水疱出现、病情稳定则表明剂量足够,反之应酌情加量,增加的量为原量的1/3~1/2,或加用免疫抑制剂,也可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直至无新水疱出现;病情控制后可再维持1~2周,然后逐渐减量。

一般初次减药不超过原剂量的1/5~1/6,以后再缓慢递减,减药过快易致疾病反跳和复发。

如开始治疗时用静脉给药者,当减量至相当于泼尼松30~40 mg/d时可改为口服,以后再缓慢递减。

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往往需使用数年甚至终身用药。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治疗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胸腹部和四肢屈侧,也可遍布全身;典型皮损为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紧张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阴性,瘙痒,病程慢性。

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特征为C3或IgG呈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ppt课件

功能
调节三大物质代谢 四抗一影响
ppt课件完整
6
结论
糖皮质激素的多能性决定了它作为一种药物将具备多种作 用和不良反应,所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当是临床医生权 衡利弊之后的结果;而且,使用时应当顺应其自然分泌的 节律(午夜最低,清晨最高,应急时可提高10倍),最大程 度的避免不良反应。
ppt课件完整
血、穿孔
ppt课件完整
11
7.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延长红细胞寿命,抑制红细胞被吞 噬;促使骨髓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向外周释放,边缘池向 循环池转移;抑制骨髓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并加速该细胞破 坏;抑制淋巴组织增生并溶解淋巴细胞,淋巴组织萎缩,细 胞减少;活跃巨核细胞,使血小板增高。
糖皮质激素除能通过骨髓中的粒系增生活跃而使外周血
用量和疗程:按照泼尼松的剂量计算
高剂量:>60mg/d原 则: 中剂量:1)30急 寻~症常6和天0危疱m及疮g生、/d命重的症疾药病疹()过开敏始性用休高克剂、
7
糖皮质激素分类
药 效
药物
短 可的松 效 氢化可的松
强的松
强的松龙 中 效 甲基强的松龙
等效剂 量
25mg 20mg
5mg 5mg
4mg
糖皮质激 抗炎效 素作用 价
0.8
2
1
1.0
4
3.5
4
4.0
5
5.0
钠潴留 作用 8~12 >2
1 1
0
生物学半 衰期(h)
8~12 8~12 24~36 24~36
准确地认识、合理地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临 床医师的重要学习内容。
ppt课件完整
2
糖皮质激素的来源与功能
糖皮质激素分为两种--天然及人工合成。人工合 成的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功能
调节三大物质代谢
超生理量
四抗一影响
结论
糖皮质激素的多能性决定了它作为一种药物将具备多种作 用和不良反应,所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当是临床医生权 衡利弊之后的结果;而且,使用时应当顺应其自然分泌的 节律(午夜最低,清晨最高,应急时可提高10倍),最大程 度的避免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分类
药 效

糖皮质激素除能通过骨髓中的粒系增生活跃而使外周血
白细胞增多外还能使粘附在血管壁(即边缘池)的白细胞进
入血循环(即循环池)。因此,在给予中、大剂量糖皮质激
素后很快会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易与“感染”相混


8.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对下丘脑一垂体有抑制(负反 馈)作用,使CRH和ACTH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下降>>肾上腺 皮质萎缩,应激状况易发生肾上腺危象

6.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增加胃蛋白酶分泌,抑制成纤 维细胞活力和粘液分泌>>胃、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甚至出 血、穿孔

7.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延长红细胞寿命,抑制红细胞被吞 噬;促使骨髓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向外周释放,边缘池向 循环池转移;抑制骨髓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并加速该细胞破 坏;抑制淋巴组织增生并溶解淋巴细胞,淋巴组织萎缩,细 胞减少;活跃巨核细胞,使血小板增高。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的疾病
肺动脉栓塞 激素具有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和使红细胞、血小 板增多之作用从而凝血因子增加。因此,长期使用激素,在治 疗中一旦出现气急、咯血或休克者,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 发生。
精神异常 激素可增强多巴胺-β羟化酶及苯乙醇-N-甲基转换 酶的活性,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合成,去甲肾上腺 素能抑制色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浓度, 扰乱两者递质的平衡,出现情绪及行为异常。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目前皮肤科医生正在研究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如与免疫抑制 剂、抗肿瘤药物等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THANK YOU.
协同增效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可以互相增强对方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的发生。例如,地塞米松和环孢素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银屑病患者的疗效,减少银 屑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瘙痒程度。
糖皮质激素与生物制剂联合应用
协同增效
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联合应用可以互相增强对方的治疗效 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 关节炎时,加入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 肿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
皮肤萎缩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皮 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皮肤
副作用。
激素依赖性皮炎
长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皮肤 变得非常敏感,停用后容易出 现干燥、瘙痒、红肿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激素依赖性皮
炎。
骨质疏松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 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
险。
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皮肤病,如寻常型天疱疮、类 天疱疮等。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一线药物,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反应,缓解症状。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可以减轻糖皮质激素的不 良反应。例如,与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降低激素的用量 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新型糖皮质激素的开发
皮肤科医生不断探索新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新型长效糖皮质激素和超强效 糖皮质激素等,以更好地治疗各种皮肤病。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缩短GS在人体停留时间,适于病重或
不宜口服者; v适于瘢痕疙瘩,囊肿性痤疮、结节痒疹、
局封:
阴囊疥疮结节
v禁用于局部微生物感染以及对GS过敏

v用法:将得宝松与0.25~1%利多卡因 按比例局部注射(3.75mg,约半支)
2020/3/3
v不良反应:局部皮肤萎缩、出血、感染 溃疡形成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⑴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 ⑵诱发或加重感染 ⑶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⑸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 ⑹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惊厥、癫痫、精神失常 ⑺对早孕妇可致畸胎、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功 能低下
2020/3/3
满月脸、水 牛背、向心 性肥胖、皮 肤变薄、痤 疮、多毛、 低血钾、高 血压、高血 糖、糖尿、 骨质疏松、 肌肉萎缩等。
2020/3/3
引言
• 糖皮质激素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 物,是皮肤病临床中最多被应用的药物之一。
• 正是由于它的强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使 它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改变患者病理过程 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变。
• 如果对糖皮质激素的病理、生理作用认识 不够或不恰当地使用,其不良后果将会超过原 发疾病本身。
4. 一般用药超过20一mg/周d 就应逐1渐0mg减/d量
5mg/d
2.5或1mg/d
2020/3/3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减药速度: • 原则上剂量大,减药快;剂量小,减药慢; • 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要慢慢减药; • 自限性疾病要在2~3周之内逐渐停药; • 对于较短疗程的疾病要尽量2~3周停药,至多在
超生理量
四抗一影响

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共识

然而,本共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患者,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个 体差异和病情进行调整。在今后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将继续糖皮质激素治疗免 疫相关性皮肤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不断完善和更新本共识的内容。
参考内容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鼻部疾病,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和流清 鼻涕等症状。近年来,鼻用糖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药物之一。 本次演示将综述近年来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专家共识。
疾病诊断与分类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不同类型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具有不同的诊断标准和分类,如特应性皮炎的诊断 主要依据AD典型临床表现和皮肤病理学特征,而红斑狼疮则需根据临床、实验室 和皮肤病理综合诊断。
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应遵循以下原则:
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 肤病专家共识
目录
01 引言
03 疾病诊断与分类
02 共识概述 04 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则
目录
05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案
07 总结
06 不良反应及处理 08 参考内容
引言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是一类涉及多种免疫机制的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银 屑病、红斑狼疮等。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作用,对于 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减少复发。本次演示旨在提供针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皮肤科医生 提供指导和参考。
(2)有明显症状的复治肺结核患者,如咳嗽、咳痰等症状较重,或出现呼 吸功能不全等;
(3)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不能耐受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出现药 物过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