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年节民俗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第三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第三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第三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祓禊”是指:
参考答案:
在水滨举行的驱邪祈福活动
2.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主持的兰亭雅聚。

参考答案:

3.古人认为,荠菜可以用来祈孕和占验年成。

参考答案:
正确
4.牛郎和织女最初是两个星座的名称:
参考答案:
正确
5.七夕节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节日是在:
参考答案:
明清时期
6.“高禖”主管:
参考答案:
婚姻###生育
7.关于上巳节的起源,学界的观点是:
参考答案:
上巳节起源古代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上巳节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
8.以下内容中,哪项均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参考答案:
乞巧、拜魁星、接牛女泪、拜织女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的诗句。

参考答案:
宋代秦观
10.在中国古代,及笄礼一般是在女子多大举行?
参考答案:
十五岁
11.数字“七”在先民的观念里蕴含有积极、蓬勃、茂盛等意义。

参考答案:
正确
12.祓禊是古代在水边举行的驱邪祈福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
素的仪式。

参考答案:

13.上巳节的具体日期是:
参考答案:
农历三月初三
14.不是七夕节别名的是
参考答案:
端正月
15.供奉磨喝乐的目的是为了
参考答案:
求子。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解析和详细解析)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解析和详细解析)

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 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福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7.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①第二部分慧眼识珠(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单选题括号一律用中文字符并且中间空两格()。

民俗知识竞赛题以及答案参考

民俗知识竞赛题以及答案参考

民俗知识竞赛题以及答案参考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关于民俗也有很多 ___知识哦!下面是带来的关于民俗知识竞赛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1、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

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D)A、 B、春节清明C、春节端午D、春节清明端午中秋2、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和文化意义。

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 ___,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B)A、农事生产B、宗教信仰C、神话D、名人3、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常把这一天叫做。

元者始也,旦者晨也。

直到中国开始废除农历,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而把农历正月称为春节。

(A)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胜利D、新中国成立4、起初,由于各个朝代历法不一样,一年之首的日子也不一样。

汉武帝时期,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太初历》以的历法为基础,固定以孟春之月即一年的第一个月为正月,以后自汉朝到清末,历代都在沿用了。

(A)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5、我们习惯把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可本来应当念成正大光明的“正”,却读成了“征”,据说这是念熟了,也就一直沿传到了后世。

(C)A、商汤B、周文王C、秦始皇D、汉武帝6、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B)A、元宵B、麦芽糖C、腊八粥D、饺子7、传说天帝怕妖魔鬼怪到人间作祟,派了两名神将神荼(读作“伸舒”)和郁垒(读作“郁律”)把住从仙山到人间的天然大门。

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用桃木刻上这两位神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去灾压邪。

到了唐代,门神换成了两位开国功臣的名字,他们是:(B)A、尉迟恭长孙无忌B、尉迟恭秦叔宝C、长孙无忌秦叔宝D、程咬金房玄龄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要点)(A)一.填充:20%1、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2、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二、名词解释:20%1、生活相:民俗的形态是一种生活的样式、方式。

2、意识团:民俗是一种尚未梳理抽象的多样文化意识的集合3、本位偏移性: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4、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

在民族的宗教实践历史中是指有宗教以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该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的变化之中。

三、简答题:20%1、如何理解民俗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规矩,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域间的差异?要点:群体规矩:社会群体共同心理,“我们感”地域差异:同一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民俗的差异必要举例说明。

2、如何理解民俗的深层结构?民俗的深层结构: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

必要举例阐述说明。

四、论述题:40%1、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应对和处置中外的传统的节日?要点:节日的形成和民众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文化的标识,是文化密码,所以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本位。

对外国文化也可以进行吸收与借鉴,但应防全盘西化。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2、民间的俗信有时和迷信混杂,但亦有很多合乎科学之处,试举例说明。

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在民族宗教历史中是指宗教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变化当中。

迷信:特指民间信仰中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的部分。

迷信一般是以非逻辑和超逻辑为前提将事件、事物、现象之原因看作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永久的必然性。

只要相信超自然的、神圣的、人格化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种魔力就有迷信存在。

主要指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与生活脱节的、不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命的思想与行为。

论述时举例论证。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贴:tiē(贴画、张贴、贴心)街:jiē(街道、街上、街灯)舟:zhōu(龙舟、渔舟、轻舟)艾:ài(艾草、艾子、艾香)敬:jìnɡ(敬爱、敬礼、敬意)转:zhuǎn(转身、转头、转让)团:tuán(团员、团圆、团结)热:rè(热爱、热水、冷热)闹:nào(热闹、打闹、闹钟)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传:chuán(传统、传说、传话)统:tǒng(统一、总统、统考)宵:xiāo(元宵、宵夜、今宵)巷:xiàng(小巷、巷子、巷口)祭:jì(祭拜、公祭、祭文)堂:táng(课堂、礼堂、堂弟)乞:qǐ(乞讨、乞求、乞巧)巧:qiǎo(灵巧、巧干、巧手)郎:láng(新郎、郎中、令郎)饼:bǐng(饼干、画饼、豆饼)赏:shǎng(玩赏、观赏、赏金)菊:jú(菊花、黄菊、墨菊)四、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五、近义词转眼——转瞬团圆——团聚热闹——喧闹六、反义词欢笑——痛苦热闹——冷清团圆——分离七、理解词语大街小巷:大的街道。

小的巷子。

泛指城市的各边街巷。

窗花:剪纸的一种,多做窗户上的装饰。

乞巧:旧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祭扫:在墓前祭奠打扫;扫墓。

登高: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也叫登高。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导游人文基础(中国民族民俗)单元练习题与答案

导游人文基础(中国民族民俗)单元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的特点。

A.东南疏西北密B.东西疏南北密C.东南密西北疏D.东西密南北疏正确答案:C2、下列传统节日中,未作为全国性法定节日的是()。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清明节正确答案:B3、被称为“口袋房,曼子炕”的是()的民居形式。

A.满族B.维吾尔族C.纳西族D.朝鲜族正确答案:A4、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中,蒙古长调和()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那达慕B.马头琴C.呼麦D.祭敖包正确答案:C5、藏族在()被称为“吐蕃”。

A.宋朝B.汉朝C.清朝D.唐朝正确答案:D6、()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

A.泼水节B.水灯节C.开门节D.关门节正确答案:A7、()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A.1991B.1990C.1989D.1992正确答案:C8、元初,我国著名的纺织能手黄道婆,是在学习了()的纺织技艺后名垂青史的。

A.苗族B.傣族C.黎族D.壮族正确答案:C9、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据说是为纪念春秋时()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所设。

A.楚国B.晋国C.齐国D.越国正确答案:B10、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

A.岁祭B.郊祭C.年祭D.腊祭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蒙古族的服饰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A.首饰B.长袍C.靴子D.帽子正确答案:A、B、C2、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锦”的是()。

A.蜀锦B.云锦C.宋锦D.壮锦正确答案:A、B、C、D3、蒙古族早期的那达慕大会,只有()三项活动。

A.拔河B.摔跤C.骑马D.射箭正确答案:B、C、D4、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五大语系。

A.阿尔泰B.南亚C.印欧D.南岛正确答案:A、B、C、D5、()是壮族地区最负盛名的特产。

A.烟草B.三七C.水果D.蛤蚧正确答案:B、D三、判断题1、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正确答案:√2、那达慕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盛会,多在每年春夏季节举行。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二[4]答案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二[4]答案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5题,20分)
1、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A自然崇拜
B原始信仰
C灵魂崇拜
D迷信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B
2、()是节日风俗产生的土壤和温床。

A祈望人寿年丰
B原始信仰
C禁忌
D科技发展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B
3、影响最大的民间宗教秘密组织是()。

A天师道
B太平道
C白莲教
D十姊妹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C
4、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的是()。

A情歌
B时政歌
C仪礼歌
D生活歌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A
5、()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

A秦代
B汉代
C宋代
D清代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B
二、多选题(共10题,40分)。

春节年俗知识问答试题33题附答案

春节年俗知识问答试题33题附答案

春节年俗知识问答试题33题附答案春节年俗知识问答试题33题附答案1, 春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哪一天被称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2,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 它起源于什么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殷商时期“春节” 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俗称“腊祭”。

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 可以认为是“年” 的雏形。

春节称谓正式冠名是在辛亥革命胜利以后, 明确将农历的年节称为“春节”。

1949 年9月27 日, 新中国亟待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 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 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俗称阴历年,“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 真正广为流行至今。

3, 春节有哪些习俗?春节前扫尘搞卫生、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灯等。

4, 过年有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吃饺子, 北方包饺子时会放什么东西进去, 寓意先吃着了, 就能多挣钱?硬币5, 过年吃饺子, 源于哪个朝代?战国从战国开始, 就有除夕吃饺子的习俗,大约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 大年三十无论吃了多少酒肉, 年夜饭必需要吃饺子。

中国北方有俗语说:「舒服不过躺着, 好吃不过饺子」。

蕴含「包容」、「和谐」、「美满」、「团圆」图吉利的中国人,年节饺子很重视馅料的寓意, 比如, 芹菜馅, 寓意「勤奋上进」, 「勤财」;韭菜馅, 寓意「长长久久」,「久财」; 白菜馅, 寓意「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百财」; 香菇馅, 寓意「鼓财」, 荷包鼓胀; 酸菜馅,寓意「算财」, 善于理财6, 关于“春节” 有个传说, 传说中有一个破坏百姓财运、好运的想象中的动物, 请问它叫什么?年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 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年节民俗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按照汉族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期间举行"辞岁”活动是在()。

A.腊月二十三
B.除夕上午
C.腊月二十四
D.除夕下午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无
第2题:
我国少数民族中的满族就是史上的()。

A.鲜卑人
B.女真人
C.鞑靼人
D.契丹人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无
第3题:
端午节,又名重阳节,即每年农历的()。

A.正月十五
B.二月初二
C.五月初五
D.八月十五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无
二、多选题
第4题:
下列名人中是回族的是()。

A.政治家海瑞
B.作家老舍
C.书法家启功
D.艺术家程砚秋
E.航海家郑和
【正确答案】:A,E
【参考解析】:无
第5题:
江苏的造屋禁忌包括()。

A.一条龙
B.门对门
C.门对弄
D.门对墙角
E.坐北朝南
【正确答案】:B,C,D
【参考解析】:无
第6题:
在下列习俗中,属于满族的是A.坐福
B.剃头梳辫
C.院中立索锣杆
D.喜吃萨其马
E.献哈达
【正确答案】:A,B,C,D 【参考解析】:无
第7题:
若按内容来分类,年节可分为A.单一性节日
B.原当性节日
C.生产节日
D.祭祀节日
E.纪念节日
【正确答案】:C,D,E
【参考解析】:无
三、填空题
第8题:
按照江苏传统民俗,旧时建房注重朝向,讲求坐北朝南而略微偏西,谓之太平向。

此外,建房造屋时特别禁忌_____、___、等,且庭院中不宜栽植桑树。

【参考答案】:
门对门门对弄门对墙角
第9题:
岁时节日的发展在我国有三条重要线索,一条是_____节日的线索;第二条是____习俗的线索;第三条是_____节日习俗的线索。

【参考答案】:
农事祭祀宗教节日民族传统
第10题:
满族,历史上的“_____”___年改族名为“____”,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三省,以___最多。

【参考答案】:
女真1635 满洲辽宁吉林黑龙江辽宁
第11题:
蒙古族人口截止到1990年为480. 684 9万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___、甘肃、青海等省区,少数散居和聚居于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

【参考答案】: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
第12题:
蒙古牧民多住圆形的,它便于拆迁。

骑马、射箭、摔跤等为群众所喜好。

农区饮食以_______为主,_______为辅;牧区以_______及为_______主食。

【参考答案】:
蒙古包粮食奶食牛羊肉奶制品
第13题:
在藏族的礼俗中,欢迎亲友_____是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现在,下级向上级、晚辈对长辈称_______哈达,应_______,双手捧献给对方手里;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称_______哈达,接受人应_______,让上级或长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平级、平辈称_______哈达,献哈达给对方手上即可。

【参考答案】:
互献哈达敬低头躬身赐给低头躬身互赠
四、判断题
第14题:
那达慕大会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

()
【正确答案】:错误
【参考解析】:无
第15题: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射柳和悬挂蒲艾。

()
【正确答案】:错误
【参考解析】:无
五、简答题
第16题:
什么是民俗?简述其一般特点。

【参考答案】:
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民间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

一般特点为: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延续性、神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