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
中美洲地区是什么气候

中美洲地区是什么气候1、中美洲属于北美还是南美?一、按大洲的划分,中美洲属于北美洲。
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与南美洲,中美洲位于巴拿马运河以北,故属于北美洲。
;二、按地理区域划分,中美洲属于拉丁美洲。
因为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中美地区和整个南美洲。
三、就经济、文化而言,中美有别于北美。
北美是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属富国地区。
而中美地区为发展中国家,且都讲西班牙语,已形成独特的中美文化。
2、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纬度差不多,为什么气候却比中南美洲主要原因有三个:1、海陆位置影响.两者同纬度地区非洲大陆幅员辽阔,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进入非洲内陆地区;对中南美洲来说,中美洲面积狭窄,容易受大洋的暖湿气流影响.2、地形的影响.同纬度地区非洲大部分为高原,中南美洲大部分为平原、山地.大西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收到非洲高原的阻挡作用明显,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面朝大西洋,面积广大宽阔,大西洋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入,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3、洋流的影响.暖流方面,中南美洲的暖流(巴西暖流、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影响力都远超非洲沿岸暖流;海流方面,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对非洲沿岸地区影响很大,沿岸地区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和纳米布沙漠且直达大西洋沿岸;中南美洲的寒流秘鲁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由于庞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仅对其小范围的狭小地区造成影响.3、中美洲是一个怎样的地区?中美洲是指墨西哥往东南、哥伦比亚以北的地区,这一带陆地非常狭窄,百因为它介于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之间,习惯上称为中美洲度。
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包括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七个国知家。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地震,有多处地层陷落带,其中较大的有尼加拉瓜陷落带和巴拿马陷落带。
中美洲一道年中大部分时间受东北信风控制,由于受地形影响,各地雨量差别很大,中美地峡的加勒比海专沿岸和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北岸和东岸,终年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中美地峡的太平洋沿岸和西印度群岛的南邻大部形属成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中美洲一体化

中美洲一体化体系中美洲一体化体系(Central American Integration System -- SICA) 于1993年2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前身为中美洲国家组织。
它有8个成员国,即伯利兹、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巴拿马、洪都拉斯和多米尼加(尚未加入秘书处),成员国总面积约为5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81万。
中美洲一体化体系是根据1991年12月中美洲国家首脑在洪都拉斯签署的《特古西加尔巴纪要》而建立的。
该组织宗旨是把中美洲建成一个“和平、自由、民主和发达”的地区,其职能是推动中美洲政治和经济一体化。
1993年10月,中美洲国家元首在危地马拉城签署《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总条约》,内容涉及中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目标和任务,如自由贸易区、海关联合、金融货币的统一、各项经济政策协调等。
该条约于1995年8月16日正式生效。
中美洲一体化体系主要机构包括部长理事会、顾问委员会、总秘书处和专门技术秘书处等,主要活动包括首脑会议和特别首脑会议。
目前该组织轮值主席国为巴拿马。
中美洲一体化体系成员国联合推出区域经济巩固计划【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2004年6月,中美洲首脑会议在危地马拉城举行,本次首脑会议决定,取消各国总统和副总统自动获得中美洲议会议员资格的惯例。
此外,与会首脑们还同意削减中美洲议会的开支,各国每年提供的会费预算将有所减少。
>>2004年12月,第25届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举行,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就改革中美洲议会和法院、加快建立海关联盟以及加强地区安全等问题达成了协议。
会议临时主席、萨尔瓦多总统萨卡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美洲议会将建立一个特别委员会,专门处理在中美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中美洲议会7个成员国在议会中的代表人数将由原来的每个国家20名改为3至20名。
同时,各成员国将委派正式法官和候补法官各一名在中美洲法院任职,任期由原来的10年缩短为6年。
中美洲五国经济发展特点及问题

近年来,洪都拉斯经济增长较为缓慢,2019年GDP增长率为1.8%。
经济增长
2019年,洪都拉斯人均GDP约为3,700美元,低于中美洲平均水平。
人均收入
洪都拉斯经济较为依赖外贸,出口占GDP的比重较高。
外向型经济
制造业是洪都拉斯的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30%。
制造业为主
洪都拉斯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中美洲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业发展迅速
洪都拉斯经济发展特点
洪都拉斯经济发展问题
洪都拉斯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讯和电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瓶颈。
基础设施落后
贸易逆差
劳动力素质不高
政治风险
由于进口成本较高,加上出口创汇能力有限,洪都拉斯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
洪都拉斯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技术人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洪都拉斯政局不够稳定,党派之争和腐败问题仍然存在,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地理位置相近
中美洲五国都位于中美洲地区,彼此相邻,这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美洲五国经济发展共性
基础设施落后
中美洲五国的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缺乏完善的交通、通讯和能源设施,这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活动。
产业结构单一
中美洲五国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业、林业和渔业等初级产业为主,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03
危地马拉经济发展特点及问题
经济规模
经济增长
贫困率
危地马拉经济发展现状
危地马拉经济发展特点
外向型经济
危地马拉经济较为外向,出口占GDP的比重较高,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农业、矿产、制造业等。
危地马拉经济发展问题
中美洲国家港口

中美洲国家港口信息资料中美洲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7个国家。
一、哥斯达黎加主要港口:1.PUERTO LIMON/利蒙港;位于哥斯达黎加东南沿海,濒临加勒比海的西南侧,是哥斯达黎加的最大港口。
附近是热带作物种植园产品的贸易中心。
主要出口货物为香蕉,鲜花,咖啡及蔗糖等,主要进口货物有机械设备,燃料,化工产品等。
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日本,西欧和中美洲国家港区主要码头泊位有11个,岸线长1752m,最大水深为10.6m。
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可移式吊、门吊、集装箱吊、拖船及滚装设施等,其中集装箱吊最大起重能力为45吨,拖船的功率为625kW。
大船锚地水深达16m。
本港有修船、汽艇、供应淡水、医疗、遣返服务和食品补给。
驻港领事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挪威。
2.Moin / 莫印港哥斯达黎加加勒比沿岸的港口有两个,一个是莫印港(Moin),另一个是利蒙港(Limon),是哥斯达黎加最主要的运输港,其货物吞吐量为990万吨,占全国80%,通过这两个港口主要出口商品为香蕉、咖啡、蔬菜、新鲜水果、纺织品等。
主要进口商品为纸、钢、纺织品、化学制品、树脂、肥料、油和润滑剂、汽车及其零配件等3.Puntarenas / 彭塔雷纳斯位于哥斯达黎加西部沿海尼克亚(Nicoya)湾的东岸,濒临太平洋东侧,是哥斯达黎加第二大港。
港口有一“R”型突堤,顶端内外各有一个泊位,外泊位长147米,最大8.8米;内泊位长107米,最大水深7.4米。
港外设有锚地可提供过驳装卸。
有铁路,公路与圣何塞相通,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日本,西欧和中美洲国家。
4.San Jose/圣何塞位于危地马拉境内本港杂货船在锚地装卸货物,油船系泊浮筒共14只,可同时供3艘油船作业,最大水深达20m。
杂货船有铁驳进行驳载,油泊有直径为200mm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
装卸效率:干货每小时20吨。
世界航线之中美洲

EVERGREEN LINE(EMC长荣)上海/宁波至墨西哥 线,LAZARO CARDENAS中转海运路线: SHANGHAI—LAZARO CARDENAS(直达25天)— MEXICO CITY(26天)—SAN LOUIS POTOSI(26 天)—MOTREERY(27天)—TOLUCA(26天)— QUERETARO(26天)—VERACRUZ(26天)— ALTAMIRA(27天)—GUADALAJARA(26天)
航线的海运费计算
• 北美线: O/F+ORC+AMS+DOC (+DDC+BAF)
• 中南美线: O/F+ORC(THC)+DOC
备注:
• O/F(OCEAN FREIGHT 基本海运费用)
ORC(本地出口附加
费) USD141/20’USD269/40’&40’HQ
THC(码头费用) 收费视情况而不同
费; 4.BAF:Bunker Adjusted Factor燃油附加费,或称
FAF(Fuel Adjusted Factor); 5.CAF: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货币贬值附加费; 6.DOC:Document文件费; 7.PSS:Peak Season Surcharge:旺季附加费; 8.AMS:America Manifest System(美国舱单系统)。
加勒比海属于大西洋属海。面积约 2,754,000平方公里(1,063,000万平方哩)。 位于北纬9到22°,西经89到60°。南界拉瓜、洪都拉斯、瓜地马拉、 贝里斯和犹加敦半岛;北界大安地列斯群岛, 东接小安地列斯群岛。由于处在两个大陆之 间,连同墨西哥湾曾被不恰当地称为「美洲 的地中海」。海洋学上称中美海。最深处开 曼海沟(Cayman Trench)在古巴和牙买加之 间,深达7,686公尺(25,216呎)。
中美洲历史与文化研究

中美洲历史与文化研究中美洲地区涵盖了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等国家。
这片土地承载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中美洲的原住民文化、殖民时期的历史以及当代的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中美洲的历史与文化研究。
一、中美洲的原住民文化中美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文明历史。
玛雅文明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支,其繁荣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年至公元900年左右。
玛雅人在建筑、农业、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们的物质文化和宗教信仰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玛雅文明,中美洲地区还有其他原住民文化,如阿兹特克、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等。
这些文化在艺术、宗教、社会组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研究中美洲原住民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多元文化背景,并为后世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二、殖民时期的历史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开始进入中美洲地区,并将其殖民化。
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美洲成为了西班牙帝国的一部分,这段历史对于中美洲的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殖民时期,西班牙帝国对中美洲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同时也强迫原住民居民接受西班牙的宗教和文化。
这导致了中美洲的文化与传统的转变。
殖民时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中美洲的社会变革、文化传承以及原住民的抵抗历程。
三、当代的文化传承尽管殖民时期对中美洲的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许多传统文化仍然得以保留和传承。
例如,中美洲地区的民间传统艺术、手工艺制作、舞蹈音乐等仍然在当今社会中存在。
同时,中美洲的文化传承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如流行音乐、电影、时尚等。
这使得中美洲的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与其他地区的文化发生了交流和融合。
对于中美洲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
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都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工具和理论框架。
通过深入了解中美洲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地区的身份认同、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变迁的动力。
中美洲文明的兴衰历程

中美洲文明的兴衰历程中美洲地区是世界上很早就有文明的地区之一。
这里自古以来便有着华丽的文化和壮美的历史。
中美洲文明的兴衰历程,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探索中美洲文明的发展。
1、玛雅文明的兴起(公元前2000年-公元900年)中美洲最早的文明,是被认为是赫梯文化的祖先的奥尔梅克文明。
该文明崛起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持续至公元400年。
奥尔梅克文明有许多特色,例如橡木头像和圆形石头头盖骨等。
在公元前900年左右,奥尔梅克文明逐渐式微,而玛雅文明逐渐兴起。
玛雅文明涵盖了现在的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墨西哥等地。
玛雅文明强调种植农作物,并且在天文学、数学和书写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能。
他们所遗留下来的优秀历法、书写和数学的文物精美绝伦,充满了神秘色彩。
在大约公元9世纪左右,玛雅文明开始瓦解,原因至今众说纷纭。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迅速变劣的生态环境是导致玛雅文明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2、阿兹特克帝国掌权(公元1325年-1521年)阿兹特克帝国是中美洲历史上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文明。
它掌权于公元1325年至1521年,所辖范围包括现代墨西哥中南部的大片土地。
阿兹特克人主要靠农业生产和贸易来维持生计。
他们也具备许多绚烂的文化特色,例如音乐、舞蹈和艺术等。
阿兹特克人善于工匠艺术,开创了多样化的物品。
在米利亚克特利特尔燃香节和阿兹特克历法等方面,阿兹特克文明也有非常显著的贡献。
在1521年,西班牙人殖民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也迅速灭亡。
3、玛雅文化的重生虽然玛雅文明早已消亡,但仍足以带来无尽的启示。
在20世纪中期,玛雅文化开始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有着独特的神话、文艺和哲学观点。
玛雅文明的历法系统是令人惊叹的,这个系统包含准确计算地球自转周期、月亮周期和绕太阳的周期。
许多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都为玛雅历法的准确度而感到惊异。
至今,玛雅文化和其他中美洲文化仍然是人们穿梭于中美洲地区时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美洲and南美洲地理

中美洲and南美洲(地理)中美洲:位於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島,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與墨西哥交界,南以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相望。
中美洲總面積二百六十九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二,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範圍劃分:「中美洲」是一個地理概念,屬於北美洲的一部份,地峽區概況:本地區國家的面積都不大,大部分的土地為多山的森林區,地峽東部有狹長的平原,面臨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氣候溼熱,由於火山灰堆積,因此,土壤肥沃,農產品有香蕉、咖啡、甘蔗與玉米。
居民多為印地安人、西班牙人或是兩者混血的後裔,人口多集中在氣候較為涼爽的高原台地或丘陵上,但此地峽區地殼活動頻繁,因此常有地震及火山活動。
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濱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
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中美洲相分。
南美洲約一千七百九十七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二。
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处南半球,西临南太平洋,东面则是大西洋,北面则是加勒比海。
南美洲是美洲大陆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数千米的安第斯山脉,东向则主要是平原,包括亚马逊河森林。
南美洲面积达17,840,000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的3.5%。
直到2005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71,000,000,世界排名第四。
南美洲拥有多样化的地形,有绵长高耸的折曲山地、古老的结晶高地、河流冲积的平原及盆地。
折曲山脉从墨西哥高原延伸至安地斯山脉;古老的结晶岩层则位于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地,富含金属矿产,智利的铜矿也位在古老地质中。
河流冲积的平原有奥利诺科盆地、亚马孙盆地、拉布拉他平原、彭巴草原。
安地斯山脉:安地斯山脉南北长6400公里,最高山为阿空加瓜山,高6962米[1],综横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七国。
南段安地斯山脉有数排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脉,平均海拔约3350~3900米,其上有阿塔卡马高原。
阿塔卡马沙漠:中段安地斯山脉约在玻利维亚的国土上,平均海拔3000~3600米,分为东、西两支,其间有波波湖和的的喀喀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洲
狭义:中美地峡
广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狭义的加勒比海地区加勒比海地区:
狭义: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巴哈马群岛(西印度群岛)
广义:大、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美地峡东岸、南美大陆北岸
•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60°W- 105°W 10°N-31°N
•海陆位置:北邻北美,南邻南美洲,西邻太平洋,东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板块位置:主要在美洲板块内部
中美地峡,即中美洲,位于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狭长地带,东临大西洋的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天然桥梁。
中美地峡地形
中美地峡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沿岸;
科迪勒拉山系绵延于整个地峡西部地区,西北部地势较高,东南部较低;
该地区是环绕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因此多火山地震。
肥沃的火山土壤利于耕作。
中美地峡有多处地层陷落带,较大的是尼加拉瓜陷落带和巴拿马陷落带。
这种地形便于修建道路与开凿运河
地形特点
1、地势西高东低。
2、北部为高原,西部为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一丶墨西哥高原
地势由北向南逐渐抬升,大致以北纬22°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
北部盆地:内有许多被山岭隔开的内陆沉积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温热干燥,农业需要灌溉。
中央高原:地势高峻,多宽广平坦的山间谷地和火山锥,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是墨西哥主要农业区。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最大的湖泊。
巴拿马运河“美洲大陆桥梁”之称。
(2)气候特点:
以热带气候为主,除高山地区外全年高温;降水东部较多西部较少;气候复杂,变化多样东部与西部差异较大
气温
原因:1.处于低纬地区,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墨西哥中部
2.受地形影响,地势高的地区气温较低
降水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西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少
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处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西部沿海处于背风坡,
太平洋沿岸低地、尤卡坦半岛的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
①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②冬季处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墨西哥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
①位于低纬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②西部沿海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
特点:
全年高温干燥
自然带:热带荒漠带
自然景观:索诺拉沙漠,降水稀少,仙人掌龙舌兰遍布
气候类型及主要分布区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北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降雨稀少,仙人掌、龙舌兰广布)•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四季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低地(干湿分明)
•热带高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地区(凉爽宜人)
影响中美复杂气候的因素
(从位置、洋流、地形等角度分析)
(1)纬度:纬度低,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气温高,为热带气候
(2)地形:地形复杂,以丘陵和山地为主,间有盆地与谷地,气候复杂
影响中美复杂气候的因素
3)大气环流:主要盛行东北信风,东部沿海处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西部处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4)洋流:东部沿海地区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墨西哥西部沿海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飓风
•盛行时间:每年5月-10月
•成因:西印度群岛以东(大约北纬15°为中心)的海域湿热,已形成低压中心,旺盛的上升气流,逐渐积聚能量,以逆时针旋转,带动大片云雨向陆地移动。
•破坏:狂风、大雨和巨浪往往会造成沿海地区严重的破坏
农业—高度依赖经济作物
发展条件:
①有利条件:位于低纬,热量充足
②火山土壤肥沃
③气候湿润,降水充足
不利条件:耕地面积狭小,地形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三大出口经济作物
①咖啡:萨尔瓦多等国的经济支柱
②香蕉:多位于加勒比海沿岸,洪都拉斯曾被称为“香蕉之国”
③棉花:分布于西部热带草原区,太平洋沿岸的大庄园逐渐实现了植棉机械化,兴修水利灌溉设
施。
棉花生产以危地马拉最多,尼加拉瓜、萨尔瓦多次之。
沿海地形平坦的地方,终年炎热种植水稻,甘蔗,海拔高、排水良好的山区种植可可、咖啡、香蕉
大规模专业化栽培经济作物带来的问题
①受市场影响大——面临生产过剩,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的危机
②可耕地作为经济作物栽培地——面临粮食短缺问题
4、自然资源
石油:墨西哥、委瑞内拉
银:墨西哥高原
铁:巴西
铜、硝石:智利
中美洲人种
大部分为印欧混血种人,余为印第安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是玛雅文化发祥地。
居民中89%信奉天主教
墨西哥
拉美第3大国,为中美洲最大的国家。
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素称“陆上桥梁”。
墨西哥近年来已成为全球电脑和手机的主要生产国
主要经济部门(石油行业、制造业、出口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等)均面向美国市场。
“美国是前店、墨西哥为后厂”,加工工业为主。
墨西哥城首都及最大城市是墨西哥城。
它集中了全国约1/2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和银行金融机构,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古巴是现存世界为数不多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且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哈瓦那经济、政治中心和首都。
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
危地马拉城一直是中美洲最大的都会,整个中美洲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