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附答案及翻译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2)其人自护其短短(短处、缺点)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分)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扼要回答。
(3分)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
②人的知识是无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

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选自《雪涛小说》)编辑本段解释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编辑本段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2.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注释1.并:连同.2.去:去除.3.欲:想要.4.坐:因为,由于.5.或:有的人.6.而:却.7.曰:说.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9.北人:北方人.10.以:用来.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12.仕:(仕途)在……做官.13.啖:吃.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15.食:食用.16.何:哪里.17.识:见过,见识寓意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补充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编辑本段解释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阅读训练一: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仕: ( 2 ) 席上食菱食:(3)欲以去热也以:(4)欲以去热也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参考答案1.做官吃用来去除2.菱角是生长在水里的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啊。
阅读训练二: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2、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分)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
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3、翻译:1.仕于南方:在南方做官。
2.席上食菱,并壳入口: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进肚子)。
3.此强不知以为知也: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这种东西(菱角)吗?参考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
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专题34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

专题34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一、(2022·陵城区)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①北人生②而不识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④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⑤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⑥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
②生:生于,出生。
③仕:仕途,在....做官。
④啖:吃。
⑤北土:北国,北方。
⑥坐:因为1.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试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或.曰:“食菱须去壳。
________②其人自护所短.。
________2.试着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②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②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下面对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B.菱角属于土产品。
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5.你认为文中的“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学习完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二、(2022·涧西区)文言文阅读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①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③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④,辄⑤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年牛来责蹊田者⑥,父怒挞⑦之。
己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⑧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⑨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⑩。
【注释】①诸暨: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市。
②陇:田埂。
③窃:偷偷地。
④已:完毕。
⑤辄(zhé):就。
⑥或牵牛来责蹊田者:有入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⑦挞:鞭打。
⑧曷(hé):通“何”,为什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北人食菱(含答案)全国通用

北人食菱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2 分)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 分)能力练习二——给文章加标点: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答案见第2 页)练习一答案:1、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
2、这是因为他硬要把自己不知道的当做自己知道的。
练习二答案: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注释(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4)啖(dàn):吃(5)并壳:连同壳起吞下(6)或:有的人(7)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8)去:去掉(9)欲:想(10)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11)此坐:这是因为(12)强:硬要(13)而:却(14)席:酒席(15)坐:因为,由于(16)以:用来(17)其:这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比喻护其短处,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北人食菱》寓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
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北人食菱》文言文(7篇)

《北人食菱》文言文(7篇)《北人食菱》文言文1“宰相到!”随着一声通报,当地官员都出来迎接他。
“您远道而来,真是太辛苦了,快快入座。
”“不敢不敢,毕竟你们之前都帮助过我,我不来也不好意思啊!”酒席上大家都互相嘘寒问暖,不一会儿,菜就上齐了。
此时,一个人站出来,说:“这个是我们南方的特产——菱,所以我特意点了一份供您品尝。
”又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此物鲜美可口,果肉细腻嫩滑,您赶快尝尝!”这个宰相是个北方人,既没见过也没吃过,心想:这东西我到底该不该吃呢?总不能在朋友面前丢脸吧,吃法应该跟苹果一样。
接着,他将一个菱角抛进了嘴中,用力一嚼,只听“咔——”的一声,牙都快磕掉了,而嘴里的菱角却一点儿裂开的迹象也没有。
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口咽了下肚,瞬间苦涩的味道在他的口腔中蔓延开来。
见宰相直接生吞,好心人提醒道:“这个是要去壳才能吃的。
”这个北方人若无其事地说:“我又不是不知道,但连壳一起吃,才可以清热祛火。
”一旁的官员听了,笑道:“难道北方还有此物?在下未曾听说过啊,莫非你是在……”这个人不再说下去。
难道我被发现了?不行,绝对不能丢面子,北方人这样想着,并说:“我们北方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是你见识短罢了!”听了这话,满屋子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那个好心人又悄悄提醒他:“菱角是长在水里的不是长在土里的。
”听了这话,宰相羞得满脸通红。
世界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要了解和学习的,知识更是无穷无尽的,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去认知。
不懂装懂并不是一种捷径,只会闹出笑话。
《北人食菱》文言文2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北人食菱》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
《扁鹊见蔡桓公》《北人食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11—13题。
(12分)【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3)或曰:“食菱须去壳。
”而或长烟一空()(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2.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1)桓侯遂死()(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4.请用两个成语概括你读了【甲】文后的启示。
(2分)答案:11.(4分)(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更加)(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寻找)(3)或曰:'食菱须去壳。
' 而或长烟一空(有人有时候)(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因为)12.(2分)遂:suì夫:fú13.(4分)翻译:(1)大王今天的病已经到了骨髓里了,,所以我不再请求(您治疗自己的疾病)了”(2)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14.(2分)讳疾忌医病入膏肓。
【优质文档】《北人食菱》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优质文档】《北人食菱》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北人食菱》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问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
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
(因为)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文中划线词:
仕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 强
______________
2.翻译: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当官;有人;却;硬是
2.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热啊。
3.他这样不懂装懂很不好,我们一方面要发奋学习,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也
要大胆承认自己在许多领域是无知的。
否则必然会贻笑大方。
(意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夏天,菱在湖中开着洁白的小花。
三角形的叶片一簇簇浮在水上,染绿了湖面。
菱有很大很大的须根,深深扎进泥里,吸取营养。
无需照料,它们依靠自己顽强地生存、成长,自由自在地开花结果。
菱的果实,长着尖尖的角儿,有坚硬的外壳。
果实的肉,又白又嫩,脆生生、水汪汪的,清香可口。
采菱季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撑出一个个月儿形的梭子船,一边采食到处都是的菱果,一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荡漾,真像一幅又热闹又美丽的水乡风情画。
1. 填空。
本文除了写菱的叶,还写了菱的和。
2. 三角形的叶片一簇簇浮在水面,染绿了湖面。
从“一簇簇”我们可以读出,“染绿了湖面”说明。
3. 想一想,为什么说采菱季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再写下来。
参考答案:1.小花须根果实2.菱叶长得多密3.提示:语句通顺即可。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二」16.菱草象征纯洁真挚/深挚坚贞的爱情。
第①段写“有人叫它爱情草”;第②段徐志军因有了女朋友而写《菱草》;第④段写“我”跟妻子讲菱草与妻子的回应;第⑥段徐志军的女朋友“深情”地介绍菱草;第⑦段“我”观赏菱草时的心情;第⑩段由菱草联想到徐志军关于爱情的《菱草》“菱草”贯穿全文,象征意义十分明确。
【评分说明:象征意义2分,分析满3处2分,共4分。
“友情”分析正确给3分】17.①特点:秀气/纤柔/美丽、翠绿、香味袭人。
②手法:比喻、拟人。
(描写菱草的段落为①⑥⑦⑩段。
第⑦段详写,“草尖闪着金属一样的光亮”——比喻;“草味含着幽情,扑人抓心”——拟人。
)【评分说明:三个特点共3分,手法2分,共5分;特点可从“形”“色”“味”“神”方面分析,3点3分;“神”可答“坚贞”“坚强”“亘久不变”等都可】18.本文主要讴歌了人世间美好深挚的情感。
第一种情感是纯洁坚贞的爱情。
徐志军通过写诗《菱草》表达对爱情的热切守护;他的女朋友在他死后多年依旧单身,“眼角爬着忧伤的皱纹”,体现出她对爱情的坚守;“我”向妻子讲述菱草的故事,妻子多情地回应“我懂的”。
第二种感情是深切真挚的友情。
“我”受朋友之托去看望他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来送“我”菱草,我们对不幸去世的朋友同样有着深深的怀念。
【评分说明:主题2分,两种情感概括及分析各2分,共6分。
只写爱情不超过3分。
细则调整:只分析友情最多3分,只分析爱情最多4分。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三」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
仕②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吐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①菱:即菱角。
② 仕:做官。
1、解释划线的词。
席上啖菱()或曰()2、翻译句子。
(1)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吃;有人2、(1)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除热气。
(2)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3、无论碰到什么事,不要不懂装懂。
如果自以为是,只会惹来笑话。
(意思对即可)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四」①菱草,是青石岭林区中并不多见的一种草。
这草长得秀气好看,就是被秋霜冬雪冻死了也不改变那绿的颜色,所以,有人叫它爱情草。
②我还很年轻时,住在广播电台的单身宿舍里,那盏桔黄色的台灯陪我读书,没有选择而且贪婪地阅读。
那夜朋友徐志军来了,他宣布有了女朋友,还朗诵他的新作《菱草》:扎根的菱草摇动目光和一块天空/从此我是诗人诗比草多/风风雨雨生长着绿茵茵的日子/喷吐的清香总像有话要说手捧徐志军火热的诗行,祝福他,也想象着菱草和爱情,如入梦境。
③那时候我没有爱情,生活就是采访的录音机、墙上该死的差错率,灯下孤独的苦读,还有勾我上瘾的烟酒。
迷惘的自身加上忙乱的环境,就使我时而想起菱草和朋友的诗,好像也有和风刮进心灵。
于是我开始写诗,感动自己,掏挖自己,跟自己漫无边际地交流。
我曾暗问自己:这就是你的青春岁月吗?④时间急匆匆地走去,时问也变化着一切.我有了家,便常跟妻子讲菱草,还说要去认识菱草并且采回家来。
美丽的妻子多情地抿嘴一笑:我懂呀!可还没结婚的徐志军突遭车祸,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弥留之际,他告诉我一句话:去林城看看我的女友。
⑤花开花落,又是几度春秋。
⑥我终于有了去林城的机会,那是做同期声的现场报道。
坐火车,换乘汽车,日夜兼程。
负责接待的正是徐志军的女友,她虽在笑着,但我分明发现她的眼角爬出了忧伤的皱纹,她陪我们看白桦山,看青石泉,看卧牛湖,她一天一天地讲解着林区。
那日黄昏,两山夹峙处的夕阳如血。
忽然间,一片草扑进眼帘,香味袭人。
她深情地告诉大家:这就是菱草。
⑦我停下脚步,别有心情地观赏连做梦都想见到的菱草。
这草不高,都是菱形的叶子,尖尖的,嫩嫩的,纤细、柔润、精致,绿得一尘不染。
像肖洛霍夫笔下的草,那草尖在夕阳下闪烁着金属一样的光亮;也像莫泊桑描绘的那样,草叶含有恬淡的幽情,在微风中悄悄暗动轻响。
而不可抑制的馥郁,扑人抓心,真的能弄乱你的心事,徐志军走了,他的《菱草》还活着,他的女友依然单身,是因为爱吗?青山无语,四野静静。
⑧下山了,谁都没说什么,尽管下坡路很容易走。
⑨转过年的春天,徐志军的女友送来一盆菱草,我和妻子陪她去郊外看徐志军,阳光暖暖的,蓝天上飘着白云。
我们在墓前站了很久,她说:志军,我走了!仅此一句,我们都有流泪的感觉。
她去了遥远的地方,从此杳无音讯。
⑩这夜下雨,湿淋淋的风从窗缝挤进来掀拂那盆菱草,顷刻香动满屋。
我想起《菱草》的结尾:山风离开以后/菱草只是一个梦了/可我的一滴泪忘在了草根上(《羊城晚报》 20xx年07月22日)16.菱草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4分)17.作者笔下的菱草有何特点?作者在描写菱草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1 8.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6分)参考答案16.菱草象征纯洁真挚/深挚坚贞的.爱情。
第①段写有人叫它爱情草;第②段徐志军因有了女朋友而写《菱草》;第④段写我跟妻子讲菱草与妻子的回应;第⑥段徐志军的女朋友深情地介绍菱草;第⑦段我观赏菱草时的心情;第⑩段由菱草联想到徐志军关于爱情的《菱草》菱草贯穿全文,象征意义十分明确。
【评分说明:象征意义2分,分析满3处2分,共4分。
友情分析正确给3分】17.①特点:秀气/纤柔/美丽、翠绿、香味袭人。
②手法:比喻、拟人。
(描写菱草的段落为①⑥⑦⑩段。
第⑦段详写,草尖闪着金属一样的光亮比喻;草味含着幽情,扑人抓心拟人。
)【评分说明:三个特点共3分,手法2分,共5分;特点可从形色味神方面分析,3点3分;神可答坚贞坚强亘久不变等都可】18.本文主要讴歌了人世间美好深挚的情感。
第一种情感是纯洁坚贞的爱情。
徐志军通过写诗《菱草》表达对爱情的热切守护;他的女朋友在他死后多年依旧单身,眼角爬着忧伤的皱纹,体现出她对爱情的坚守;我向妻子讲述菱草的故事,妻子多情地回应我懂的。
第二种感情是深切真挚的友情。
我受朋友之托去看望他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来送我菱草,我们对不幸去世的朋友同样有着深深的怀念。
【评分说明:主题2分,两种情感概括及分析各2分,共6分。
只写爱情不超过3分。
细则调整:只分析友情最多3分,只分析爱情最多4分。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五」阅读原文:【甲】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啖菱③,并④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⑤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⑥地不有!”【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④并:连同;⑤以:用来⑥何:哪里阅读题: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遽契其舟()(2)不亦惑乎()(3)从其所契者()(4)席上啖菱()13.选出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其人自护其短C、置之其坐D、其人自护其短14.翻译句子:(6分)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北土亦有此物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我们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分别获得什么启示?(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4分)(1)(立刻,匆忙)(2)(迷惑,糊涂)(3)(雕刻)(4)(吃)13(B)(3分)14.(6分)(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船已经向前行驶了,但是剑却没有行走。
3.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15.(3+3分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六」阅读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问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因为)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文中划线词:仕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 强______________2.翻译: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当官;有人;却;硬是2.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热啊。
3.他这样不懂装懂很不好,我们一方面要发奋学习,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大胆承认自己在许多领域是无知的。
否则必然会贻笑大方。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