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唯意志论
教学大纲(第三套)

教案大纲 (第三套)(全校本科生选修课,课程名“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说明:现代西方哲学是哲学系本科生的专业课程。
学分数,周学时,总学时。
它适合文、史、哲三系及其他相关专业,如社会学系专业的学生。
本课程与西方哲学史课程有前后相继的关系。
它要求在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来学习现代西方哲学。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从十九世纪到当代的各西方流派、思潮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情况,力图通过理清近、现代西方哲学之间和当代西方哲学流派之间,以及当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与区别,来阐述当代西方哲学的思想特征和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与简况有大致清楚的了解,并能对之作出一些实事求是的批判分析。
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
采用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
教材:《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主编,人民出版社。
绪论。
绪论主要讲授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特征和一般状况。
着重指出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反叛、批判和匡正是其主要特点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要求学生掌握与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这个基本特征。
绪论共讲学时。
第一章: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第一节叔本华对康德哲学的继承与发展第二节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第三节悲观主义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了解叔本华思想不同于近哲学之处,理解其实质。
第二章:尼采哲学()第一节尼采的生平与早期思想第二节尼采对传统价值的批判第一节尼采的超人学说第四节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尼采哲学的主要内容,理解尼采哲学反传统的实质。
第三章:克尔凯郭尔哲学()第一节克尔凯郭尔的生平与其对黑格尔的批判第二节人生三阶段理论第三节生存与畏的概念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基本内容,理解他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意义,了解他对当代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柏格森哲学()第一节时间与绵延第二节创造进化论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内容,了解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实质。
第五章:实用主义()第一节皮尔士的实用主义第二节詹姆士的彻底经验论第三节杜威哲学第六章:分析哲学()第一节弗雷格及其意义理论第二节逻辑及其逻辑原子主义第三节维也纳学派和逻辑实证主义第四节早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第五节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上述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对分析哲学的特征与实质有所认识。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一、生平及著作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但泽(当年德国的但泽市,现为已成为波兰的格但斯克了。
)的一个大银行家家庭,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l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跟G·E·舒尔曼研修柏拉图和康德著作。
他为了向费希特学习,由哥廷根大学转到了柏林大学。
l811年向柏林大学提交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认其结论。
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
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
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就得被迫去做符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
)由这篇论文,他1812年获得博士学位。
当时他24岁。
后来在魏玛他母亲的文学沙龙里结识歌德,非常崇敬歌德。
而且在F·迈耶尔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尤其受到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
从1820年起,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中间有一个趣闻,就是曾经公开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学生,但听课者从未超过三人。
1822年被聘为副教授,因为当时的影响力确实赶不上黑格尔,所以一愤之下就辞职了,因为是祖上是大银行家出身,所以后来就靠着丰厚的遗产来生活。
从l831年开始定居于法兰克福,直到逝世。
叔本华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文论思想反映在他的哲学著作中。
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14) 、《视觉和色彩》(181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等。
第一章 唯意志主义(课件)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猴对于人是什么呢?一个笑柄或一个奇耻大辱。 猴对于人是什么呢?一个笑柄或一个奇耻大辱。人对 于超人也应是同样的东西:一个笑柄或一个奇耻大辱。 于超人也应是同样的东西:一个笑柄或一个奇耻大辱。你 们从虫进到了人,而你们身上有许多东西仍是虫。 们从虫进到了人,而你们身上有许多东西仍是虫。你们曾 经是猴,可是即使今天人仍比任何一只猴更是猴。 经是猴,可是即使今天人仍比任何一只猴更是猴。 哪怕你们中最智慧的人, 哪怕你们中最智慧的人,也不过是植物和妖怪的冲突 和同体。然而我叫你们变成植物或妖怪吗? 和同体。然而我叫你们变成植物或妖怪吗? 看啊,我教你们以超人! 看啊,我教你们以超人! 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 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应当是大 地的意义! 地的意义! …… 真的,人是一条浊流。一个人必须是大海, 真的,人是一条浊流。一个人必须是大海,才能接一 条浊流而自己不变脏。 条浊流而自己不变脏。 看啊,我教你们以超人:他就是这大海, 看啊,我教你们以超人:他就是这大海,你们的大蔑 视可以在其中沉没。 视可以在其中沉没。
34
25
《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
“生命所追求的首先是释放自己的力 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 ——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 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
26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人只是将评价分配于事物中以维护 自己,他最先给事物以意义, 自己,他最先给事物以意义,一种人类的意 义!因此他自称为‘人’即评价者。评价就 因此他自称为‘ 即评价者。 是创造,……没有评价,生存不过是空胡桃 没有评价, 是创造,……没有评价 壳。”
第一章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第一章-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

第一章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1841)等。
部哲学观点的出发点。
山川河流,并不是事物本身,它们的存在不过是因为它们作为我的感觉而形成的表象。
表象世界就是现象世界,是"主体----- 客体"的结构,一半是事物本身给予我们的感觉材料,一半是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
世界的一切都具有以主体为条件、并为主体而存在的性质。
离意志的表现并受其支配,身体的行为是客观化了的意志活动;同时,人的各种器官也是自我的生存意志的外化和创造物。
动物的弱肉强食和本能、植物的适应环境、无机物的反应活动,都不过是生存意志的表露,都是意志以盲目的自然力作用的结果。
意志是主人,理性是奴仆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本体论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的。
他认为直观是一切真理的源泉,一切科学的基础。
只有直接或间接地以直观为根据,才能达到对生存意志的认识。
认识或把握生存意志只能依靠生存意志本身,即依靠意志的自我反省、内省、自我体验。
这种非理性的"直觉",是无需理性思维的直接领悟。
人们在亲切的观察中,自失于现象之中,人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直观者和直观本身融为一体,主客体都消失了,达到了"忘物忘我"的境地,理性被超越了,认识在时空之外达到了对本质、对真理的把握。
叔本华认为,理性是驯服地为意志服务的工具,它的任务就是意志的根本要求------ 生存。
人的非理性的心理活动主宰和胜于人的理性,它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
他把理性和科学限定在认识现象世界的范围和作为意志工具的作用之中。
他认为,生存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因为它对生存的一切欲求都是由于匮乏感,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足。
欲求的产生和实现过程充满着痛苦,满足之后又产生新的痛苦,因为欲求是无止境的,痛苦也就无边无际。
意志越旺盛,智力越发达,痛苦也就愈深重。
每一部生命史就是一部痛苦史。
人生是苦难的,每个个人在这场悲剧中都是命中注定的悲剧演员。
什么是唯意志论

4.什么是唯意志论?
⼜称“唯意志主义”。
⽚⾯地夸⼤意志的作⽤,把意志看成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和基础的哲学学说。
唯意志论作为⼀种哲学倾向,在中世纪哲学家邓斯·司各脱那⾥就已经出现了。
但作为⼀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是在近代才形成的。
它的主要代表⼈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尼采。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种完全敌视客观世界的神秘的⽣活⼒,即⼀
种“盲⽬的、不可遏⽌的冲动”。
他把这种意志说成是世界的基础、本源,是“世界的内在内容和本质”。
“世界上形形⾊⾊的事物,都是这个意志的表现、客观化,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镜⼦”。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理论,把论证社会的“强者”的权⼒意志当作他的哲学的根本⽬标,以致把整个世界都看作是权⼒意志的体现,建⽴了“权⼒意志论”。
唯意志论在德国影响,在法、英和北欧⼀些国家也有流⾏。
由于这些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唯意志论在理论形式上也存在某些差异,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致的。
他们都把情感意志的性质加以歪曲,将其作⽤⽆限夸⼤,根本否认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主张意志是第⼀性的,是世界的本体,是⼀切事物产⽣和变化的决定⼒量。
它公开站在反对唯物主义、反对进步的⽅⾯,是⼀种反理性主义的、具有直觉主义特征的唯⼼主义哲学。
作为有重⼤思想影响的哲学流派,它是随着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以后出现的,被资产阶级当作对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思想⼯具之⼀,也是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来源之⼀。
第一章非理性主义【唯意志主义(Voluntarism)】

第一章非理性主义【唯意志主义(V oluntarism)】[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起源;了解人本主义的第一个流派——意志主义的产生过程、基本思想观点、流传演变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意志主义基本思想观点的评析,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意志主义哲学。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一节意志主义概述一、意志主义的形成1.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从科学方面看,自然科学在19世纪中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科学的成就使科学理性的社会地位、文化地位日益重要;然而,科学理性主义在社会文化中的扩张,导致了对人文性、对人文文化的挤压;尤其是唯科学主义倾向对世界本源、终极追求的彻底否定,引起了具有人文情怀的哲学家和人文学者的不满。
意志主义哲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思想渊源:任何哲学思潮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哲学思想的渊源和内在发展的根据。
意志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期还有其哲学思想的渊源。
发端于培根、笛卡尔的西方近代哲学把追求绝对可靠的知识作为哲学的目标。
然而,休谟和康德却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绝对知识的不可能性。
这样,怎样确立科学知识的可靠性也就成为哲学的重要问题。
既然不可能通过逻辑理性得到绝对超越性的知识,那么,以非理性的意志作为知识、真理和实在的最后根据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
意志主义哲学正是西方哲学内在逻辑发展的一个结果。
2.意志主义的产生和流传意志主义哲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立者。
意志主义在当时的德国、法国、英国和北欧一些国家都有一定流传。
19世纪后期又为德国哲学家尼采加以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代表性思想是: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克尔凯郭尔的存在意志论。
二、意志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意志主义要求超越经验、现象去解释世界,要求探索经验世界以外的实在的世界的存在问题。
叔本华唯意志论及美学思想

叔本华唯意志论及美学思想哲学思想也是生命体验的一种表达。
只不过我们普通人只能感受它,而无法精确地表达。
叔本华在柏拉图和康德的哲学基础上,综合东方佛教哲学,创立了反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哲学。
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生命意志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和悲观主义人生观。
与同时代的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不同。
他的理念旨趣不在于思辨唯心主义的抽象理论演绎,而是生命、生存、人生。
本体不再是绝对的实在,不再是上帝,而是生命意志。
它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超出人类认识范围以外的,不受充足理由律支配的非理性的存在。
叔本华在其理论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就写道,“‘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
对于任何一个活着的和认识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
”对于这句话的认识,小听见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拿起一个将要丢掉的垃圾纸,然后对它说五句话:“你对我是没有意义的。
”“你如果有什么意义,那也是我所赋予的。
”“但是我的头脑充斥着我过去的经验和念头。
”“过去的经验和念头是有局限的。
”“所以我并无法真正认识你。
”反复感受这几句话加深对叔本华理论的理解。
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认识,只是后来附加的是作为一只现象的工具,而隶属于意志现象。
就像大多数的美学家一样,他的美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自然延伸,突出了非理性,主体性。
叔本华没有给美下过确切的定义,而是从主体的心理方面来谈论美,或者说从美感出发来论美。
后来的学者干脆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概括为非理性的美感论。
他认为现实中的个体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象世界,无法不受到根据律制约的理念。
只有认识主体摆脱了意志的束缚,上升为审美直观,“审观”时,才能认识普遍的理念。
叔本华认为,美作为理念,只有出现在主体的观审状态中,即审美中。
审美观审说是叔本华美学的核心部分,其它的美学观点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在美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预示着20世纪西方美学由客观论向主体论转向潮流,为现代“审美态度”说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一些活动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西方哲学唯意志论哲学术语(3)

个体化原理:(拉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德国叔本华用语。
原为经院哲学用语,借以指关于时间-空间的理论。
叔本华认为时间-空间是主体的先验直观方式,是和物质统一的。
它是意志外化的一个条件。
任何事物都处在时间的先后关系和空间的位置关系中,由之形成差别、杂多、并列和继起的现象世界。
意志在作为自在之物时并不具有现象的任何形式,只有在意志作为现象出现时,才进入那些形式。
意志在时空中所表现的现象虽不计其数,但却独立于一切杂多性之外,它本身是不同于个别客体的纯“一”。
由于个体化原理把人限制在现象界中,它不断激发人们的欲求,从而导致更深的痛苦。
只有透过这“摩耶之幕”,跳出“个体化原理”之外,达到意志的否定,才有快乐可言。
根据律:(德satz zom zureichenden Grunde)亦译“充足理由律”。
德国叔本华用语。
指先天意识着的认识客体的那些形式。
初在1813年博士论文《论根据律的四重根》中提出,后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作了详细论证。
叔本华从“世界是我的表象”这一命题出发,认为世界上一切都具有为主体而存在的性质,主体认识一切却并不为任何事物所认识。
主体与客体构成世界的两个半体,“根据律”即为双方的界限。
它分为四种形态:存在的理由律,即时空必然关系;变化的理由律,即知性和因果性;行为的理由律,即自我意识和动机;认识的理由律,即认识的根据和逻辑。
根据律只对现象有效,而对自在之物无效。
无意识:(英unconsciousness;德Unbewusst-sein)德国E.哈特曼用语。
用以说明终极实在的性质。
他认为,无意识是宇宙的基本原则,是无所不包的存在的基础。
它有两个互相关联而不可归约的属性:意志和理念。
与此相应,它也具有两种功能。
作为理念的无意识,深藏于自然的背后,它在理智的进步中展现自身;作为意志的无意识在人的生存中展现自身。
两者统一于同一个无意识之中。
由于无意识中的意志方面的存在,世界充满着苦难与罪恶;由于无意识中的理念方面的存在,随着理智的进步,有可能达到理念战胜意志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第一章唯意志论幻灯片2●我们说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理论思潮的产生,都有着它产生的背景,这里我们讲的唯意志论思想之所以会在1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德国产生,也是一样的,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幻灯片3一社会背景●当时的德国四分五裂,被分裂割据为将近300个小国,各个小国的君主和贵族,实际上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们采取了一些野蛮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其中较为强大的两个公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幻灯片4●普鲁士是个典型的军阀农奴制的公国,习惯通过发动战争来兼并和掠夺其他周边小公国。
我们都知道普鲁士历史上著名的首相俾斯麦,推行的对外政策,就是铁血政策、大棒政策。
●通过这种方式,到18世纪末,普鲁士统一了德国,于是开始充当欧洲警察,向当时取得1789年大革命胜利的法国进攻,兵败之后,又与英国结为反法联盟。
幻灯片5●我们说,为什么德国总是要找法国的麻烦呢?●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
●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
●甚至后来,资产阶级与封建大贵族相妥协,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
●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幻灯片6●这些重大的举措无疑都破坏了欧洲原来的封建统治秩序,作为欧洲警察的德国对此是无法容忍的。
所以它要想方设法制服法国,削弱法国,维护自己的封建专制制度。
幻灯片7●但是到l9世初,德国再度向法国进攻时,却遭到惨败。
法国在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于1806年和1807年先后击败普鲁士和俄国。
●1807年6月,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法皇拿破仑一世在提尔西特附近涅曼河的一只船上会晤。
7月初,双方代表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
●《提尔西特和约》标志着第四次反法同盟的失败。
对普鲁士来说是奇耻大辱,对法国和俄国来说,是重新瓜分欧洲的条约。
幻灯片8●由于在德法战争中德国的多次失败,德国的民众强烈厌战,并反对封建统治,而封建贵族却竭力维护其封建统治,与欧洲其他国家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主旋律极不协调。
幻灯片9●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悲观的心理。
市民阶层在政治上没有权力,在经济上也处于依赖的地位,性格显得狭隘、软弱、怯懦,缺乏主动性,农奴虽有强烈的革命愿望,却处于无知无识的社会最底层。
●整个社会与英法相比,显得落后、保守,到处弥漫着小市民的庸俗习气。
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人们普遍地感到苦闷、悲观和痛苦,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唯意志论思想,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又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幻灯片10二文化背景●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各国先后崛起了反对中世纪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学的人本主义思潮,其中包括笛卡尔的唯理论哲学、18世纪的启蒙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它们都以理性主义为主流,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性,把理性看成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最根本的尺度。
幻灯片11●而在德国,唯意志论开始出现,并且受到一部分哲学家的关注和青睐。
●唯意志论则对这种万能、永恒而至高无上的理性提出怀疑和批判,用生命意志来否定和取代理性,把生命意志规定为人的本质特征,并且将它扩充为整个宇宙的本质。
幻灯片12●这种唯意志论最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向英、法和北欧一些国家传播和扩散。
这是由于当时敏感而脆弱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的战争和接踵而至的政权更叠特别反感和失望,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打得粉碎,于是他们开始对理性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因为人类理智或者思想的解蔽(解除蒙蔽,也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教导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欢欣鼓舞和幸福生活,而是不断的制造苦难,不断摧毁着人们所拥有所是的一切。
幻灯片13●唯意志论在德国的出现,首先是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上升的资产阶级思想是对立的,它不仅是对理性的绝望,也是对资产阶级乃至整个人类前景的绝望。
他们之所以对资产阶级抱着绝望的态度,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封建贵族妥协,不顾普通民众的死活,这里的民众,主要包括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的老百姓。
对于人类的前景,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当时整个德国普遍弥漫着一股伤感、绝望的情绪,他们的眼里只有对充满战争和罪恶的世界的绝望,他们只能认定人类的前景是令人绝望的。
这对于我们今天生活在安逸状态下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幻灯片14●叔本华深入钻研康德、谢林的先验思维理论,尤其是充分吸收了费希特的“自我”学说,他将自我视作一切知识源发的第一原理,强调“绝对自我”,它是先于一切存在和事实,是早于一切经验的先验。
这与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是完全相对的。
并且专门从哥廷根大学转学到柏林大学听费希特的课,加上他热衷于印度的佛教哲学(简单地说,就是原始佛教否认有“我”,也就是现实的、经验领域中的自我,而强调业报轮回,承认仍有一种先验的主体存在着)。
幻灯片15●叔本华在这几个方面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从理性所不能达的生命意志入手,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体系进行反拨。
●随着l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德国中小资产阶级争取民主的理想和自由企业竞争),反理性主义思潮进一步弥漫、扩散于德国资产阶级之中,唯意志论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气候。
幻灯片16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幻灯片17一生平及著作●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但泽(当年德国的但泽市,现为已成为波兰的格但斯克了。
)的一个大银行家家庭,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l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跟G·E·舒尔曼研修柏拉图和康德著作。
幻灯片18●他为了向费希特学习,由哥廷根大学转到了柏林大学。
l811年向柏林大学提交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认其结论。
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
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
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就得被迫去做符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
)幻灯片19●由这篇论文,他1812年获得博士学位。
当时他24岁。
●后来在魏玛他母亲的文学沙龙里结识歌德,非常崇敬歌德。
●而且在F·迈耶尔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尤其受到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
幻灯片20●从1820年起,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中间有一个趣闻,就是曾经公开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学生,但听课者从未超过三人。
●1822年被聘为副教授,因为当时的影响力确实赶不上黑格尔,所以一愤之下就辞职了,因为是祖上是大银行家出身,所以后来就靠着丰厚的遗产来生活。
●从l831年开始定居于法兰克福,直到逝世。
幻灯片21●叔本华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文论思想反映在他的哲学著作中。
他的主要著作有:《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14) 、《视觉和色彩》(1816)、《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等。
幻灯片22二意志论思想●叔本华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从黑格尔的对立面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哲学思想的。
幻灯片23●我们知道,黑格尔把理性推向了极致,并且建立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
他的名著包括《精神现象学》(1807),此书标志着黑格尔从谢林的追随者到独立创立哲学体系的转变;《小逻辑》(1812-1816),在这部书中他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在三卷本的《美学》讲演录中,表达的也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主题和价值取向。
黑格尔成为西方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
幻灯片24●而叔本华则认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有理性所不能达的境界,而且这种理性不能达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
幻灯片25●这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应该如何来命名呢?●叔本华把它归结为“意志”,强调以“意志本体”取代“理性本体”。
●也就是说,黑格尔将理性、理念作为世界的本原或最高形式的存在;而叔本华则认为意志才是存在的本质,是第一位的。
幻灯片26●实际上,对于叔本华的观念,并不难理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叔本华生活的十九世纪,西方哲学美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经历了一统天下的辉煌之后,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一直到理性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已渐渐地暴露出它的弊端,西方社会日益暴露出理性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与道德水平下滑的矛盾。
人们对理性主义的观念开始动摇。
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累积的矛盾加深,理性的力量也无法解决社会带给个人的烦恼、痛苦和失望,人们开始对理性的信念产生了怀疑。
幻灯片27●理性主义的危机为叔本华“唯意志论”的横空出世提供了契机,十九世纪中期,长久以来在黑格尔庞大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压抑下存活的寂寂无名的叔本华,开始以他的意志主义特征风行于世。
幻灯片28意志论的范畴与体系●“意志”是叔本华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
叔本华所谓的意志,概而言之,是世界的根本,它是冲动、本能、渴望和奋进,具体表现为求生的意志或生命意志,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力,或者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它意味着无尽的要求和欲望。
幻灯片29●叔本华在对意志范畴进行阐述时,特别强调了意志本体代替理性本体的意义。
●因为强调生命意志在那个时代的存在价值,直接面对当时人的存在困境和难题,为人的存在意义提供解释,深刻地指出,人不仅是理性的存在,更是感性的、生命的存在。
这样,叔本华把理性从至尊的地位上拉了下来,并清理出了道德主流,代之以意志的主宰地位,建立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和伦理学。
幻灯片30●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和伦理学使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痛苦与忧伤,对生存的痛苦的释放,对悲剧性人生的超脱这些更直接关怀人本身的问题成为思考的主题,确立了尊重生命、尊重人生的基本价值观。
幻灯片31●叔本华断然否定一直被西方伦理学界奉为圭臬的理性是道德的基础之说,强调艺术、审美、直觉、想象、仁爱、情感等不能够用理性规范的东西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并视意志为道德的基础,认为凡是符合生命意志的东西就是合理的,意志成为道德判断的唯一尺度。
幻灯片32●叔本华用意志取代理性,对以理性为标志和核心的现代性话语体系产生了摧毁性的动摇和破坏,甚至颠覆作用,实现了西方价值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因而叔本华成为西方哲学、美学、伦理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环节,所以他的“唯意志论”是具有开拓性和划时代意义的,我们习惯上把叔本华这里作为现代文论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