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英语电影名称翻译的原因

合集下载

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导语:近年来,电影的全球传播范围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和各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片名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 片名的直译问题许多电影的片名直接按照英文原名进行翻译,可能会出现由于语言背景不同而导致的意思不准确或信息不完整的情况。

例如,《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被译为《肖申克的救赎》并无明显问题,但《The Social Network》被译为《社交网络》却无法完全传达出片中展现的冷漠和矛盾的主题。

2. 音译的限制有些电影片名采用了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方法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Interstellar》在中国被译为《星际穿越》,这样的音译无法传达出影片的主题和内涵,同时也无法在视觉上引起观众的兴趣。

3. 文化差异的忽视电影是一种充满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会对对电影的感受和理解产生影响。

片名的翻译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传达出电影的真实内涵。

然而,当前的片名翻译往往忽视了这些文化差异,使得观众无法真正体验到原作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对策建议1. 考虑观众接受度在进行片名翻译时,应考虑到目标观众的接受度。

对于某些独特的、地域相关的片名,可以酌情进行意译或重新创作,以适应不同地区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习惯。

2. 更加准确的翻译方式在进行片名翻译时,应尽量采用更加准确的翻译方式,以保证译名的准确度和信息的完整性。

可以在翻译时加上副标题或解释,以更好地传达出电影的主题和内涵。

3. 多维度的片名翻译片名的翻译应该考虑到电影的整体特色,包括电影题材、风格、故事线索等因素。

可以选取适当的关键词进行翻译,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容和风格。

4. 加强跨文化的交流与研究在进行片名翻译时,应加强跨文化交流和研究,深入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观众的接受习惯。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翻译外语电影片名是一项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要从原始语言准确地翻译出电影的名称,并传达其主题和情感,需要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

本文将探讨翻译外语电影片名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一些翻译技巧和指导原则。

一、语言差异导致的翻译问题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词汇和句式结构,这可能导致一些翻译问题。

电影名可能包含特定的文化或背景元素,对于非该语言母语的观众来说,这些元素可能很难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需要将这些特殊元素传达给观众,并确保翻译的片名能够在目标语言中产生相同的效果。

二、主题和情感的传达电影的片名通常与电影的主题和情感紧密相关。

翻译者需要理解电影的内容和情感,并将其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由于语言的限制,有些片名可能无法完全翻译或无法保留原始的情感和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观众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确保翻译的片名仍然能够传达原始的主题和情感。

三、目标观众的文化和习惯翻译外语电影片名时,必须考虑目标观众的文化和习惯。

观众对于电影名称的理解和接受度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翻译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本地化调整,以符合目标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口味。

如果一部电影的片名在原始语言中是一个双关语,而这个双关语在目标语言中没有相似的效果,翻译者可能需要找到一个具有相似效果的方式来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四、保持片名的独特性和吸引力许多外语电影的片名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这是吸引观众关注和观看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翻译外语片名时,翻译者需要努力保持片名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这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翻译,以便在目标语言中保留原始片名的魅力和吸引力。

这也需要翻译者避免过度创新,以免翻译过程中失去原片的主题和情感。

翻译外语电影片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语言差异、主题和情感的传达、目标观众的文化和习惯等因素,并努力保持片名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接受程度日益提高。

英语电影作为世界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片名汉译质量对于影片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英语电影片名汉译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汉译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翻译不准确、文化误读、语言生硬等。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翻译者的专业素养、文化差异、市场考量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包括提高翻译者的专业素养、注重文化对等、追求语言优美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规范化、专业化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二、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基本原则在进行英语电影片名汉译时,我们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吸引力和文化共鸣。

这些原则包括:忠实原意:翻译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片名的含义。

电影片名通常是电影内容的精炼表达,因此,在翻译时,必须确保中文译名能够准确反映出原片的主题、风格或情节。

简洁明了:中文译名应简洁、易于理解。

过于冗长或复杂的译名可能会使观众失去兴趣。

简洁的译名不仅便于传播,还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音韵优美:考虑到中文的音韵特点,译名应尽可能押韵或具有音乐性。

这有助于增强片名的吸引力,并使其更易于记忆。

文化考量: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目标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习惯。

译名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冒犯的文化元素,而应尽可能融入目标文化的语境中。

创新性:在保持忠实原意的基础上,译名可以适当地进行创新,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可以通过使用新词汇、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富有创意的翻译手法来实现。

风格统一:对于同一系列或同一类型的电影,译名应保持风格上的一致性。

电影片名翻译的开题报告

电影片名翻译的开题报告

电影片名翻译的开题报告电影片名翻译的开题报告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娱乐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电影片名的翻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电影片名翻译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翻译策略。

二、电影片名的重要性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第一形象,对于吸引观众和传达电影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片名能够激发观众的兴趣,增加观影的欲望。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直译片名可能无法准确传达电影的内涵和情感。

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三、影响电影片名翻译的因素1.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存在差异,这会直接影响对电影片名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因此,在进行电影片名翻译时,需要考虑目标文化的文化背景和观众的接受度。

2. 目标受众电影片名的翻译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喜好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儿童电影,片名应该简洁明了,容易理解;而对于成人电影,可以采用更加复杂和抽象的片名。

3. 营销策略电影片名也是一种营销手段,能够通过独特的命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因此,在进行电影片名翻译时,需要兼顾传达电影主题和吸引观众的需求,以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四、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直接将原片名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翻译策略可以保持原片名的风格和特点,但可能无法准确传达电影的内涵。

2. 意译法意译法是将原片名的意思进行转换,以适应目标文化的观众。

这种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的情感和主题,但可能会失去原片名的独特性。

3. 创意法创意法是将原片名进行重新创作,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翻译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观影率,但需要注意不要偏离电影的本质和主题。

五、案例分析以《阿甘正传》为例,该片的原片名是《Forrest Gump》。

在中国大陆,该片名被翻译为《阿甘正传》,意译了主人公的名字,并保留了原片名的风格。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电影以其广泛的受众和多样的表达形式在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今,随着英文影片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成为中国观众对此电影是否买单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个好的英文片名翻译不仅要译出原片名的语言特色和风格,更要阐释出该电影的主旨和文化内涵,因此颇具难度。

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电影片名在中国的翻译现状和特点,然后从功能翻译视角阐述了英语电影片名汉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实现译名与原影片名最大限度的功能对等。

一、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及汉译现状英语电影片名,作为进入中国观众视野的第一道门槛,其汉译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影片基调的理解、文化信息的传递及影片商业价值的实现。

英语片名多以短小精悍、吸引眼球见长,片名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名字,亦或是影片所表达的主题,如Ghost,因此以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形式出现的英文片名居多。

有的英语片名通过暗喻、矛盾修饰等修辞来实现其艺术魅力,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其中cuckoo原指从不搭建自己的鸟巢,而喜欢将蛋下在别的鸟窝的布谷鸟,在这部影片中用其暗指那些像cuckoo一样接近疯狂的人。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影片使用英语习语、典故来反映英美文化,如First Blood,字面理解为“第一滴血”,实则意指“首战告捷”来描述越战退伍军人归国后所面临的艰辛生活写照。

笔者翻阅资料,发现英文影片汉泽在国内已成为一项热门研究,但多数研究也仅仅局限在用翻译技巧对现有的译名进行解释,而并非传递影片在流通过程中的交际功能,因此,在片名的翻译实践中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这具体表现在不同区域对同一电影片名因语言环境和表达习惯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版本,译名不统一、质量良莠不齐,比如Shawshank Redemption在中国台湾被译为刺激1999,而在内地则被译为肖申克的救赎。

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一、本文概述英语电影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其片名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电影片名不仅是电影的标识,更是吸引观众、传达影片主题和艺术风格的重要载体。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艺术与技巧,分析其在跨文化语境中的独特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和实例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提高我国电影片名翻译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在进行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吸引力和文化适宜性。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翻译原则:忠实原意: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忠实于原片的主题和意图。

片名翻译应准确传达原片的核心内容,避免误解或歧义。

简洁明了:片名翻译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避免使用冗长或复杂的表达,确保译名简洁有力。

文化适宜性:考虑到不同文化的背景和接受度,片名翻译应适应目标观众的文化习惯。

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文化差异,以确保译名在目标文化中不会引起误解或冒犯。

吸引力:译名应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巧妙的翻译,使译名富有创意和想象力,有助于吸引观众关注。

一致性:对于同一部电影的译名,应保持一致性。

避免在不同翻译版本中出现不同的译名,以免给观众带来困惑。

可接受性:译名应符合目标观众的审美和接受度。

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难以理解的词汇,确保译名易于被目标观众接受。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在保持原片意图的基础上,创作出既准确又吸引人的电影片名翻译。

这样的翻译不仅有助于电影的推广和传播,还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三、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既需要保持原名的韵味,又需要适应中文观众的审美和理解能力。

因此,翻译者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翻译方法,即直接翻译英文电影片名的字面意思。

如果英文片名与中文表达习惯相符,且能够准确传达电影主题,那么直译法就是最好的选择。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语电影在中国的市场日益壮大,观众对外语电影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在外语电影引进过程中,片名的翻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准确、恰当地翻译外语电影片名,成为了翻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展开讨论。

一、外语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电影片名是一部影片的“门面”,是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

一部好的片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增加影片的曝光度和吸引力。

而在外语电影引进中国市场时,片名翻译更是至关重要。

一部外语电影的片名翻译能否准确地传达电影的主题内容、风格特点,能否吸引中国观众的关注,直接影响了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口碑和票房。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成为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翻译工作。

1. 跨文化传播障碍外语电影片名翻译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往往涉及到语言、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词语涵义的变化、象征符号的异质性等问题,这些都给片名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 原汁原味 vs 适应当地在片名翻译中,如何保持原著的风格特色,又能够贴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和语言习惯,是一个难点。

一方面,保持原作的特色,使得翻译后的片名能够准确地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又需要根据中国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进行改编,使得片名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

这种“原汁原味”与“适应当地”的平衡,是片名翻译中的一大挑战。

3. 创意与传达片名翻译不仅仅是对原作的简单翻译,更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创意和再造。

一部好的片名翻译不仅要传达电影的内容,还要有自己独特的美感和观赏性。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传达电影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翻译的创造性和美感,是片名翻译中的又一大难点。

4. 营销与认知在片名翻译中,除了要传达电影的内容和风格,还需要考虑到营销和认知的问题。

一个好的片名除了能够传达电影的主题外,还需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为影片的宣传和推广带来便利。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摘要]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电影作为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部分。

电影片名的翻译受着文化差异的影响,就电影翻译中如何更好地再现原片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效果,以求在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让人们欣赏到优秀的外文影片。

[关键词] 电影片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技巧电影作为一种世界性、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大量英文影片的引进, 电影翻译也备受关注。

电影片名的翻译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目的语文化环境下, 如何翻译出让观众认同并接受的电影篇名, 是翻译者为之努力的方向。

一、电影是文化艺术的载体,电影片名的翻译属于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在不同地域和时空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应尽可能地正确把握源语民族语言中的文化信息,适时地进行选择和适应,以求在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桥梁, 与其说它是语言的翻译, 不如说是文化的翻译。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不但要知道词语本身的字面意义, 还要弄清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事和对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寓意。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寓意。

电影“Red Shoes”(英国),主要讲述了英国一名芭蕾舞女演员面对爱情与事业不能做出正确选择,最终走向悬崖的悲惨故事。

尽管《红舞鞋》正确无误地译出了英文的原意,却没有更深的寓意。

后来这部英国影片又被译成《红菱艳》。

译者把那双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

它寓意红菱虽出于污泥,却仍美丽动人。

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浸入了女子血泪的三寸金莲。

与《红舞鞋》相比,《红菱艳》这一片名更体现出了电影的意境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影响英语电影名称翻译的原因
摘要:外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另一种载体相对书籍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然而一部外国电影往往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被译作几个不同的名字。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分析“两岸三地”电影名称翻译时的异同,并从文化、商业和政治三方面因素结合实例分析电影名称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功能对等,电影名称,翻译,异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国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国人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途径了解世界的机会与日俱增。

尤其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异域文化了解程度加深,而电影作为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媒体手段对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解放前中国无电影到改革开放初期每年从国外引入寥寥几部电影,到如今每月都不间断地有外国大片在影院上映,电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电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被译成文字音频从而使国人能够看懂,而电影名字作为电影主要内容以及风格的载体更是重中之重。

一个好的电影名称能够充分体现电影的主要内容,恰当地体现电影的风格,从而吸引观众眼球,赢得影院票房,获得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丰收。

然而笔者却发现,同一部电影在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常被译为不同的电影名称。

本文力图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大陆与港台地区电影名称翻译的共性与两岸三地对电影名称翻译不同的原因。

1、电影名称翻译的理论基础
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指出:“翻译不仅仅指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指语义、风格和文体方面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包含表层词汇信息也包含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首要的,其次形式。

形式对等有可能会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根据奈达的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当把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准则,并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在电影名称翻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功能对等现象。

电影名称的翻译不是死译或逐字翻译,严格遵守形式只会破坏电影名称的深层含义和美感。

在电影名称的翻译过程中应体现出翻译对等的原则,意义对等为首要,形式其次,尽量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译名来体现原作名。

如果站在观众的立场上,他们更希望电影译名既要包含整个电影浓缩的主旨也简明扼要的体现电影风格。

但是由于中国大陆与与港台地区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等诸多原因,导致英语电影引进后出现“一片多译”现象。

2、造成“一片多译”现象的原因
2.1文化因素
内地片名的翻译特点是忠于原作,直译为先。

早期的电影翻译理论讲保留原片的原本风貌,直译片名是最佳的翻译方法。

因此,内地对于引进电影片名的翻译大多采取直译,注重形式,对仗工整,稍有忽略内在含义或内容的表达。

例如Brokeback Mountain直译为《断背山》,The Lord of the Ring翻译为《指环王》,The Day after Tomorrow直接翻译为《后天》(台湾则译为《明天过后》)。

香港片名的翻译特点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香港在影片译名上带有区域性语言的特征,经常使用一些夸张的词汇,例如:“终极”“魔鬼”“战警”“情陷”“疯狂”“激情”。

译者通常使用异化的方式,对电影名称进行深度修辞再创作,创意性较强。

例如The Lord of the Ring在大陆被译为《指环王》,在香港却被译作《魔戒》; Mr. and Mrs. Smith在大陆译
为《史密斯夫妇》,在香港被译为《史密夫决战史密妻》; Moulin Rouge则被浪漫的译作《情陷红磨坊》。

台湾影名翻译特点可以概括为:传统文化的坚守者。

台湾电影译名既有内地片名翻译特点也有香港译名的特点,翻译在风格上和内地译名相似,但仍以形式和为主。

和香港译名相比,台湾译名更“素”一些,在译入语的选择上,台湾译名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例如,Shooter在内地被译为《生死狙击》,在香港被译为《辣手枪》,在台湾被译
为《狙击生死线》。

Taxi 4在内地被译为《的士速递4》,在香港被译为《终极杀阵4》,
在台湾则被译为《终极杀阵:最后冲刺》。

Novecento. Un monologo在内地被译为《海上钢琴师》,在台湾被译为《一九九零的传奇》。

台湾译者习惯在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上加上“魔鬼”二字,例如:Terminator被译为《魔鬼终结者》,Universal Solder被译为《魔鬼命令》。

内地译名在注重内容方面比台湾稍有逊色。

不过近些年电影收到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击,台湾译名越来越激进。

比如Up in the Air被译为《型男飞行者》; The Prestige变成了《顶尖对决》等。

2.2商业因素
电影作为一种商业文化,除了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外,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谋取利益。

在上映前的宣传上商家更是在电影名称翻译中做足了功课,一个好的电影名称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眼球,勾起人们的观影欲望,而两岸三地观众的口味喜好不同也成了电影名称地域性差异的商业因素。

例如在1994年台湾引进一部获1973年多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The Sting,在大陆被译为《骗中骗》,在台湾被译为《刺激》在当是大为叫座。

一年后《肖申克的救赎》上映时,台湾译者认为此篇和《刺激》类似,都属于高智商复仇电影,因此便译为《刺激1995》,同时也获得了很高的票房。

1998年台湾引入一部电影Return To Paradise大陆被译为《重返伊甸园》,因此电影也有牢狱情节,在台湾被译为《刺激1998》,依旧热卖。

在爱情主题电影上台湾观众更喜欢偏富浪漫色彩的词汇,例如《霸王别姬》在台湾被译成《再见,我的妾》,《燃情岁月》被译为《真爱一世情》,《云上的日子》则被译为《云端的情与欲》,《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被译为《真爱伴我行》。

富有传奇色彩的奇幻电影则一律被赋予“神鬼”二字。

例如The Bourne Identity在大陆被译为《伯恩的身份》,在台湾被译为《神鬼认证》,The Mummy Returns在大陆被译为《木乃伊2:木乃伊归来》,在台湾则被译为《神鬼传奇2》,New Blood在大陆译为《热血青年》,在台湾则被译为《神鬼战阵》,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在大陆被译为《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在台湾则被译为《神鬼奇航:轨道船魔咒》。

2.3政治因素
在翻译电影名称时,不仅要考虑当地文化习俗、观众喜好、受欢迎程度,还要考虑时代气氛、国情等政治因素,力图与时代背景、发展趋势想融合,做到不突兀、不冲突。

例如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青年电影奖,由Sean Mathias执导的作品Bent。

该片以1930年代的纳粹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同性恋男子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

主人公麦士原本沉溺于纵欲的同性恋生活,但是纳粹对于同性恋者的迫害,使得他不得不与室友鲁迪开始逃亡,但是最终还是被纳粹抓到并关押起来。

为了生存,麦士死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甚至为了
自保打死重伤的鲁迪。

在被送往集中营的火车上,麦士与被挂上同性恋标志的贺斯成为朋友,在集中营里纳粹迫使两人来回搬运石块,折磨他们。

麦士想尽办法让纳粹相信自己是犹太人,虽然纳粹讨厌并迫害犹太人,但集中营里的犹太人的待遇比同性恋者好得多。

麦士与纳粹进行性交易以取得能够挽回贺斯生命的药物,而麦士的好友贺斯宁死也不愿让麦士的尊严遭到践踏。

此片以浓厚政治立场阐释同性恋面对生存、尊严,与政治、社会发生冲突时,必须采取的立场与手段,非常发人深省。

此片于1997年在英国首映,大陆译者考虑到当是正直香港回归,又是以同性恋、国籍、纳粹等敏感词汇为主题的电影,如果电影名称中出现同性恋之类的词汇或许不能被国人所接受,所以在翻译时规避了一些列敏感词汇,将此片翻译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符合当时社会状况,也比较容易让国人产生好奇。

而香港因为之前类似以主人公命名的电影居多,所以这次也不例外,将本片直译为《本特》。

3.结语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在影片名称翻译时都遵从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影片的风格、意义和美感上与原名保持了一致性,但是由于“两岸三地”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诸多差异性的存在,以及电影名称在翻译时所处时代背景,票房盈利等政治、商业因素等,导致同一部电影被翻译为不同名称。

随着中国大陆国际化的深入,“两岸三地”文化交融的不断加深,笔者相信这一现象将会逐渐消失,电影名称翻译在大陆、香港、台湾将会更加规范化并得到逐步统一。

参考文献:
[1] 封霁芯. 功能对等与电影名称翻译[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9)
[2] 毛发生.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4)
[3] 张彩虹. 内地、港台电影译名异同的背后[J]. 电影文学. 2012(24)
[4] 郑玉琪,王晓冬. 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J]. 中国翻译. 2006(02)
[5] Nida,Eugene 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 . 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