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畸胎瘤诊断研究论文
卵巢恶性畸胎瘤临床及预后分析

・
i 仑
善 ・
J M e d R e s , N O V 2 0 1 3 . V o 1 . 4 2 N o . 1 l
卵 巢 恶 性 畸 胎 瘤 临 床 及 预 后 分 析
余 江 涛 郑 飞 云 陈 志 文
摘 要 目的 探 讨卵巢恶 性 畸胎瘤 的 临床 、 病 理 特 点 及 相 关 预 后 因 素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笔 者 医 院 2 0 0 0年 6 ~
c a ]f a c t o r s a nd p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we r e a n a l yz e d.R e s ul t s I n 1 6 p a t i e n t s ,t h e r e a r e 9 p a t i e n t s o f t e r a t o ma o f o v a r y s q u a mo us c e l l c a r c i n o — ma o f v a r i a b l e wi t h a v e r a g e a g e o f 5 7. 3 ± 6. 2 y e a r s o l d.5 p a t i e n t s o f o v a r i a n i mma t ur e t e r a t o ma’ S a v e r a g e a g e i s 29. 2 ±1 9. 5 y e a r s o l d. Ea c h h a v e o n e pa t i e n t s wi t h i m ma t u r e t e r a t o ma o f o v a r y wi t h c a r c i no i d a n d ma t u r e t e r a t o ma o f o v a r y wi t h f o c a l a r e a o f c a r c i n o i d . Su r v i v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a n d mu hi f a c t o r s h o we d t ha t p a t ho l o g i c a l s t a g e o f o p e r a t i o n a nd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t y pe a r e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o v e r a l l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f o r p a t i e n t s wi t h t h e o v a r i a n ma l i g n a n t t e r a t o ma . Co c l u s i o n The p a t i e n t s o f o v a r i a n ma l i g na n t t e r a t o ma wi t h t h e l a t e r p a t ho l o g i c a l s t a g e o f o p e r a t i o n a nd l o w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h a d l o we r s ur v i v a l r a t e s .Th e t r e a t me nt i s t he ma i n t he r a pe ut i c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o p e r a t i o n,a nd t h e m— o t h e r a py s up p l e me n t e d.
卵巢畸胎瘤超声诊断鉴别诊断论文

卵巢畸胎瘤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卵巢畸胎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畸胎瘤患者超声图像。
结果:75例卵巢畸胎瘤经超声诊断65例,符合率86.67%,误诊10例,占13.33%。
声像图特征大体分为囊肿型、混合型、复杂型、实性肿物型4型。
结论:超声检查对卵巢畸胎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卵巢畸胎瘤;超声诊断;鉴别诊断;误诊【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38-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手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手术和病理证实卵巢畸胎瘤患者75例,年龄17~55岁,平均32.5岁。
已婚68例,未婚7例,发生右侧33例,左侧39例,双侧3例。
临床表现急腹症3例,痛经3例,停经1例,月经失调、下腹不适,下腹部包块31例,无症状37例。
1.2 仪器与方法:美国非利浦hd-非凡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为3.5mhz,阴道超声探头频率5.0~7.5mhz。
方法:腹部超声:膀胱适度充盈,阴道超声;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排空膀胱)。
行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常规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肌层回声、附件区,然后重点观察附件区。
发现异常回声后,测量并记录包块位置、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与周边脏器的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
2 结果75例中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65例,诊断正确65例,符合率为86.67%,误漏诊10例,占13.33%,根据像图特征大体分为囊肿型、混合型、复杂型、实性肿物型4种类型。
其中囊声性型8例,占12.30%;混合型40例,占61.53.6%,复杂型5例、占7.70%,实性肿物型12例,占18.46%。
其中超声误诊断为黄体囊肿3例,卵巢巧克力囊肿3例,卵巢囊腺瘤2例,异位妊娠1例,漏诊1例。
3 讨论3.1 发病机理:卵巢畸胎瘤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占全部生殖细胞肿瘤的 95%, 占全部卵巢肿瘤的 10%~20%,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 但 80% ~90% 为生育年龄的年轻妇女[1]。
卵巢肿瘤论文(共2篇)

卵巢肿瘤论文(共2篇)第一篇: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卵巢肿瘤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卵巢肿瘤依据其不同的病理类型分为多种临床症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术中进行病理检查,检查方式主要有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种方式[1]。
术中病理检查结果直接影响着手术方式以及术中的切除范围,对患者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选取合适的术中病理诊断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院常用的术中病理诊断方式主要为冰冻切片。
现对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41例卵巢肿瘤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2.4±5.2)岁,肿瘤部位:右侧21例,左侧20例。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卵巢肿瘤,符合卵巢肿瘤的诊断标准,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进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确诊,均同意加入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1. 2. 1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将术中所切除的病理组织放置在温度为-20℃左右的冷冻机中,周边滴入包埋剂,病理组织大小大约在24 mm×24 mm×2 mm,将冰冻好组织进行切片,切片的薄厚需依据组织而定,然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进行病理诊断。
1. 2. 2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术后将患者剩余的病理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的方式进行病理诊断。
1. 3 观察指标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为准,比较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及准确率。
2 结果2. 1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41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有恶性肿瘤9例(22.0%),交界性肿瘤12例(29.3%),良性肿瘤20例(48.8%)。
2. 2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41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有恶性肿瘤8例(19.5%),交界性肿瘤12例(29.3%),良性肿瘤21例(51.2%)。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发布时间:2021-11-30T01:16:52.83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6期作者:赵学玲[导读] 分析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对照结果赵学玲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乳山 264500摘要: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对照结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后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超声及病理诊断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检出率,并统计各类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病理诊断共检出囊肿型7例、类实质性11例、混合型42例,超声诊断共检出囊肿型7例、类实质性10例、混合型40例,超声诊断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检出率(95.00%)与病理诊断检出率(100.00%)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内有均质密集的小光点且囊内透声差,囊壁可见隆起的乳头状强回声结节;混合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超声可见囊内有强回声光团,囊后方有回声且回声逐渐减弱;混合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内可见线条征、面团征、脂液分层征等多种征象,囊壁上可见强回声结节。
结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超声;诊断;病理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也被称为皮样囊肿,是育龄期女性多发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卵巢肿瘤的10%-20%[1]。
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腹部包块、腹胀、腹痛、子宫异常出血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还易诱发其出现卵巢囊肿蒂扭转,从而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因此,需尽早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
超声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之一,本文主要探究了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对照结果,现报告如下。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误诊或漏诊CT表现研究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误诊或漏诊CT表现研究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通常发生在年轻女性的卵巢。
该病因其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引起诊疗上的困难。
目前,CT技术在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误诊或漏诊CT表现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误诊或漏诊的原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参考。
二、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75例。
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等。
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详细分析CT表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增强表现等。
对误诊或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诊断中容易忽略的关键点。
四、研究结果1. 患者特点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6岁,最大的为46岁,平均年龄为29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部肿块、月经异常等。
2. CT表现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在CT上表现为单侧卵巢占位,肿瘤呈囊性,边界清晰,内部可见分隔,密度不均匀。
在增强扫描中,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
部分病例可见钙化灶。
3. 误诊或漏诊原因(1)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因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化,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卵巢肿瘤混淆,造成临床诊断困难。
(2)影像学特征具有多样性。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有时肿瘤的囊性部分与卵巢无法鉴别,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在CT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但由于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多样化,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为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医生在进行CT诊断时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注意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增强表现,并注意排除其他卵巢肿瘤。
卵巢畸胎瘤6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卵巢畸胎瘤6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发表时间:2012-12-28T15:20:31.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王爱娇[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卵巢畸胎瘤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
王爱娇(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321300)【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213-02【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卵巢畸胎瘤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诊断的6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 60例患者中各个年龄均有出现卵巢畸胎瘤,但多发于20-40岁。
其中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52例,占86.67%;卵巢实性畸胎瘤1例,占1.67%;卵巢甲状腺肿2例,占3.33%;未成熟性畸胎瘤3例,占5.00%。
畸胎瘤恶变2例,占3.33%。
结论大多数的卵巢畸胎瘤为良性,又以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最为常见,应该及时手术,耽误治疗时机则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临床治疗上可采用多种医疗手段综合治疗,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卵巢畸胎瘤病理特点卵巢畸胎瘤,作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是当卵巢组织中的生殖细胞不正常增殖和聚集时引发的疾病。
由于生殖细胞中含有三种组织成分:外胚叶、中胚叶及内胚叶,因此肿瘤中出现了一些外胚叶组织如毛发、皮肤及油脂等,甚至出现中胚叶或内胚叶组织比如甲状腺组织等[1]。
本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诊断的6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卵巢畸胎瘤的60例患者。
1.2 方法用10%的福尔马林将全部标本固定后,再用石蜡将切片进行包埋处理,最后经过HE染色。
2.结果2.1 年龄分布经过统计,5-20岁患者5例,占8.33%;21-40岁患者47例,占78.33%;41-70岁患者8例,占13.33%。
畸胎瘤论文磁共振成像论文

畸胎瘤论文磁共振成像论文畸胎瘤的CT及MRI诊断[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畸胎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以期提高该类疾病影像学诊断水平。
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1例畸胎瘤的临床、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101例病例中,行CT检查诊断者70例,行MRI 检查诊断者47例;其中良性囊性畸胎瘤40例,囊实性畸胎瘤61例。
结论CT、MRI特别是二者结合使用时,在畸胎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畸胎瘤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CT and MRI diagnosis of TeratomaLIN Sheng-en,ZHANG Yong-jie,DONG Qi-long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Teratoma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summarize their CT and MRI imag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CT and MRI features of 101 cases of teratoma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surger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are 70 cases by CT diagnosed and 47 cases by MRI in all of the cases.40 lesions were proved to be benign cystic teratoma,61 lesions were proved to be cystic solid teratoma.Conclusion: CT and MRI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diagnosing teratoma,especially when they were combined.Key words: teratoma,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畸胎瘤是包含至少二个胚层组织的胚胎性肿瘤,临床较常见。
卵巢少见类型畸胎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卵巢少见类型畸胎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卵巢少见类型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我院收治的畸胎瘤病例资料。
结果:卵巢畸胎瘤21-40岁多发,865例中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813例,占94.0%,其他少见类型52例,包括成熟性实性畸胎瘤6例,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变1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14例,卵巢甲状腺肿17例。
结论:根据不同类型改进治疗对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由于卵巢的特殊功能意义,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患者一侧卵巢及子宫,保留其生育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卵巢畸胎瘤少见类型临床病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43-01卵巢畸胎瘤属于常见卵巢生殖细胞肿瘤[1],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占原发性卵巢肿瘤的15%左右,按照病理组织学分型主要包括成熟性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及卵巢甲状腺肿等,其中绝大部分为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其他类型较为少见。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我院畸胎瘤病例资料,探讨分析卵巢少见类型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少见类型畸胎瘤的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性资料我院2003-2013年我院收治的卵巢畸胎瘤病例865例。
1.2 方法标本采用福尔马林(10%)进行固定,石蜡常规切片,HE 染色。
按WHO( 2003)进行临床诊断及卵巢肿瘤分型。
1.3 临床症状患者均伴随下腹部包块(4例快速生长),隐性腹痛13例,急性腹痛2例(诊断为蒂部扭转和肿瘤破裂各一例)。
2 结果2.1 结果865例卵巢畸胎瘤中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813例,占94.0%,其他少见类型52例,占6.0%。
本文重点对52例少见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成熟性实性畸胎瘤6例,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变1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14例,卵巢甲状腺肿17例。
患者年龄16-67岁,其中21-40岁患者572例,占7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畸胎瘤诊断研究论文
【关键词】卵巢畸胎瘤螺旋CT
卵巢畸胎瘤是卵巢生殖细胞来源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占85%~97%[1]。
绝大多数病例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仍有10%~15%漏、误诊[2]。
作者自2000年2月至2007年10月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3例卵巢畸胎瘤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3例,年龄25~70岁。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31例,恶性未成熟畸胎瘤2例,年龄分别为9岁、15岁。
临床症状:下腹痛或下坠感6例,其中急性腹痛2例;月经不规则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1例;不孕4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7例。
1.2CT扫描技术
采用GEProspeedAI螺旋CT扫描机,层厚3~7mm,层距3~7mm,螺距1~2。
其中单纯盆腔平扫10例,平扫加增强扫描23例,扫描时保持膀胱充盈,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流率3.0ml/s,总量100ml。
2结果
33例患者共有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31例,瘤体33个,单
15.7cm,平均8.4cm。
肿瘤边界清晰30例,部分欠清晰5例。
肿瘤形态多变,呈类圆形12个,椭圆形7个,葫芦形3个,不规则形13个。
31个瘤体内显示脂肪密度区,CT值-25~-129HU(平均-72HU)(图1),伴脂-液平面4个(图2)。
15个瘤体显示突入囊腔的局灶性头结节(Rokitansky’stubule)(图1)。
3例瘤体囊腔内显示浮球征,数量不等,最多者见7个,15个瘤体囊壁钙化,囊内显示牙齿、钙化、骨骼18个(图1),瘤体内显示软组织密度3例,单纯囊性瘤体4个(图3),其中双侧1例。
瘤体内伴有分隔者8个,分隔薄而均匀。
瘤体破裂、腹膜及大网膜显示多个结节2例(图4)。
瘤体扭转2例。
大多数囊壁有轻度强化,头结节无或轻度强化,实性区轻至中度强化,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1例及恶性未成熟畸胎瘤2例,瘤壁软组织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最高达80HU。
术前CT检出35个瘤体,其中诊断为畸胎瘤29例,误诊4例。
术后回顾性阅片发现33例肿瘤,35个瘤体,单纯囊性肿块3例(其中1例双侧性)及瘤体边缘小片脂肪1例误认为网膜脂肪,未能明确定性。
发生扭转2例,直径均>10cm,均漏诊。
CT对本组病灶的检出率为100%,诊断准确率为88%。
3讨论
卵巢畸胎瘤分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和单胚层性畸胎瘤3种,成熟畸胎瘤又分为成熟囊性畸胎瘤和成熟实性畸胎瘤。
其中
成熟囊性畸胎瘤是由分化良好的2~3个胚层组织组成的囊性肿瘤,常发生于生育期妇女,较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更轻(平均年龄30岁)[3],大多数成熟畸胎瘤无症状,少数会出现腹痛或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发生,瘤体破裂时,可表现为急腹症。
生长缓慢,平均每年生长速度1.8mm[4]。
卵巢成熟畸胎瘤多单侧,双侧者占10%.。
成熟囊性畸胎瘤大体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88%充满脂质,在人体温度下为液态,室温下为半固态[5]。
瘤体常呈囊性、多数为单房,少数亦可为多房,囊壁多光滑,囊内含有皮脂样物及毛发,突入囊腔的局灶性突起,称头结节为其特征,头结节表面有毛发及牙齿,切面可见骨、软骨和脂肪组织,镜下为3个胚层的多种组织。
少数恶变,常见为鳞癌、腺癌和类癌。
成熟实性者罕见,为实质肿块,切面上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和出血坏死灶,镜下见所有胚层组织成分,以内胚层源上皮成分为主,此型介于成熟囊性畸胎瘤和恶性未成熟性畸胎瘤之间。
未成熟畸胎瘤为少见恶性肿瘤,一般发生<20岁,由未分化成熟的组织构成,多为单侧实性包块,少数为囊性,呈分叶状,瘤内含散在不规则片状钙化及数量不等的脂肪,边界不清,生长快,浸润生长,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及血道、淋巴道转移,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肺等器官[2、5]。
单胚层性畸胎瘤包括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神经外胚层肿瘤和皮脂腺肿瘤等,以卵巢甲状腺肿多见。
卵巢甲状腺肿是卵巢的畸
中未见单胚层性畸胎瘤。
CT表现:(1)瘤体内脂肪密度组织是最常见的CT征象,也是特征性的CT表现。
(2)肿瘤的钙化、牙齿或骨骼是本病的重要征像。
多以单个点、片、线和结节状显示,多数位于头结节上,其余在囊壁上。
头结节通常单个,亦可多个,直径一般为1.0~4.5cm,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与囊壁成锐角相交,头结节密度可为液性或软组织,常无强化,60%的结节中见脂肪,45%见钙化或牙齿,头结节见于48%~80%的病例[6]。
少见的CT表现:(1)浮球征是另一种相对特异性征象。
脂样小球体漂浮于囊液内,形成所谓的浮球征(MobileGlobule)[7],这种小球体可移动,由脂肪聚集于小片碎屑、鳞屑或细毛发团周围而形成,小球以一定的形状分散于瘤体内。
(2)单纯水样囊性密度,伴或不伴囊壁钙化。
朱翔[8]等认为囊内未见脂肪密度,但囊壁钙化或牙齿影,仍提示囊性畸胎瘤的诊断。
1例巨大瘤体边缘显示少片状脂肪密度,误认为肠系膜脂肪而误诊。
脂肪成分的定位错误亦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即把囊内边缘的脂肪影定位于囊外或囊外脂肪影归于囊内。
(3)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0.25%~2%可发生恶变,>40岁有高恶变率[8],头结节是恶变的好发部位,Buy[6]等认为直径>5cm的实性头结节、有明显强化并与囊壁成钝角相交,向囊外生长,周围器官间的脂肪层消失等系恶变征象。
(4)文献报道[3、5]成熟囊性畸胎
2强金伟,周康荣,廖治河.卵巢畸胎瘤的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5):401~402.
3ComerciJT,LicciardiF,BerghPA,etal.Maturecysticteratoma:a clinicopathologicevaluationof517casesandreviewoftheliterat ure.ObstetGynecol,1994,84(1):22~28.
4CaspiB,AppelmanZ,RabinersonD,etal.Thegrowthpatternofov ariandermoidcysts:aprospectivestudyinpremenopausalandp ostmenopausalwomen.FertilSteril,1997,68(3):501~505.
5OutwaterEK,SiegelmanES,HuntJL.Ovarianteratomas:tumorty pesandimagingcharacteristics.RadioGraphics,2001,21(2):475~490.
6BuyJN,GhossainMA,MossAA,etal.Cysticteratomaoftheovary: CTdetection.Radiology,1989,171(3):697~701.
7OtigbahcC,ThomposonMO,LoweDG,etal.Mobileglobulesinb enigncysticteratomaoftheovary.BrJObstetGynecol,2000,107(
践,2006,21(10):103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