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

《父母的心》教案一、概述《父母的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4课。

本课是一篇感人的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这种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并能体验自己身边的至爱亲情,懂得感恩回报,得到情感的升华,故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合作探究、图示教学法,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读出字音并且认清字形;(2)理解重点词语及成语在文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3)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能完整地再现故事情节;(4)学习本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这样安排的妙处。

(5)收集积累歌颂父母亲情的名言、谚语、格言;(6)能够根据要求在短时间内仿写或创作出与主题相关、语言精美的语段。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读准易读错的字,辨析难写词语;(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能够通过仿写、创作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14~15岁的少年,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至爱亲情有较深的感悟,这为学习本课达成情感目标打下很好的基础;2.学生在学习中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已有很强的阅读感悟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体验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4.学生已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很容易到位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5.学生已掌握了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并乐于阅读积累。

四、教学策略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b.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初二语文上册15父母的心教学案苏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15父母的心教学案苏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15父母的心教学案苏教版父母的心川端康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淳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明白得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明白得父母和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1、明白得用故情况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明白得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师:现在,我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最崇拜的人是谁?师: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最崇拜是明星,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份一个专家对日本、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

调查结果:日本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英雄其次,明星第三;美国人把英雄放在第一位,父母其次,明星第三;中国人把明星放在第一,英雄其次,父母第三。

同学们,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与大伙儿的看法大致相同。

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缘故吗?2.作者链接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

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连续病故,孤独愁闷伴其一生。

1968年因《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奖.【合作·探究·展现】一、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一)初读,理情节。

设疑师:初读课文,我觉得文中的这对父母真厌恶,他们难道把自己的小孩当作物资一样的卖掉。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这对父母确实厌恶吗?(二)二读,抓神态师:当老师读完第二遍的时候,我又发觉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心狠”。

他们把三岁的小女儿送去姑且不论,单是每次送小孩时,总是“雄纠纠,气昂昂”的。

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结合文中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

(1)找出文中在送换小孩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追问: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如何样的心情?(三)三读,析语言师:尽管这对父母“不厌恶”、“不心狠”,但读了第三遍课文后,我觉得他们专门“狡猾”,因为他们找了种种理由要回小孩。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父母的心》导学
案苏教版
15.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2.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3.能联系生活理解主题,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重点:把握情节的曲折性;理解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国名)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幼年父母即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

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也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其作品富有印象主义色彩,语言洗练质朴,意境新颖,注重抒情和主观感觉的描写。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1968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濑户( lài ) 吩咐( fēn ) 冷酷( kù ) 犹豫( yù )
褴褛( lán )( lǚ ) 酬谢( chóu ) 妥( tuǒ ) 缘故( yuán )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褴褛:(衣服)破烂。

无精打采:打不起精神。

寒酸:本文形容穿得破烂而显得不体面。

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十五父母的心【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感受父母浓浓的爱。

2.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

3.理解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学习重难点】1.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感受父母浓浓的爱。

(重点)2.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

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她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她,这个地方,叫做“家”;当然还有这么一颗心,她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

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

《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

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濑.户(lài)褴褛..(lán lǚ)酬.谢(chóu)舱.(cāng) 女佣.(yōng)3.理解词义。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如数奉还:按原来的数目归还。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祈祷:一种某某仪式,信仰某某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恩重如山:形容恩德极大。

褴褛:(衣服)破烂。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能按照情节发展的规律给文章划分结构吗?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破题。

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第3-6段),故事的开端。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5)doc初中语文 (1)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5)doc初中语文 (1)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1)教学内容:苏教版八年级上期第十五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存常用词语。

2.了解本文一波三折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细腻的描写方法,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至亲至爱的亲情。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一波三折的故情况节。

2.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难点:明白得父母动身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学法指导:1.学会划分小讲故情况节进展的结构,从中把握叙事的线索,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2.反复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把握人物的思想脉络,深入体会亲情的伟大力量。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形导入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其中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了几代人,传唱至今。

妈妈送走小强时的情形更是令人肝肠寸断。

妈妈送走小强是不是不爱他了?〔送,是一种爱〕假如不送,是不是一种爱呢?〔不送,也是一种爱〕老师就有疑咨询了,要请大家为老师解疑:送走是爱依旧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见解。

〔送与不送差不多上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闻名的现代小讲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讲«父母的心»去体会一下天下的父母心吧!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学习目标:〔1〕.明白得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2〕.学会珍爱至亲至爱的感情2.走近作者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两岁时父逝,三岁时年母逝,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又相继逝世。

因此他专门期望父爱和母爱。

1968年以«雪国»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透溢着淡淡的哀怨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

〝由于他的小讲艺术——它以一种充满技巧的敏捷,表达了最典型民族性的日本灵魂〞——这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得奖评语。

3.检查预习〔1〕给以下字注音:濑〔〕女佣〔〕酬〔〕舱〔〕褴褛〔〕〔2〕依照词义填写相应的词语美好的举止姿势。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

十五父母的心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学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4.体会小说浓浓爱心,淡淡哀怨的情感。

5.感受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珍视亲情,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教学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导语: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让我们共同走进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一文,也许从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这篇小说中,我们能找到这些俗语最好的诠释。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以他惯常的柔腻、纤细的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

优越的条件,却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的人间亲情!(板书课题、作者)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1.掌握重点字词(读课文做好圈点批注)(1)注音:濑户褴褛女佣犹豫(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函馆:衣衫褴褛:无精打采:失魂落魄:2.了解作者作品.《父母的心》选出《_______》,作者是日本著名小说家______。

他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成名作是《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

3.理情节(标注段落序号)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根据情节可划分几个层次?(指导筛选信息方法)4.理解主题思想,体会写作特色5.品味语言(二)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运用工具书,在课本上圈点批注,做好笔记)(三)自学检测(可以板演、听写)1.给划线的字注音褴褛()吩咐()酬谢()失魂落魄()妥()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吩付风度极佳痛哭失生无精打彩冷酷无情如数俸还3.理清故事情节,完成下面表格(抢答)三、合作探究1.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能。

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父母的心》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父母的心》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父母的心》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预习热身:(整合并储备资料,你能行哦!)1、认识主人--()【导学案72页】2、背景回放--【导学案72页】3、他山之石--【导学案72页】4、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任意检测,你敢迎接挑战吗?)(1)、我会拼读我会写漱户内海()褴褛()女佣()失魂落魄()酬谢()不妥()(2)、解释词语我在行失魂落魄:无精打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2、能联系生活理解主题,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一、自学导引:(我思考,我收获!)[学法指导: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勾画课文的相关语句并写上提示语]聚集目标一:1、快速默读课文,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

2、请编写小说的结构提纲聚集目标二:精读课文3、自主完成下面表格。

课文围绕送与不送,写了这对夫妇作出的几种决定?每次做出决定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时间决定理由当天傍晚次日早晨次日傍晚三日上午4、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5、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1.《父母的心》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人,当代________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968年获________文学奖。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那位父亲咀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

()(2)财主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混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3)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幕你们。

()3.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父母的心》教学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父母的心》教学案(新版)苏教版

十五父母的心基本目标: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提升目标: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段落、通过语句的品读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默一默: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缘故无精打采如数奉还羡慕褴褛失魂落魄三、读一读:请大家通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

设计目的:这篇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能够吸引读者,帮助学生分段概括大意,有利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把握。

预设:学生会将文章分成几个段落,但不会从小说的文体特点上去理解。

可以给学生补充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

开端:送走长子发展:送走次子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

追问: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让学生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同时感受到父母的心意,从而准确掌握主旨: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更为明确的体会到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四、想一想:1.再请大家浏览文章,找出描写父母送走孩子时的片段,并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父母的心。

(先在书本上找到,并写好分析,最后选一例写在横线上)设计目的:解决目标1 这个问题既是再次让学生回到文章熟悉文章,也是深入文章让学生通过品析语段语句理解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从具体的词语入手,让学生有形象化的感知。

)预设:例如:找出一段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分析“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无论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而且,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如果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

”这段语言描写里主要是抓住几个关联词语,从中可以看出父母的犹豫,难以割舍。

例如:父亲第二天早上送走二儿子时用了神态描写“无精打采”非常传神地表现了父亲心里的不舍。

(可以启发学生找类似之处,也可以分配任务,每组学生找一个片段,然后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
⒈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⒉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课前预习】
⒈摘录有关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俗语等。

⒉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⒊查字典,解决生字。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由朗读课文,同时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的读音。

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到讲台投影展示字词内容,并指出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全班同学更正完善自己的答案。

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漱户内海( ) hàn ( ) 馆舱 ( ) 房
奉还 ( ) 犹 yù ( ) sǎng( ) 门
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自主先学〗
①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每次理由是什么?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
②分析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展示交流〗
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不同小组可分配不同任务。

活动三品析语言,把握主题。

本文语言细腻、深沉且蕴含深刻,文中哪些话语最让你感动?请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使你动情?
〖展示交流〗
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展示者可以在板书的基础上讲解)。

不同小组可分配不同任务。

【检测反馈】
1.《父母的心》的作者是__ ______,他是_____ ___人,当代________家。

2.给加粗词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1)无精打采()_____ ___。

(2)衣衫褴褛()______ __。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那位父亲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忧豫。

()
(2)财主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混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
(3)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幕你们。

()
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第二天上午,船快要到北海道了,这回是两口子一齐来到财主夫人的舱房。

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怎么啦?”财主夫人赶忙问道。

“实在是太难为情了。

”两口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

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

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
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

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

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

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

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①“实在是太难为情了”。

为什么“难为情”?
②“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当爹妈的心是怎样的心?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看。

③“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一句中,“终于”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巩固提升]
阅读《藏羚羊跪拜》,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等,眼下已成了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身和慈善在老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一天。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了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里拿来了枪。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睛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那只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

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找出本文中表现文章主题的一句话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回答。

4.文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杈子枪,为什么?
5.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②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父母的心》24课时
活动二
①全文主要写三次调换
时间人物顺序表情理由财主夫人态度
当天傍晚夫妻二人长子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贫穷付钱
第二天早上父亲二子无精打采接班人次序高高兴兴答应
第二天傍晚妻子女儿不好意思婆婆太大了有些不高兴无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悲伤、落泪(感动)
②语言神态动作等。

由此看出父亲、母亲的对孩子真挚的爱、无私的爱、伟大的爱。

【检测反馈】
3. 忧——犹豫失混落魄——失魂落魄羡幕——羡慕
4.①因为他们夫妻二人亲口答应将一个孩子给财主夫人,但后来又三番五次的换孩子,现在又不给她孩子了,所以感到难为情。

②对孩子的一片爱心。

宁可自己吃苦,甚至饿死,也不让孩子受苦。

③“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准确地说明了“一家六口人团聚”是经过几送几换之后出现的,较好的总结了上文的内容。

[巩固提升]
1.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2.一位老猎人枪杀了一只怀孕的藏羚羊或藏羚羊为保护孩子向老猎人下跪但仍被枪杀
3.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4.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不再杀害无辜的生灵。

5.①政府加大了保护的力度②群众提高了觉悟③藏羚羊的数量增加④藏羚羊的习性有所改变……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