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对制度最新
护理最新查对制度【最新版】

汇报人 闪得
目录
CO NTENTS
01 查对制度重要性
02 制度分类及内容
03
案例分析
04
心态很重要
PART 01 查对制度重要性
• 护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
❖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 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 八 对制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4. 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 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 发药或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 (三)输血查对制度
1. 查对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 或溶血,并查看血瓶有无裂痕。
3. 查对病人床号、姓名、院号、原 始血型及用血量。
•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 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 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置中查,服药、注射、 处置后查。 八对: 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 备药前要检查药品的质量、标签、失效 时间,如安瓿有裂缝或瓶口松动,则不得使。
3. 摆药后必须经第2人核对方可执行。
4、慎独性强
• 案例分析
下面这些好习惯你能做到吗?
❖ 该护士如果能执行查对制度,不盲目使用没有标签的药物,这起事故是完全可能避免的。
• 案例分析
1 2 3 4 5
临床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查对问题
氧气的流量与实际不符合; 糖尿病病人输注了糖水; 该用125毫升未交代病人用了250毫升; 药物已经过期未及时发现; 甲床的大输液挂到乙床;甲床的输液卡挂到乙床 .
护理查对制度最新版本

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等工作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其中包含医嘱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手术患者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等。
一、医嘱查对制度(一)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总查对医嘱一次,每班检查医嘱落实情况,确保无遗漏。
(二)处理医嘱者及时打印医嘱执行单,经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执行医嘱后,执行者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
(三)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护士及时在电脑上进行执行确认。
(四)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附:医嘱查对流程质量标准二、给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一)给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ID 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混浊和絮状物。
检查标签及有效期,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模糊者,不得使用。
输液瓶贴完全遮挡输液瓶签时不得使用。
(三)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四)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长期、临时医嘱处理医嘱者认真核对打印执行单经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后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口头医嘱疑问医嘱1、询问开医嘱医生,修正错误。
2、必要时报护长、科主任协调修正。
1. 执行者复述一次,由开医嘱者明确回复确认。
2. 执行前双人确认,留下安瓿核对。
医生补录医嘱准确执行医嘱,执行后有签名。
执行确认每天检查医嘱的落实情况。
准确执行医嘱,执行后有签名。
有无配伍禁忌。
(五)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中山市人民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十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十对: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1)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2)配药前要注意检查药物有无变质、瓶口有否松动或裂缝。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须经二人核对准确后方可使用。
(5)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2.输血查对制度(1)根据医嘱、输血或血液制品的申请单,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处,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病案号、血型(含RH因子)等无误后方可采血,配血要一人一次一管。
采集血标本时,不能在补液机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2)取血时护士携带提血单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按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的质量、血液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含RH因子)、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血量。
核查正确后签名,填写取血时间。
(3)输血前由两名护士携带病历、“治疗执行单”和“输血单”到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正确后方可输注。
(4)严密观察输血过程,按输血单的内容认真填写相关内容。
(5)空血袋应送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3.手术护理查对制度(1)接手术患者时,应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过敏试验、血型、术前用药及手术标识,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签名。
(2)洗手护士术前检查手术包内外灭菌是否达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功能完好。
(3)麻醉开始前、手术切皮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巡回护士等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内容共同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三方签名。
护理查对制度最新

护理查对制度最新护理查对制度是一套旨在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医疗差错的重要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每一位护士职责所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理查对制度的内容、执行方法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一、护理查对制度的内容1. 医嘱查对制度:护士在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每班进行查对并签全名。
对于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在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2.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输液前查、服药、注射、输液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有效期。
3. 处置查对制度:在进行各种处置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医嘱、药品等信息,确保无误。
4. 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前,必须进行三查八对,确保输血安全。
三查: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
八对:对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时间、过敏史。
5. 器械和物品查对制度:在使用器械和物品前,必须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标签是否清晰,是否在有效期内。
6. 病历查对制度:护士在处理病历时,应每班进行查对,确保病历资料的准确性。
二、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方法1. 严格执行查对流程: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首先要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然后,查对医嘱,确保执行的医嘱准确无误。
最后,查对药品和器械,确保使用的药品和器械符合要求。
2. 加强护士培训:对新入职护士进行系统的查对制度培训,提高其对查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每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查对流程。
3. 制定完善的查对制度: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查对制度,明确查对内容、查对时间、查对人员等,确保查对制度的可操作性。
4.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医院应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管理,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查对制度的内容

护理查对制度的内容篇一:护理查对制度护理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临床科室护士站的护士负责通过电脑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责任护士核对执行;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
需要转抄医嘱时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需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师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2、发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发药、注射、输液等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时与摆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时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清晰;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瓶(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等。
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同时,护理部要协同医院药事委员会,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号文件)。
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并留下空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并在药袋或药瓶上签名后方可使用。
3、输血查对制度(1)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手腕带等。
最新医院护理查对制度培训

1.注意服药后有无呕吐,若有则视情况是否需 补发药物。 2.发药完毕,在口服治疗单上签名。
20
特殊饮食查对流程
根据医嘱
1.操作者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掌握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方法 2.操作用物准备齐全,环境负荷操作要求。
1.查对床号、姓名。 2.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在进行的治疗。 3.肢体活动情况和静脉充盈情况。 4.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水肿、结节、疤痕、伤口等。 5.患者的心理状态,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需求等。
•
查对
1、核对医嘱、床号、姓名 2、饮食的种类
饮食的准备
•
进餐后评估
查对
1.按时按量分发饮食 2.协助患者进餐
健康指导
•2020-11-27
查对
2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 患者识别(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
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 法。
3
注射、输液、服药等治疗的查对
三查:摆药、治疗、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时查;服药、注射、 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时间、用法。
(二)备药前应检查药品质量,如安瓿注射剂有无裂痕;瓶装液体瓶 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片剂、水剂有无变色、变质,标签是 否清楚;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凡不符合要求的药品,不得使用。 药品备好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 (三)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腕带、 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等。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标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 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 核对,共同查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 缝针等数目,并由巡
护理安全查对制度

(五)手术查对制度
1.手术室护士接患者时,应与病房护士、患者、家属三方查对患者腕带内容,查对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体表 标识、术前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结果、血型、患者着装、携带物品等,填写手术患者交接核查表;择期手术查 看肝功五项、输血二项检验回报;急诊手术询问是否留取相应血标本,如未留取,由手术室护士术前留取。
2.在手术间摆体位前,巡回护士、医生、麻醉师、患者进行四方核对,并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
3.手术开始前,器械与巡回护士共同查对无菌包内、外灭菌标识及日期,清点器械、敷料、缝合针数目,巡回 护士记录。
4.手术中填加所有物品,需器械、巡回护士两人两次核对后,方可使用,巡回护士记录。
5.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器械与巡回护士要在缝合前核对器械、敷料、缝合针数目与术前是否相符,巡回护 士记录。经两人两次核对数目相符后方可缝合,缝合皮肤后,两人再次确认清点无误。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 严格按照“四查八对一扫描”执行。四查:双人查对医嘱、操作前查对、操作中查对、操作后查对; 八对:姓名、ID 号、药名、浓度、时间、剂量、用法、有效期;一扫描:手持机扫描腕带、输液贴。 核对病人姓名、年龄等时要采用双向核对。
2 使用药品前检查药品标签、有效期及药品质量,符合要求方可使用青霉素需核对药品批号;摆药后须 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配臵;未经两人核对,配药后要保留空药瓶,待另一名护士查对无误后弃掉。
6.手术取下的标本,器械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手术者填写病理检验单,并与巡回护士在病理登记本上双签字。
护理查对制度包括哪些

护理查对制度包括哪些
护理查对制度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通过核查患者的身份、医嘱、用药等信息,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
这一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护士职业道德的体现。
在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中,护士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每一项查对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防止因疏忽而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护理查对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身份核对:在患者入院时,护士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在每次护理操作前,护士也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避免出现错误操作。
2. 医嘱核对:护士在执行医生开具的医嘱时,必须仔细核对医嘱内容,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因误读或误解医嘱而给患者带来风险。
3. 用药核对:在给患者服用药物时,护士必须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药物治疗。
在给药前,护士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避免给患者使用过敏药物。
4. 护理记录核对: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记录患者病情时,需要仔细核对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记录的信息真实可靠,以便医生参考和决策。
5. 护理质量核对: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时,需要核对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需要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做好每一项查对工作,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同时,护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患者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查对制度最新
护理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是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
因此,护士必须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各班医嘱必须由两人核对,每日小查一次,每周护士长
参与大查一次,并在医嘱单和微机上签名登记。
2.处理医嘱后,应班班查对。
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与治疗
室护士核对,小夜班护士核对白班未核对的医嘱,大夜班护士核对小夜班医嘱,大夜班医嘱由次日主班核对,并在医嘱单和微机上签名。
3.口头医嘱按常规不执行。
在抢救病人或特殊紧急情况下,必须由执行护士大声复述一遍,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抢救病人结束后,应及时补上医嘱。
4.临时医嘱执行后应在临时医嘱单和输液卡上签名。
对于
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口头医嘱、医嘱不规范、医师未签名、治疗医嘱未注明时间、剂量、用法者不执行。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三查: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摆药后必须经两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2.口服药、注射剂、毒麻药品、外用药品应分别分类放置,避免发生意外。
3.各类药品瓶签与药名相符。
内服药用蓝色标签,外用药
用红色标签,内外有别,帐物相符。
4.各类静脉注射液体,收发药液时,必须先检查药液的生
产日期、批号、有无过期、瓶体有无裂纹,液体内有无絮状物,软包装液体要检查有无漏液、漏气,外包装有无损坏等方可使用。
5.口服药物:严格遵守口服药给药操作规程。
病人不在时,不能发放口服药。
要做到送药到口,发药时必须携带服药单,如有疑问及时核对,发药时向病人说明服药方法、注意事项。
同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药者在服药单上签字、签执行时间。
6.液体管理:使用大液体时,要严格把好“四关”,做到
“五查”。
四关:
摆液体进治疗室的检查关
摆药前的检查关
配液体前的检查关
上挂输液架前的检查关
XXX:
查瓶口有无松动液体输注完后按规定粘贴输液卡并保存入档。
查标签是否清楚
查药液有无混浊、变质、絮状物
查瓶子、软包装有无裂痕或漏液
查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7.常规静脉输液卡,每日核对后打印,一式两份。
加药前
必须经两人核对医嘱单后方可加药。
一组液体加完后,在治疗室内的输液卡上打勾。
1.术前一日,需要根据手术通知单填写接病人登记本,并
核对病人科室、床号、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以及手术时间。
2.在手术晨,夜班护士需要再次核对通知单与接病人登记本。
3.接病人时,需要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病人病历、身份手链、接登记本和病人携带物品,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4.夜班护士需要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病人,并将病人送至
手术间。
5.手术结束后,需要将病人送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并交
接病人病情、物品,病房护士在手术巡回记录单上签字。
二)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在病人接受手术前,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手术病人进行查对。
2.病人接入手术室后,夜班护士需要按照手术通知单进行核对。
3.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需要进行核对。
4.实施麻醉前,麻醉医师需要进行核对。
5.手术医生进入手术间后,也需要进行核对。
6.在安置手术体位时,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需要再次核对手术部位。
7.核对要求包括手术通知单、病人口述姓名、病人身份手链和病历相符。
8.核对内容包括手术台次、手术时间、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以及麻醉方法。
9.对于语言、听力障碍、神志不清的病人以及婴幼儿,需要在进入手术室前与病人家属进行核对。
三)手术用物查对制度
1.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需要共同进行查对。
2.查对数目需要由巡回护士详细登记在手术记录单上。
3.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以及关闭体腔后,都需要进行查对。
4.如果同时开启两个体腔,每关闭一个体腔前和体腔后都需要进行查对。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在准备器械包时,需要查对物品名称、数量、质量以及清洁度。
2.发出器械包时,需要查对名称、数量以及灭菌日期。
3.收回器械包时,需要查对名称、数量、质量、有无以及清洁处理情况。
4.在灭菌时,需要查看温度、压力、时间,并在灭菌后查看灭菌指示卡、温度计以及有无湿包。
只有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