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2-3单元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教学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教学课件
bǐ sài
足球比赛
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
7、推和拉
图中谁在推,谁在拉?
我做你猜,是推还是拉?
比比谁的拉力大
推力大比拼
大家来判断,箱子会向哪边移?为什么?
哪边拉力大?
8 、 形状改变了
玩变脸游戏
想一想:怎样改变物体的形状?
铁丝
橡皮擦
气球
橡皮筋
海绵
常见的变形方法
力的大小与变形的关系
拉力大小与橡皮筋长度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 教学课件
二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目录
第一单元 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么样 2、天气的影响 3、四季的天气 第二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4、晒太阳 5、看月亮 6、数星星
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 7、推和拉 8、形状改变了 9、动起来与停下来 第四单元 奇妙的光 10、明亮与黑暗 11、透明与不透明 12、玩玻璃纸
变形在生活中
• 生活中,人们通过对物体用力来改 变它们的形状。
• 你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吗?
传统方法
现代方法



9.动起来和 停 下来
wán huá bǎn chē
玩滑板车
xiǎo chē zǒng dòng yuán
小车总 动 员
diǎn qiú dà zhàn
点 球大战

新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新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新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本文档将介绍新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内容。

该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本节课将介绍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并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动物的区别和联系。

2. 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本节课将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极地动物和沙漠植物的特点及适应策略。

3. 多样的食物链:本节课将介绍食物链的构成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演示食物链的形成和传递。

4. 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科学实验: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观察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例如:水沸腾、电路的组成等,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动物的分类、动植物的适应能力以及食物链的作用。

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验的方式,学生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案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案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空中的星体》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空中的常见星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并探究它们的特点和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天空中的星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天空中的星体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星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现象,对于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等深层次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空中的常见星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星体的特点和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天空中的常见星体。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星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讲授法:讲解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星体的现象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讲解星体。

2.准备教案和课件,用于指导教学。

3.准备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等,方便学生观察星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天空中的星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你们见过这些星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太阳、月亮、星星等常见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星体的现象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星体的运动和变化。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星体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讲解其他天空中的星体,如行星、卫星等,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星体知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星体的特点和现象。

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小小工具用处大,生活处处需要它一、身边的工具1.把一张纸分成两张可以用小刀,剪刀,裁纸刀。

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2.教室里的工具有板擦、簸箕、笤帚、电脑、铅笔等3.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切菜刀,晾衣架等等二、剪刀1.剪刀的特点:有两个刀刃,刀刃的形状不一样2.用花边剪刀剪花边。

用剪刀尖剪细叶。

3.刀刃锋利,注意安全。

三、拧螺丝1.螺丝的用处可真大。

2.十字螺丝要用十字型螺丝刀固定。

3.用扳手可以拧六角螺丝。

4.六角螺丝也可以用钳子拧。

5.螺丝的种类:十字螺丝、一字螺丝、内六角螺丝、内三角螺丝、六角螺丝6.固定螺丝的步骤:握住,插紧,拧动。

7.拧螺丝时要注意安全。

8.做个小小维修工第二单元人工与自然山水草木,秀出自然世界;舒适便利,智造人工生活四、美丽的大自然1.树是自然生长的。

我们听到鸟叫声。

快看,落叶上有一只蚂蚁2.大自然里有山,有水,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等,它们是自然形成的。

3.记录大自然的方法有:拍照、画像、录视频等五、周围的人工世界1.塑胶地面是人工制造的。

小草是自然生长的。

2.衣服也是人工制造的。

3.绿萝是自然生长的,花盆是人工制造的。

4.人工制造的产品很多。

5.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们构成了人工世界。

6.看看校外的人工世界:乘火车出行,利用收割机收获,使用无人机送货等六、体验造纸1.很多物品是用纸做的:词典、纸箱、纸杯、纸袋,用纸做的手工2.了解造纸过程:制作木屑——制作纸浆——抄纸和压光——制作卷纸——制作纸张3.废纸变新纸的过程:准备材料——把纸撕成细碎的纸片——放入水中搅拌做成纸浆——将纸浆均匀倒在纱布上——将纱布上的纸浆晒干后揭下来4.废旧物品再利用:废弃纸制品可以做成书本;易拉罐可以做成盆;旧玻璃瓶可以做玻璃杯第三单元秋和冬秋风吹,树叶飘;冬天到,穿棉袄七、秋天到了1.秋天,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黄了2.大雁排着队飞走了3.暑假时我们穿短袖衣服,现在都穿长袖衣服了4.制作秋天树叶的标本过程:1.采集树叶——2.吸水、压平——3.将树叶固定在硬纸上——4.制成树叶标本5.我们还可以用美丽的树叶制作好看的书签和小贴画6.到大自然中看一看,秋天还有哪些变化?天气变冷了,叶子变黄或变红,树叶开始脱落,果子成熟,田野里一片金黄八、秋天的收获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2.寻找秋天的收获:玉米、苹果、南瓜、棉花。

最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全单元】》精品PPT教学课件

最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全单元】》精品PPT教学课件

1
3
2
t àn j i ū b ái t i ā n k àn b ú d ào x ī n g x ī n g d e m ìm ì
探究 白 天 看 不 到 星 星 的秘密
我认为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是: 太阳光太强了
如果让你来选择地方观察星星,你会选择哪里呢?
城市 阴天
旷野 晴天
圆月 低处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全单元】》 PPT优质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shài tài yáng
4.晒 太 阳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5.看月亮
画出记忆中的月亮
看月相盒里的月相
• 找一找,能不能找到你画的月相? • 再看一看,还有哪些月相是你没画出来的
月相? • 两人合作,按时间顺序画出月相盒中的月
相。
画出月相盒中的月相
初一
初五
初八
十二
十六
十九
二十三
二十七看月相盒里的月相源自初一初五初八
十二
十六
十九
谢谢观赏!
再见!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shù xīng xīng
6.数 星 星
zǐ xì guān chá zhè xiē xīng xīng tā men yǒu shí me bú tóng
仔细 观 察这 些 星 星,它们 有什么不同?
• 从亮到暗给星星排序
4
二十三
二十七
人类观察探索月亮的脚步——直接用眼睛看 • 神话传说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关心天气第1课今天天气怎么样1.地球表面包裹着一层厚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大气。

2.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国防科研等方方面面都受天气的影响。

3.天气预报的基本构成要素:天气状况、气温高低、降水情况、风力风向。

4.为了方便人们了解天气状况,传递气象信息,气象部门专门制作了天气符号。

5.天气符号是表示各种天气现象的专用符号。

6.除了教材上提供的四种天气——雪天、雷雨天、阴天、雾天外,还可以列举各种天气,如多云、暴雨、雨夹雪、霜冻、冰雹等。

7.天气符号8.阅读这份天气预报。

从上面的天气预报中可以读到:日期是2017年4月3日,星期一,是多云天气,最高气温19°C,最低气温12°C,南风2-3级,属于轻风到微风。

除了看三条横轴的指示外,还可以通过右上角的天气示意图,判断今天的天气。

9.学生活动手册答案:①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

②查询并记录当地今天的天气信息。

根据当地当天的天气情况来填写。

例:(1)9月10日,晴天,最高气温31°C,东南风3级(或者填微风)。

(2)2017年4月3日,星期一天气多云,最高气温19°C,最低气温12°C,南风2-3级。

第2课天气的影响1.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2.谁关心天气,为什么?①农民关心天气,因为农事活动受天气影响比较大。

如果不关心天气,秋收庄稼、晾晒稻谷等都会受影响。

②滑雪运动员关心天气,因为在恶劣天气下贸然滑雪会有生命危险。

③火箭发射人员关心天气,因为火箭发射受天气影响非常巨大。

一个良好的发射时机,被④火箭专家称为“发射窗口”。

如果在恶劣天气下发射火箭,往往会导致发射失败。

3.恶劣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①暴雨容易造成积水、洪涝等,可能导致水浸、交通中断等事件,严重时会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四季的天气》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四季的天气》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四季的天气》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季的天气》是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四季的变化,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四季的特点、天气的变化、季节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四季的天气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四季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理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四季的特点,理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培养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四季的特点,理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体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理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地观察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四季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的原因。

3.观察与体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体验,通过实地观察和感受,深入了解四季的天气变化。

4.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交流对天气与季节关系的理解。

5.总结与解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四季的特点,解释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说课稿

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说课稿

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空中的星体》这一课是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常见星体,如太阳、月亮和星星,并通过观察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太阳是最大的星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以及星星有不同的亮度和颜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探索星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天空中的星体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星体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对星体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了解它们是天空中的常见星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天空中的星体产生好奇心,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了解它们是天空中的常见星体。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太阳是最大的星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星星有不同的亮度和颜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星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天空中的星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空,激发学生对星体的好奇心。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不同星体的特点,如太阳、月亮和星星,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

4.讲解:教师讲解太阳是最大的星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星星有不同的亮度和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晒太阳
1.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

2.人类的生活与太阳息息相关,光和热是太阳送给人类的最重要礼物。

3.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4.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说出哪些利用太阳的事例?
晒干谷物、晒干衣服、太阳能热水器、晒太阳取暖、太阳能发电等。

5.人们主要利用太阳的光与热。

光可以用来照明、发电等,热可以用来晒干衣物、取暖等。

6.窗户的作用除了通风,还有采光,这样白天可以让室内保持明亮。

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低矮的草屋,都有窗户。

7.一天当中,太阳是东升西落的。

早晨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8.早晨,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9.这所学校里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标志物?
图中钟面显示的时间为早晨8点,所以小孩面对太阳的方向是东方。

这所学校的东面是图书馆,南面是学校大门,西面是花圃,北面是教学楼。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画出你们学校里东南西北面的标志物。

学校的东面是锅炉房,南面是学校大门和教学楼,西面是舞台和车棚以及厕所,北面是操场。

5.看月亮
1.月亮有不同的形状,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2.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遥望月亮,想象着那里的景象。

3.中国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很多,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西方古希腊有月亮女神的传说。

4.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终于看清了月亮的脸。

5.400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

6.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①对准观察物。

②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倒立的图像。

7.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飞船登上月球,人类终于接触到了真实的月亮。

物镜对准要观察的物体。

目镜对准自己的眼睛。

8.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画月亮。

①你记忆中的月亮。

②你在月相盒里看到的“月亮”。

③你用简易望远镜观察到的月亮。

月亮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6.数星星
1.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2.观察星空,我们发现星星大小不同,明暗也不同。

3.我们只能在夜晚看到星星,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

4.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是白天太阳光太亮了。

5.要想看到满天繁星,应该怎么做?
6.观测星空应该选择在高海拔地区,天气干燥的晴天,远离非自然光源,时间为农历的月初或是月末。

所以要选择旷野、晴天、有月牙或者没有月亮的时候看星星。

7.你知道“月明星稀”是什么意思吗?
月明星稀”出自三国时期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8.下面两幅图中的星星,为什么一个少一个多?
左边一幅为城市上空,由于光污染以及城市空气质量较差,看到的星星就少;右边一幅为旷野上空,由于没有光污染以及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看到的星星就多而且亮。

9.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从亮到暗给星星排序。

画出教室里“星空”的样子。

你认为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是:阳光太亮了。

第三单元用力以后
7.推和拉
1.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2.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4.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是拉,用的是拉力。

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6.比较力的大小。

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排序:长征七号>长征二号F>长征一号。

7.运载火箭的起飞推力是一个很大的力,可以用千牛作单位,也可以用吨作单位。

8.下面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
相比于第二幅图,第一幅图是两个人往同一个方向推,所以第一幅图表示的推力大。

第一幅图大人和小朋友同时向左推箱子,所以箱子向左移动;第二幅图大人向右推箱子,小朋友向左推箱子,大人的推力大于小朋友的推力,所以箱子向右移动。

9.哪边的拉力大?你的依据是什么?
可以看出,起初(上图)拔河绳的红色标记在正中间,后来(下图)拔河绳的标记向左移动了,说明左边队伍的拉力大。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①是推的在“▢”中涂上红色,是拉的在“▢”中涂上绿色。

②用箭头标出桌子移动的方向。

8.形状改变了
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在变脸游戏中,用力可以使脸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要改变一些物体的形状,我们可以采用拉、弯、压、扭的方法。

4.拉、弯、压、扭是不同的用力方法,各种用力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变形。

5.拉伸、弯曲、压缩、扭转是让材料变形的基本方法。

6.在一定限度内,拉力越大,橡皮筋拉伸长度越长。

7.拉力大小与橡皮筋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拉力越大,橡皮筋拉伸长度越长;拉力越小,橡皮筋拉伸长度越短。

8.生活中,人们通过对物体用力来改变它们的形状,不过,物体的形状改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9.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挂钩码,画出橡皮筋的长度。

①你的发现:
(在正确的选项上打“√”)
钩码挂得多,向下的拉力(大√小),橡皮筋(长√短);钩码挂得少,向下的拉力(大小√),橡皮筋(长短√)。

②你的结论:
橡皮筋长度的变化与拉力大小有关。

9.动起来与停下来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3.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对它施加一个力。

5.让快的车停下来时用力大,让慢的车停下来时用力小。

6.让轻的车停下来时用力小,让重的车停下来时用力大。

7.重型卡车自身较重,行驶的速度越快,就越难让它停下来。

因此,重型卡车司机更需要注意控制行车速度,防止紧急情况下刹不住车造成事故。

8.吹球就是对球用力,力让乒乓球动起来、停下来,运动速度变快、变慢,转弯……
9.踢足球时,足球运动员用脚、头等身体部位对足球施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停下来、动起来、改变方向等。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①让小车启动或停下时,感觉用力是大还是小?在相应的空格中打“√”。

②画出小球运动的路线,并在“▢”里写上1、2、3,分别表示小球启动、改变方向、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